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區域認知能力培養的高三地理教學設計與實踐

2021-06-12 06:51崔玥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區域認知麗水市城市發展

崔玥

【摘要】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區域認知能力,一方面可幫助學生認識區域地理環境,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辯證性地看待區域的開發利用決策,以期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建議。本文以“麗水城市經濟發展”為例,采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創設三大案例情境,旨在培養學生的歸納區域發展條件、評價區域開發利用決策得失以及提出區域發展改進意見的三個層次能力。

【關鍵詞】麗水市;區域認知;城市發展

順應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提升我國在世界教育舞臺上的地位,2014年教育部研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每個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普通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地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種素養。

其中,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有助于認識區域地理環境,并對該區域內的決策得失進行評價[1],辯證地看待區域發展情況。根據由淺入深的能力水平,劃分三個層次的區域認知能力:水平1表示學生能夠通過收集到的信息,歸納區域發展的條件和特征;水平2表示學生能夠綜合利用信息,對區域的發展利用決策得失進行評價;水平3表示學生要全面綜合地評價區域發展決策的得失,并提出針對性改進建議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一、教學設計

1.復習目標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說明》中地理選考科目的城市與環境內容中,達到綜合應用水平的考點有“影響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區位因素”、“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及解決措施”。由此可見,城市發展相關內容成為浙江省高考地理的重點考察內容之一,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還要學會知識的遷移應用,結合相關信息認知陌生區域并作出評價。相關城市主題的考題中均有涉及到選擇題和簡答題,而且考查頻率比較大,對應的題目分值也相對較高[2]。

2.復習內容

由于現有的湘教版教材和一輪復習教輔的城市發展復習中,存在普遍性的問題,即不同知識點用不同城市案例加以佐證,看過去顯得比較分散,會對學生的記憶力產生巨大的考驗。為此,筆者只選取一個城市作為專題復習的案例,然后結合城市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點,這樣做能夠比較清楚地呈現區域的發展特征。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最終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浙江省作為首個共同富裕示范區,省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各區域之間如浙南和浙北之間仍舊存在比較明顯的經濟發展差異,如何促進浙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打造“新時代山水花園城市”,縮小區域差異,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鑒于此,筆者選取了浙南地區的麗水市作為教學的主線,圍繞城市發展相關內容進行展開。

3.復習方法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生的區域認識能力為目的,采用問題式教學為主,結合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輔助手段開展專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麗水市城市發展為背景的案例情境,圍繞該情境一共設置了三個情境,每個情境對應不同的區域認知能力,形成一條城市經濟發展問題鏈。學生可根據這些問題,層層深入的進行回答,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能夠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可以通過相互討論,探究一些建議類、評價類的開放性問題,激發他們對城市發展的進一步認識,并且提升思維能力。

二、課堂實踐

1.收集信息,歸納區域發展條件

首先,以浙江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為政治背景,呈現2020年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和土地面積等數據(表1),區域內部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發展差異。以此作為課堂的導入,從而引出本節課的研究對象麗水市,作為目前省內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之一,是我們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重點落實的對象。

區域認知能力的基礎水平強調學生學會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區域發展的區位條件,具備基本地理現象分析的能力。城市區位條件分析一般是通過自然地理區位、經濟地理區位、政治文化地理區位等三個層面展開,是高中地理學習必備的分析能力之一。此節復習課中,教師事先選取了麗水的相關材料,編制成一道原創題供學生分析,具體題目如下:

材料一:麗水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甌江支流。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以丘陵山地為主,河谷平原相間分布。麗水有三大平原,蓮都區境內的碧湖平原面積最大,為主要糧倉。

問題1:簡述麗水蓮都區市區的區位條件。(4分)

整理過后的材料信息非常簡潔明了,學生閱讀完材料后能夠較快地回答出三個市區的區位條件:①地形平坦;②水源充足;③交通便利(水運便利)。但是,第四個區位優勢需要結合材料,碧湖平原是麗水的三大平原之一,面積較大,土壤肥沃,本該是該市區的最佳選址,但是最終市區卻建在了東北角平地面積比較小的山腳地區,這一做法與普通的城區選址截然不同,強調了耕地的保護觀念。

學生通過此題可以明白不是所有的城市建成區都會建在一個平原面積比較大的地方,為了保護耕地可以選擇在平地比較小的地區,體現了人地協調的觀念,保護肥力較高的基本耕地,特別是對于丘陵廣布的麗水而言耕地顯得尤為重要,才會出現區別與其他市區選址的條件。

2.整合信息,評價區域開發利用決策的得失

每個項目或政策的落地實施都會對該地產生正向和負向的雙重影響,如何辯證地看待每一個開發利用決策的得與失,是區域認知能力水平進一步提升的表現。教師根據麗水的經濟發展水平現狀,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出發,選取香菇產業發展的案例旨在引導學生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決策的利弊,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材料二:香菇是一種真菌,生長于木材上。浙江麗水慶元縣,群山環繞,有800多年香菇生產歷史。慶元香菇現在以高棚層架栽培為主,該地對香菇進行深加工,有香菇干,香菇醬、香菇醬油以及香菇多糖等保健品。據統計,2015年“慶元香菇”品牌價值突破48.63億元,連續蟬聯中國食用菌第一品牌7年。4C687955-1710-4BF2-9DBD-34E79839CFC3

