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干預在原發性帕金森患者護理中的運用效果探討

2021-06-06 04:18韓洪莉何金竇惠珍
保健文匯 2021年11期
關鍵詞:帕金森依從性康復

文/韓洪莉,何金,竇惠珍

帕金森又稱為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退變引起的,老年人是主要發病人群[1]?;颊甙l病后,易造成肢體功能障礙,并引發心理情感問題,嚴重降低了生活質量。相關研究發現,治療過程中盡早實施康復干預,在提高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狀態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2]。本研究選取58例原發性帕金森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康復干預護理的應用效果,為護理實施提供依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徐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原發性帕金森患者58例。根據入院編號奇偶性分組:奇數29例進入對照組,偶數29例進入試驗組。對照組,男、女性分別有15、14例,構成比分別為51.72%、48.28%;年齡47~80歲,平均(62.37±8.84)歲;病程2~11a,平均(6.37±2.24)a。試驗組,男、女性分別有16、13例,構成比分別為55.17%、44.83%;年齡48~79歲,平均(61.88±9.45)歲;病程2~12a,平均(6.75±2.48)a。經檢驗,徐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兩組的性別、年齡和病程資料相當(P>0.05),可對比研究,且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排標準

(1)納入要求:依據《帕金森病基層診療指南》[3],經臨床和MRI檢查確診,均為原發性帕金森;有完整的病歷資料,知曉本研究方法和目的,并在同意書上簽字確認。(2)排除患者: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合并嚴重骨折、關節炎,心肝腎功能異常等。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29例患者,實施神內科常規護理。入院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利用圖片、視頻、健康手冊等介紹帕金森的病因、危害、治療方法,讓患者有正確的認知,糾正錯誤的想法。日常護理中,觀察患者的癥狀變化,遵醫囑使用藥物,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用藥方案;從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為患者提供指導和建議,讓患者接受并積極執行。

試驗組的29例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干預。組建康復護理小組,護士長作為組長,對組內成員培訓,增強責任意識,提升業務能力。培訓過程中,以帕金森的特征、功能障礙情況、心理問題等為主,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個體化的康復方案。①語言功能訓練。護士和患者溝通時,應該保持足夠耐心,讓患者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鼓勵患者多說話,必要時通過朗讀、交流的方式,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對于語言功能障礙患者,利用圖片和文字訓練單詞、短語和句子,逐漸恢復交流功能。②呼吸功能訓練。進行腹式呼吸,讓患者右手置于腹部,左手放在胸前,先緩慢吸氣擴張肺部,再緩慢呼氣收縮腹部,盡量保持胸部不動。每日3次,每次10~15min。③面部功能訓練。用食指和拇指掐臉,指尖輕扣面部,然后眼睛張開、閉上,兩腮鼓起、收回,嘴巴張開、閉合,下頜前后左右運動,舌頭伸出并上下活動。④肢體功能訓練。上肢訓練包括聳肩、雙臂上舉;上身訓練是側彎、轉體;手部訓練是活動手指和腕關節;下肢訓練是伸腿、踢腿、膝關節活動、髖關節拉伸等??勺灾骰顒拥幕颊?,根據興趣喜好選擇一項合適的運動,例如散步、打太極、廣場舞;不能自主活動的患者,護士被動活動關節肌肉,將活動強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避免患者產生不適感。⑤心理康復指導。在護理操作中,護士和患者主動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合理的需求盡量滿足。通過轉移注意力、放松訓練、心理疏導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更好地配合護理工作。

1.4 觀察指標

(1)觀察護理依從性,根據患者的表現分為優等(自覺主動配合護理工作)、良好(在他人督促下配合護理工作)、較差(存在明顯的不配合行為)3個層級。(2)在護理干預前、后,評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活動能力。前者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4],分界值53分;后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5],分值0~100分,這兩項均是正向評價。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得到的數據均在SPSS 25.0軟件內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要核對例數,并計算百分率;計量數據要計算平均值、標準差。檢驗是否有統計學差異時,前者經x2檢驗,后者經t檢驗,標準是P<0.05。

2 結果

2.1 護理依從性比較

試驗組29例患者中,護理依從性優等+良好共計27例,構成比為93.10%;對照組中共計21例,構成比為72.41%。對比可見試驗組依從性優良率更高(P<0.05),見表1。

表1 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比較 [n(%)]

2.2 抑郁程度和活動能力比較

從統計數據看,護理干預后患者的SDS評分明顯降低、ADL評分明顯增高,且試驗組評分結果變化幅度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患者干預前后的SDS和ADL評分比較 ( ±s,分)

表2 患者干預前后的SDS和ADL評分比較 ( ±s,分)

注:組內和干預前比較,P均<0.05。

SDS評分 ADL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n=29) 51.43±6.77 34.26±4.39 62.38±8.15 81.42±4.37對照組(n=29) 50.79±6.34 37.80±4.86 63.14±8.22 77.96±5.10 t值 0.371 2.910 0.353 2.774 P值 0.711 0.005 0.725 0.007組別

3 討論

帕金森是神內科常見疾病,流行病學顯示,患者平均患病年齡為60歲,男性稍多于女性,我國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17‰[6]。帕金森患者癥狀多樣,常見有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少數伴有認知、睡眠、嗅覺、神經功能障礙。該類患者的治療,關鍵是緩解各種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盡量提高生活能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護理作為治療的一部分,對患者的療效影響明顯。本研究選取58例患者,試驗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從語言、呼吸、面部、肢體、心理等方面進行康復訓練,具有全面性和針對性的特點[7]。從統計數據看:試驗組護理依從性優良率更高,干預后的SDS和ADL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高于常規護理。對帕金森患者而言,康復干預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求護理人員做好宣教工作,獲得患者的同意支持;根據實際病情,調整康復訓練的強度、方法,兼顧軀體和心理兩個層面,讓患者在訓練中產生輕松愉悅的感覺。鐘鳳青[8]針對72例帕金森患者進行研究,采用康復護理模式的患者,Barthel指數和greg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康復護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肢體平衡功能,和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原發性帕金森患者護理中實施康復干預,能提高護理依從性,改善抑郁情緒和活動能力,可在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帕金森依從性康復
康復??漆t院康復設備維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討
太極拳運動對中輕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響的Meta分析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藥學服務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門診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依從性的分析
隨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依從性影響
一對一心理護理對帕金森伴抑郁癥患者的影響
歡迎訂閱2022年《護理與康復》雜志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一種帕金森肌肉強直癥腿部肌肉檢測裝置的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