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癲癇腦電圖特征聯合CT對腦功能受損病灶定位及診斷效果研究

2021-06-02 14:52錢向斌
保健文匯 2021年9期
關鍵詞:顳葉腦電圖癲癇

文/錢向斌

癲癇(epilepsy)是發生在精神科的常見病,屬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綜合征。臨床研究顯示,智力發育障礙者出現該疾病的概率更高,精神發育遲緩者是癲癇疾病的高發群體[1]。癲癇是因為神經元凋亡、炎癥反應和異常放電導致,疾病的患病率在0.5%左右,我國的患病率在0.58%左右。在癲癇發作后,患者的腦部會出現腦神經元放電異常,臨床癥狀也會受到病理和生理的變化而出現差異。癲癇的常見臨床癥狀為:焦慮、煩躁以及不同程度的攻擊性行為疾病,癲癇對于患者自身的健康以及家庭幸福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2]。為癲癇患者提供早期診治對于疾病干預效果至關重要。疾病早期診斷直接影響患者的早期治療情況,為了評估CT聯合癲癇腦電圖特征在腦功能受損病灶定位和診斷中的效果,本次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62例癲癇患者開展實驗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選擇我院收治的62例癲癇患者,在隨機數表法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31例/組。對照組行腦電圖診斷,觀察組行腦電圖特征聯合CT診斷。

對照組,男性癲癇患者17例、女性癲癇患者14例;年齡在39歲~72歲之間,平均年齡值(55.69±5.82)歲。病程時間在2年~7年之間,平均病程時間在(4.23±1.63)年。

觀察組,男性癲癇患者15例、女性癲癇患者16例;年齡在40歲~71歲之間,平均年齡值(55.77±5.84)歲。病程時間在2年~8年之間,平均病程時間在(4.26±1.55)年。

兩組癲癇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無統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癲癇的診斷標準;(2)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3)本次研究在倫理委員會批注下進行。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3)癌癥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5)智力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為患者行腦電圖診斷,使用美國尼高力生產的腦電圖記錄儀,在患者頭皮位置安置電極進行長程記錄,包括睡眠時期和清醒時期,電極設置為10至20系統,在標定后進行記錄,常數設置為0.3秒,敏感性調整為每毫米7UV,速度為每秒30毫米。在參數調整完畢后,指導患者閉眼與睜眼開展實驗,間隔時間為10秒。閉眼持續時間為3秒,后調整患者呼吸每分鐘的呼吸頻率為15次到 20次之間,在呼吸之后標記時間為3分鐘,后開展閃光刺激試驗。指導患者閉眼狀態下進行閃光刺激,調整頻率分別為10秒,持續時間為10秒,在閃光刺激實驗下觀察患者的腦電圖腦電波形式變化趨勢。

觀察組,為患者行腦電圖特征聯合CT診斷,應用美國通用生產的多排螺旋CT掃描儀(型號:Optima CT 540)。CT診斷方法:選擇多層螺旋CT進行掃描,調整層厚為5毫米,矩陣設置為512*512,采用自下而上的順序開展頭顱掃描,掃描結果由兩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共同判定。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癲癇患者在發作期和發作間期的診斷準確率。

(2)觀察兩組癲癇患者病灶定位情況。包含:①顳葉內側、額葉;②顳葉內側、皮層;③杏仁核或海馬;④顳葉內側、額葉、頂葉以及皮層;⑤額葉或顳葉或頂葉;⑥顳葉皮層;⑦顳葉、頂葉;⑧顳葉、額葉;⑨額葉、頂葉。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對兩組癲癇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處理,以(%)表示診斷準確率,差異性應用卡方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癲癇患者在發作期和發作間期的診斷準確率

觀察組在發作期和發作間期的診斷準確率均高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具有較大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兩組癲癇患者在發作期和發作間期的診斷準確率 [n(%)]

