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川方言文白異讀辨析

2021-07-02 09:33孟萬春沈小東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新派韻母聲母

孟萬春 沈小東

(延安大學 文學院, 陜西 延安 716000)

一、引言

房德里耶斯曾指出:“相鄰語言間的相互作用對語言發展起不可忽視的作用,這是因為語言間的互相接觸影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此類接觸必會引起語言滲透?!盵1]330-331漢語方言中普遍存在的文白異讀現象便是此類語言接觸的產物,即因本地方言與外來優勢方言間的相互影響和接觸而產生。正如徐通鏘所說:“文讀是在本土方言的音系許可范圍內吸收某一標準語或優勢語言的部分成分,從而在本方言某些字詞的部分語音上向這一標準語靠近?!盵2]384此外,語言學界普遍認為文白異讀現象的形成還與語言內部演變有關。文白異讀指的是某些字的讀書音和口語音不同。一般來說,白讀音代表某一方言的土語,即口語音,是自源的,能反映當地方言的某些特點;而文讀音則是接近標準語的一種讀書音,是異源的。根據漢語音節的組成部分,可將淄川方言的文白異讀分為三大類:同聲異韻、同韻異聲、聲韻俱異(淄川方言中的文白異讀不存在聲調變化的情況,此處不做討論)。同韻異聲指的是同一個字文白音不同是因聲母不同而造成的;比如淄川方言中的“深”,文讀音為[??214],白讀音為[t?h?214],其韻母和聲調都相同,只因聲母不同而導致文白讀音不同。同聲異韻指的是同一個字文白音不同是因韻母不同造成的,比如淄川方言中的“哥”,文讀音為[k?214],白讀音為[ku?214],其聲母和聲調都相同,只因韻母不同而導致文白讀音不同。聲韻俱異指的是同一個字文白音不同是因聲母和韻母不同造成的;比如淄川方言中的“策”,文讀音為[tsh?214],白讀音為[t?hei214],其聲調相同,韻母和聲母不同而導致文白讀音不同。

二、淄川方言文白異讀

淄川位于淄博市中部,隸屬山東省,東鄰青州市,西與濟南市章丘區相接,南與博山區相鄰,北依張店等三區。淄川方言屬于冀魯官話石濟片中的聊泰小片,是一支有豐富特點的地方方言,并在語音發音方面保留了一部分歷史上古齊地區的語音痕跡,因此淄川話在山東方言乃至官話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淄川的歷史比較悠久,礦產資源豐富,建材、陶瓷等工業比較發達,在20世紀末成為頗具影響的魯中商貿城,由此淄川方言受外來方言影響較大,當地方言與外來方言的接觸(特別是受濟南方言的影響)使淄川現在方言中存在大量文白異讀詞。在孟慶泰、羅福騰主編的《淄川方言志》中也專門總結和列出了淄川方言中常見的文白異讀字[3]5-41。本文采用田野調查法(發音人①沈科辰,22歲,初中文化,未離開淄川;發音人②沈繼增,59歲,初中文化,未離開淄川),并參照《淄川方言志》對淄川方言文白異讀現象進行辨析,旨在分析淄川方言的存古程度和方言接觸演變的歷史等。

(一)同聲異韻類文白異讀

1.淄川方言中同聲異韻較為系統性的文白異讀

同聲異韻指的是方言中因韻母不同造成同一個字的文白音不同的語言現象,此類文白異讀在淄川方言中存在數量最多,而且具有系統性。舉例如下:

表1 淄川方言果攝一等開合口見系字的文白異讀

果攝一等開合口見系字在淄川方言中多有文白兩個讀音,文白音因韻母不同而不同,文讀通常為?韻母,白讀通常為u?韻母。

表2 淄川方言古止攝開口字和曾臻攝開口字的文白異讀

古止攝開口字和曾臻攝開口字在淄川方言中存在文白異讀現象,幫組止攝開口字和曾臻攝開口字在淄川方言中文讀為i,精組止攝開口字在淄川方言中文讀為?,照組攝開口字和曾臻攝開口字在淄川方言中文讀為?。

古通、臻二攝的合口來母字在淄川方言中有文白異讀的現象,并且文白讀音呈現洪細的區別,文讀通常為洪音,白讀通常為細音。

表4 淄川方言古曾攝開口一等、梗攝開口二等字的文白異讀

古曾攝開口一等、梗攝開口二等在淄川方言中存在文白異讀現象,文白音因韻母不同而不同,文讀通常為?韻母,白讀通常為ei韻母,較為系統。

2.當然同聲異韻也并非都具有系統性,淄川方言無規律性的同聲異韻如下表:

