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子工程”,誰在制造焦慮

2021-06-24 11:08
智族GQ 2021年6期
關鍵詞:植發外貌顏值

回顧近代整容史,如今看來充滿血腥和離奇:男性整容通常緣起于戰爭被炸到面目全非的臉,以及因嚴重梅毒而萎縮的五官。20世紀初,整形技術有了更高的提升,世界大戰的爆發造成了大量的傷員組織缺損,促使口腔頜面外科醫生投入到醫療整形美容的隊伍里。

男性整容從“正畸”開始,到今天或主動或被迫地有了更多的審美追求,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據央視財經調查,95后年輕人中近八成人表示容貌焦慮。其中對自己容貌非常不滿意,需要很多醫美項目提升顏值的重度焦慮者占4.5%。數據顯示,近年來有更多的男性愿意為臉砸錢。2020年至2021年,男士專用品牌的同比增速達到了56%。2020年男性醫美消費平均客單價是女性的2.75倍。

外貌焦慮究竟因何而起?五花八門的廣告營銷,社會文化的熏染,還是消費市場的裹挾?這些爆炸式的信息量或在影響人們對于容貌的焦慮。但源頭問題出在哪里,是一個難以言狀的問題。

“外感內滯”引發焦慮

根據《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90后的健康自評低于70后、80后,《拯救脫發趣味白皮書》顯示,網購植發、護發產品的消費者中,90后占比36.1%,80后占比38.5%。脫發是90后的“最擔心健康問題TOP5”之一。與70后及70前人群相比,90后和80后等年輕人關注顏值,植發的意愿增強,且不再羞于提及植發。

中國目前至少有2 . 5億人面臨脫發問題,也就是平均每6個國人中就有一人脫發,男女植發比例大約為6 ∶ 4。社會心理學里提到“認同和區別是兩種深植于集體意識中的文化規范或意識形態”,植發無疑是第一種?!皩で笳J同”時常讓個體為了被群體接納而倍感壓力。脫發人因此而焦慮,但他們自己也屬于2 . 5億人群之一。

脫發年輕化和“疑病癥”

年輕人經常調侃“我變禿了,也變強了”,但對于脫發青年更深的打擊可能是“我變禿了,也沒有變強”。在社會認知里,“脫發”應該是中老年的專屬,年輕人禿頂會引起匪夷所思的聯想。

青年脫發現象變多是因為大家比以前更重視頭發,還是脫發癥狀真的年輕化了?資深毛發移植專家宋石磊醫生和中國植發協會常任委員李梅博士認為兩者都有。一方面,壓力和身體發育促使脫發趨勢的年輕化,“我們每隔三到五年就會觀察出(脫發)提早年輕化的這個狀態?!绷硪环矫?,“疑病癥”的現象也不少,年輕人們因焦慮而脫發,又因“擔心脫發”而更加焦慮。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把焦慮分為真實焦慮和神經癥焦慮兩類。真實的焦慮是對危險的反應,而神經癥焦慮是一種病理現象。這種“神經癥”式的焦慮并不少見,中國植發協會常任委員李梅博士說:“有一些青年沒有什么問題就覺得自己要禿了,要來植發,實際上每天掉50~100根頭發都是正常范圍內的?!苯】到箲]是一種伴隨信息時代而生的,當周圍的信息不停地渲染“第一批90后已經禿了”“脫發人數逐年上升”的話題時,年輕人的“疑病癥”也就跟著加重了。

不想被貼上“油膩”的標簽

80后的李征已經逐漸邁向中年,作為一名新氧App的內容策劃,他不太認為男性有很多外貌焦慮的煩惱,“你看像程序員,他們脫發更嚴重,但不會太放在心上,因為他們平時工作不會因形象而受到影響,自己的實力也不會?!钡?,李征仍然非常介意“中年油膩”的說法,他笑稱:“很不想被貼上這個標簽,我會盡量避免被這樣說。打球、擼鐵,讓自己的狀態看上去年輕一些?!?/p>

中年男性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外貌嗎?資深毛發移植專家宋石磊醫生舉了個例子,“某位領導和我們在一塊兒吃飯,談笑間有人聊到‘今夜星光燦爛。他聽到這個‘光字,心里就‘咯噔一下,一瞬間心情大打折扣?!敝心耆艘蚨d頭而產生的自卑感,并不像我們看上去的云淡風輕。