2.2 觀察兩組癲癇患者病灶定位情況

如表2,在病灶定位情況上,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病灶定位情況(顳葉癲癇、顳葉之外癲癇)更加全面。

表2 觀察兩組癲癇患者病灶定位情況 {n(%)}

3 討論

癲癇的主要病因是腦膜電位和神經元細胞異常,又稱為“羊角風”和“羊癲瘋”。研究人員還發現,許多因素與癲癇的發病有關,如獲得性因素、顱內腫瘤、顱內異物、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腦發育不全、先天性腦血管畸形)[3]。癲癇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疾病的病因復雜,是因為大腦功能受損引發,若沒有得到及時地干預,會導致神經元損傷,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癲癇具有較高的復發率,會引發情感、肢體和意識障礙等。癲癇持續狀態屬于急危重癥,患者的發作時間往往超過半小時,并且在發作時間患者意識尚未恢復并且又再次發作,疾病往往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不可逆性損傷,甚至死亡,疾病的臨床病死率約為22%。癲癇持續狀態的常見癥狀為高熱、抽搐和昏迷等等,疾病的診斷對于提升搶救率具有重要的意義[4]。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設備也不斷進步,癲癇的診斷影像學方法主要有腦電圖、磁共振成像和CT掃描,其中磁共振成像掃描診斷效果好,診斷率高,臨床上普遍認可其診斷價值,但這種磁共振成像的費用較高,部分患者接受度較差,所以在推廣上受到限制。在癲癇患者的臨床診斷中,CT掃描和腦電圖檢查應用較多。腦電圖檢測可以為癲癇患者提供輔助診斷數據,腦電圖檢測可以為癲癇患者停藥時機提供臨床參考依據,在停藥前檢測腦電圖為高風險異常者,特別是出現陣發性異常的患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參考臨床醫師結果考慮是否停藥[5]。常規腦電圖檢測的時間較短,腦電圖診斷的主要優點在于連續監測患者的腦部變化,同步采集患者的腦電圖像和電信號,可以長時間保存臨床特征和腦電波變化,從而便于臨床醫生分析診斷,具有較高的正確率。然而,腦電圖診斷只能顯示病灶的模型和大致位置,在診斷準確率上尚有不足。常規腦電圖不是持續性的顯示,而是表現為短期隨機、不規則爆發。常規腦電圖檢查有局限性,由于記錄時間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探測到癲癇發作,難以捕捉到癲癇波,但在未捕捉到的情況下,癲癇波沒有顯示異常狀態,而圖像數據是檢查的外觀,因此很難觀察到患者的癲癇樣電活動,特別是在面對一些睡眠中癲癇發作的患者時,更難描述,所以容易出現漏診率和誤診率[6]。近年來,CT診斷在癲癇患者的診斷中取得了顯著效果,CT掃描能清晰顯示病灶及周圍組織的位置,更清晰地反映腦的解剖結構及相關變化,使病灶的定位更加全面,尤其是在發作期和發作間期的準確率更高。據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癲癇患者的發作期和發作間期的診斷準確率(93.55%、90.32%)高于對照組癲癇患者(74.19%、67.74%),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癲癇疾病的診斷中,聯合CT可以更好地提升病灶定位效果,使病灶定位情況更加全面。

綜上所述,腦電圖結合CT掃描可以提高癲癇的診斷準確性,可以提供更清晰的進行病灶定位,值得在臨床中開展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顳葉腦電圖癲癇
腦電圖檢查的到底是什么
快樂感喪失是癡呆征兆
MPTP誘導樹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腦電圖描記與分析
睡眠剝奪在癲癇患兒視頻腦電圖監測中的應用價值
記性不好?因為久坐“傷腦”
癲癇多數可控可治
記性不好?可能是久坐傷腦
玩電腦游戲易引發癲癇嗎?
癲癇,也可有良好預后
行為變異型額顳葉癡呆診斷標準的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