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膈肌超聲在ICU獲得性衰弱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2021-06-02 14:52劉桂花
保健文匯 2021年9期
關鍵詞:通氣機械指標

文/劉桂花

ICU獲得性衰弱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ICU患者發生該病的概率約為25-100%,尤其多發生于采取機械通氣治療5-7天后的患者,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有肌肉萎縮和癱瘓,其中尤以四肢肌肉和呼吸肌受到影響最為明顯,面部肌肉受到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低,患者有可能出現脫機困難現象,嚴重情況下,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有可能在出院后2-8年后依然受到影響,該病的發生具有隱匿性,難以察覺,臨床診斷困難,故而,采取現代化、先進化的診斷方式一直是相關醫學者重點研究的目標[1]。本次研究以ICU獲得性衰弱患者為對象,分析膈肌超聲檢查的應用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60例ICU獲得性衰弱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時間2020年01月-2021年09月,根據通氣方式將其劃分為非機械通氣組32例,機械通氣組28例。非機械通氣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齡(48.18±5.89)歲;機械通氣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齡(48.76±5.13)歲。兩組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不低于18歲;本年首次入住ICU;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四肢癱瘓、脊髓損傷平面不低于C6;由顱腦創傷、神經系統疾病引發的意識障礙患者;無適宜聲音窗患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膈肌超聲檢查:兩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展開床旁肺部超聲檢查,檢查由同1名醫師完成,該醫師經由醫院專業培養且臨床經驗豐富,詳細記錄不同時間點的各項超聲檢查效果,包括膈肌移動度(DE)指標、算膈肌厚度分數(DTF)指標、呼氣末膈肌厚度(TEE)指標和吸氣末膈肌厚度(TEI)指標,詳細記錄各項檢查結果。

1.3 觀察指標

分析非機械通氣組膈肌超聲參數:觀察記錄非機械通氣組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DE指標、DTF指標、TEE指標和TEI指標,展開組內對比。分析機械通氣組膈肌超聲參數:觀察記錄非機械通氣組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DE指標、DTF指標、TEE指標和TEI指標,展開組內對比。評估兩組膈肌超聲參數:觀察記錄兩組入院第7天的DE指標、DTF指標、TEE指標和TEI指標,展開組間對比[2]。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取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F檢驗,(P<0.05)時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非機械通氣組膈肌超聲參數

非機械通氣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DE指標、DTF指標、TEE指標和TEI指標均呈現出縮小趨勢,但組內差異不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分析非機械通氣組膈肌超聲參數[n(±s)]

2.2 分析機械通氣組膈肌超聲參數

機械通氣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DE指標、DTF指標、TEE指標和TEI指標均呈現出明顯縮小趨勢,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表2 分析機械通氣組膈肌超聲參數[n(±s)]

2.3 兩組膈肌超聲參數比較

與非機械通氣組的DE指標、DTF指標和TEE指標相比,機械通氣組均偏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膈肌超聲參數比較[n(±s)]

3 討論

ICU獲得性衰弱一方面會對患者的四肢肌力產生不良影響,一方面會致使患者的呼吸肌受累,作為最主要的呼吸肌,膈肌是人體進行呼吸運動的最主要動力來源,當膈肌出現病理改變以后,會致使患者出現呼吸肌功能障礙或者是疲勞等現象。絕大多數ICU患者需要接受呼吸機治療,故而,對于機械通氣患者來說,對其膈肌功能進行評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其主要作用之一即為可以對患者的脫機成功率進行預測[3]。

當下膈肌功能障礙診斷在臨床上尚無統一標準,有部分學者認為可以將DE臨界值確定為不低于1.1厘米,即當患者的DE臨界值低于1.1厘米時代表存在膈肌功能障礙,且隨著患者撤機時間的延長,患者地再插管率會呈現出提升趨勢[4]。DE指標不會被患者的體質量和身高所影響,但是就膈肌參數而言,其在臨床診斷中并非最好的,對于非機械通氣治療患者來說,DE指標由患者自主收縮產生,故而,其不同時間點的DE指標基本一致,而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DE指標會受到呼氣末正壓和機械通氣支持壓力影響而產生較大的變化,患者的呼氣末肺容積和呼氣末正壓均會表現出增加趨勢,患者的膈肌頂部會降低,從而DE指標也會隨之而降低。經長期臨床研究表明,在為患者展開機械通氣治療時,其DT指標容易觀察,在機械通氣影響下,患者的膈肌有可能出現費用性萎縮現象,且隨著ICU時間的增加,DT會隨之而變薄,TEE指標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分析其原因為在采取機械通氣治療時,TEE指標受到呼氣末正壓水平和呼吸機壓力支持的影響更大。DTF又被稱之為肌收縮度,該項指標能夠對患者的膈肌收縮功能進行動態反映,能夠作為評價患者是否脫機成功的重要指標,相對比于吸淺快指數更來說,應用DTF指標判斷患者是否脫機成功更可靠。對機械通氣患者能夠采取膈肌超聲檢查診斷患者是否患有ICU獲得性衰弱,具有無創性、便攜性和無輻射等優點,便于盡早為患者展開臨床治療[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非機械通氣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DE指標、DTF指標、TEE指標和TEI指標均呈現出縮小趨勢,但組內差異不明顯(P>0.05);機械通氣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DE指標、DTF指標、TEE指標和TEI指標均呈現出明顯縮小趨勢(P<0.05);與非機械通氣組的DE指標、DTF指標和TEE指標相比,機械通氣組均明顯偏低(P<0.05)。說明膈肌超聲檢查的應用有利于優化ICU獲得性衰弱患者的臨床診斷工作。

綜上所述,給予ICU獲得性衰弱患者膈肌超聲檢查能夠顯著提升診斷效果,尤其是對于機械治療患者來說,診斷準確率高,具有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通氣機械指標
俯臥位通氣對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響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調試機械臂
不通氣的鼻孔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簡單機械
按摩機械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