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路徑研究

2021-06-12 14:20徐敏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小學品德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徐敏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學規律,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目標,深挖資源作為教學素材,并注重將其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融合載體,用好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先進教學方法,形成課堂與實踐、顯性與隱性的教育合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道德與法治;小學品德;課堂教學

優秀傳統文化涉及思想道德、法律法規、人格心理等多個方面,將其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使小學生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形成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體系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形成二者相結合的內容體系,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目標,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作為教學素材,并注重將其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

1.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期望達成的結果,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尋找二者之間的契合點,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理念,體現在教學目標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制定知識目標時,注重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內涵,注重通過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生成知識目標。制定情感態度目標時,加強對學生傳統美德的培養,在達成原有情感態度目標的同時,對優秀傳統文化尋根溯源,幫助學生理解其一脈相承。制定能力目標時,可以借鑒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等,培養學生學習知識探究問題所需的能力。

2.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作為教學素材和內容

形成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課程二者相結合的內容體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搜集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教學資源,對其進行深入挖掘、開發和利用。在備課階段,教師要努力尋找優秀傳統文化與所授課程之間的結合點,充分發掘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如地方傳統習俗、英雄人物、文學藝術等,將其作為補充或選修教材使用,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將優秀傳統文化加以融合,貼近地方實際和學生生活,如以地方典故為支撐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趣味性,以具體實踐為依托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性,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3.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

文化內涵隨時代發展而與時俱進,因此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過程中也不能因循守舊,要順應時代發展腳步,將其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甄別判斷、辯證取舍,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堅持古為今用和與時俱進相統一的原則,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并對其進行闡釋,結合時代特征和要求進行轉化創新,善于運用新媒體、新方法,以學生更感興趣的表達方式詮釋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融入時代發展,為現代社會提供價值服務。要堅持轉化創新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的原則,在轉化創新中最大限度尊重傳統文化本意,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轉化創新和繼承發展。

二、探索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方法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教師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二者融合的載體,用好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先進教學方法,形成課堂與實踐、顯性與隱性的教育合力。

1.創新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載體

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具體的載體。當今時代,互聯網飛速發展,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打破時空限制,給予學生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也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新時代背景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要借助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資源,更要創新融入載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最終達到教育目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媒體,通過希沃白板、微信、釘釘等網絡媒體進行教育教學,可以利用網絡上與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音視頻進行課堂教學,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道德與法治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用好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諸如啟發式教學、因材施教、言傳身教等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對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啟發式教學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典型的德育教育方法,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通過教師的“啟”促進學生的“發”,可以實現課堂教學優質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最早見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中,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智力、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教育客體,制定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堅持有差異、有區別的教學,為每個學生成長提高良好的條件。

3.做到課堂與實踐、顯性與隱性相結合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重顯性輕隱性的教育傾向,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要讓學生在課堂、學校和社會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如課堂教學中進行歷史典故的角色扮演,學校的相關知識競賽,校外的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志愿活動等,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在做好顯性教育的同時開發利用隱性教育資源,提升自身素質做好榜樣,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協作,讓學生的學習不僅停留在書本上,還能內化于學生的思想認識中,外化于學生的行為習慣里,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束語

道德與法治既是小學生的德育的重要載體,也是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對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實效、傳承中華文明以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文艷.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途徑探究[J].新課程.2022(13):4-5.

[2]黨蘭英.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研究[J].智力.2022(04):112-114.

猜你喜歡
小學品德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讓品德微課助力學生的情感體驗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