表5 淄川方言同聲異韻無規律性文白異讀

(二)同韻異聲類文白異讀

同韻異聲是指方言中因聲母不同而造成同一個字的文白音不同的語言現象,在淄川方言中,此類文白異讀現象占的比重相對較少且無系統性和規律性。

表6 淄川方言同韻異聲無規律性文白異讀

(三)異聲異韻類文白異讀

異聲異韻指的是方言中因聲韻母皆不同而造成同一個字的文白讀音不同的語言現象,此類文白異讀在淄川方言中存在數量相對較少,不過部分具有系統性。

表7 淄川方言古知組、莊組、章組三類聲母的文白異讀成系統的字

古知組、莊組、章組三類聲母,在淄川方言中有兩套聲母ts、tsh、s和t?、t?h、?,即這三類聲母文讀音為ts、tsh、s,白讀音為t?、t?h、?。其中古澄、莊、初三聲母的文白異讀的類型為異聲異韻,文讀的聲母為上述的第一套聲母,韻母為?;白讀的聲母為上述的第二套聲母,韻母為ei,具有系統性;除此外還有不成系統的文白讀音,詳見下表:

表8 淄川方言莊組聲母的文白異讀不成系統的字

莊組聲母在淄川方言中文讀音為ts、tsh、s,白讀音為t?、t?h、?,但文白讀音的變化是不規律的,既可是同韻異聲,又可是異聲異韻,如“灑”文讀為[sɑ55],白讀為[?ɑ55],屬于同韻異聲。再如“差”文讀為[tsh?214],白讀為[t?h?214],屬于異聲異韻,但是其都遵守兩套聲母。當然在淄川方言中并不是所有的古知組、莊組、章組聲母都存在文白讀音現象,比如“則”的讀音只有[ts?]等。

但根據《五方元音》可知t?、t?h、?三聲母在清初靠后的時期才產生,即古代沒有這三個聲母。又據《中原音韻》可知三聲母的產生過程是:古聲母k、kh、x與齊齒呼和撮口呼韻母相拼導致其受韻頭或韻母兩個介音i、y的作用而腭變,致使舌位前移,變為舌面前聲母t?、t?h、?。同理古聲母ts、tsh、s也受韻頭或韻母兩個介音i、y的作用使其發音部位靠后,形成舌面前聲母t?、t?h、?。因此,在漢語很多方言中,見組字文白異讀中通常是白讀為k、kh、x聲母,文讀為t?、t?h、?聲母。但通過表9的例子來看,淄川方言與此不同,淄川方言文白異讀中通常是文讀為k、kh、x聲母,白讀為t?、t?h、?聲母。如:“剛”,文讀為[ka214],白讀為[t?ia214]。還有部分精組字也有同樣的規律,如表3中的“粽”,文讀為[tsu31],白讀為[t?y31]。但是,也有例外的,如“韁”,文讀為[t?ia214],白讀為[ka214]。

表3 淄川方言古通、臻二攝的合口來母字的文白異讀

表9 淄川方言見組三類聲母的文白異讀

三、淄川方言中的新老派讀音

由于新媒體時代普通話教育的大力普及,各方言中新派讀音與老派讀音不同的現象也不斷增加。新派讀音和老派讀音在詞匯和語法功能上無明顯區別,僅僅是在語音上差異較大。新老派讀音的區分主要以年齡為依據,但又不可以僅據此判之,新派讀音多存在于年輕人或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而老派讀音多存在老年或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此觀點也可在邢向東先生的《神木方言研究》中得到論證[4]94-95。同樣,淄川方言中也必然存在大量的新派讀音,如“老頭子脧不上那少年,說句話霧照云山,時腔真有十分可厭?!保ā读凝S俚曲集·攘妒咒三回》)[5]464句中提到的“時腔”即是新派讀音,這也可以說明方言的發展一直是受官話所影響的。再如現在“淄”在淄川方言中老派讀音為[t??214],新派讀音為[ts?214]“鄒”老派讀音為[t??u214],新派讀音為[ts?u214];“淄”的普通話讀音為[ts?55],“鄒”的普通話讀音為[ts?u55]。由具體事例可見,新派讀音多接近于普通話或者優勢方言,即新派讀音是新文讀。但要統計淄川方言中新派讀音的具體數量卻不現實,因為新派讀音是受普通話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其數量也非固定不變的,據劉勛宇先生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中提到的:“新文讀實際近似一個開放的系統,幾乎所有的字都可以發音,只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要不要接受而已?!盵6]4-5比如“尬聊”“杠精”等這類新時代網絡流行語在原有方言詞中并不存在,老派人群若不接觸網絡和受年輕人影響,可能并不會說此類詞語。此類詞語在方言中必然會形成新派讀音,而這類的新派讀音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漸增多,因此關于淄川方言中新老派讀音的分類及數量不做具體分析,只是將它歸為文白異讀的一種類別,用以說明淄川方言近年來受優勢方言或普通話影響之大。

