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鄉村振興發展經驗對安徽省的啟示

2021-06-15 02:57吉夢維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10期
關鍵詞:經驗借鑒實踐路徑發展模式

吉夢維

摘要 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接續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高質量穩定脫貧的重要路徑,更是貧困地區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制度保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良好的戰術支持,借鑒國內外鄉村發展的經驗,從頂層設計、產業發展、城鄉融合、鄉村生態方面,探索推進安徽省特色鄉村振興的路徑。

關鍵詞 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實踐路徑;經驗借鑒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0-024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6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Enlighten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o Anhui Province

JI Meng-wei

(Chaoh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Hefei, Anhui 23800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e should continu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th to get rid of poverty with high quality and stabil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need good tactical support.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rur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top-level desig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ural ecology, so as to gradually realize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Development mode;Practice path;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城鄉統籌的重大戰略性課題[1-2]。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提“鄉村振興戰略”,并把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莊嚴地寫入黨章[3-4]。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對此全面部署[5]。表明這一戰略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統領“三農”工作的總綱領和總抓手。由此,筆者主要針對“三農”問題中的農村,以鄉村振興為主題展開研究,借鑒日本合掌村、加拿大休閑農場,浙江上虞東澄村、武漢蔡甸星光村,安徽省內的黟縣宏村、巢湖市三瓜公社、當涂縣桃花村發展經驗,對安徽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進行研究。

1 我國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2017—2020年是鄉村振興的持續發展之年,國家相繼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央一號文件等助推農村發展,鄉村迎來新的機遇[6]?,F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各項建設全面推進。2020年,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農村創業環境大大改善,農村電子商務飛速發展,更多的農特產品走向全國,更多的社會資本涌入鄉村,農村扶貧開發取得新的成績,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利條件。按照實現共同富裕的定義,脫貧攻堅不僅是貧困群眾生存發展的個人問題,而且是整個民族勠力同心的國家行動。盡管貧困戶已經摘帽,但已脫貧的多數人口仍屬于低收入群體。受國民經濟下行沖擊,如產業收縮、智能化的勞動替代以及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影響,加上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企業復工復產延遲,持續性強降雨導致部分村莊農田被淹,大多數農民就業創收受阻,直接影響到2020年的農民收入。疫情、汛情的后遺癥還可能會持續,無疑對農民增收帶來新的挑戰。

2 國內外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縱觀世界發展史,各國、各地在發展進程中普遍經歷了鄉村人口外流、農村經濟凋敝、公共服務短缺等問題[7],也都探索實施過適合當地的應對措施,形成了鄉村振興的模式和范式[8]。

2.1 國外案例

2.1.1 日本“美麗鄉村+文化復興”模式。日本合掌村被稱為日本傳統風味十足的美麗鄉村,該村自發成立自然保護協會,堅持傳統水田耕作、生態道路等山村自然形態原狀保護,村內茅草屋堅持就地取材,不用一顆鐵釘。充分挖掘當地鄉土特色文化,將“濁酒節”、民謠表演、鄉土玩具、手工插秧等作為體驗活動,做到“一村一品”“一店一品”。其憑借生態建筑發展觀光旅游業,完善民宿、餐廳、藝品店等配套設施,使游客在觀賞世界遺產的同時,還可以體驗多樣性的美妙。

2.1.2 加拿大“有機農場+休閑觀光”模式。加拿大依托其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海洋潮汐等自然因素,開發休閑農業地產項目,打造“小規模有機農場+休閑觀光”“牧場+鄉村度假屋”、森林觀光、河濱游覽等多功能農場,農場內供采摘的有蘋果、葡萄、櫻桃等[9],開有供釀酒售酒、制作手工藝品的小商店。從周末野營到教育型野外度假,加拿大的“森林旅游”“快樂農民”概念在促進當地的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

2.2 國內案例

2.2.1 “美麗鄉村+閑置農房激活”模式。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嶺南鄉東澄村地處覆卮山山腰,村內上有四紀冰川,下有千年梯田,左有百頃櫻桃,右有萬方水庫,是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該村通過修復一批、復原建設一批、合理性改造一批,使得大量具有原生態鄉村風貌的建筑得到完整保留,建設“處處是景”的美麗環境,發展“綠色低耗”的美麗經濟。通過盤活閑置農房資源(圖1),開發新業態。對農戶閑置危舊房招商,改造后經營民宿,設立微信公眾號,加入“鄉路”網站,發展電商銷售。2018年至今,該村內共激活閑置農房29戶、建筑面積9 000 m2,初步打響東澄村“浪泉民宿”品牌,高峰期間日均游客量超2.5萬人次。

