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答暈紋樣研究與現代設計傳播平臺構建

2021-07-09 15:04張玉杰李欣華
絲綢 2021年5期
關鍵詞:傳統圖案

張玉杰 李欣華

摘要: 八答暈紋樣是中國傳統紋樣的典范,是中國傳統人文思想和裝飾紋樣長期積淀、融合、發展的產物。文章分析了八答暈紋樣的構成規律,由裝飾紋樣、骨架紋樣和填充紋樣通過程式化規律構建而成;總結了紋樣的美學特征,即對稱性、節奏感、多元組合性與空間發射感;分析了紋樣的骨架構成,將其與四答暈、六答暈及天華錦紋樣進行了對比。為實現八答暈紋樣的現代應用與傳播,文章構建了八答暈紋樣設計傳播平臺,運用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e等軟件將紋樣圖片矢量化、數字化,建立了八答暈紋樣庫;實現了八答暈紋樣素材選擇、骨架模型和色彩的自由選擇與匹配,擬合生成新式八答暈紋樣;最終構建了八答暈App現代應用傳播平臺模型,探索了八答暈紋樣的當代傳播與現代化設計路徑。

關鍵詞: 八答暈;八達暈;八搭韻;傳統圖案;宋代紋樣;紋樣設計

中圖分類號: TS941.11;K892.23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1-7003(2021)05-0130-10

引用頁碼: 051302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05.020(篇序)

Abstract: As a model of Chinese geometric patterns, Badayun pattern is also the outcome of the long-term accumula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humanistic thoughts and decorative pattern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rules of Badayun pattern, namely,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stylized rules of decorative patterns, skeleton patterns and filling patterns. Then, this paper summarized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Badayun pattern has symmetry, rhythm, multiple combinations and a sense of space; also, the paper analyzed its skeleton structure and compares it with Sidayun pattern, Liuadayun pattern and Tianhua brocade pattern. For the modern 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Badayun pattern, a Badayun pattern desig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A Badayun pattern libriary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vector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of the pattern images using 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e and other software;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Badayun pattern, free selection and matching of the skeleton pattern model and color for fitting, a new-style Badayun pattern was create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model of the Badayun pattern App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and modern design path of the Badayun patter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Badayun; Badayun; Badayun; traditional patterns; pattern in Song dynasty; pattern design

八答暈亦作“八達暈”或“八搭韻”,產生于中國五代時期,是中國經典的幾何裝飾紋樣,在蜀錦和宋錦上的應用較為廣泛。八答暈紋樣結構造型嚴謹、繁而不亂,形式美感強,對后期幾何裝飾紋樣的發展影響深遠。已有八答暈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八答暈的風格特征、設計手法及工藝手法三方面,對其紋樣構成和現代應用設計的研究較少。本文從八答暈紋樣構成內容、構成規律入手,總結其構圖法則與美學特征,研究中運用數字化技術輔助創作新式八答暈,在創新理念、方式技術上展現了八答暈紋樣的新風貌,嘗試建立傳播平臺,探析了傳統八答暈紋樣的現代創新應用與傳播發展路徑。

1 八答暈紋樣概述

1.1 八答暈定義

八答暈紋樣設計手法豐富,涵蓋內容繁多,目前學界對八答暈的定義有以下幾種角度:考古學家余濤[1]從八答暈的裝飾紋樣種類入手,認為八答暈也為“八花暈”,即是由八種花樣與骨架紋樣組合形成的錦緞紋樣;周迅等[2]從八答暈的骨架紋樣的線條造型出發,認為八答暈的主要特征是其骨架線朝八方輻射,寓意“八路相通”;陳娟娟[3]從構框出發,提出八答暈是用規矩的方、圓等幾何形組織起來的紋樣,以垂直線、水平線和對角線組成的米字格作基本紋樣骨架,在垂直、水平、對角線交叉的中心點套以幾何框架并在其內填充紋樣。

