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藥膳文化對東盟國家傳播的優勢和策略

2021-06-28 13:19韋健李少麗
文教資料 2021年6期
關鍵詞:東盟國家

韋健 李少麗

摘? ?要: 廣西藥膳文化對外傳播可增強民族自信,弘揚民族文化,為廣西藥膳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廣西藥膳文化對東盟傳播具有區域、政策及教研等獨特優勢,但面臨質量標準體系不完善、挖掘與發展力度不夠、知名度不高等問題。廣西本土應加大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力度,增加與東盟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交流,為廣西藥膳文化對東盟傳播提供人才及技術支撐。此外,還需借力互聯網及新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多層次地宣傳與推廣廣西藥膳文化,加強文化認同及融入。

關鍵詞: 廣西藥膳文化? ?東盟國家? ?對外傳播策略

一、引言

廣西位于祖國南疆邊陲,屬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地處低緯,氣候適宜,有極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廣西少數民族眾多。因山地丘陵的地理特點,長久以來,各少數民族人民在各聚居點靠山吃山,近水吃水,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及傳統醫藥文化。藥膳作為飲食文化與中醫藥文化巧妙結合的獨特產物,有鮮明的民族性,留下深刻的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與傳統醫藥文化的烙印。同時,廣西還是中國唯一一個與東盟海陸相連的?。▍^),與越南接壤,擁有800多公里的國境線及1500多公里的海岸線,通往東南亞各國的海上、陸上通道皆便利順暢。廣西藥膳文化向東盟國家傳播,資源環境及地理環境皆有優勢。

二、廣西藥膳文化特點

中醫藥膳是傳統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據“藥食同源”“寓醫于食”的中醫思想,將天然中草藥藥材與其他食材、調味料等通過烹飪或其他食品加工的方式,制作成“食、養、醫”兼具的膳食。廣西藥膳作為中醫藥膳大家庭中的一員,因特殊的少數民族特點,歷史、地理、生態環境,飲食文化、民族醫藥文化等,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及區域特色的少數民族藥膳,使其既有中醫藥膳的共性又有民族藥膳的特性。

(一)資源豐富

廣西地處南方沿海,北回歸線橫貫其中。區內山峰丘陵連綿,大小河流縱橫;夏長冬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由于獨特的地理優勢及生態優勢,廣西的中草藥資源相當豐富。根據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廣西已查清的中藥資源總數高達7088種,包括藥用植物、藥用動物、海洋藥用生物及民族中藥如壯藥、瑤藥等[1]。廣西的中藥資源總數現暫居全國第一位,可謂全國第一大中藥品種資源庫。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中的藥用植物物種保存數量眾多,植物園覆蓋面積大,被英國吉尼斯總部認證為世界“最大的藥用植物園”,同時被稱為“立體的《本草綱目》”。依托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廣西已發展成為我國中藥材重要生產基地,是我國四大中藥道地藥材主產區之一。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為“亦藥亦食”的藥膳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二)歷史悠久

廣西藥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西漢時期便見諸文字。在不少典籍中皆有涉獵,如《淮南子·精神訓》《后漢書·馬援傳》《百越風土記》等[2](45)。各少數民族在經年的利用自然資源生存與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藥膳文化,并通過口耳相傳或文字記載的方式,代代流傳。直至今日,廣西不少有悠久歷史淵源的藥膳依然生命力旺盛,為當地人民所推崇及喜愛,并遠近聞名。比如,梧州的龜苓膏,具有滋陰補腎、美容養顏的功效,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是廣西一款歷史悠久老少皆宜的傳統藥膳,相傳曾是清宮專供的名貴藥品。桂北的油茶,早在宋代就被侗、瑤等少數民族人民用作為驅寒祛濕的藥膳飲品。每逢三月三,壯、苗等少數民族人民都會蒸五色糯米飯,一種由紫蕃藤、楓樹葉、紅藍草、黃飯花等天然植物藥材染色制作而成的美食,具有滋補強身、清熱降火等功效。

(三)民族特色

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在廣西世居的少數民族包括壯、瑤、苗、侗等,達12個之多。在長年醫療保健實踐過程中,各少數民族人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利用當地豐富的中草藥材,在適應自然、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將本民族思想內涵及文化內涵與防病治病的理論體系相融合,構成了各自的民族醫藥體系,由古至今,形成了各具自身民族特色的傳統民族醫藥,成為我國傳統醫藥寶庫的一顆顆璀璨明珠。其中,壯族醫藥、瑤族醫藥、苗族醫藥、侗族醫藥、毛南族醫藥、仫佬族醫藥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掘與整理及不同程度的保護與發展[3](3-5)。作為民族醫藥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藥膳,各放異彩。廣西藥膳風味及制作獨特,藥效顯著。如壯族的黑粽是由芝麻稈灰染色而成,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瑤族的藥粑中含具有打蟲驅蟲功效的植物;苗族酸湯由米湯或淘米水發酵而成,生津止渴、健胃消脹、祛濕止瀉。

