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樹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術

2021-06-15 12:09段俊裴峰付劍
南方農業·下旬 2021年1期
關鍵詞:抗旱性樹木

段俊 裴峰 付劍

摘 要 我國西北部分地區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這些地區熱量資源豐富,但降水資源有限,這也使得生長在該地區的樹木在長期發育過程中逐漸與地區環境相適應,形成了較強的耐旱能力。相對于西部與北部地區而言,南方地區降水量較大,但春季仍然存在干旱現象。春季是樹木的生長期和休眠期,同時也是造林工程最佳移植期,如果該時期樹木缺乏水分,將會導致根系發育不完整,從而降低樹木的成活率,影響造林工程整體效果?;诖?,針對樹木抗旱性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抗旱造林技術。

關鍵詞 樹木;抗旱性;抗旱造林

中圖分類號:S728.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60

植樹造林工程是我國生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干旱及土地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自然條件方面存在的問題也為造林工程帶來了巨大挑戰,由于苗木在生長過程中無法得到充足水資源,其成活率逐漸降低。為了進一步推動植樹造林工程的發展進程,需要深入研究抗旱造林技術,通過提高樹木抗旱性能,解決惡劣環境為植樹造林工程帶來的各種難題。

1 樹木抗旱性及結構分析

1.1 樹木抗旱性

樹木是植樹造林工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成活率和生長情況直接影響造林工程整體效果,抗旱性作為影響樹木生長態勢的關鍵因素,自然成為植樹造林階段需要重點考慮問題。尤其針對干旱少雨地區,只有保證樹木具備一定的抗旱能力,才能夠有效提高其成活率。1)樹木在生長過程中,主要通過葉片蒸發水分,所以在選擇樹種時,通常會結合葉片分析樹木抗旱性能[1],葉片水分蒸發越少,樹木持水的能力就越強,其抗旱性能就越高。結合以往植樹造林經驗分析,部分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受周圍環境因素影響,其葉片也會逐漸隨環境干燥程度進化,以此來適應生長環境。由此可見,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需要優先選擇本土樹木品種,有效提高其成活率和自然災害抵御能力,從根源上減少病蟲害侵蝕。2)樹木在生長發育階段,主要依靠根系吸收水分,所以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需要對樹木根系進行深入研究,通常根系越長,越能吸收土壤深層的水分。3)樹木抗旱能力與光合作用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光照條件越充足,水分蒸發速度就越快,所以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需要在滿足樹木生長需求的同時減少蒸騰時間,促進其更好地適應干旱環境。

1.2 樹木抗旱結構

抗旱性直接影響樹木生長狀況,此外環境、溫度、土壤條件等因素也會影響樹木的生長狀況。因此,在植樹造林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在確定抗旱性樹種基礎上,結合其生長需求做好全面規劃工作,提前預測樹木生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防范措施處理[2]。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要結合工作經驗以及相關資料深入研究樹木抗旱結構。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如果長時間缺少水分,其呼吸作用速率會逐漸減弱,葉片面積隨之縮小,從而使更多的水分維持在樹體中,使樹木逐漸適應生存環境。在研究樹木形態結構時發現,樹木葉片密度越小,抗旱能力就越強。如果葉片厚度較大或者柵欄組織發達,說明樹木抗旱性較強,所以光能效率能夠提高樹木抗旱性的重要因素,樹木的不同部位結構特點不盡相同,對每個部位進行深入分析,都可能對其抗旱性有更深的了解。

2 抗旱造林技術類型分析

2.1 雨水抗旱造林技術

雨水抗旱造林主要是結合自然條件,將雨水科學分配,使雨水形成合流,而后做好管理工作。在降雨量較少的情況下,如果采用雨水造林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與水資源利用率,從而保證林區土壤和環境的濕潤度,促進樹木健康生長。該技術適用于降雨量較少的區域,通過合理分配雨水和科學管理雨水形成的河流,有利于為樹木提供充足水資源。與此同時,這種管理方式簡便,對提高樹木質量有積極作用,也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一種抗旱造林技術,可以在提高造林水平的同時降低成本[3]。