本文對八答暈的紋樣進行了構圖分解,如圖1所示。圖1(a)為宋代裝裱八答暈紋樣,使用Adobe Illustrate軟件將其矢量化得到圖1(b),將八答暈紋樣的底色與填充紋樣除去可得圖1(c),虛線為此單元的骨架線。圖2為提取的八答暈組成紋樣,可分為裝飾紋樣、骨架紋樣和填充紋樣。從圖1(c)中的直線可見骨架紋樣呈“米”字形態,裝飾紋樣以棋盤式交替排列放置于骨架交接處。

綜上所述,八答暈是由裝飾紋樣、骨架紋樣和填充紋樣以規律的結構組合形成。裝飾紋樣多為方形、圓形,以棋盤式交替排列,通過骨架紋樣相互連接,骨架紋樣以裝飾紋樣為中心向上下左右及對角8個方向延伸并分割紋樣。填充紋樣放置于被分割的紋樣空間內,三者以四方連續形式多元組合,形成八方呼應的八答暈。八答暈具有語義上特征,“八”即指骨架紋樣在整體紋樣中呈“米”字形的八方輻射狀;“答”是指八答暈中的裝飾紋樣之間具有相呼應的輻射指向特征;“暈”則是指八答暈中的裝飾紋樣與骨架紋樣多用深淺同類色作搭配,整體紋樣色彩呈漸變暈色效果。

1.2 八答暈紋樣應用與寓意

八答暈在宋代廣泛流行,常被用于書畫裝裱作手卷包首[4]。圖1(a)為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宋代八答暈錦,為宋代蕭照中興瑞應圖第七幅卷的包首,其紋樣對稱平衡、繁而不亂,色彩呈漸變暈色效果,低調內斂,層次清晰,給書畫作品增添莊嚴、不凡的氣質。八答暈紋樣具有幾何紋樣的規律感與節奏感,暗合了宋代文人對理性的追求,同時古人哲學思想認為十以內的數字都與天地對應,奇數代表天,偶數代表地,八是代表地的數字中最大的,用八答暈作書畫裝裱也暗含了人們對書畫作品登峰造極的愿望與期盼。八答暈紋樣中常出現“卍”字紋、銅錢紋、寶相花紋樣,這些紋樣多寓意著萬福吉祥、升官發財與圓滿如意,表達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期盼。

1.3 八答暈紋樣起源與發展

文獻[4]記載最早八答暈紋樣出現于五代時期,從中國傳統紋樣發展歷史來看,其構成形式可以追溯到漢代幾何組合紋樣。圖3為漢代幾何龍鳳云紋綺,紋樣由骨架紋樣與填充紋樣組合構成,造型以幾何骨架分割空間,在骨架交接處使用植物與幾何紋樣作裝飾,在分割的紋樣空間中放置了填充紋樣,這種充滿規律、繁而不亂的構圖形式在后期的八答暈紋樣中被運用到了極致。圖3中的骨架紋樣交界處有呈放射對稱“米”字構形的裝飾紋樣,“米”字構形的紋樣最早是由植物造型以“正面律”程式化造型方法觀察而得到的設計,在漢代通過抽象變形得到了呈八方輻射的對稱圖案[1]。后期八答暈紋樣中也運用了大量構形呈“米”字形的寶相花、團花作骨架上的裝飾紋樣,如圖4中的裝飾紋樣使用了團花組合紋樣。從圖3、圖4可得,骨架紋樣與裝飾紋樣的關系從漢代的平面一體到八答暈中的獨立分層,如圖3(b)中的裝飾紋樣與骨架紋樣為一體,通過骨架的變形與其他紋樣的組合形成了裝飾紋樣,兩者在同一平面;在八答暈中,裝飾紋樣脫離了骨架紋樣,如圖4(b)中以外框做分界,是獨立于骨架紋樣上的裝飾紋樣。

