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游泳技能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效性研究

2021-06-03 06:05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1年11期
關鍵詞:游泳技能體系

(廣州市第一中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每年我國青少年發生意外事故調查中,溺水事故名列前茅。對此,很多學校是教育青少年遠離水源堵塞通道的做法,但青少年溺水事故仍位居意外身亡高位,這與青少年缺乏安全游泳能力有莫大關系。從現實意義上看游泳不單是體育課程更是生命的課程,是求生技能的學習課程,校園游泳開展的前提是重視生命教育。

1、游泳技能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考與分析

據調研,我國在中小學游泳教學普及不高,針對于游泳教學的研究較少,校園游泳的研究更多針對安全性分析,甚少涉及評價方面。2011年體育總局實施全國游泳鍛煉等級標準,提出讓游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為體育教學的一部分。但它仍以競技成績為標準進行評價,對學生綜合能力養成有著較大的缺失,側重于達標而忽視能力評價,不適合于游泳課程評價使用。課程評價體系應從發展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出發進行構建。

1.1、高中游泳技能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游泳技能指通過掌握游泳知識、技能及方法,獲得并形成身體鍛煉的意識及能力。為了使評價體系科學反映出游泳能力的要素,本文研究評價體系融合達標與能力評價因素,涵蓋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維度構建。遵循原則以下:

(1)系統性原則;

(2)典型性原則;

(3)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則;

(4)綜合性原則。

1.2、基于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構建評價體系

(1)突出評價要素,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發展。

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及能力表現。游泳評價體系(附表)扣緊體育核心素養形成,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維度進行構建:

①運動能力

以提高學生運動能力來夯實健康基礎,使學生獲得面對具體情境時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運動能力及實踐運用能力的量化為評價要素之一,旨在于引導學生努力提高運動能力,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及機能的發展;其次,與救生技能相結合,在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同時學會遇難的自救技能。

②體育品德

立德樹人是課程的指導思想,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品德是教學關鍵目標之一。教學中,改變傳統的單一技術教學,把技術與實踐能力結合,通過各種合作、互助學習,讓學生在不同學習氛圍中體驗突破最近發展區域的學習樂趣,在練習中形成自信、合作的品格,在掌握游泳比賽知識及合作游戲中體驗遵守規則的嚴謹作風。

③健康行為

實驗教學以能力學習為主線,輔以救生技能等模擬練習,讓學生體驗練習中掌握安全游泳技能,強化尊重生命意識;其次,學會處理應急事故的程序,能合理利用周邊器械解救溺水人員及簡單的現場急救方法,讓學生在規范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行為。

1.3、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強調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是終結性評價,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發展需要,構建與過程學習、實用能力結合的學習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體系結合游泳運動的特性、要素,以克服體育教學中傳統學習評價在目的、內容、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對學生能力提高提供有益的參照標準。對青少年溺水事故分析,多數溺水者是缺乏自救的能力,也有因施救不當而遇難。提高學生游泳技能及救生能力,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才是抑制溺水事故的有效途徑。評價體系在實踐運用、救生知識、行為規范等多層面細化評價體系二級指標,以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1.4、系統構建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技、能、行相長

傳統體育評價側重學生的運動能力評價,忽略學生的實踐能力,致使評價缺乏引導性。以評促教,使學生掌握游泳技能要素,才是高中游泳體系評價要點。它既突出運動能力評定,又反映學生的救生能力、行為、品格養成,為學生持續鍛煉提供參考。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之間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學生的游泳綜合能力,共同構成一個能力評價的整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依據學校體育學習總體目標進行劃分權重,評價體系中三者占比為6∶2∶2,整體設計注重于學生的體育素養培養。

1.5、量化、可操作、評比促進學生自我目標規劃與達成

評價體系的構建是為學生能力評價管理服務。其指標根據游泳的功能、特點及對學生預期目標等進行設定,與實際教學結合,簡單明了、便于收集,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對于行為、品德評價以學習具體表現進行定量處理,以便于統計與分析;運動能力評價通過對實驗學生的測試數據進行百分位處理,并結合各地評價進行權衡,制定適合學生最近發展區域評價量表,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努力目標。以自我目標規劃提升學習內動力,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2、評價體系構建研究與分析

