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與增產措施探討

2021-06-15 09:55韓碧紅
南方農業·下旬 2021年1期
關鍵詞:高產栽培

韓碧紅

摘 要 旱作區小麥種植容易受到干旱氣候的影響,使小麥在生長期間出現缺水、少肥的問題。為了提高旱地冬小麥質量和產量,要注重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诖?,分析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提出了增加小麥產量的合理措施,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關鍵詞 旱地冬小麥;高產栽培;增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39

隨著市場上小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如何增加小麥產量及實現冬小麥優質高產成為現階段小麥種植栽培的重點。但是,部分地區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限制,農田耕作土地肥力較低,水源嚴重短缺,出現許多旱地小麥,導致小麥栽培供肥、供水能力較差,不能為小麥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結合旱作區的實際情況,運用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提高小麥的質量和產量。

1 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1.1 前期準備

1.1.1 選種處理

選種是旱地冬小麥優質栽培的基礎。為了提高冬小麥質量和產量,要根據小麥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種植的小麥品種。尤其在旱地種植冬小麥,容易受到干旱氣候的影響,在選擇旱地冬小麥種植品種時,應盡量選用耐旱、高產、耐瘠以及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好的優質品種,如中旱110、蘭天19號、蘭天24號、蘇引10號等耐旱型種子,保證選擇的小麥品種適合當地種植。在確定旱地冬小麥種植品種后,要做好種子處理工作。1)要清除種植區域多余雜草;2)要對種子進行晾曬,促進種子發芽,提高小麥種子的發芽率和存活率;3)采用藥劑拌種方式,對種子殺菌消毒,一般可以使用15%粉銹寧乳油按照小麥種子重量0.1%~0.3%(有效成分)進行拌種處理,或者使用75%甲拌靈乳液0.5 kg加入15~20 L水,拌種250 kg,在拌種完成后,堆悶12~24 h,防止小麥播種后受到土壤中害蟲為害[1]。此外,可以使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按照種子量0.2%拌種,防止小麥出現白粉病、根腐病、黑穗病等,提高選種處理效果。

1.1.2 科學整地

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對于種植區域有一定要求,在旱地冬小麥播種前,必須做好選地整地工作,為小麥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在選擇種植土地時,應盡量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多、能夠存水儲肥的土壤,還應結合小麥生長習性進行綜合分析,多選擇在背風、向陽、排水灌溉較為便捷的區域,避免在山區、壕溝、壩地種植,以免對旱地冬小麥種植栽培帶來不利影響。要做好整地工作,采用輪作倒茬整地模式,在旱地冬小麥前茬種植豆類、油料等作物,調節種植土壤結構,改善土壤肥力,以免長期在旱作區種植小麥導致土壤肥力流失。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增強旱作區土壤的存水儲肥能力,應利用微生物活動,促進土壤內養分轉化。在深耕時,應盡量將耕地深度調整在20 cm以上,通過翻整土地,改良旱地冬小麥土壤環境。

1.2 適期播種

旱地冬小麥播種有明確的時間限定,需要結合小麥品種特征、種植土壤情況以及天氣條件,確定小麥播種時間和播種量。一般情況下,旱地冬小麥播種的最佳溫度在16~18 ℃,土壤積溫達到500~650 ℃,且土壤含水量較好,以確保旱地冬小麥播種質量。同時,在冬小麥播種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3點問題。1)適期播種,在小麥播種前,應對種植地的氣候、溫度進行綜合考量,測量土壤積溫情況,根據土壤積溫確定最佳播種時間,為冬小麥播種打好基礎。2)合理控制小麥播種密度,旱地冬小麥播種密度受土壤情況和氣候影響較大,通常將每667 m2播種量控制在10~20 kg,每667 m2麥苗15~18萬株,根據播種實際情況,調整冬小麥播種深度,控制好小麥播種密度,以免小麥播種密度過大影響小麥正常生長,或者密度過小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等。3)采用機械化播種方式,為了保證旱地冬小麥質量和產量,需要使用播種機進行大規模播種,確保小麥種子分布均勻,出苗整齊,提高旱地小麥播種效率[2]。

1.3 田間管理

1.3.1 除草補苗

為了保證旱作區冬小麥純度,應做好栽培期間的田間管理工作,及時除去種植田間多余雜草,以免雜草與小麥爭奪養分。當播種15 d左右進行查苗,一旦發現病株或者死亡植株,要進行移除,并在空地補苗,保證旱作區冬小麥種植產量。在旱地冬小麥栽培管理中,除了做好除草補苗工作,還應加強小麥入冬后的養護以及返青后土壤維護。一方面,在小麥入冬后,要根據小麥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打碾,增強麥苗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另一方面,在小麥返青后,可以使用條播機在麥田里每公頃追加深度為3~5 cm的尿素75~105 kg,或者施加磷酸二氫鉀3 kg,用以松土增溫。