2.2 固體水種植抗旱造林技術

固體水種植抗旱造林技術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抗旱造林技術,主要是通過科學技術對水資源進行固化處理,使水資源形成一種不流動、不易蒸發和不易溶化的固態水。固態水是在普通水資源基礎上通過固化處理產生的,所以其本質依然是水資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固態水與土壤結合并溶解,會繼續為樹木提供水源。由此可見,在干旱造林工程中,采用固體水種植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樹木生長質量。

2.3 容器育苗抗旱造林技術

干旱地區土壤條件較差,不僅缺乏水資源,肥力也嚴重缺乏,導致樹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根系發育不健康,輕則影響生長質量,重則造成樹木死亡。因此,為了培育適應干旱環境生長的樹種,需要采用容器育苗技術,該技術的優勢在于容器能夠為苗木提供所需水分及養分,保證幼苗健康成長。在幼苗移植時,為了保證苗木能夠更好地適應生長環境,需要破壞容器底袋,使苗木根系扎根于干旱環境中,如此可以加快苗木生長速度[4]。

3 抗旱造林技術關鍵點

3.1 科學選擇樹種

選擇樹種是干旱造林工程的第一步,在選擇過程中,需要結合地區環境條件、樹種生長需求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一旦選擇的樹種不能適應干旱環境,將會降低造林工程樹種成活率,嚴重影響造林工程質量。因此,相關部門在選擇樹種時,需要充分做到因地制宜,優先選擇本土樹種,這樣不僅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干旱環境,還可以提高樹種自然災害抵御能力,有利于從根源上減少病蟲害侵蝕。

3.2 翻整土地

翻整土地是植樹造林工程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改善土壤條件,提供土壤蓄水性和保水性,同時能夠增加土壤肥力。尤其對于干旱地區造林工程而言,翻整土地對提高樹木成活率有積極作用,通常相關部門需要在抗旱造林前的一個季度做好土地翻整工作,從而為樹木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3.3 起苗

起苗工作直接影響樹木生長情況。通常情況下,起苗工作需要在陰雨天氣或早上展開,盡可能避免陽光較強的中午[5],有效減少樹木水分蒸發率。另外,在起苗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保證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如果苗木高度過高,則需要進行修剪,通常高度低于80 cm即可。起苗完畢后,需要及時用塑料膜對根系扎緊,避免水分蒸發。

3.4 施加抗旱劑和保濕劑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各種植物保濕劑和抗旱劑應運而生,并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保水劑、根寶、旱地龍等。因此,旱地造林工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抗旱劑或保濕劑方式,提高樹木抗旱水平。結合實驗分析可以看出,樹木移栽后的一個月,對其根部噴灑旱地龍和保水劑,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其根系,可以發現使用抗旱劑和保濕劑的樹木根系,與沒使用的樹木根系相比,使用后的樹木根系密度較大、長度較長,并且成活率高達75%,而沒有使用保水劑和抗旱劑的樹木成活率僅為42%[6]。由此可見,在抗旱造林工程中,相關部門可以采用抗旱劑和保水劑提高樹木抗旱能力,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建設成本,但是造林工程所發揮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遠遠超出成本支出。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我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問題越來越嚴重,而這些自然災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植樹造林工程的順利展開。樹木作為植樹造林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長具有周期性特點,期間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和養分,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和降水量極其有限,導致樹木根系發育不健全,嚴重影響了樹木成活率。針對這一問題,從樹木抗旱性進行分析,結合其抗旱結構提出相關抗旱造林技術,希望能夠為造林工程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馮耿萍.樹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術的分析[J].花卉,2018,12(02):200-201.

[2] 牛犇.樹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術的思考[J].花卉,2017,32(20):126-127.

[3] 李金龍.針對樹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術的運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6,17(11):267.

[4] 張黎黎.樹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術研究綜述[J].農業與技術,2016,36(02):229.

[5] 喻國勝.樹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術運用探究[J].農家致富顧問,2018(22):72.

[6] 張興根.關于樹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術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3(18):124-120.

(責任編輯:劉 昀)

猜你喜歡
抗旱性樹木
樹木之最
樹木能夠移云造雨
油菜素內酯對小麥幼苗抗旱性的誘導效應
胚芽鞘在小麥抗旱性鑒定中的作用研究
3種海棠葉片解剖結構與抗旱性的關系
寧夏水稻抗旱性研究及綜合評價
樹木之最
轉PEPC基因水稻的抗旱性
保護樹木,從我做起
旱地小麥抗旱性鑒定指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