以XX中學的高中一年級部分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從促進學生游泳技能的形成及體育核心素養提高的視角出發,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實驗數據分析結合游泳運動的項目特點,提出游泳技能的評價體系。

2.1、研究內容

結合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高中游泳課程教學目標切入,以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進為載體,側重于評價體系構建及對于促進學生游泳技能提高的實效性研究。

分析游泳技能掌握的要素,確定考察的各項指標;其次,根據學生的能力分層設置評價目標,細化指標體系及考察權重。通過評價體系實施檢驗,驗證其合理性及對學生能力形成的積極影響。

2.2、研究方法

以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開展游泳課程及游泳評價的研究情況為借鑒;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構建高中游泳技能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參與度及興趣相關比較等方面進行調查結合技能變化分析體系適用性。

2.3、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XX中學高中游泳課堂的實驗設計與研究,對評價體系進行構建與運用,檢驗通過評價能有效促進學生的運動技能,強化學生的救生意識及提高參與游泳的態度。

(1)學生運動能力的量化標準制定與分析。

跟蹤XX中學高一游泳課程的教學詳況,通過對教學進度的把控、質量監控等措施干預,采用同一測試及教學過程記錄相結合,對實驗對象100m游泳測試成績進行統計,經過SPSS 19.0采用百分位處理結果如圖1、2。

圖1 男生成績百分位與測量工具

圖2 女生成績百分位與測量工具

考核評價是對教學的評價,也是衡量學生提高運動技能的指標?;谠u價引導與鼓勵功能,結合學生測試情況分析,對于考評優良率的設置結合實驗百分位進行處理??紤]到100m的量化成績僅是整個考評分數的一部分,而且除了游泳隊的隊員以外,成績能夠達到120s的學生,其技術動作比較熟練、合理及穩定,故100分的設定男生、女生分別為120s、130s,約處于百分位數的15%及20%左右;85分值的標準男、女成績分別為133s、141s,約處于男女生百分位數45%及30%左右 (這與女生的成績分化較大有關);60分值的成績分別是162s、180s,約處于男女生百分位數80%及70%左右。按照學習評價的優、良、合格率男生占比15%、45%、80%,女生占比 20%、30%、70%。

從上圖可以看出男生100分與85分的差值為13s,而女生的差值為11s,85分與60分的差值為男生31s、女生39s,兩者差距不大。測試情況顯示優良率為45%及35%左右,合格率為80%及70%,盡管合格情況偏低,但考慮到學生參加達標測試的狀態及進行游泳練習的實際時間較少,預測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合格標準,標準評價還是突顯達標性特征。

(2)以實踐運用評價促進學生運動技能。

以往的評價更體現在技術達標,在構建中新評價體系時,考慮到游泳運動的特殊性及救生技能的屬性,挑選部分軍事、生活上使用價值較大的游泳技能納入其中,以促進學生緊急自救的能力養成。如歐美國家在教學游泳時非常注重實用游泳(立泳、側泳)、模擬著裝游泳,讓學生體驗偶發事故及學會應對方法,促進游泳技能關鍵能力提升。

(3)以規范行為,提高健康認知,促健康行為養成。

游泳能有效促進身體健康,深受大眾喜歡,更是高危項目。課堂教學中,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游泳技能,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安全意識及規范行為,提高學生的健康認知,培養學生安全游泳能力。

評價體系中,以安全游泳為賦分點,促進學生理解健康的價值,提高健康認知。強調在每次游泳前進行陸上和水中的準備活動、適應水環境的習慣;以各類小游戲,分組競爭比賽,讓學生體驗在有較高強度和競爭壓力的情況下,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斗志,表現出合作意識和團隊競爭能力。

增加水中突發事故個人處理應急測試,重在于培養學生即使遇到身體狀況突發變化,仍能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從容應對的能力,避免因緊張而導致嗆水、神志不清等狀況,錯失自我保護機會,掌握簡單的抽筋等狀況下的自救方法。

(4)技能提高與品格形成相促進。

評價體系更體現它的導向性,運用模擬情景教學使學生樹立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培養遇到困難要敢于面對精神及冷靜應對的態度。通過競賽、團隊游戲等活動觀察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的規則意識、團隊配合、競爭等表現并進行評分,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和敢于競爭、團結合作等體育品格養成。學練中學生的技能提高與體育品格形成相促進。

