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1942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農業農村經濟建設及其現實啟示

2021-06-22 18:03王志浩孫大為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現實啟示經濟建設

王志浩 孫大為

摘 要:1941~1942年,由于日軍的“掃蕩”、經濟封鎖以及嚴重的自然災害,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入極端困難時期,農業生產也遭到重創。為此,根據地政府領導春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興修水利工程以及加強財政金融支持,不僅促進了困難時期根據地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于當下我國實現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有很多現實啟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

關鍵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農業農村;經濟建設;現實啟示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以下簡稱中共)在抗日戰爭時期于敵后開創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也是當時各敵后根據地建設的模范。1941~1942年,由于日偽的殘酷“掃蕩”,加上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以及嚴重的自然災害,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入極端的困難時期。但是,中共帶領根據地人民艱苦奮斗,度過了困難時期。其經濟建設,特別是農業農村經濟建設方面的經驗,對于當前我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現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很好的現實啟示。

一、1941~1942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形勢

(一)日偽頻繁對根據地進行“掃蕩”

自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開始,日軍加強了對華北地區的“掃蕩”,以期快速解決在中國的問題。為了增加進攻的兵力,日軍還將兩個師團從華中地區調至華北地區。在進攻中,日軍采用種種殘酷手段,例如“囚籠政策”“蠶食政策”等,企圖摧毀根據地軍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華北地區的抗戰自此進入空前艱苦時期。據不完全統計,“1941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周圍的日偽軍共計13.3萬余人;至1942年,日偽軍總數已增至18.2萬余人?!?941至1942年,日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總力戰”,不僅包含軍事行動,更是伴有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方面侵蝕。日偽的瘋狂“掃蕩”不僅造成根據地大量軍民傷亡,而且嚴重破壞了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二)日偽及國民黨頑固派對根據地加強經濟封鎖

日軍在侵略華北地區時,每侵占一處地域,就會對中共以及國民黨中的抗日部隊進行經濟封鎖,而且這種封鎖在1938年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在英美封存資金之前,日軍的經濟封鎖相對松弛,對根據地影響有限。1942年2月,日本中國派遣軍規定“加強對根據地的封鎖,同時要有效隔斷已占領地區和根據地”“要加強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制止根據地的經濟活動,破壞根據地的經濟力量”。為實現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日軍指使偽機關通過直接設置經濟封鎖線,對“藥品、糧食、鹽、羊毛、棉布、棉花、生鐵、煤油、雷火、彈藥、油墨等”實施封鎖,阻止根據地的經濟發展。除此以外,國民黨政府又調動軍隊包圍封鎖解放區,企圖同時在軍事方面和經濟方面給中共以沉重的打擊。

(三)根據地頻發嚴重自然災害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所處地區,除冀中大平原外,大都是山岳地帶,流經的河流受此特殊地形影響,河道邊坡變化較大。加之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導致這里水災和旱災頻發。1942年春,“春旱致使冀西地區39個縣受災嚴重,進而導致了春荒。其中,僅在盂縣、廣靈等11縣就有多達47520名災民?!迸c此同時,冀中地區日軍為了“助力”水災,在各地炸毀堤壩。據統計,“日軍摧毀堤岸共計128處,冀中地區35縣、6752個村莊受到水災侵襲,168904間房屋和153.82萬畝良田遭受淹沒,災民總計200萬有余,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p>

二、1941~1942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農業農村經濟建設的內容

(一)領導春耕生產

1941年2月,根據地政府發布《晉察冀根據地行政委員會關于春耕運動的指示信》,強調了春耕生產對于保障抗戰物力充裕的重要性,并結合根據地各地具體形勢給出工作指導春耕生產。第一,指出要想爭取春耕運動的勝利,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是決定性的條件。既要以春耕運動委員會統一制定、領導春耕計劃,也要加強對各縣政府的突擊檢查工作,確保生產進度。第二,要充分補充農具。自抗戰爆發以來,根據地的農具數量由于敵人的破壞以及自然磨損已經減少了許多。為此,軍分區以及縣修械所要抽出時間生產農具,同時也要適當改良農具。第三,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主要體現在土地施肥、耕作與灌溉次數、試驗種子等方面。根據地政府對春耕生產的領導與動員工作,激發了從根據地各級領導到農民群眾春耕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保障了抗戰物資供應。

