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行動導向教學探究

2021-06-23 19:18凌淑莉
西部學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高等職業教育項目教學法

摘要:作為認知方式,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抽象的教育觀,是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這種教育思想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運用。建構主義理論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方面存在契合點。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行動導向教學法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體現在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行動導向”,知識的傳遞是雙向的,學習內容以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并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要求在實踐中進行教學、用實踐來指導教學,用職業行為體系代替學科體系。行動導向教學法并不僅僅指一系列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它由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等組成?;诮嬛髁x理論的行動導向教學的探究,為高等職業教學實踐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建構主義;行動導向教學;高等職業教育;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5-0051-03

一、引言

建構主義理論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知識產婆術”的啟發式教學方式。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是最早主張把建構主義思想用于教學的現代教育家,他的“做中學”的理論對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產生有著重大的影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為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流派逐漸盛行起來。皮亞杰認為,認識既不能看作是在主體內部結構中預先決定了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體的預先存在著的特征中預先決定了,而是個體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1]。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作為行動導向教學的理論支撐,建構主義開始逐漸被應用于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建構主義理論是目前廣受關注的學習理論,是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將認知學習過程與職業行動結合在一起,探討認知結構與個體活動之間的關系。行動導向教學法顛覆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把學習視為一個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并且能夠不斷優化自我的過程。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和建構主義理論的契合點

(一)知識觀

建構主義知識觀不同于傳統的教育觀念。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不是人們對現實的客觀純粹的反映,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或假說,它不是問題最終的答案,將隨著人們認知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升華,進而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說[2]。知識的獲得不是靠他人傳授,而是要學習者自身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與他人協作的過程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是一個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活動過程,是對外部信息的接受與加工的過程[3]。教師不要把課本知識作為一成不變的東西教給學生,更不要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強加于學生。學生要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行動導向教學的知識觀運用在教學上,就是如何處理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關系問題。著名哲學家波蘭尼在《人的研究》中寫道:“人類有兩種知識,通常所說的知識是用書面知識或地圖、數學公式來表述的,這只是知識的一種形式,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系統表述的,如果我們將前一種知識稱為顯性知識的話,我們就可以將后一種知識成為默會知識?!痹诓ㄌm尼看來,默會知識是職業能力中最為重要也是最難獲得的部分,在學校教室中進行的理論教學,只能使學生獲得一部分顯性知識,而更為重要的默會知識只能從實踐環節來培養、摸索[4]。杜威反對以傳統課堂為基礎,單方向地向學生傳遞知識。他認為要“做中學”,當然,他所說的做,不是機械重復的訓練,而是在實踐中整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開發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智慧。

(二)學習觀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認識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新的知識是由學生在自己已知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主動來建構的。學習總是要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要在實際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把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相結合,從而構建一種新的知識。學習過程不是信息的簡單輸入,而是新舊知識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如果原有的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對原有的知識進行同化或者順應,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習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構建過程。行動導向教學的學習觀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努力營造一個能夠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學習環境,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建構式的學習方式。行動導向教學觀主張,學習不僅是個體以先前的經驗為基礎去主動建構知識,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交往過程。學生不僅要利用、反思個人的經驗,而且還要主動觀察和學習他人的經驗。學生在學習態度由被動走向主動的同時,學習形式也從個體走向合作,變班級授課制為小組協作式。

(三)學生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非常重視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轉變為“學習者”的過程?!皩W生”與“學習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梅里爾等認為,“學生是說服自己從教學中獲取特殊知識和技能的人;學習者則是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自己的意義的人?!彪m然建構主義非常重視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但也不否認教師的作用。

行動導向教學法與建構主義理論有著同樣的學習觀。行動導向教學觀主張,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通過一個個工作任務的完成,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兼顧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繼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高等職業教育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它不僅強調專業能力的提高,而且注重專業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一個完整的職業人,既要學會工作、學習,又要學會做人、與人相處。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生要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要在實際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把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相結合,從而構建一種新的知識。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行動導向教學觀強調以實踐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建構主義和行動導向教學法雖有些不同,但是主流是一致的。前者是一種有指導意義的、抽象的教育思想,后者是教育思想在教學中的具體化。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指導下的教學實踐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行動導向教學法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同時,行動導向教學法汲取了傳統教學法的一些優點,在此基礎上創新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法是“知識導向”,知識的傳遞方式是單向的,學習內容以傳授間接經驗為主;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行動導向”,知識的傳遞是雙向的,學習內容以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并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要求在實踐中進行教學、用實踐來指導教學,用職業行為體系代替學科體系。行動導向教學法并不僅僅指一系列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它由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等組成。

(一)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項目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最主要的實踐教學方法之一。項目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把學生分成組,指定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事先布置好的任務。由學生自主按計劃實施,或者師生共同實施此項目。項目教學法重在實踐過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過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以“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課程為例,以行動為導向的商務英語教學要求,把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處理商務的職業核心能力作為出發點,以小組協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通過構建一個個完整的商務情境來實施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職業角色意識、溝通合作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能力。