八答暈紋樣從宋代至清代始終具有程式化特征,都由裝飾紋樣、骨架紋樣、填充紋樣以相同的“米”字構圖形式組合而成。圖5為不同時期的八答暈紋樣,紋樣出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館藏實物。宋代八答暈紋樣以銅錢紋、“卍”字紋作填充紋樣,整體具有繁密、理性、規律的特點;明代八答暈紋樣使用簡潔寶相花作裝飾紋樣,以花卉單獨紋樣作填充紋樣,較為清秀娟麗;清代八答暈紋樣以繁復寶相花作裝飾紋樣,銅錢紋作填充紋樣,整體更加繁密、豐富。從整體上看,八答暈的裝飾紋樣逐漸演變為紋樣的視覺中心,骨架紋樣與填充紋樣在視覺上逐漸弱化;填充紋樣的組合更加靈活,從宋代以幾何組合四方連續紋樣填充空間(圖5(a)),到明清時期以單獨紋樣填充空間(圖5(b)),再到清代(圖5(c))將兩者靈活結合作用于填充空間。宋代八答暈與清代八答暈在視覺上都密集繁復,但主導紋樣豐富的主體不同,宋代八答暈中幾何填充紋樣占據紋樣的主體布局,形成了繁而不亂、規律和諧的裝飾風格;清代八答暈中寶相花裝飾紋樣占據紋樣的主體,形成了富貴大氣、靚麗多彩的裝飾風格。

2 八答暈紋樣分析

八答暈的形態與構圖層次清楚,具有程式化規律,為研究八答暈紋樣組成紋樣的特點,本文選取了四個八答暈紋樣作為案例,分解并提取其紋樣的構成得到裝飾紋樣、骨架紋樣和填充紋樣。

2.1 八答暈組成紋樣分析

裝飾紋樣是指在骨架上起到裝飾作用的紋樣,多以外框和內部紋樣填充組合形式呈現,具有裝飾骨架的功能。從圖6可見,裝飾紋樣常以花形、矩形和圓形為外部框架,內部多以花卉、龍鳳紋樣作填充,可分為團花裝飾紋樣、寶相花裝飾紋樣和動物組合裝飾紋樣。圖6(a)為團花裝飾紋樣,花瓣、葉片以對稱、放射的規律組合形成,整體呈八方輻射狀。寶相花紋是最典型、常見的裝飾紋樣,呈中心對稱的“米”字構形,如圖6(b)使用了多重花型組合的寶相花。圖6(c)為動物組合裝飾紋樣,以黑色圓框為外框,以飛龍舞鳳組合作填充。裝飾紋樣與骨架形態相呼應,多以“米”字構形或圓形呈現,給人以穩重、大氣之感。

八答暈的骨架紋樣具有線性特征,起到分割空間的功能,骨架紋樣可分為線條骨架紋樣與幾何組合骨架紋樣。線條骨架紋樣由簡潔直線構成,如圖7(a)中的線條骨架紋樣都以兩條帶暈色邊飾的平行直線組合形成;幾何組合骨架紋樣主要由直線與矩形、圓形或不規則幾何圖形組合構成,組合形式分為嵌套組合式和軸對稱組合式。圖7(b)中的軸對稱組合式骨架紋樣,使用虛線作為其對稱軸,分別是以直線、矩形與不規則圖形以直線為中心對稱軸組合形成的骨架紋樣;而嵌套組合式骨架紋樣,由直線與矩形或圓形嵌套組合形成。從圖7可見,八答暈骨架紋樣多使用深淺不同的同類色,取色與整體紋樣色彩協調,形成獨特的“暈色”骨架。

填充紋樣是填充在骨架分割空間里的紋樣,可分為四方連續幾何紋樣和單獨組合紋樣兩種。四方連續幾何填充紋樣有銅錢紋和“卍”字紋,銅錢紋如圖8(a)所示,以幾何形狀構成,整體呈現銅錢樣式,多寓意升官發財;“卍”字紋寓意吉祥如意,在填充紋樣中多嵌套于幾何組合紋樣中,如圖8(b)的“卍”符隱含在線條結構中,與幾何紋樣組合形成四方連續的紋樣。單獨組合紋樣是以花卉、祥云或幾何紋樣等組合形成的單獨紋樣,如圖9(a)中紋樣以植物花卉圖案組合形成,圖9(b)中紋樣以祥云與幾何圖案組合構成。八答暈的填充紋樣豐富多變并具有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