三、廣西藥膳文化向東盟國家傳播的優勢

廣西藥膳文化是廣西民族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與傳播不僅可助力廣西民族醫藥的發展,還可使民族醫藥獲得更多生機與活力及更多認同。同時,廣西藥膳的對外傳播,讓東盟各國乃至全世界更多地了解廣西,了解廣西民族醫藥,了解廣西各少數民族的飲食養生文化,為外面的世界,打開一扇了解中國文化及中國故事的新窗口。廣西藥膳文化對東盟國家傳播享有諸多優勢。

(一)區域優勢

廣西地處我國南端,沿海沿邊,地理位置優越,區域優勢明顯。自古以來,廣西與東南亞各國皆有經貿往來,是我國唯一一個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通的?。▍^)。廣西西南部與越南交界,有包括憑祥、龍州、東興、大新等多個縣市與越南廣寧、諒山、高平等邊境省毗鄰,可謂我國通往東南亞各國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如今,廣西對越南開放的陸路邊境口岸包括友誼關、浦寨、水口、龍邦、東興、愛店、平孟、里火等。廣西憑祥市被稱為“祖國南大門”,是廣西口岸最多、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邊境口岸城市。邊境口岸和邊民互市的中草藥貿易有一定規模。其中,寧明愛店作為廣西第一個獲得國務院批準的中藥材進出口口岸,現已成為廣西面向越南乃至東盟國家的最大的東南亞中藥材邊貿市場。廣西本身盛產中草藥材如羅漢果、桂皮、八角、粉葛、穿心蓮等全國聞名,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廣西藥膳可借中藥材邊貿及中醫藥文化的對外傳播走出南疆,傳播東南亞。

(二)政策優勢

自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廣西南寧以來,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多邊合作、互聯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成果斐然。隨著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廣西憑借區域優勢,借“一帶一路”的春風,正致力于打造“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如今的廣西已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國家的橋頭堡及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吨嗅t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中醫藥發展綱領性文件的頒布讓中醫藥的發展迎來了新契機,也讓中醫藥這一中國文化名片走出國門的步伐逐漸加快。2013年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廣西)成立。乘勢而上的廣西尤其是南寧成為中醫藥文化輸出東盟的大通道。2016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南寧宣言》,宣告了中國與東盟傳統醫藥合作向縱深層次及領域的發展,為中醫藥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的“中醫藥+”發展模式走向東盟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礎。一系列政策優勢為廣西藥膳文化輻射東盟打開了方便之門。

(三)教研優勢

廣西中草藥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政策利好,中醫藥文化基礎深厚,在利用優勢資源發展中草藥大健康產業造福人類健康事業并傳播中醫藥文化方面頗有優勢。而且,廣西擁有中醫藥高等院校如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或民族醫藥專業醫院如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等,中醫藥類科研機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即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廣西分所)等。隨著廣西與東盟國家合作往來的日漸頻繁,許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國際會議在廣西召開,如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國際論壇、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國際傳統藥物學大會等。同時,廣西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與東盟國家的教育、科研合作不斷深入??梢?,廣西藥膳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不僅具有區域及中草藥資源優勢,還具有教育及科研資源及基礎。

四、廣西藥膳文化向東盟國家傳播的某些問題

廣西民族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寶庫中的奇珍,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異寶。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廣西正致力于利用其地理、政策及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壯瑤醫藥,加快壯瑤醫藥“走出去”的步伐。廣西藥膳作為廣西民族醫藥的一個重要部分,可借飲食養生的熱潮,成為壯瑤醫藥走出去的先遣軍,輻射東盟。當然,廣西藥膳向東盟傳播雖有契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廣西民族醫藥質量標準體系尚需完善