四、淄川方言文白異讀的特點

(一)具有系統性

文白異讀通常具有系統性,其讀音不同可能與古音類相關,由此推導出不同的字音層次,而一個方言中的文白異讀現象越豐富,其存古程度可能就越高,這對方言歷史演變和方言分區等語言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7]136。當然,方言中必然也會存在非系統性的文白異讀現象,如同韻異聲中的部分字的文白異讀就不具有系統性。

1.同聲異韻類的文白異讀存在幾種系統的變化規律

(1)果攝一等開合口見系字文讀通常為?韻母,白讀通常為u?韻母。

(2)古通、臻二攝的合口來母字文白讀音呈現洪細的區別,文讀通常為洪音,白讀通常為細音。

(3)古曾攝開口一等、梗攝開口二等字文讀通常為?韻母,白讀通常為ei韻母。

2.異聲異韻類的文白異讀存在幾種系統的變化規律:

(1)古知組、莊組、章組三類聲母,在淄川方言中有兩套聲母ts、tsh、s和t?、t?h、?,文讀音為ts、tsh、s,白讀音為t?、t?h、?。

(2)見組字通常是文讀為k、kh、x聲母,白讀為t?、t?h、?聲母。

(二)具有特殊性

文白異讀指的是漢語中某些字的讀音又讀現象,這些字的又讀音常常是在詞匯中體現出來的,若此字在無任何語境下讀出時,是文讀還是白讀,具有不確定性和類推性[8]37。比如淄川方言中“食”在“動物吃食中的”文讀音為[??55],白讀音為[?ei55],但是在“食物”中不存在文白異讀現象;“頸”在“脖子頸”中的文讀音為[t?i?31],白讀音為[k??31],但在“頸部”或單讀“頸”中不存在文白異讀現象。由此可見,文白異讀現象屬于字音層面上的,而且要在特定的詞中體現出來,不具有類推性。

(三)具有漸變性

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歷史的進步而進行緩慢的發展,語言是社會交際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媒介,這便不允許語言在短時間內發生大的變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方言間的接觸等等,都會使得語言互相接觸作用,該方言便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演變。比如淄川方言在清初時的知莊章組字不完全合流,歷經三百年多年后,便實現了合流。這便說明了淄川方言在保留一定齊方言的基礎上也逐漸發生著改變。

五、淄川方言文白異讀產生的原因

探究語言演變的歷史必須要從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部分考慮。內部原因即語言自身發展演變的作用,比如陰聲韻的分合演化等等內部語言演變會影響讀音的變化。外部原因可分為語言接觸和社會作用兩大類。

(一)內部原因

語言演變離不開語言自身的變化,淄川方言文白異讀形成的原因與淄川方言陰聲韻的分合演化、入聲韻的分化與歸并等方面密切相關,此外淄川方言內部的韻類合并、復元音逐漸簡化為單元音等等都體現了韻母音節結構簡化的趨勢,這也契合了語言發展過程中的省力和方便原則。

1.陰聲韻的分合與演化

陰聲韻是指古果、假、止、蟹等七攝,在淄川方言文白異讀中比較系統的便是果攝字,見組和曉組果攝開口字有u?和?的異讀,再結合山東其他方言的果攝字分化情況,可看出山東東部地區如煙臺、壽光等方言的見組和曉組果攝開口字都為二合元音u?,完成了合流的趨勢;中西部地區如淄博、濟南等方言的見組字和曉組果攝開口字都為u?和?的異讀,比如淄川方言的“渴”白讀音為[khu?214],文讀音為[kh?214],前者韻母為二合韻母,后者韻母為單韻母,在發音時后者必然省力。

2.入聲韻的分化與合并

入聲韻自身存在合并趨向,入聲韻根據韻攝的主要元音是否一致或相近為原則與陰聲韻合并。如淄川方言古曾梗攝的演變,文讀為?,白讀為ei。比如淄川方言中的“廁”,文讀音為[ts?214]白讀音為[t?hei214]。文白異讀形成差異的原因主要是演變路徑不同造成的?!皞取弊衷诠糯侨肼曌?,保留著喉塞音韻尾,在今晉語中仍讀當入聲舒化后,有兩種演變路徑,一種是直接丟掉了喉塞音韻尾,讀即淄川的文讀音;另一種路徑是喉塞音消失,入聲韻拉長,曾梗攝演變成[-i]韻尾,讀即淄川的白讀音,山東其他大部分方言中也同樣發生了這樣的變化[9]45-48。

