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小麥主要害蟲發生規律與無人機施藥防治效果的探討

2021-06-01 13:29王益明
食品界 2021年5期

摘要: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正常供應在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穩定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麥的生長和發育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在我國常見的小麥害蟲有麥蜘蛛、小麥吸漿蟲等。小麥蟲害的發生有一定規律,根據這些規律確定施藥的時間和方法,可優化對小麥蟲害的防治效果。無人機施藥防治相比于人工施藥有明顯的優勢,是一種可廣泛應用的小麥蟲害防治措施。研究小麥蟲害的發生規律,采取無人機施藥的手段有效防治,可促進小麥的健康生長,提高小麥的收獲產量。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采用了文獻查閱法和設計試驗法,對比了無人機施藥與人工施藥的效果差異。

關鍵詞:小麥蚜蟲;體態特征;麥葉蜂

世界上已知有超過400種的小麥害蟲,我國出現的小麥害蟲有237種。過去十年來,小麥病蟲害非常嚴重,特別是在穗期階段,每年的損失量會達到1200萬公斤。然而實際展開小麥蟲害防治工作受到人力、物質資源、藥品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在短期內難以實現普遍預防。因此,要重視對小麥主要害蟲發生規律的研究,并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手段。無人機施藥就是一種有效的應對措施。

1. 小麥的主要害蟲及發生規律

1.1 麥葉蜂

麥葉蜂蟲,又稱齊頭蟲、粘蟲、青布袋蟲,是我國小麥種植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幼蟲威脅著小麥葉子的生長,它們從葉子的邊緣開始咬食葉片,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吃掉所有的小麥葉子。麥葉蜂每年繁殖一代,為了越冬會以蛹的形式藏匿于土中。在3月中旬左右會初變成毛蟲,繁殖時會對小麥葉片造成傷害,也就是邊吃邊產卵,可以在大約10天的時間里形成一串的卵。在4月到5月初期間,幼蟲會假死。五月中旬,成熟的幼蟲入土成繭度過夏季。10月化成蛹越過冬季。成蟲的體長在8到9.8毫米之間,雄性的體型很小。麥葉蜂有輕微的黑色和藍光,胸口有白色的斑點,翅膜透明。麥葉蜂蟲害發生的時間通常是溫暖的冬季,尤其是土壤有充足水分時。另外,在春季氣溫回升時,也容易發生,對小麥的生長形成威脅。

1.2 麥蜘蛛

麥蜘蛛也被稱為火龍、紅旱和小麥虱子。在國內出現的麥蜘蛛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圓蜘蛛和長腿蜘蛛。麥蜘蛛繁衍成災通常是在雨水較少的年份。長腿的小雌性麥蜘蛛在成年時是圓形的,有黑色發亮的身體,體型大小在0.6至0.97毫米左右,有四對腳,其中第一對和第四對最發達。雄性的顏色是橙色,比雌性更小,身體呈梨形。圓形蜘蛛的蟲卵長度在0.6至0.98毫米之間,呈深紅褐色,也有四對腳,在生命的最后一個階段,長度為0.51毫米左右,身體呈深紅色。圓蜘蛛不喜歡炎熱的環境,而喜歡呆在潮濕和寒冷的環境中。小麥蜘蛛對小麥的危害是吸收小麥植株的汁液,使葉子變黃,在嚴重的情況下,會使所有的小麥都變黃、枯萎,直到死亡??梢圆扇☆A防性措施,如農業輪作、清除殘茬、及時清除田野雜草,不給小麥蜘蛛創造適宜居住的環境。

1.3 小麥蚜蟲

小麥蚜蟲通常被稱為油蟲、膩蟲和蜜蟲,是經常導致蟲害發生的主要害蟲之一。它通過刺透吸附小麥,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以及對肥料養分的吸收和傳輸。在小麥抽穗之后,小麥蚜蟲就會集中于麥穗,導致小麥產生釉粒,造成小麥產量減少20%至30%,如果蟲害較為嚴重,減產量會達到大約50%。

在溫暖的地區全年都有可能出現蚜蟲,繁殖方式為孤雌生殖,小麥蚜蟲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玉米蚜、麥二叉蚜、麥長管蚜。其中麥長管蚜的體長在2.4到2.8毫米范圍內,體色為黃色至綠色,腹部有褐色斑點,觸角比身體長。在第二身區有觸覺孔,大約8到12個。麥二叉蚜體長1.8到2.3毫米,呈綠色,背部中線為深綠色,觸須短于身體,在第二身區有5到9個感覺孔,為中前翅,腹部管較短。玉米蚜的體長為1.6毫米左右,體色為暗綠至紫褐。腹背有褐斑,身區第三節有20到30個感覺孔。這三種蚜蟲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通過刺吸附于小麥植株葉片、莖稈、嫩穗,影響小麥健康。