傳統寫作教學側重于寫作理論,文體種類繁多、龐雜。為了實現課程與就業崗位的接軌,根據就業需要,把內容歸納為幾個模塊,按照學生進入公司的經歷來專項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一是求職類書信,包括簡歷、求職信。二是社交類信函,比如邀請函、感謝信,包括名片設計。三是公務類信函,比如說明書、備忘錄、通知等。四是外貿類信函,比如銷售合同、商品廣告等。

在模塊教學中,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策劃者,而且還是有效的管理者。首先,師生共同參與確定項目任務。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以組為單位選擇并確定方案、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然后,由學生共同研究、討論、探究,獨立完成各自的項目任務。對于所完成的項目,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內容,不僅包括項目實施的結果,而且涵蓋整個學習過程。項目教學法有助于改變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主動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在具體工作場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多種方法并用

行動導向教學法由一系列教學方法組成。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可以采用其中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并用。針對同一教學模塊的不同內容,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以“綜合英語”這門課程為例,所選教學內容為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三單元《Father Knows Better》。

1.單詞部分采用卡片展示法和張貼板教學法

課前(Pre-task)。教師預先布置教學任務。組長負責,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研究學習單詞的詞義和基本用法。由每組全體同學共同參與準備,把單詞制作成卡片。

課堂(While-task)。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到黑板或者張貼板上,通過添加、移動、更換卡片,把單詞按詞性、詞義分類合并。在此過程中,教師選擇重點詞、短語講解,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難點。

評價與總結(Post-task)。以小組為單位檢查學生對單詞的掌握情況。教師、組長、其他同學作為評價者,共同參與評價過程,從而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課文采用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

一是課文導入部分。教師設計課程導入部分,以此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挖掘課文的內涵。課文導入部分采用頭腦風暴法,教師引導、啟發學生就某話題進行思考、討論、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對學生們的回答不做出評價,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思想??梢赃@樣講,課文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導入部分問題的設計,要兼顧思想性、趣味性及雙邊性。

本篇課文圍繞著一位為兒女感到自豪的父親展開。出于好意,父親總是想幫助孩子,但結果總是適得其反,常常令孩子們尷尬不已。結合教學內容,課文的導入部分,選擇了美國著名鄉村歌手鮑勃·迪倫的“The Times They A-Changin”,歌曲的內容與父母、子女的代溝問題有關。首先,由教師播放歌曲;聽過歌曲之后,教師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開展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思考的氛圍,鼓勵學生開展自由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引導學生進入討論的話題。

二是課文部分。課文部分以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經常采用的方法,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具體情境來學會處理問題。這種教學法的特點是:賦予一名或多名小組成員特定角色;設定參與者必須達到的目標。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理解角色的內涵,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態度,為他們盡快適應未來的職業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教師事先把學生分成組、布置教學任務。一名學生做組長,由各組學生一起分析角色、分配角色,準備道具,布置場景。同學們為了表演這出劇,需要做精心準備。首先,必須在課外時間,主動把課文涉及的生詞、課文重點難點弄清楚。不懂之處,查找資料,或者一起討論,不經意中就創造出了一個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氛圍。在此基礎上,精心準備臺詞,開始角色扮演。

(2)課堂上,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針對每組的表演,同學們互相提問,共同點評。通過討論與評價,回顧角色扮演,把情境與現實聯系起來。也讓學生重新思考自己與長輩之間的關系,學會理解、學會愛。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實現對知識意義的構建,從而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最高目的。

行動導向教學強調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還強調學會做人和做事,這也是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因此,行動導向教學除了傳授與職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之外,還需要進行“做人”的教育,以免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預言,“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鄙鐣娘w速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人類的學習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傳統教學的“授之以魚”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授之以漁”成為當務之急。應對新形勢,學習策略由以往的“學會”知識,必須轉變為“會學”知識,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能力、構建知識體系。

四、結語

建構主義理念是一種抽象的教育觀,作為一種認知方式,是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是這種教育思想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以實踐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注重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模式。它的特點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親自體驗和學會學習,做到“教、學、做”三位一體,也就是在做中學。行動導向教學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等職業院校所采用,它能夠靈活地運用于各個學科,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采用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出來的新的學習者,必將是既具有能夠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專業能力,又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社會能力的新職業人。

參考文獻:

[1]李志厚.變革課堂教學方式:建構主義學習理念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3.

[2]屈勇.基于信息技術的情景教學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3]陳婷.論建構主義理念下高等院校公共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改革[J].英語廣場,2020(36).

[4]壯國楨.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體系[M].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08:71.

作者簡介:凌淑莉(1967—),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吉林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

(責任編輯:馬雙)

猜你喜歡
行動導向教學高等職業教育項目教學法
行動導向理念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高職院校行動導向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經驗研究
高職院?!叭齻€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行動導向教學在中職會計課堂中價值與運用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探析項目教學法在化工管路拆裝實訓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flash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項目教學法在園林工程招投標與預決算課程中應用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