2.2 八答暈紋樣美學特征

八答暈紋樣構圖平衡、布局規整,規律的幾何骨架使紋樣造型具有形式感,透過造型之美展現了韻律之美,蘊含著對稱、節奏感、多元組合與空間感的美學特征。

2.2.1 對 稱

八答暈紋樣運用了對稱手法,八答暈的“米”骨架具有結構對稱的特征,填充紋樣以裝飾紋樣為中心呈中心對稱。八答暈的對稱性與其獨特的“米”字骨架具有緊密關系,將紋樣元素通過多種形式的對稱組合運用,以構成圖案的平衡,避免由于重復破壞了單一對稱的恬靜[5]。在表現紀律、嚴謹和穩定的時候,對稱布局是最適當的[6],八答暈的對稱性加強了紋樣結構的數理性,在書畫裝裱時的應用反映了宋代人們對待學術、藝術作品的嚴謹態度。

2.2.2 節奏感與秩序感

節奏是裝飾紋樣必不可少的藝術手段,其形式多通過某一形象的交替重復出現而形成一定的格局[7]。八答暈紋樣通過骨架、裝飾、填充三種紋樣組合的重復交替出現形成高低起伏的節奏,輻射也會形成強烈的節奏感,八答暈紋樣常用團花(圖6(a))、寶相花(圖6(b))作裝飾紋樣,花瓣呈八方輻射狀,輻射對稱的骨架紋樣與裝飾紋樣的組合使八答暈在發射性結構的中心形成了雙重力場。這種力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與量度,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張力[8],引導人的視覺聚集,同時又平衡了視覺的中心,使紋樣疏密有序,構圖統一,整體具有節奏感與秩序感。

2.2.3 “米”字結構的發射與空間感

早在古代中國風景畫中就常用重疊手法來建立空間,如山水畫中山峰與山峰之間在縱深中的相對位置都是通過重疊的方式建立的[7]。八答暈紋樣中以“米”字形結構,在紋樣結構的相交點上運用了重疊的手法,將幾何紋樣與寶相花、鳳鳥等紋樣以充滿規律感、節奏感的形式巧妙組合重疊。網狀結構的骨架紋樣、四方連續的填充紋樣與單獨封閉的裝飾紋樣使八答暈構成了三個層次的式樣,裝飾紋樣處于上方空間,填充紋樣處于下方空間。通過裝飾紋樣的輪廓框線區分了三者間的界限,加強了重疊的效果,獲得了圖像的深度,凸顯了八答暈紋樣的空間感。

3 八答暈結構的多樣性

八答暈紋樣構成與美學特征對后代紋樣影響深重,余濤[1]提出宋錦中的大小天華錦吸取了蜀錦八答暈的構成形式。本文選取了八答暈、四答暈、六答暈與天華錦紋樣,提取其骨架特征,如表1所示,A、B、C代表裝飾紋樣,線條代表骨架紋樣。分析發現,四答暈、六答暈與天華錦紋樣的紋樣組成和骨架結構都與八答暈相似,遵循了八答暈的構圖規律。

3.1 八答暈與四答暈

八答暈的骨架結構具有程式化特征,如表1中八答暈紋樣選取的是宋代書畫裝裱八答暈,裝飾紋樣A與B。從表1八答暈紋樣骨架圖可知,裝飾紋樣A、B呈棋格式交替排列,其中A周圍用虛線標示的骨架線呈“米”字形的八方輻射狀,骨架線向上下左右及由斜角四個方向延伸,以四方連續式鋪滿整個紋樣,從而形成八方呼應、首尾相連的八答暈。

四答暈與八答暈構型相似,其中四答暈的骨架構形可分為兩類,“十”字形骨架構型與“×”字形骨架構型,如表1中四答暈紋樣選取的是明代書法裝裱四答暈錦和南宋拓潭帖拓本裝裱四答暈。從表1四答暈骨架圖可見,四答暈的元素布局呈棋格式交替排列,與八答暈相似。四答暈骨架圖中紋樣骨架圖為“十”字形骨架構形時,其中A周圍用虛線標示的骨架線呈“十”字形向上下左右連接;紋樣骨架圖為“×”字形骨架構形時,其中虛線標示的A連接的骨架線呈“×”字形。