小麥蚜蟲每年會繁殖20代左右。麥長管蚜和麥二叉蚜在北方會以蟲卵的形式于雜草和小麥田度過冬季,而南方則以無翅成蟲或若蟲的形式在小麥田度過冬季。在冬季天暖時,這些成蟲和若蟲仍會活動。玉米蚜的過冬方式以長江為分界線。在長江北面以蟲卵的形式隱秘在薔薇科樹木的樹縫或芽腋中。在長江以南以成蟲或若蟲的形式隱秘在麥叢根部或者是心葉內度過冬天。春天,當小麥再次生長,小麥蚜蟲就會開始繁殖。小麥成熟后,各種各樣的蚜蟲就會從田里飛出來,轉移到其他草本植物如高粱、玉米、小麥種苗上,開始生長繁衍,危害植物健康。在夏季的高溫天氣下,小麥蚜蟲的繁殖受到限制。到了秋季末,當小麥生長時,小麥蚜蟲會回到小麥上繼續繁殖和破壞。其中,麥二叉蚜有畏光的特征,集中在枝葉底部的背光處。麥長管蚜不畏光,常常集中在穗部生長繁衍。玉米蚜蟲則怕光喜濕,會對莖葉和葉鞘造成危害。

2. 無人機施藥防治小麥害蟲

2.1 無人機施藥防治小麥蟲害的試驗設計

在本次試驗中使用的無人機是R-10Lplus無人機。在正式施藥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設備的操作要求進行,這樣才能確保施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與麥苗的距離應控制在1到1.5米,噴藥的幅度為4到4.5米,操作時的運行速度大約為每秒3到8米,噴灑的流量速度大約為每分鐘1.2到1.5L。而試驗選用的人工施藥設備是WS-16型噴霧器。在施藥的過程中,需按照平時的施藥步驟和操作規范。試驗的時間是當年的5月21日,氣溫為25攝氏度,氣象條件為多云。當天風力較大,為3到4級的西南風,陣風會達到5級??紤]到試驗要有明顯的效果,起到控制蟲害的作用,所使用的藥劑是氯氣氛菊醋。在本次試驗活動中,一共設置了4個處理模式。第一個設置是無人機的藥劑配置,為每畝氯氣氛菊醋20克+化蟲晰10克。第二個設置是無人機每畝噴藥氛氣氛菊酷30克+吡蟲啉10克。第三個設置是手動噴霧器每畝噴氯氣氛菊酶30克+吡蟲啉10克。第四個設置是清水對照。采用的是區塊對比的方法,每個設置會重復進行三次。在本次試驗中,無人機的噴藥面積為兩畝,噴霧器的噴藥面積為一畝,清水對照區域的面積為1畝。在施藥的過程中會在各個施藥區域設置隔離帶。

2.2無人機施藥與人工施藥的對比

試驗過后統計試驗結果,發現藥后1小時,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噴霧器噴藥。規格為30克/667平方米的覆蓋噴霧器的防治效果是85.30%,其次是30克/667平方米的無人機灑藥,防治效果為82.55%。效果最不好的是20克/667平方米的無人機施藥。這種方法與前兩種處理方法相比,差別很大。在用藥后的3小時,殺蟲效果最好的是背負式噴霧器噴藥,30克/667平方米殺蟲率為98.98%。其次是30克/667平方米的無人機,殺蟲率為96.96%。這兩種處理方法的有效性與20克/667平方米的無人機噴射相比明顯要好,后者的殺蟲率為83.44%。在防治麥葉蜂的施藥作業中,藥后1小時,90ML無人機施藥的控制效果為86%,而70ML無人機施藥與90ML背負式噴霧器噴藥的控制效果相差不大,兩者的控制效果分別為65%和66%。3小時后,每種施藥手段的控制效果都很明顯,70ML無人機、90ML無人機、人工電動噴霧器的控制效果分別是92%、97%、92%。綜合分析各種裝置的工作效率,無人機的工作效率為1.8萬平方米每小時,而電動噴霧器的工作效率為3100平方米每小時,也就是說無人機的作業效率是是電動噴霧器的大約6倍。另外,就用藥量而言,無人機的用藥量只有電動噴霧器的十分之一,因此使用無人機施藥能大大節約用藥量。

3. 結論

小麥蟲害是影響小麥收成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了解和研究小麥蟲害的發生規律,采用無人機空中噴灑殺蟲劑,有效防治了小麥蟲害,同時也確保了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作者簡介:

王益明(1973-),男,農藝師,從事農作物栽培研究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