?

激發消費潛力是中國經濟復蘇的關鍵

2021-06-01 08:24陳之秀
食品界 2021年5期
關鍵詞:服務業群體消費

陳之秀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暴發,導致一段時間企業停工、停產,緊接著,疫情蔓延全球。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進入低谷期。此時,人們開始擔心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新辦2021年1月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會上表示,2020年國民經濟穩定恢復,主要目標完成好于預期。那么,在2021年,中國經濟將有怎樣的發展趨勢?還將面臨哪些問題?本刊記者就此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

我國經濟基本恢復正常

“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好于預期。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9年增長2.3%?!彪┱f,這2.3%的增長比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1.9%的增長要高,比國內的機構預測2.1%預期也略高,主要是2020年四季度單季的同比增速達到了6.5%,四季度增速超預期,所以全年的增長略微超預期。

滕泰說:“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3%,這個2.3和正常的2.3不一樣。那么,有人說,2019年年底的時候,很多學者呼吁要保6?,F在來看,保6可能沒有大家原來想的那么重要,但也不能說是錯誤的。因為2020年的2.3不是說一季度2.3、二季度2.3、三季度2.3、四季度2.3,不是這樣一種整體經濟的下滑,如果那樣的話,肯定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經濟問題、失業問題等。這個2.3是平均下來,所以這個2.3不能證明保6不重要。主要是2月份的經濟幾乎完全停擺,3月份開始恢復,所以一季度是負增長6.8%。二季度3.2%,三季度4.94%,四季度6.5%。四季度同比恢復到正常水平以上。正常的經濟增速還是應該保持6%以上,至少是5%以上,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經濟社會的基本穩定?!?/p>

滕泰表示,2.3之所以沒有引發經濟社會問題,是因為它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四季度是超預期,但是消費還是低于預期。所以,應該說基本恢復正常。

我國經濟發展存在潛在風險

世界經濟的發展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我國經濟發展同樣存在潛在風險。滕泰表示, 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增長結構不平衡,二是部分增長動力缺乏可持續性,三是還有一些衍生的風險。

增長結構不平衡最重要的是消費的恢復低于預期。2020年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是負增長3.9%,由此看來,整個消費也是負增長,這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第一次出現消費負增長。雖然是受疫情的沖擊,但是下半年社會秩序基本恢復以后,消費遲遲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也說明消費低于逾期不完全因為疫情。造成消費低于預期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下滑,二是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前者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滑已經連續十幾年了,在疫情之前和疫情期間已經下滑到6%以下。在疫情沖擊下,更是跌落到5%。所以,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下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消費傾向下降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就業、對未來的預期、受利率等??傮w來看,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儲蓄卻出現了高速增長,這就是消費傾向下降造成的。因此,急需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同時加強社會保障,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降息。在疫情沖擊下,歐洲、美國都是零利率、負利率,我們的利息卻沒有降,這是造成居民儲蓄偏好增加、消費偏好或消費傾向下降的原因,因此該降息的時候要及時降息。

不平衡增長除了消費低于預期之外,可能還有區域和產業上的不平衡。區域上的不平衡主要是沿海、東南地區比較快,西部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比較嚴重。除了區域性的不平衡,還有產業上的不平衡,新經濟增長快,傳統經濟增長低于預期。比如,新經濟產業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傳統產業。以制造業為例,2020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1%、6.6%,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3%、3.8%。從產品產量看,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分別增長19.1%、17.3%、16.2%、12.7%。又比如,服務業新經濟也快于傳統服務業,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3.5%、9.9%,增速分別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11.9%、8.3%。

從投資方面看,新經濟投資也快于傳統產業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6%,快于全部投資7.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5%和9.1%。高技術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8.4%、22.4%;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0.2%、15.2%。因此,總體來看,這樣的不平衡增長會改變過去40年增長的普惠性,也就是說,有可能會出現類似于美國過去30年的情況。美國過去30年的增長,是新經濟驅動的增長,很多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是受沖擊的。如果未來30年,中國也是這個增長結構,會造成收入分配、產業、區域、人口收入的不平衡,還會帶來相關的一些社會問題。因此,要引起重視,通過一些轉移支付等其他的手段去解決。

除了消費的復蘇緩慢、產業上的不平衡之外,第三個風險就是債務風險,主要是地方債務持續攀高。同時,企業以及國有企業的債務也有上升的趨勢,并且居民的負債也處于歷史高位,主要是與房地產相關的按揭貸款比較多。因此,導致銀行資產的不良率上升,如果不及時地、前瞻性地予以把握,存在金融系統崩盤的可能。所以,房地產的灰犀牛風險、金融系統不良資產的風險和地方債務的風險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2021年激發消費潛力要點燃“三把火”

今年是“十四五”計劃的開局之年,鑒于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如何保持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增長?未來政策的發力點在哪里呢?