(二)減輕農民負擔

日軍的頻繁“掃蕩”和嚴重的自然災害,加重了根據地人民的負擔。為此,根據地政府出臺措施,減輕人民負擔。第一,調整優化土地減租減息政策。1942年3月,根據地政府頒布了《修正晉察冀根據地減租減息單行條例》,規定“將出租人土地年收入的租額減少25%;土地出租人不能收取押租或者預收地租,而是要在土地產物收獲之后再收取地租;廢除太糧、小租、雜租、送工以及以租斗收租等非法剝削等?!钡诙?,精兵簡政,自力更生。1942年2月,按照中共中央關于精兵簡政政策的指示精神,根據地政府發布指示,精簡農村地區的政權組織,實現人力、財力和物力的節省,使農村地區民眾的負擔得到減輕。此外,戰士們也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

(三)興修水利工程

日軍為徹底摧毀根據地軍民的生存條件,經常趁河流漲水之時炸毀堤岸,致使根據地河務廢弛,決口比比皆是。為恢復農業生產所需的水利條件,根據地政府進行了大量治河工作。第一,召集水利方面的專門人才,成立相關水利技術機關。例如,1941年4月冀中地區將各縣水里技術人員集中起來,籌建冀中區水利局,專門進行技術研究與工程指導。第二,在鞏固原有水利工程基礎上,開展新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第三,改進堤防管理,利用河堤增加生產。第四,動員群眾自主修繕堤壩。在根據地領導和群眾的支持下,水利工程的修繕與新建逐步開展起來。

(四)財政金融支持

第一,發放生產貸款和春耕貸款?!稌x察冀根據地銀行生產貸款辦法》中關于生產貸款用途的解釋說明中,第一條就是關于支持農業生產的貸款,“農業生產貸款,以興修水利為主?!贬槍Υ焊a運動,根據地還專門發放春耕貸款。通過這樣的措施,根據地不僅修繕大量農田水利工程,而且幫助廣大農民群眾解決種地生產的燃眉之急。第二,修訂統一累進稅。在統一累進稅下,稅收的確定是按照財產和收入進行,而且隨兩者的增加而遞增稅收。1942年5月,根據地政府對《晉察冀根據地統一累進稅暫行辦法》進行修訂,特別是在鼓勵農業生產方面出臺了較多規定。

三、1941~1942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農業農村經濟建設的現實啟示

(一)發展農業農村經濟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帶領廣大勞動人民不畏艱辛,奮勇向前,度過了一個個困難時期。如今,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在實際工作中,各級黨委要堅決貫徹落實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方針政策,要為基層的工作創造更好條件,積極推動各類資源下沉至基層。與此同時,基層干部隊伍的建設也至關重要。一方面,要重視基層干部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積極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充實到一線農業農村經濟建設崗位上來。

(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币豁検聵I的目的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往往會決定著該項事業的成功與否。即使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人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群眾的利益。當下,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我國來說非常重要,既是為了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城鄉之間差距,更是為了新發展階段下國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化解社會主要矛盾。因此,明確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是為了人民,對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的發展至關重要。

(三)發展農業農村經濟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

完備的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作為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公共服務設施,農村基礎設施的數量與質量對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長期以來,貧困地區受落后的基礎設施影響,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導致地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滯后。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貧困地區的交通、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與建設質量已得到很大程度改善。進入“十四五”時期,為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應作出相應調整:第一,要繼續鞏固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的基礎設施,為農村地區高質量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保障;第二,要持續開展農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美化鄉村環境;第三,要大力推進農村科教文衛等社會發展基礎設施,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優質的社會保障與服務。

(四)發展農業農村經濟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工作在中共的歷史上一直占有著重要地位。從革命戰爭年代開展對敵金融斗爭與根據地的金融建設,到現在逐漸形成完整的金融體系,黨對金融工作的認識與實踐不斷成熟。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金融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力量,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為農服務的宗旨,持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痹诠膭钽y行開設服務鄉村振興內設機構、做好農村信用合作社工作、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以及完善涉農金融機構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晉察冀根據地七年來的軍事戰果[N].晉察冀日報(增刊),1944-7-18.

[2]魏宏運主編,晉察冀根據地財政經濟史編寫組、河北省檔案館、山西省檔案館聯合編纂.晉察冀根據地財政經濟史資料選編(總論篇)[M].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3]魏宏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史[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年版.

[4]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兇殘的獸蹄——日軍暴行錄[M].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1994.

[5]本報評論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N].人民日報,2020-11-01.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2-22.

(作者簡介:王志浩,河北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孫大為,河北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

猜你喜歡
現實啟示經濟建設
東北抗聯精神對我軍改革強軍實踐的現實啟示
經濟新常態及深化改革淺析
淺談高中數學學習在經濟建設中運用的設想
《整頓黨的作風》與黨的作風建設
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踐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