2.2.2 “頭雁工程+智慧社區”模式。武漢市蔡甸區奓山街道星光村,是“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武漢市十大魅力鄉村”。該村實施“頭雁工程”,民營企業家左少平自帶2億元資金,帶領新一屆“兩委”班子扎根星光村,把負債累累的貧困村打造成“武漢市十強村”,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家家住上了別墅。星光村實行集約用地興建農民智慧社區,按照“五統一分”方式(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正負零、統一立面裝飾、統一設施配套、分戶建設),按城鎮社區的標準完善水電、道路、通訊、天然氣等基礎配套設施,配備智能停車場、智能家居、智能快遞柜、智能垃圾桶、電子屏監控等智能化設備,社區WiFi全覆蓋

,實現了“五有五無”(即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無失業、無輟學、無低保、無偷盜、無上訪),引領美好生活。

2.2.3 “政府+企業+村民”模式。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 hm2,宏村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開“仿生學”之先河,是一座經過科學規劃的古村落,展現了徽州鄉村風貌,成為徽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10]。宏村由中坤集團負責運營,同時約束旅游公司不得參與古村落任何買賣活動,門票收入作為唯一收入來源,其中20%上交黟縣政府,作為文物保護修繕資金;5%上交鎮,8%上交村,返還村鎮的部分用于基礎設施、村民分紅和村委會運行;20.8%用于稅金和其他(含付給優秀居民參觀景點的補助)。中坤集團以現金方式逐步投入,租賃經營并改造景點,接管黟縣旅行社業務。黟縣以古民居旅游資源和古祠堂群建設項目土地使用權為投入,形成股份合作經營態勢[11]。此外,宏村成立的保護基金為古村落的維護提供保障,通過“政府主導、企業運作、村民參與”的模式,找到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點,實現了政府、企業、村民3方利益的共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實踐范例。

2.2.4 “發展電商+旅游+貧困戶”模式。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半湯街道的“三瓜公社”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通過電商、鄉村旅游,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的典型[12]。通過推進“合作社+農戶”“互聯網+三農”“鄉村旅游+扶貧”,已發展社員1 000多戶,帶動了周邊11個村落農民共同致富。2015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均增收3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增長34%[13]。

2.2.5 “文化+特色小鎮+三變改革”模式。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李白文化區內的桃花村,圍繞“李白文化”和“鄉村旅游”兩大主題,精心策劃舉辦“許你十里桃花之約”桃花節、采摘節、登山節、詩歌音樂節等各類節慶活動,2015年躋身“長三角最佳慢生活鄉村旅游度假區”“中國詩歌學會創作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14]。2018年,當涂縣鄉村振興框架思路初步確定為“一域兩線四片五點”,其中桃花村以“三變”改革促鄉村振興,其選定民宿餐飲作為“三變”改革試點工作的主攻方向,動員和組織農戶以房屋使用權作價入股旅游公司,實現規?;洜I,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的分配方式保證入股農戶獲得保底收益,實現“農民變股東”,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模式。

3 安徽省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良好的戰術支持,根據當地所處階段的發展需要在頂層設計、產業發展、城鄉融合、鄉村生態等方面做好戰術統籌,以激活鄉村資產、彌補鄉村基建、推動產融聯合、搭建共享平臺。

3.1 加強頂層設計,補齊短板弱項 在當前傳統城市化的中心化發展與信息化的去中心化發展并行階段,鄉村與城市的發展表現為“融合、互通、集群化”特征。安徽省需謀劃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完善可持續實施的政策措施,總結提煉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為實施鄉村振興工作出謀劃策。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減少行政層級化公共資源配置,注重發揮市場對各要素的配置作用,增強鄉鎮發展的自主性,高質量地推動“市場下鄉”,包括城鄉市場、區域市場、全國市場甚至國際市場??山梃b案例中的浙江上虞“美麗鄉村+閑置農房激活”模式,推廣安徽宏村“政府+企業+村民”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在鄉村發展中的決定性、引領性、整合性、效益性作用,即在健全市場機制的根基上加大政府扶持,發揮市場需求導向對鄉村供給端的市場化再造,通過市場把鄉村資源要素從碎片化、離散化、低端化,變為集中化、規?;?、品牌化,以效益為基礎,提高鄉村的自我造血、自我再生產能力。