問題2:說明發展香菇種植業對慶元當地的有利影響。(4分)

問題3:分析當地香菇加工業迅猛發展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2分)

香菇作為麗水著名的四大山珍之一,已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和加工工業,成為麗水經濟創收的一大來源。學生在思考香菇給當地發展帶來的有利影響中,比較容易想到的影響有:①增加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②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結構更合理;③促進技術創新。當學生沒有思路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再從材料出發,歸納未涉及到的影響。幾分鐘討論以后,有學生會從材料中的“高棚層架栽培”的提示,拓展到土地資源利用率的提高這一層影響。

香菇加工工業的不利影響相對簡單,結合麗水多丘陵的背景,學生能夠立馬得出破壞森林,加劇水土流失的不利影響。此時,學生的思路出現了局限性,根據已有的儲備知識,他們往往只能說出丘陵地區明顯的不利影響為水土流失,所以需要教師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多讀材料包括文字信息。在教師的提醒下,部分學生能夠根據提示,理解加工工廠位于河流旁邊,比較容易對水源造成污染,減少水生生物物種,破壞生態環境。

問題的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思維過程,從簡單到困難逐步打開學生的思維,加深認知能力,找出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系。通過完全相反的兩個問題的呈現,讓學生明白了區域發展的適度開發的重要性,開發決策的利弊作用也能促使學生更全面地看待地理問題,突破目前的思維定式,以及片面的思維想法。

3.全面評價決策得失,提出改進建議

針對區域開發決策的不利影響,提出可持續的措施或建議,最終是為了增加經濟收益促進經濟發展,同時還要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由此鍛煉學生的規劃能力體現前瞻性,這是區域認知能力素養要求的最高水平。由于措施和建議多種多樣,在課堂中主要借助團隊的頭腦風暴的方式開展,集思廣益匯總組內同學的建議并進行篩選呈現在大家面前。

緊接著材料二的慶元香菇產業案例出發,提出促進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合理化措施。學生對香菇產業的措施匯總基本可以涉及到兩方面,一是政府層面,如建立法律法規,加大扶持力度、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等,一是企業層面,如加強技術研發,拓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經濟效益,建立品牌價值和保護意識等。

在此基礎之上,選取了最后一個材料就是麗水三寶之一的龍泉寶劍,具體如下:

材料三:麗水龍泉因劍得名,龍泉寶劍是中華古兵器的代表,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龍泉寶劍鍛制技藝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龍泉寶劍不僅是健身武術器械和影視舞臺道具,還是贈送外賓的國禮,為海內外民眾和劍術愛好者所珍視。

問題4:根據材料對龍泉寶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有了前面的建議分析后,此處的龍泉寶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相對較容易,也是集中在兩大層面——政府的外部協助和企業的內生動力,共同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合理化建議例如①加大非遺保護、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力度等;②人才技術創新、品牌宣傳、延長產業鏈、開發多元化產品,以及文化旅游的協助等。以麗水市傳統的第一二產業為基礎,政府統籌全局,在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道路中能發揮好背后支撐力量的角色,而具體的農戶以及各類企業家要在社會大背景下發揮好地區優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建立自身品牌優勢,努力將中國特色的產品走出去為世界所知。

最后在麗水市的城市經濟發展進程中,除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進行可持續發展之外,還有一個重點發展方向即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發展。麗水得天獨厚的綠水青山等自然旅游資源,以及較高美學價值的傳統村落風貌[3]等人文旅游資源,均可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還可與第一二產業進行聯動發展,帶動文化產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的發展。

三、總結反思

本節課以麗水市為研究區域,分別設置了三個情境分別對應三個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水平,一是蓮都區市區的區位條件分析,學會歸納城市區位條件;二是香菇種植業和加工業的利弊影響,學會評價開發利用決策的得失;三是龍泉寶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合理化對策與建議,學會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之上提出改進建議。

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對麗水城市的宏觀經濟發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認知,通過微觀傳統產業的發展情境的學習,能夠將整個城市的經濟落實到具體的產業中,并以一個企業家的角色提出了目前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規劃。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能力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經過學習,能夠辨證地看待地理現象和地理決策,形成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孫青,饒雯雯. 高三復習課“城市發展與城市化”教學設計(魯教版)[J]. 地理教育,2020(3):18-21.

[3]陳信,李王鳴. 區域視角下傳統村落組群風貌的空間特征——以麗水市傳統村落為[J]. 經濟地理,2016(10):185-192.4C687955-1710-4BF2-9DBD-34E79839CFC3

猜你喜歡
區域認知麗水市城市發展
麗水市美術教師作品選登
爸爸的愛
區域認知與其他核心素養的聯系
歷史與社會學科核心素養“區域認知”的學習策略
區域認知及其培養重點解析
淺談機場凈空管理與城市發展
城市規劃的影響因素探究
城市規劃如何適應城市發展的思考
麗水市美術教師新作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