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出版社人才選聘育留難題破解※

2021-07-01 23:22李永強張宗芳
出版參考 2021年4期
關鍵詞: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

李永強 張宗芳

關鍵詞:人才培養 “人才建社” 人才隊伍建設

又是一年招聘季,出版業也不例外,只是與蓬勃發展的新興互聯網企業、穩定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相比,出版業很少出現在眾多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行業里。每年春節過后也是新一波的出版業骨干員工離職高潮期,出版社面臨新人難進、老人難留的尷尬局面。出版業是依靠智力投入的行業,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優秀人才加盟,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對于出版社的發展至關重要。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現實情況卻是“人才建社”的瓶頸越來越嚴峻,出版業要想取得高質量的發展,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務,需要出版業的主管主辦單位、出版社自身包括出版人的努力。本文以大學出版社為例,剖析出版社招聘難、人才隊伍建設難的原因,并就“十四五”期間出版業“人才建社”對策進行分析。

一、大學出版社招聘難上加難

近年來出版業的新人招聘遇到了困難,出版機構尤其是大學出版社轉企改制后,既不解決戶口也不提供編制,對于高學歷優秀人才來說吸引力日漸下降。出版機構在招聘時,尤其是招聘編輯時,要求應聘者是碩士以上學歷。對具有相應學科背景、學歷較高的學生來說,入職不能解決編制和戶口、收入又一般的出版社遠不如能解決戶口的單位或者不能解決戶口但收入高的單位更有吸引力。因此,出版業招聘優秀人才的難度越來越大。

1.戶口問題是大學出版社招聘難的第一原因

國內大學出版社多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初的人員全部由主辦大學派出。進入21世紀,大學出版社人員不斷增加,受主辦學校編制數的限制,新招聘人員基本為非事業編制,既沒有編制也不能解決戶口問題。筆者調查了北京9家大學出版社的事業編制人員比例情況,這9家大學社事業編制人員都沒有超過100人的了,其中最低的一家大學社的事業編制人員比例只有7%,最高的一家比例也僅為17%。戶口問題是招聘難的第一原因。

2.新員工收入低是大學出版社招聘難的第二個原因

筆者搜索了智聯招聘網上大學出版社目前在招聘的一些崗位,對于不設工作年限的崗位,筆者總結了一些薪酬區間,新編輯的收入基本不會超過10000元,達不到優秀碩士畢業生的基本薪酬預期,尤其是在大學出版社較多、畢業生多的北京、上海等城市,收入低大大降低了應屆畢業生往出版業投簡歷的欲望。

如果畢業生認真研究一下智聯招聘網上對于工齡有要求的薪酬較高的出版崗位,就會更加心灰意冷。筆者梳理了目前在智聯招聘網上招聘有工齡要求的崗位,10年以上工齡的崗位比較少,高級審讀編輯月薪也不過1萬—1.2萬元;5—10年的高限月薪是1.5萬元,有個出版社在招聘分社社長,收入比較高,但被選聘難度也很大??上攵?,出版業的崗位對應屆畢業生的吸引力有多低。

3.生源學校質量堪憂

對于出版社新招聘員工而言,生源學校的好壞是考量新人素質最直接的指標。通過統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歷年各階段出版社招聘新員工的畢業院校是否為985、211高校,發現出版社對優秀人才越來越缺乏吸引力。2003—2004年是人大社開始大規模招聘新員工的年份,共招聘新員工50人,他們本碩博畢業高校為985、211高校的比例是72%;出版社改制后,由于不能解決學校編制和北京戶口,新招聘人員中來自名校的比例逐年下降,2005—2015年出版社新招聘員工來源于985、211高校的比例下降到55%-57%,2016—2020年則下降到43%。這種情況可以類推到其他大學社,大學出版社的人才梯隊建設面臨巨大壓力。

二、大學出版社骨干員工流失率逐年提高

在新人招聘質量越來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大學出版社還面臨著編輯骨干力量不斷流失的困境。由于沒有編制和北京戶口,企業編制的員工只要有其他能解決編制或戶口的機會,通常都會選擇離職,而主動選擇離職的大多為出版社精心培養的骨干人員。人大出版社2015—2019年共有離職員工185名,其中企業制人員181名。整體而言,事業編制人員的穩定性要遠遠高于企業編制人員。從離職員工的年齡分布來看,36歲以上骨干員工占比為15%,31—35歲之間離職的骨干員工占比為27%。從離職員工加入人大社的社齡分布來看,10年以上社齡的離職員工占比為10%,5—10年社齡的離職員工占比為25%。從出版社業務骨干離職的去向來看,選擇深造(讀碩或讀博)和當公務員或老師的員工比例占到25%,這些員工的離職很大程度是對戶口和編制的要求比較高,因為出版社不能滿足而遺憾離職。他們的離職一方面造成業務的損失,另一方面也給在崗員工帶來不穩定的負面影響,給出版社人才隊伍建設帶來雙重打擊。