3.2 壯大優勢產業,培育鄉村新業態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把產業興旺作為重中之重,將在沿襲脫貧攻堅中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圍繞提升農村三產融合,積極發展彰顯地域特色的產業,引導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實現城鄉間的自由流動,是2020年后脫貧時代產業扶貧的升級版[15]。以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為抓手,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以最終實現產業扶貧和產業興旺的有效銜接。日本的“一村一品”“一店一品”、加拿大的休閑農業、安徽的文旅產業等成功經驗表明,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而培養富有創造力的本地人才以及實施“頭雁工程”“能人帶戶”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的加速融合,特色農業產業智能化、智慧化已是不可逆的時代潮流,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農業,將創新產業振興新路徑、新業態。智慧農業將使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一樣站在農業產業革命的起跑線上,有機會搭上互聯網技術的快車,產業互聯網扶貧助農的方向將更清晰。安徽省特色產業應找準新技術互聯的結合點,拓寬市場空間、打開銷路,融入科技元素、文化故事性元素、服務元素,形成體現安徽現代農業特色的“微笑曲線”。

3.3 優化城鄉布局,促進互聯互通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這說明基礎設施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拉動作用顯著。而現代意義上的基礎設施已不單單是道路建設,還包括生產生活、公共服務、信息共享等諸多領域。案例中星光村的智慧社區建設就是一個典型,不僅實現了居民公平的使用社區資源,便利了生產生活,還打通了城鄉內外連接,激活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星光村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安徽省應立足特色資源優勢、環境承載能力、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等,確定重點發展區、優化發展區、適度發展區、保護發展區,做強美麗鄉村中心村、產業特色村,探索建立產業城鄉互通、區域互融、跨區跨界的產業融合發展機制。

3.4 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 無論采取何種管理模式,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說,綠色生態都將成為鄉村振興中的新亮點。在綠色產業扶貧方面創新,就需促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增強農民增收的可持續能力。安徽省借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東風,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創新農業管理模式,將產業主體自發向成本洼地流動,通過打造區域合作和產業承接平臺,促進貧困村產業向精品化、高端化、生態化、品牌化發展。如最近興起的秸稈產業就是一個典型。同時,通過實施“美麗鄉村示范縣”“綠色發展百強縣”“人居環境激勵縣”“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創建等工作, 串戶成帶、連片成景, 打造山水巢湖,將環境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實現鄉村跨越式發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安徽省需著眼于鄉村地域系統的復雜性、綜合性、動態性,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逐步實現共同富裕[16-17]。

參考文獻

[1]

張蕾.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及文獻綜述[J].時代報告,2020(7):96-97.

[2] 吳玥,孫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挑戰與發展思路[J].產權導刊,2018(4):34-37.

[3] 董闊.鄉村振興的戰略關鍵點及其路徑[J].財經界,2020(23):20-21.

[4] 李軍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重大[J].當代農村財經,2018(1):2-6.

[5] 劉彥隨.中國新時代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J].地理學報,2018,73(4):637-650.

[6] 董振華.鄉村振興戰略“百科全書”[N].西安日報,2020-09-08(008).

[7] 李玉恒,閻佳玉,宋傳垚.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啟示[J].地理研究,2019,38(3):595-604.

[8] 王蕾,周云峰.鄉村振興國外的經驗做法及對安徽省的啟示[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3):265-267.

[9] 王崧,龐瑞秋.國內外鄉村振興與規劃案例分析[J].鄉村科技,2018(25):62-64.

[10] 古村落綜合開發盈利模式及融資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學赴溫州永嘉縣、安徽歙縣研究生實踐報告[R].2017.

[11] 房瑩瑩.基于合伙人關系的旅游社區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7.

[12] 劉亞湖.互聯網+三農美麗鄉村歡樂多[J].松州學刊,2017(1):63-64.

[13] 徐小中,孫俊,胡毅.巢湖:打出“組合拳” 扶貧結碩果[N].新安晚報,2018-10-23.

[14] 周珊珊,周春媚,史自強.一步一腳印 踩實小康路[N].人民日報,2020-02-03(13).

[15] 呂開宇.2020年前后的高質量產業扶貧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23):40-45,75.

[16] 馬龍,劉剛林.接續奮斗啟新程乘勢而上譜新篇全力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開門紅[N].民族日報,2021-01-15(001).

[17] 本刊編輯部.鄉村振興有電相伴[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0(29):10-12.

猜你喜歡
經驗借鑒實踐路徑發展模式
國外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經驗借鑒及啟示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國外舞劇檔案管理的經驗借鑒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綠色稅收體系構建經驗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