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聯體模式在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探討

2021-07-06 02:05朱云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關鍵詞:聯體換藥延續性

朱云

(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管理局中心醫院 護理部,黑龍江 雙鴨山)

0 引言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因此每年發病率呈現上漲趨勢的名錄里,“慢性傷口”榜上有名。慢性傷口病人由于各類的緣故,病癥的恢復速度尤為遲緩,諸如:潰瘍性傷口、慢性病傷口、糖尿病傷口等都嚴重地影響著慢性傷口病人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對老年慢性傷口病人的影響尤為突出[1-2]。本文將立足于醫聯體模式在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隨機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傷口病人作為研究的樣本。80例按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觀察組年齡18~62歲,平均(40.3±21.6)歲,男性20例,女性20例;對照組年齡16~59歲,平均(38.1±20.5)歲,男17例,女性23例。兩組病人的資料對比較為均衡,具備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首先對兩組慢性傷口的病人進行建立檔案,護士配合醫生清創,根據創面面積與傷口類別使用濕性敷料治愈或改良封閉式負壓引流,每次換藥間隔1~2 d。出院的時候,傷口治療成員要對傷口做好攝影、描述、記錄工作,對慢性傷口病人進行宣教工作,引入下級醫療機構進行治療,利用互聯網做好追蹤工作。

在對照組中,將對其40例慢傷口病人執行常規延續性護理治療措施。

在觀察組中,將對其40例慢傷口病人執行醫聯體模式下的延續性護理治療措施。其方法為,一方面,要在一個區域內將醫療資源進行科學地整合處理,以三級醫院為主導,結合各個下級醫療機構構成一個醫療聯合體。并在互聯網上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組建一支專業的傷口護理隊伍,實現對傷口護理治療指導目的,下級醫療機構由聯絡員擔任所處機構組長,指揮團隊進行慢性傷口護理實踐。另一方面,由經驗豐富且專業性強的高等級醫院將慢性傷口病人的醫療信息傳輸給對應下級的醫療機構聯絡人,并指導其對慢性傷口病人圍繞病情狀況進行濕性敷料醫治,首先,包括每次換藥評測并記錄慢性傷口病人的傷口情況,每次換藥間隔2~4 d。其次,在護理過程里,有任何換藥難與特殊傷口情況都應上傳至信息交流平臺,并由專業人士對其進行治療方案的探討、對傷口進行評測、指導治療方案調整,必需的情況下,專業人員會進行現場診斷,治療指導。最后,如有慢性傷口治療成功案例與特殊案例,需要上傳至信息交流平臺,進行經驗分享。

1.3 觀察標準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共計80例慢性傷口病人的12周時的創面痊愈程度。嚴格遵循《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進行判明(痊愈:創面完全愈合,7 d的觀察后未有潰爛情況;有效:創面小于原來面積的25%,新組織新鮮,癥狀緩和;緩解:創面小于原來面積的75%,但大于25%,新組織相對新鮮,癥狀有所改善;無效:創面大于原來面積的75%,新組織生長較少,且較之前新鮮),其中治愈率=痊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把整個數據送入SPSS 22.0軟件中進行解析,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實行χ2檢驗,以(%)表示,其中P<0.05顯示具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表1的結論顯示,使用了醫聯體模式下的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的治愈率為85.00%,對比使用了常規延續性護理的對照組的63.75%,觀察組的治愈率顯然比對照組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12周時的創面痊愈程度[n(%)]

3 討論

慢性傷口在當下發作原因是復雜的,大部分的慢性傷口病人也會因為各類的原由不能及時抵達醫院換藥,因此,傷口的愈合速度也會進一步減低[4]。慢性傷口病人一般會到社區、鎮進行治療,有些甚至直接居家治療,可是上述的地點往往核心技術與專業的慢性傷口護理人員非常欠缺,不能對傷口治療效果做出有效的保證,加之服務體系的不健全,不能有效對慢性傷口病人進行跟蹤[5]。同時某些社區服務中心、區鎮醫院、化區等,同三級甲等醫院距離遙遠,慢性傷口病人花費的時間成本較大。即使慢性傷口病人能夠及時返回醫院進行治療,但是也會因為占用了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療資源,而導致醫療資源下沉的目的不能達到[6]。正相反,醫聯體模式下的延續性護理能夠,完全彌補上面的劣勢,將之化為自己的優勢,它能夠把一個區域的醫療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人才與技術等資源共同分享[7-8]。除了能夠幫助社區服務中心、區鎮醫院等下級醫療機構的慢性傷口醫療水平提升,還能夠填補慢性傷口病人護理需求。而且醫聯體模式模式下的延續性護理能夠通過網絡平臺,使全體的慢性傷口治療團隊掌握最新的慢性病人傷口治療進展,實時優化其治療的手段和治療的技術,促進下級醫療機構針對慢性傷口病人的病癥判明的精準性。

且本次研究也結果表明觀察組在12周時的創面痊愈程度上,觀察組的治愈率顯然比對照組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十分得益于在醫聯體模式下相關的護理人員護理手法變得更為科學,護理技能變得更為專業的,從而促使了慢性傷口病人的傷口愈合。

綜上,醫聯體模式下的慢性傷口延續護理能夠有效地將護理效果提升起來,促進慢性傷口病人的生活質量的增長,十分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聯體換藥延續性
貼膜固定法換藥在壓瘡治療中的應用
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舒適護理在外科門診換藥患者應用效果體會
門診換藥間隔時間對傷口愈合的影響的研究
心電醫聯體建設需求分析及意義
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用法解讀
舒適護理對中度燒傷患者創面換藥過程中的影響評價
重慶中醫急診??漆t聯體成立大會召開
醫聯體:足不出戶的健康保障
四川省人民醫院:醫聯體求實效、接地氣、惠基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