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清VEGF、Hcy、HbA1c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2021-06-10 09:20魏貫峰張彥東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民醫院檢驗科44000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1年11期
關鍵詞:微血管內皮細胞血清

魏貫峰 張彥東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民醫院檢驗科 44000;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微血管病變作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為常見和嚴重的慢性并發癥,臨床上以微血管結構和功能性改變為主要特征[1],發病機制復雜,可累及全身各組織器官,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屬于同源二聚體糖蛋白,是已知最強的促血管生成因子[2]。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其水平升高與外周血管病變關系密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可引起體內蛋白質、脂類和 DNA 的非酶促糖基化反應,促使動脈內皮細胞及血管壁損傷[3]。本研究對T2DM合并微血管病變患者的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進行測定,旨在探討其水平變化與T2DM微血管病變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為T2DM組,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57.41±7.06)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6.84±1.33)年。根據是否發生微血管病變分為微血管病變組(46例,其中糖尿病腎病29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7例)和無微血管病變組(34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關于T2DM的相關診治標準;(2)各項臨床檢查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特殊類型糖尿??;(2)合并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征者;(3)伴有原發性心臟、肝臟疾病以及惡性腫瘤者;(4)存在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腎病綜合征等除糖尿病腎病以外的其他類型腎??;(5)合并有血栓、血液系統疾病,近3個月內有抗凝血藥物治療史者。另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正常體檢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57.55±7.12)歲。所有受檢者均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所有受檢者于清晨采集3ml EDTA抗凝的空腹靜脈血2管,靜置15min后,其中1管全血采用mindray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H50型及配套試劑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另外1管以4 000r/min的速度離心10min,取上清液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標本中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試劑盒分別購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儀器為美國Bio-Rad Model 680酶標儀。所有檢測步驟均由同一名經驗豐富的檢驗科醫師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雙側t檢驗進行,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相關性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T2DM組、對照組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比較 T2DM組的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T2DM組、對照組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比較

2.2 微血管病變組、無微血管病變組患者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比較 微血管病變組患者的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均明顯高于無微血管病變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微血管病變組、無微血管病變組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比較

2.3 T2DM患者發生微血管病變的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VEGF、Hcy和HbA1c均與微血管病變的發生密切相關,見表3。

表3 T2DM患者發生微血管病變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微血管病變是T2DM的嚴重特異性并發癥,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微血管病變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其典型改變為微循環障礙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5],起病比較隱匿,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及早發現和早期干預是延緩和控制T2DM微血管病變病情進展的關鍵。

HbA1c是人體血液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和血糖結合的產物,能夠反映近3個月平均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是臨床上評價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關鍵指標[6]。相關研究指出,HbA1c水平與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密切相關,HbA1c每減少1%,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率則降低25%[7]。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組患者的HbA1c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的HbA1c水平明顯高于無微血管病變者。上述結果提示,高血糖對于T2DM以及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將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能夠有效延緩和降低T2DM微血管病變的發生。

Hcy為甲硫氨酸的代謝產物,是反映血管損傷的主要氨基酸。血清Hcy的異常升高可促使微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導致血管硬化[8];同時,血清Hcy升高后可增加血液中過氧化物、羥自由基等物質的產生,血管內皮細胞中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明顯降低,進而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致使血管栓塞出現;另外,高濃度的Hcy可抑制細胞產生保護血管的谷胱甘肽,加速對血管的損傷[9]。VEGF的主要生物學特性為增強血管通透性,是目前已知最強的血管通透因子,其可促進內皮細胞的遷移、增殖和血管形成,增加黏附分子和細胞外基質的產生[10]。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患者的血清VEGF、Hcy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上述指標明顯高于無微血管病變者。結果提示,Hcy、VEGF參與了在T2DM及微血管病變的發病過程,與其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降低血清中VEGF、Hcy水平表達有助于延緩T2DM微血管病變的進展。

本研究就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與T2DM微血管病變的相關性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均為T2DM微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其水平與T2DM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T2DM微血管病變患者的血清VEGF、Hcy和HbA1c水平相對偏高,均為T2DM微血管病變發生的危險因素,密切觀察其水平變化可了解和掌握其病情的發生、發展,積極調控其水平有利于T2DM微血管病變的早期防治。

猜你喜歡
微血管內皮細胞血清
有氧運動和精氨酸補充對高血壓的干預作用及其與內皮細胞功能的關系
基于OCTA圖像分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黃斑區微血管病變觀察
血清GAD、ICA及C-P聯合檢測對Ⅰ型糖尿病的診斷價值
血清IL-12、SAA水平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療預后的影響
上調SIRT1減少同型半胱氨酸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凋亡
喘憋性肺炎嬰幼兒血清維生素A、D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HMGB1基因對高糖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影響
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糖衣”告訴細胞何時造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