(二)外部原因

1.語言接觸

方言的演變受權威方言或該方言周邊優勢方言的影響較大,尤其是行政區方言。若該方言位于兩類方言的邊緣地帶,那么就會出現兩屬的特點[11]77-80。在語言接觸下,低層方言會因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原因被高層方言所影響,由此會產生讀書音,即異源音。這樣便使得該方言自源音與文讀音產生文白異讀的現象。在淄川方言發展演變過程中受行政區濟南方言和普通話的影響較大,下面具體分析:

(1)受強勢方言濟南話的影響。濟南市是山東省的省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位于高層次,淄川人們必然會向其學習。在語言發展演變過程中,該方言周邊優勢方言必然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該方言的發展。根據蒲松齡的《聊齋俚曲集》分析出淄川方言清初時的知莊章是分為兩類的,由此可推測出清初時淄川方言中的知莊章未完全合流,屬于“膠東方言型”。而現淄川方言中的知莊章已完全合流,不再符合膠東方言的特征,此演變就必須考慮濟南方言或者其他優勢方言對淄川方言的影響。通過將淄川方言、濟南方言和榮成方言進行對比發現:榮成方言的知組、章組字未合流,而濟南方言二者已經合流,這正如董紹克先生所說:“這種歷史演變是受到濟南強勢方言影響的結果”[7]136。

(2)受普通話的影響。近代以來普通話普及力度的逐漸提高和多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普通話對方言的影響也逐漸加大,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淄川方言的文讀音逐漸向普通話靠近,白讀層在逐漸消失,比如淄川方言中“踏”文讀音為[thɑ214],白讀音為[t?ɑ214],文讀音明顯是受普通話影響而與白讀音發生了聲母的區別。此外,還有新老派讀音的產生與發展都一定程度受普通話影響。比如“淄川”的“淄”老派讀音為[t??214],新派讀音[ts?214]。新派讀音明顯受到普通話的影響。當然普通話的普及對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同時也促使各地方言逐漸弱化[12]273-277,本方言自身發音特點將會逐漸消失,這對于方言留存是一個巨大挑戰。

(3)其他方言的影響。漢語方言成千上萬,一個方言的發展不僅僅受優勢方言的影響,同時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周圍其他同級方言的影響,一個大的方言區內并不是所有的方言都相同,大的片區內分布著多個小的方言區,各個點的方言之間多少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人們日常生活的交流中難免發生接觸,產生一定細小的影響。比如淄川方言中的精組字和見組字的分化,淄川方言中精組、見組、曉組字的分立主要是在一等韻中,精組和見組一等字的今聲母分別ts、tsh、s,k、kh、x。而二者在三四等字中合流為聲母t?、t?h、?。但是在調查了山東其他地方的方言[9]24-27可得出:山東東部的榮成、利津、青島等地方言中精組、見組、曉組字是完全分立的,而在淄川、濟南、博山[13]37-73等地方言中其三四等字是合流的,呈現出從東部到西部逐漸合流的趨向。由此可看出淄川方言中見組字的文白異讀不是受單個方言影響的,必然會或多或少受到周圍其他方言的細微影響作用。

2.社會原因

文白異讀即讀書音和口語音的區別。社會是語言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依托,語言本身就具有社會性。方言中產生文讀音的部分原因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或局限于家鄉,有機會去往大城市,或為了貿易而去往他鄉等,這些人必然有意識地學習大城市的文化、語言等,而淄川區在上世紀末因其自身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其建材、瓷器等工商業尤為發達,對外貿易繁榮,與外界接觸較多,淄川民眾的語言習慣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的外來沖擊,從而使得淄川方言在本方言音系的基礎上吸收優勢方言的某一成分而產生文讀音。

六、結語

研究淄川方言中的文白異讀現象,不僅可從縱向分析淄川方言的演變歷史和存古程度,如從原淄川方言知莊章未完全合流現象中可看出淄川方言原屬“膠東方言型”,在近代各因素影響下演變為“非膠東方言型”;也可從橫向分析淄川方言受普通話或強勢方言濟南話的影響而發生的變化,從而在推廣普通話的大環境下,加強對方言的整理和研究,達到保護方言的目的。

猜你喜歡
新派韻母聲母
聲母韻母
上古漢語*kl-、*kr-類聲母的舌齒音演變
聲母順口溜
聲母歌
單韻母扛聲調
《湘水韻》及其編撰原理要點
長沙方言的親屬稱謂
興義系軍閥派系斗爭及其對近代貴州的統治
楚原新派武俠電影詩學:歷史、身體與氣質
新派老男人全球大搜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