1.3.2 施肥灌溉

為確保旱作區冬小麥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需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及時灌溉和施肥,保障冬小麥正常生長。1)科學灌溉。旱作區氣候條件特殊,為保證冬小麥栽培質量和產量,除了要選擇耐旱、優質的小麥品種,還要注重小麥生長期間的灌溉管理,促進小麥根部吸收水分,提高小麥麥粒的飽滿度,同時做好旱作區排水工作,避免因灌溉次數過多出現小麥根系腐爛問題。2)合理施肥。旱地冬小麥施肥主要分為施加基肥和追肥兩個階段,在施加基肥時,應盡量使用無污染的農家肥,增強旱作區土壤的有機質和肥力。在追肥階段,可以每公頃追加尿素75~150 kg,并將追肥深度控制在3~5 cm,保證土壤肥力,促進冬小麥吸收土壤養分,實現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

1.3.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的重要影響因素,為了保證冬小麥種植質量和產量,必須做好冬小麥病蟲害預防和治理工作。旱地冬小麥在生長期間容易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出現銹病、白粉病等病害問題,需要事先落實好病害預測工作,定期檢查小麥生長情況,在冬小麥播種前進行田間消毒,抑制土壤中細菌滋生,盡可能避免冬小麥感染病蟲害。每667 m2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 g加入50 kg水調配,配制成殺菌劑,每隔7 d噴灑一次,防止冬小麥病害發生。

1.4 適時收獲

在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過程中,采收是較為重要的環節。若冬小麥收割過早或者過晚,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旱地冬小麥的質量和產量。如提前收割冬小麥,會出現小麥顆粒不成熟、不飽滿的情況,影響小麥的質量和銷量,降低小麥的經濟效益。若收割不及時,容易使冬小麥顆粒脫落,當遇降雨天氣,會使小麥穗發芽,造成冬小麥減產,無法實現旱地冬小麥高產栽培的目的。因此,在旱地冬小麥采收時,要控制好小麥收割時間,盡量選擇在蠟熟末期或者完全成熟期采收。當冬小麥進入成熟期后,可以通過觀察小麥麥穗顏色判斷小麥是否達到收割標準,在小麥麥穗節間呈現金黃色,且麥粒為黃色時,進行收割。同時,在采收時,除了要適時收獲,還要做好災害預防準備,事先做好預防措施,以免造成旱地冬小麥減產,保證冬小麥產量。

2 旱地冬小麥高質增產措施

增加旱地冬小麥產量,不僅能夠提高小麥的經濟效益,還能滿足市場上對小麥的需求。為了達到小麥優質高產目的,應從以下4方面入手,確保小麥種植產量。

2.1 采用機械種植栽培模式

機械化生產是現階段農業種植的主要方式,通過使用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行大規模種植,不僅能節省旱地冬小麥種植栽培的勞動力投入,還能提高小麥種植栽培效率。如使用播種機進行播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小麥麥種均勻分布,確保小麥生長整齊;使用除草機進行田間除草或者借用灌溉機進行灌溉,能夠促進旱地冬小麥種植栽培向機械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2.2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旱作區小麥生長受干旱氣候影響較大,因此小麥生長期間對于水源需求較多。為了保證旱作區內灌溉水源充足,可以通過興修水窖、修建梯田或者治理溝渠等方式,完善旱作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旱作區冬小麥灌溉條件。

2.3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旱地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據相關數據顯示,旱地冬小麥在合理施加肥料后,能夠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從0.95%提高到1.45%,增強旱作區土壤的蓄水量,使土壤滲水量增加40%左右。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夠改善土壤肥力,促進小麥吸收養料,確保旱地冬小麥質量和產量。

2.4 優化高質高產栽培技術

增加旱地冬小麥產量,要不斷創新小麥種植栽培技術,為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提供技術支持。如在旱作區冬小麥生長中,采用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補充水分和養料,或者運用地膜秸稈覆蓋技術,增加土壤積溫,促進小麥增質增產,提高小麥種植的經濟效益。

3 結語

旱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旱作區小麥的質量和產量,有助于維護旱地冬小麥收成穩定,對旱作地區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為了使旱作技術在冬小麥栽培中發揮最大效果,要注重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運用,通過合理選種、整地、播種、除草補苗、灌溉排水、病蟲害防治以及收割,保證旱地冬小麥的質量,并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采用機械種植方式,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地膜秸稈覆蓋技術等,增加旱地冬小麥產量。

參考文獻:

[1] 艾合麥提·薩迪爾.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應用探尋[J].農民致富之友,2020(27):9.

[2] 穆海成.高產小麥栽培技術與實施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20(27):23.

(責任編輯:趙中正)

猜你喜歡
高產栽培
試論綠豆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北方玉米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有機食葵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