在西方心理學里有“peerpressure”一詞,也叫同儕壓力。最開始發現于青少年群體,學術解釋為“因害怕被同伴排擠而放棄自我做出順應別人的選擇”。但現在這個概念更加寬泛,也代表同輩的人取得的成就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宋醫生提到,在同齡人中只有你禿頭,也是壓力。當一個禿頂的人周圍的同齡人都有茂密的秀發,他會更迫切地想要去植發。

中年人的另一個壓力來源是“地位焦慮”,《北京社會科學》一份有關焦慮的研究顯示:有“地位焦慮”的男性多于女性,50歲以下的個體有更明顯的地位焦慮,會更加促使物質主義和炫耀性消費的產生。

消費主義下的“審美牢籠”

現在我們可以輕松地在生活中、各類視頻網站上刷到醫美廣告,醫學與商業的高度結合讓我們甚至分不清醫療和偽科學的區別。在這些醫美廣告中,美和丑都有新名詞定義。一些整形App、在線顏值測試以及顏值鑒定師還通過美貌的標準來斷定用戶臉部有哪些缺陷,讓用戶陷入反復的自我懷疑中,以此順勢推出相應的改善方案,讓用戶為“變美”買單。

在媒介和社會文化的催化下,個體們開始自發地參與到對別人的“容貌評判”之中,甚至制造出更多嚴苛的審美標準,一些媒體和商家混入其中,將“美”的概念推向更極致的單一和刻板。

企鵝智酷有這樣一項數據: 79.3%的Z世代在參考商品的風評時,會選擇相信和跟隨用戶真實的使用體驗,這為社群和紅人傳遞“刻板審美”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扁平化、單一化的審美觀無形中向受眾傳達了一種觀念:美是有標準的,不符合標準的美需要通過改造變得合乎標準。如何改變?答案是:消費。

幻想到幻滅的落差

我們都清楚,“顏值即正義”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但仍然忍不住把美好的期待投射在他人身上。心理學上有個名詞“月暈效果”,指的是當知覺者認為一個人的外表有吸引力時,會理所應當地覺得他就應該具備其他理想的特質。雖然“月暈效果”帶來的優勢是短暫的,但大多數人還是需要這種瞬間的好感和期待。

然而,外貌的優勢也有可能轉變為劣勢。有研究顯示,外貌優越的人從小到大幾乎可以受到多方面的社會優待,但這些優待是暫時性的,一旦個體失去了美貌這項優勢,也就同時失去了這項優待,這種差別對待會造成個體更大的精神打擊。這一點也讓博主拓拓深有體會:“如果說以前你的外貌讓你得到一些優待,等你失去這些了,會覺得自己特別沒用?!?h3>身體意象失調和心理障礙

除了來自外界的影響以外,還有促使外貌焦慮的內在因素就是心理障礙。自卑心理其實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心理學上稱作“身體意象失調”,是個體對自我身體的一種消極認知。一項關于整容手術的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sin Cosmetic Surgery: A LookBack and a Look Ahead 》指出:70%的整容手術患者被診斷為有精神障礙,最常見的是神經性抑郁和被動依賴人格,而整容手術后的調查顯示,大部分被診斷為抑郁情緒的患者得到了改善。

整容手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他們的外表,也可以改變他們的知覺。植發專家李醫生也描述了一些植發患者心態的改善,“有一些禿頂的男性害怕視頻會議,工作時有攝像機對著他,他就很難受。植發以后,他變得喜歡拍照了,自己和家人拍照的時候很喜歡站在鏡頭前?!?/p>

一個人對自己外貌的感知和別人的評價經常是有偏差的,焦慮不全來自外界的評價,也來自自身的知覺。精神科醫生認為這種焦慮來源于“自體虛弱”,醫美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情緒、提升自信,但內在精神的增強才能更長久地抵御不良情緒。

我們很難把焦慮從生活中完全抽離出來,它甚至已經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消費文化語境中,“消費”是唯一的要求。我們無法脫離消費主義的大環境,但或許可以在實現自我需求和不落入陷阱中找到一個平衡的位置。

猜你喜歡
植發外貌顏值
拯救脫發難題
“希望看上去年輕一些”
奇特的蛇鷲
植發 亟待規范的“頭等大事”
寫好人物外貌
C羅要在馬德里辦植發公司
外貌與內在
除了顏值 你還會發現的我有趣
顏值高低只是一時的,保濕抗老是持久戰
高顏值香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