滕泰認為,如何激發消費潛力,是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復蘇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也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重中之重。2021年激發消費潛力、擴大內需,要點燃“三把火”:一是正視社會平均利潤率下降的現實,盡快下調利率以降低儲蓄率、提高消費率;二是擴大就業、深化改革,爭取每年新增2000萬中等收入群體;三是既要擴大傳統消費需求,更要創造新消費需求。

為應對百年來最嚴重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歐美各國紛紛大幅降息,輔以財政刺激,很多國家都降到零利率或負利率的水平。與歐美國家直接向個人和企業發放現金補貼不同,中國的抗疫措施更偏向供給端的恢復和穩投資。在貨幣政策方面,雖然在2020年前四個月有比較明顯的寬松和真實利率的下行,但在5月以后,短期利率、長期利率都開始逐步上行。從消費和儲蓄的關系看,在給定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如果要擴大消費,就要降低儲蓄率;而要降低儲蓄率,就勢必要降低利率。因此,2021年穩消費的第一把火應該是盡快降息。

從政府、企業和居民債務成本角度考慮,我國政府、企業和居民各部分的總債務約在270萬億元,若利率調降1個百分點,可節省2.7萬億元的利息支出,釋放出大量投資和消費潛能。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2019年1月曾給出中等收入群體測算標準: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50萬元之間則為中等收入群體。毫無疑問,中等收入群體人口的最直接增長動力來自于擴大就業,每年超過1000萬的新增就業人口大部分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是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構成部分。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現有就業人口工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接近月收入2777元的人越來越多,我國的中等收人群體增長有望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加速。

讓低收入者向上流動,讓中等收入者不掉隊,擴大就業是最有效、最普惠的提高收入水平途徑。因此要繼續貫徹“六?!薄傲€”政策,確保每年可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尤其要重視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擴大就業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改革,消除妨礙人員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破除戶籍制度限制,取消一切歧視性的就業規定,讓進城人員、非戶籍人口也能享受到各類公共服務。為了推動擴大就業,政府可加大對傳統產業轉崗群體、新進城群體的培訓和就業指導,讓他們盡快在新產業中找到崗位,早日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增加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財產性收入,比如,加快農村土地、宅基地確權后的流轉、交易制度建設,使農民的資產轉化為實質性的財產性收入;考慮到資本市場的投資主體擴大,資本市場的繁榮也是提高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現實途徑。

增加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還要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確保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形成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在初次分配中,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管理五大要素都創造財富,都應獲得合理報酬。

增加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也可以繼續加大對中低收入者的補貼力度,并增強中低收入地區、產業和人口的造血能力。

激發消費潛力、擴大內需要點燃的第三把火是創造新需求。比如,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新供給正在成為創造新需求的增長點。去年二季度財政部明確了延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自下半年起,新能源車銷量逐月上升,成為穩定全年國內車市的主要驅動力。又比如,中國近幾年在5G方面的投資也將創造出更多的新消費場景。想當初2G、3G時代蘋果手機問世時,沒有人能夠預測到這種創新能夠帶來移動社交網站如微信、移動支付、移動視頻、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新的消費場景,未來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集中產業化都可以創造出巨大新需求。

除了技術和產品創新,有時候生活方式和消費場景的創新也會創造出巨大的新消費需求。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可口可樂利用圣誕老人創造了冬天喝可樂的新消費場景,通過創新生活方式創造新需求。

在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新時期,如何用研發、設計、品牌、消費場景、生活方式的創新來創造新需求,既讓老樹開新花,也讓新樹發新芽,無論對于宏觀政策決策,還是對于企業創新轉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展望2021年,滕泰認為,不要被同比預期的高增長迷惑,而要關注真實增速,尤其是消費的恢復,這不僅是關系2021年增長可持續性的關鍵問題,也是關系到“十四五”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因素。

本期人物:

滕泰,博士,著名經濟學家,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和軟價值理論提出者,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兼職教授,中華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第三屆中央企業青聯委員。曾擔任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民生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等職務。曾于2010年及2015年受邀參加分別由溫家寶總理和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并作經濟形勢匯報。

猜你喜歡
服務業群體消費
中國服務業開新局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40年消費流變
服務業:從一二三到三二一
新消費ABC
中介服務業
服務業集聚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