民族藥材質量檢驗及標準等的規范化,是廣西藥膳文化傳播東盟的前提條件之一。廣西于2011年底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的決定》,要求從醫療服務體系、科研及人才培養體系、文化發展及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快加大對廣西民族醫藥的建設與發展,保護及弘揚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為少數民族健康事業提供強有力保障[4]。政策推動使以壯瑤醫為代表的廣西民族醫藥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提速,但由于廣西民族醫藥基本上為口耳相傳的偏方、散劑,是世世代代在醫療保健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總結與智慧結晶,缺乏對民族藥材的基礎研究及數據整理,質量標準體系不完善,缺乏科學性及系統性,尚未納入國家藥品標準體系。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如因各民族用藥習慣不同導致同一藥物標準不一,藥材質量安全檢測方面還未形成規范科學的標準,藥材炮制方法及檢驗方法缺乏標準化,民族藥材檢驗技術相對滯后等。

(二)廣西藥膳文化的挖掘與發展力度不足

廣西中藥材資源豐富,位居全國第一位,但中醫藥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雖說如今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飲食養生與保健有了更高要求,給予了更多關注,中醫藥膳產業迎來了復蘇的機遇,但以壯瑤為代表的廣西藥膳文化的挖掘與發展進程仍差距明顯。中醫藥膳學在長期的實踐發展中已形成較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與制作方法,是一門科學。少數民族藥膳作為中醫藥膳中的一員,蘊含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體現少數民族飲食習慣及民俗風情,可謂中醫藥膳文化的一朵奇葩。但由于少數民族藥膳文化多為口耳相傳,理論體系不健全,且因區域性、民族性特點,傳播與發展的輻射能力有限。廣西藥膳在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在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與人文往來日漸頻繁后,在中醫藥領域、餐飲業及廣大民眾中逐漸受到關注。2017年廣西中醫藥學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宣布成立,對廣西少數民族藥膳尤其是壯瑤藥膳的研究與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但起步較晚,其學科發展及標準化建設等都任重道遠。

(三)廣西藥膳文化區外及東盟知名度不高

廣西山嶺縱橫,山區廣大。自古以來,各少數民族在有限的交通及惡劣的環境中,發揮聰明才智,因地制宜,在聚居區就地取材,利用當地豐富的中草藥資源,探尋強身健體抵御疾病的規律及方法,形成了具有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藥膳食療文化。廣西藥膳,在選材用料、制作方法等方面,都獨具特色,不僅用料獨特,選材自然,而且味道美味,成本低廉,是廣西各地少數民族的家常美食,代代傳承,生命力無限,有不少廣西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級美食,真所謂“舌尖上的中藥”。例如,龍州的桄榔粉、梧州的龜苓膏、扶綏壯族酸粥、恭城油茶、百色芒葉田七雞等。廣西藥膳在多年發展中已形成家庭藥膳、餐館藥膳、街頭藥膳、工業藥膳等多種生產經營形式[5](43-44),具有一定的規模并受廣大廣西民眾的喜愛。雖說廣西藥膳廣西愛,但因開發與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其偏安一隅,難以走出本土。隨著國家與東盟互動合作的不斷加強及廣西中草藥對東南亞出口的迅猛增長,廣西藥膳逐漸為東南亞人民所知,但其影響力及知名度仍有限。

五、廣西藥膳文化向東盟國家傳播的策略

廣西藥膳文化特色獨具,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世世代代的生產生活及與疾病抗爭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是廣西少數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醫藥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廣西特色藥膳文化散發新的生命力,讓其能走出國門,走向海外,是弘揚和發展以壯瑤醫為代表的廣西民族醫藥,繼承和發揚廣西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促進中醫藥對外傳播的積極舉措。

(一)加快與東盟的中醫藥標準化合作

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不斷深入,標準業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中醫藥標準是中醫藥科技成果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標準化建設是中醫藥事業進一步發展并走出國門的強有力技術支撐。廣西的中醫藥標準化建設起步較晚。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至今,廣西致力于振興以壯瑤醫藥為代表的地方民族醫藥。經過多年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已陸續推出《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廣西壯族自治區瑤藥材質量標準》等一系列標準,并在繼續完善與更新中。廣西壯瑤醫藥質量標準具有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結束了廣西壯瑤醫藥沒有成文醫藥典藉及法定醫藥質量標準的歷史,為廣西民族醫藥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18年提出的《傳統中醫藥區域標準化合作倡議》為廣西民族醫藥標準化建設開啟了中國與東盟共同制訂國際和區域標準的新篇章。加快與東盟合作,促進以壯瑤醫藥為代表的廣西民族醫藥國際標準化進程,此舉措必將成為廣西藥膳對東盟國家傳播的助推器,促進廣西藥膳在當地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融入。