除了戶口、編制等問題,學校對于出版社編輯的考評和職稱晉升等制度仍沿用高校教師以外專業技術崗位聘用框架,過度重視學歷、學術水平、科研成果。以某大學的高級職稱評審條件為例,“應聘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1959年1月1日后出生的原則上需具有博士學位或本專業最高學歷”,意味著大學出版社的員工如果想從學校申請正高職稱,必須考取博士。但是大批量的出版社員工就讀博士也不現實,所以出版社高級職稱尤其是正高的人數有限,從大學出版社來看,高級職稱人數不能夠滿足工作的需要,從員工的角度來看,不能參評高級職稱,員工自身的個人價值、收入水平等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影響個人的進一步發展和成就感。

三、出版業上下聯動吸引人才的舉措

鑒于以上大學出版社招聘難、骨干留用難的情況,筆者認為,這需要出版業的主管主辦單位和出版社自身采取各種舉措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同時培養業內現有人才,不斷提升大學出版社的人才質量,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一)出版主管主辦單位的人才舉措

出版主管主辦單位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為在崗出版人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通過給予戶口編制、實施名家工程和各類獎項、增設人才培養平臺等舉措吸引更多新人加入,為出版業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

1.積極實施名家工程、領軍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工程、青年英才培養工程等系列工程彌補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數量不足的情況。

2.依托國家級新聞出版重大工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文化產業改革發展項目及與相關行業合作課題等平臺,促進出版行業人才快速成長。

3.設置更多出版獎項:現有的出版獎項主要是大獎,得獎的多是社長、總編輯;還有一些圖書獎項,只是作為責任編輯的獎勵,但不是針對編輯自身的獎勵。出版監管部門設置更多專門針對編輯的具體獎項非常有必要,比如近年組織的一些獎項——“中國好編輯”“全國大中專教材金牌編輯”“年度出版人”等。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細分崗位獎項,如教材編輯、暢銷書編輯、學術編輯、發行人員、人力資源、財務等崗位同樣需要更多的獎項來鼓勵優秀出版人才。

4.按照《關于積極開展企業博士后工作的意見》,鼓勵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優秀大學出版社等新聞出版機構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將出版單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5.同行薦人制度,即如果出版社招聘到在同行業工作過的員工,需要對方提交上一家出版社標準格式的推薦信,對其工作表現、優缺點方面進行客觀全面評價,此舉可以提升整體出版從業人員的素質。

6.出版業人力資源部實行持證上崗準入制。筆者調研過出版社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的專業和崗位背景,發現他們所學專業分散,部門背景復雜,因此建議出版企業要求人力資源部主任限期內考取“人力資源管理師”,持證上崗;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培訓,如定期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培訓,利于提升出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7.教育部及所屬高校每年給大學出版社配比一定數量的事業編制,保持大學出版社事業編制人員數量的相對穩定,一方面逐步解決出版社現有骨干員工尤其是企業制中層管理人員的編制問題,另一方面能吸引優秀的畢業生進入,從而進一步提高出版社的員工隊伍素質。

8.教育部、中宣部協調大學社所屬大學在高級職稱評審中根據大學出版社員工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學歷、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等硬性條件要求,或者所屬高校將高級職稱名額下放給出版社自行評審,報學校審批通過,以此解決出版社高級職稱評審難題。

(二)出版社吸引人才的舉措

1.個性化薪資談判制度。大學出版社如果想在人才競爭激烈的當下吸引到優秀的出版人才,個性化薪資談判制度非常有必要。

2.內部推薦有獎制度,推薦崗位一般為管理崗、業務崗等,推薦成功的獎勵金額按照崗位有所不同,比如500—3000元;鼓勵出版在崗人員推薦有能力、有水平和有意向的人加入出版社。

3.出版單位內部設置各類獎項鼓勵骨干員工,如年度暢銷書策劃編輯、年度教材策劃編輯、年度文字編輯、年度質檢全優獎、年度優秀營銷編輯、年度品牌貢獻獎等。

4.通過績效考核創新激發員工積極性。編輯的社會效益考核可以從出版業國家級大獎、省部級獎、入選各類重大出版項目、版權輸出、圖書重印率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單項獎勵。比如為了完成社會效益指標中的“精品打造”指標,鼓勵獲得各類精品出版項目的部門,同時還可鼓勵編輯部門集約型發展,可設單項獎鼓勵完成整體目標又控制圖書出版品種的部門。經濟效益考核各個出版社涵蓋的指標和考核辦法不一樣,但績效考核的主旨思想肯定是一樣的,“能者多勞,多勞多得”,不斷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切實提高員工收入才能激發在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能夠吸引到優秀應屆畢業生加入。

5.引進人才是辦法,與人才合作也是辦法,出版社除自身招聘員工外,還可以通過合作借“外腦”。多家大學出版社都有合作的優秀的圖書策劃公司,豐富了出版社的圖書出版品種,提升了圖書出版品牌,同時也學到了合作方的長處,達到了互利雙贏。

四、小結

“十四五”已經開局,人才是大學出版社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大學出版社的新人難招、骨干難留的局面必須引起主管主辦單位和大學出版社的重視,需要各司其職,多管齊下,采取切實可行的人才吸引舉措讓目前在崗的出版人人盡其才,同時吸引更多有出版熱情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加入,“聞書香而閱春秋”是一種出版業獨有的職業享受,希望通過出版業界的努力,破解當前的人才困局,促進大學出版品牌更加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
閱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實證研究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