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在這里延續: 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

2021-06-24 13:09張興龍
晚晴 2021年5期
關鍵詞:貴安火塘骨骼

張興龍

為傳播貴州省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晚晴》與貴州省博物館聯合打造“檔案”專欄,傳承文化之美,共享文化之樂。

招果洞遺址是貴州考古歷史上第七個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這七個發現中,洞穴遺址占有三席,其中之一便是距招果洞遺址大概5公里的牛坡洞遺址。那么,與牛坡洞遺址相比,招果洞遺址的發掘有何新突破呢?

貴州中部是洞穴遺址的集中分布區,特別是以貴安新區為中心的貴州中部地區,洞穴遺址分布密集。貴安新區規劃區1795平方公里,共發現140余處洞穴遺址,核心區域發現近40處洞穴遺址。招果洞遺址發現于2016年,行政隸屬于貴安新區高峰鎮巖孔村招果組。遺址位于一個長條形盆壩西側的山坡上,麻線河自南向北流經盆壩匯入紅楓湖,左岸分布有較高的石灰巖山地,右岸為緩坡丘陵,遺址所處的地理環境非常有利于古人類開發山麓林地和河流淡水資源。招果洞遺址附近有充沛的水源,雖然河床不寬,流量不大,但河流沿線有多個地下河出口,保證了河流流量適中穩定。另外,壩子平整,便于野生動物種群的生存繁衍。這樣的地理環境既為人類提供的豐富的水源,也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招果洞遺址內文化堆積層理非常清楚,包含的人類活動遺物有石器、加工石器的廢料、動物骨骼,多數動物骨骼已被火燒過,洞內散落炭屑等用火證據。洞口前面是巖廈,進入洞廳的洞口寬大,這是滿足古人類居址的重要條件。

挖掘區洞口設置滴水線,從洞內往外出此線即淋雨,故稱滴水線,也是上方洞口的界限。發掘深度近 8 米,經過對出土遺物(主要是地層)進行測年,顯示主體堆積的年代在距今 4.5至1萬年之間。更為細致測年工作正在進行。

出土的兩座墓葬M1、M2墓曠較明顯,均為蹲踞葬,頭骨和肢骨保存完好。M1、M2均為男性,M1年紀約二十多歲,M2年紀約兩歲多,兩具人骨的直接測年在距今1.1—1萬年。M2雖兩歲多,但比M1這一成年個體要早幾百年。在云南馬鹿洞遺址還有距今1.2萬年的非現代人,而這兩座墓葬均超過1萬年,那么M1、M2是不是現代人,與我們的骨骼結構是否一樣,為解決這一問題,對兩座墓葬進行了古DNA的提取,結果證明M1、M2都是與我們一樣的現代人。

M2隨葬有骨質魚鉤和數量較多的被火燒過的樸樹子,可能當時的人已經具有往生的觀念,對幼兒的離世比較悲傷,隨葬這些東西可能寄予了某種精神寄托。對M1的骨骼進行進一步體質人類學的分析發現,其左臂骨骼較右臂骨骼明顯強壯,這在學術上叫“左利手”,也就是“左撇子”,他的左手很可能長期從事更加繁重、復雜的勞動才會產生這一現象?,F在這兩座墓葬的DNA已經提取出來了,正在和惠水清水苑大洞、廣西隆林等周邊同時期古人類進行比較,將有望進一步厘清更新世晚期中國西南地區狩獵采集人群的遺傳譜系。

招果洞遺址發現的火塘有51處,是目前舊石器時代遺址里發現火塘數量最多的,第一期晚段到第三期之間最為密集,不少火塘由多個燒結面層層疊壓,反映了狩獵采集者對于空間利用的長期偏好?;鹛恋姆植己蜌夂蚶渑淖兓哂懈叨锐詈闲?,這為研究人類行為如何適應環境提供了重要材料。利用軟件對火塘的三維位置進行復原,把遺跡的位置與遺物的位置進行重疊,從而為研究當時人類如何利用火塘、在火塘的何部位進行活動、主要從事何種活動、是打制石器還是磨制骨器、或是切割動物肉類等等提供了重要證據。

招果洞遺址出土石制品數量豐富,總數超過10萬件,包括石核、石片、斷塊、廢片等。出土器物,包括石器、加工時期的碎屑,每一件都有三維坐標,這一工作工作量巨大,操作繁復,這也是招果洞遺址發掘時間5年發掘面積才70余平方米、8米深的原因。

招果洞遺址還發現了數量較多的針鐵礦石,針鐵礦石是自然礦石,是一種晶簇狀的含鐵礦物,晶簇像刺猬一樣由中心向四周發散。針鐵礦石直徑2至3厘米,比一般巖石重,它用于何處,有何作用,目前尚不清楚。通過查閱民族志材料和請教相關專家,發現其與一種狩獵工具——現代飛石索所用的彈丸相似。飛石索把彈丸包裹于一塊皮囊,甩起來利用離心力進行加速,達到精準打擊目標的目的。飛石索經過長期訓練可達到較高精度,針鐵礦很可能為狩獵工具,用來打擊鳥類或小型哺乳動物,這目前只是一種推測。

出土大量加工精美的磨制骨角器是招果洞遺址的一大亮點。出土了306件骨器,其中文化層出土253件,擾坑/采集53件。這是目前統計的數量,有的還在甄別當中。最早的磨制骨器從一期早段開始出現,距今約4萬年,從一期晚段開始,磨制骨角器數量劇增。這是中國最早的磨制骨器,也是中國最早的磨制技術的證據。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陶器在距今10000-9000年左右已經被招果洞遺址的居民發明出來了。在第1至5層發現了一些陶片,其中第5層的陶片具有典型的早期陶器的特征,陶片較厚、火候不高、素面,接近甑皮巖遺址第一期陶器的年代。在這一地區發現早期陶器涉及重大的學術問題,所以非常審慎,目前還在進行進一步甄別。

招果洞遺址內的植物遺存主要有野果果實、樹籽和堅果果殼。堅果果殼數量較大,從早到晚的地層里都有,這充分證明當時除狩獵以外,采集經濟在生活中占有較大比重。遺址發現的動物遺存主要以哺乳動物為主,出土的動物骨骼已鑒定出超過25個種,以鹿類最多。從一期晚段以來,出土的大量魚類骨骼,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廣譜性漁獵經濟的有力證據。通過對魚類骨骼進行鑒定,最多的一種魚是現在人們還在食用的清波魚。(本文講述者系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猜你喜歡
貴安火塘骨骼
溫暖的火塘
貴安國際數字經濟論壇舉行
大火塘,小火塘
火塘邊的鄉愁
3D打印骨骼指日可待
貴安新區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簽署戰略框架協議
家鄉的火塘
貴安新區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骨骼是如何生長的
神奇的骨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