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語感適應性障礙及對策

2021-06-12 07:02王封琴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語感障礙小學生

王封琴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要鍛煉小學生的語感.教師要注重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積累以及運用等,在讀中培養學生的整體語感.筆者主要淺析培養小學生語感的對策,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語感;障礙;研究;對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要鍛煉小學生的語感。教師要注重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積累以及運用等,在讀中培養學生的整體語感。筆者主要淺析培養小學生語感的對策,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小學生學習語文中,語感是必要的學習技能,具備良好的語感,能夠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還能便于學生有效解答語文閱讀理解題。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感中,側重于學生閱讀、感受以及積累的過程, 從而使得學生的語感逐步轉變成想象力及創造力,更好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一、小學生語感適應性現狀

相關研究表明,在小學生的9歲之前,是最佳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階段。從9歲之后逐漸下降,至12歲降低50%左右,13歲過后下降更為顯著。當然,小學生先天性獲得的語感,具體表現在感知語音與語義的能力,并不是全部語言能力。而關乎語法的分析能力,如詞性的判定、語句的組成以及語言的深入含義等,要求經過后天學習才可以取得,并且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學習過程,才可以實現有效與深人的目標。大約在13歲,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趨于成熟。由此可見,在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語感的重要階段。如果教師充分有效的利用好這個時期,對學生展開適應性的語感鍛煉,會使得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筆者認為培養小學生語感的路徑策略大致為,感受為前提,理解為基礎,積累為重點,運用為目的。閱讀則是普遍性培養語感方法,也是積累豐富的語言關鍵性對策。反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大多數教師緊跟語文知識點,來重復進行讀題答題教學。學生練習了大量題,使讀書的時間減少,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語感。

二、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對策

1.感受。通過吟誦課文,容易喚醒學生感受到文章美的形象,激發學生表達出美好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機結合學生的語言和情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美麗的小興安嶺》文章中,可對描述春天的一段,鼓勵學生把握好該段中的關鍵詞,抽出、長出、融化、流著、散步、滿、淌等,引導學生使用溫柔而輕緩的語氣,來了解語音的抑揚頓挫,把握語言節奏的張馳變化,進而吟誦出盎然生機的小興安嶺春天。然后教師還可以進行示范性感情朗讀,請學生閉上眼來想象,再創設問題,你們的腦海出現了哪些景象? 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呢?,接著請學生有感情齊讀課文,或者自由讀,或者上臺進行表情朗讀等。經過不同形式的反復吟誦,學生能夠細細品味語言的魅力,建立了良好的語言和情感關系,感受到作者對小興安嶺景象的喜贊。

2.對比。只有通過學生對語言進行比較,才能體會到不同的語境,然后從不同的語境中分析總結出不一樣的語感。我們不難發現,在朗讀文章中,有的詞語很好理解,并且不深奧。但是,這些不難的詞語應用到一些段落中,或者課文中就會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華。例如,常見的古詩文點睛處,在古詩《憶江南》教學中,“春風又綠江南岸”,詩中的“綠”字,就是該句詩的點睛處?!熬G”表明字容易理解,一般是表示顏色的形容詞。而在這古詩中,“綠”字由形容詞靈活性變為動詞,“綠”字就能淋漓盡上的描述春天的江南景象。教師在指導學生吟誦這首古詩中,要指導學生將綠字和其他字作出對比,是否引用其他字具有適應性。這樣學生既加深對綠字的理解及運用,還能揣摩其中的語感。

3.情感表達。在理解文章內容中,師生往往站在不同的層面,來突出課文的重點。這就要教師激勵學生,敢于闡述自身的見解,在閱讀完文章之后,從作者的表達的情感入手,說說文章中作者表達的真實情感,還要講述作者為了表達內心感情而出現的景物或事件。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總體表達的思想情感,還有存在的景物或事情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進行對語言進行組織,將語言和自發的情感進行有效融合,在進行朗讀語言文字中體會作者的內在情感。例如,文章《再見了親人》,文章中出現了一段話,“這真是雪中送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該句話進行評價,并說說自己的想法,結合日常生活中哪些雪中送炭事件,在班級活動中分享。

4.豐富積累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感。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先是從聽開始,在聽和讀活動中進行積累語感。為此,教師可以對學生加強聽、讀訓練。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好詞好句,引導學生閉上眼傾聽。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的聽覺訓練,而且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在聽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其次,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讀進行強化訓練,調動學生多讀書的主動性。除此之外,背誦也是增強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當語言符號進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使概念性的詞句得以激活。通過重復多次背誦,可達到自動化,逐漸形成語感。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介紹適應性背誦的作品,使得學生由熟讀變朗誦,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語感訓練,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湯彩云.培養小學生語感的幾種做法.湖南教育.

[2]朱建華.一年級學生語感的培養.教育科研論壇.

[3]李君英.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語感.新課程研究.

[4]王正婧.淺談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語感的培養.讀與寫.

[5]方利民.閱讀中培養學生語感的教學模式.教學與管理.

[6]顧巧英.“漂”出氣魄 “飄”出情韻——緊扣精妙之詞培養學生語感.

[7]羅立新. 讓有效朗讀點亮語文課堂. 教育實踐與研究.

[8]高飛. 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探討. 學周刊.6FC864DB-124F-45C5-9BCB-FABE938FF634

猜你喜歡
語感障礙小學生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兒時讀寫難,現今已博士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跟蹤導練(四)2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語感培養和語文學習
我是小學生
談談對語感的認識
選擇障礙癥
語言與言語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