3、評價體系實施的實效性研究

2016學年實施評價,通過實驗跟蹤、相關數據對比,研究評價體系實施對于促進學生素養形成的實效性研究。具體表現如下:

3.1、評價標準對于學生參與學習態度及運動技能的促進表現

評價體系促進教師重新審視游泳課程,并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改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有效促進提高教學的質量及有效性。對比2015、2016兩學年學生游泳課程的登記匯總(女生例假及偶發請假不計在內),高一學生高一上課率從86.5%提升至95%;高二學生上課率從82%提升至92.5%。數據表明學生參與興趣持續上升及逃課人數日益減少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的參與程度明顯提高。

建立學生參與游泳的檔案管理,使用評價手冊進行過程性評價有關,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挑戰自我極限。如圖3學生蹬邊浮行的變化狀況,男、女生掌握蹬邊滑行能力增強很多,學生從滑行2.5m逐步提升,有些甚至達到4.5m,說明學生能較好掌握浮行能力,在水中控制身體平衡能力明顯提高;其次,男、女生通過100m的測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2016學年通過100m游泳考試人數較2015年增加62人,其中,男女生分別增加25人、37人。兩方面數據顯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及掌握游泳技能的學生明顯增加,說明評價體系對于學生學習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圖3 蹬邊滑行成績統計

3.2、評價標準下促進學生運動能力提高

為了檢驗評價體系實施后對于學生游泳運動能力的影響,對高一年段學生的成績進行追蹤,男、女學生的成績對比如下:

從表1可以看出在實施評價后,學生對于評價的要求清晰,平時學習中更積極主動,能夠不斷提高挑戰自己的極限,促進運動能力提高。實驗前后測試成績比較P<0.01,說明男女兩組前后測試成績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試驗后男生均值為139.74s遠高于實驗前147.15s,提高7.4s;女生均值為163.75s高于實驗前的171.48s,提高7.73s。說明通過評價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多種合作學習形式與教學內容整合促進學生游泳技能的掌握及運動能力提高。

表1 觀測對象前后測試對比

3.3、救生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水中自救能力的提高

傳統的游泳課程除了必要水感練習外,更側重于競技四式的教學,漂浮、踩水、反式蛙泳、側泳、著裝游泳等實用性的游泳技能較少應用。通過評價實施引導,教師從學生的游泳技能、救生技能等綜合能力的提升出發,拓展游泳課程教材。學生在多種情景模擬中學會自救方法,基本掌握水中腳趾、小腿、大腿等部位抽筋的處理方法,拋繩、繩圈、救生桿等泳池常用救生工具使用方法。

通過課堂觀測,記錄學生各種救生技能考評情況 (如表2所示)。學生基本掌握利用簡便器械救生,10m拋繩成功百分比男女比例達77.4%及72%,踩水能保持60s以上男女占比 75.3%及62.2%,模擬救生考評中優良率男女占比62.2%及51.4%。在救生能力考評中,簡便器械使用能力男女生差異不大;在體現自救能力方面,無論是抽筋自解還是踩水能力男生均明顯優于女生;模擬救生總體表現男生優于女生。體現在:男生在處理應急解救更多選擇直接下水施救失當扣分,而女生對于現場處理明顯心理素質較弱,技能運用能力較弱??傮w而言,評價實施后,激活游泳課堂,學生救生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水中自救能力的明顯提高,基本學會處理游泳過程中偶發事故應變能力。

表2 救生技能測試匯總

4、結論

(1)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全面體現學生的游泳能力,并具有引導性,有效促進學生參與課程學習;

(2)游泳評價體系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并促進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素養發展;

(3)評價體系突出學科關鍵能力形成,全面體現學生的學習表現,以評促教,拓展高中游泳課程的創新思路;

(4)評價體系通過實驗驗證能夠較好有效評價學生的游泳技能,為高中游泳課程評價提供參考。

5、附件

表3 高中中學游泳技能評價指標體系

猜你喜歡
游泳技能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勞動技能up up!
秣馬厲兵強技能
聽說你要去游泳 “妝”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拼技能,享豐收
游泳時小腿抽筋了
畫唇技能輕松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