(二)加速廣西民族醫藥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

要讓民族醫藥煥發新的生命力,重中之重是做好民族醫藥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工作,科學、系統地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民族醫藥高層次人才,服務民族地區,傳承民族醫藥精髓,弘揚民族文化。壯醫及瑤醫是廣西民族醫藥的杰出代表。壯瑤醫藥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對廣西藥膳的對東盟傳播是強大的人才及技術支撐。在民族醫藥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廣西不甘落后,相繼于2005年、2010年成立了全國首所壯醫藥學院及瑤醫藥學院。兩所少數民族醫藥學院的成立,標志著廣西壯瑤醫藥理論體系基本形成,壯瑤醫藥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同時,隨著廣西與東盟各國互動合作的不斷深入與擴大,廣西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對外交流合作如火如荼,如廣西中醫藥大學與泰國碧瑤大學達成共識,在傳統醫藥人才培養、國際科研合作課題聯合申報等方面合作。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與泰國、新加坡等相關高?;騿挝缓炇鹨庀蚝献鲄f議,旨在加強壯瑤醫藥國際人才的培養,推動壯瑤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

(三)寬領域多層次傳播廣西藥膳文化

廣西特色藥膳的傳承與發展對人民的飲食養生及保健、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中醫藥文化事業的發展等皆有重要意義。廣西藥膳要走出國門,一衣帶水的東南亞地區是最佳突破口,故應拓寬傳播領域,多層次多渠道對外傳播廣西藥膳文化,做大做強廣西特色藥膳品牌??赏ㄟ^頂層設計、政策扶持實現藥膳產品的產業化、功能化、系列化,也可通過提供技術、品牌、產品、零售、運營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以品牌帶動文化,以區域輻射東盟。還應利用互聯網及新媒體宣傳推廣,面向東盟乃至全世界,講好廣西藥膳故事。如廣西中醫藥大學專門設立傳統優秀文化專題網,進行包括中醫文化及藥膳文化等方面的網上宣傳與推廣。此外,應多形式、多層次開展藥膳文化宣傳活動,通過開展官方或民間文化宣傳活動,進行線上線下宣傳,增加廣西藥膳的知名度。如2017年成立的廣西中醫藥學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相關藥膳食療學術年會或學術研討會及“舌尖上的藥膳”“舌尖上的廣中醫”等各高校醫院或企業舉辦的各種與藥膳食療相關的藥膳文化宣傳活動等。

六、結語

廣西特色藥膳是廣西少數民族醫藥中的奇珍。藥借食威,食助藥力,以膳食為形,達到養身保健、防病治病之功效。廣西藥膳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不僅可增強廣西各少數民族人民的民族自信,促進民族醫藥的發展,還可作為廣西的特色名片,讓東盟乃至全世界進一步了解廣西,推動以壯瑤醫為代表的廣西民族醫藥走出國門,煥發更大生機。當務之急是通過與東盟合作,加快中醫藥標準化與國際標準接軌,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力度,拓寬宣傳推廣渠道,讓廣西藥膳文化能通過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及人文交流,走出廣西,融入東盟國家人民的日常飲食養生,為當地衛生保健事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網.廣西7000種中藥資源將集結成典助力可持續發展[EB/OL]. [2018-12-25]. http: //www. chinanews.com/cj/2018/12-25/8712278.shtml.

[2]葉強.廣西藥膳的歷史與現狀(上)[J].中藥材,1993(1).

[3]王柏燦.廣西民族醫藥概況[J].中國民族醫藥,2008(7).

[4]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的決定[EB/OL].[2012-02-06]. http: //www. gxzf. gov. cn/zwgk/zfwj/zzqrmzfwj/20120206-408603.shtml.

[5]葉強.廣西藥膳的歷史與現狀(下)[J].中藥材,1993(2).

項目基金:2020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壯醫藥膳文化整理與對外傳播翻譯研究”(項目編號:20FYY 011);2019年廣西中醫藥大學校級科研項目“中醫藥文化在東盟國家的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9ZD006)。

通訊作者:李少麗

猜你喜歡
東盟國家
東盟國家建筑主要建筑材料淺析
本期導讀
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關系的博弈分析
“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南-東盟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現狀與思考
領海內滿足水下文化遺產定義的軍艦的法律地位:中國和東盟國家立法研究
東盟國家刑事審判制度綜述
中國與東盟國家警務合作之考探——從合作基礎、形式、挑戰到完善
中國與東盟國家海上聯合搜救實船演練第一次協調會在廣州成功召開
論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保護古沉船——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古沉船為例
東盟兩次危機全靠中國伸援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