3.2 八答暈與六答暈

六答暈與八答暈排列方式不同,如表1中六答暈紋樣選取的是米色地六答暈蜀錦,其元素布局呈間隔交叉排列樣式,填充紋樣都為獨立紋樣,在構圖形式上運用了“×”字形骨架構形。六答暈紋樣骨架圖中,A周圍用虛線標示的骨架線向左右及四個斜線方向發射,B周圍的骨架線沿斜角四個方向延伸,整體紋樣以四方連續形式呈現。

3.3 八答暈與天華錦

天華錦的元素布局延續了棋盤式交替排列的形式,具有兩種不同骨架構成類型。表1天華錦骨架圖中,一是用虛線標示的骨架向六個方向延伸連接,與六答暈相似;二是用虛線標示的骨架呈“×”字形,與四答暈骨架相同,兩者都為四方連續方式構圖。分析可得,天華錦的骨架構成形式結合了八答暈、六答暈與四答暈的骨架結構,在其基礎上既有延續又有變化。

4 八答暈現代設計與傳播平臺建立

八答暈紋樣歷史悠久,蘊含了豐富的傳統藝術造詣,但其中有些傳統文化內容在現代裝飾領域逐漸被淡忘,八答暈紋樣在當代的傳承和創新設計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田川流[9]提出在當代可利用高新科技輔助創作藝術圖像,在圖像的創新理念、方式技術等方面能展現新的風貌,結合了現代藝術特征的圖像創作能更準確地指向現代人們的內在精神世界與心理空間。受此啟發,就八答暈紋樣在當代的傳承和創新,本文建立了八答暈紋樣傳播平臺,通過數字化技術再現了八答暈圖像,在平臺中展示了八答暈紋樣與紋樣解讀;運用計算機軟件構建了八答暈紋樣庫、八答暈骨架模型庫與紋樣設計色彩庫,通過“元素更替法”使人們能自由選擇紋樣元素與色彩元素,進行自由搭配設計。平臺構建中采用的圖形擬合能夠實現八答暈重組應用設計,探索了八答暈紋樣在現代的傳播與應用路徑。

4.1 方案設計

八答暈傳播平臺建立的方案設計如圖10所示。通過八答暈紋樣數字化采集,進行紋樣分析及文字記載,將八答暈紋樣矢量化處理;構建八答暈骨架模型庫、紋樣元素庫與八答暈紋樣設計色彩庫,實現擬合新式八答暈紋樣;在此基礎上構建八答暈紋樣App應用模型。

4.2 八答暈紋樣庫建立

首先從國內外博物館藏品、論文、書籍等資料選取了八答暈紋樣,進行數字化圖像采集與圖片矢量化處理。由于現存古代八答暈紋樣案例不多,本文選取了部分四答暈、六答暈、天華錦紋樣擴充題材,在構建紋樣庫時還增加了符合八答暈紋樣構成特征的現代紋樣,以實現八答暈紋樣的現代化、多樣化設計。

4.2.1 八答暈骨架模型庫

從八答暈、四答暈、六答暈及天華錦紋樣中提取了6款骨架結構素材,用于制作八答暈骨架模型(圖11)。圖11中A、B、C、D對應的是裝飾紋樣元素,直線對應的是骨架紋樣元素,直線分割的呈三角形、矩形、菱形的灰色幾何圖形對應的是填充紋樣元素,通過骨架模型的選擇與變化能夠擬合衍生出更多不同風格的“八答暈”紋樣。

4.2.2 紋樣元素庫

本文通過圖片矢量化處理與元素提取,建立了紋樣元素

庫,主要分為裝飾紋樣庫、骨架紋樣庫和填充紋樣庫。圖12為裝飾紋樣庫,其中裝飾紋樣變化豐富,主要以矩形、圓形與花瓣形作邊框,內部以花、龍鳳或幾何組合紋樣作填充。裝飾紋樣庫根據紋樣內容的不同,主要分為團花、寶相花、團花組合紋樣和動物組合紋樣,其外部色彩與內部色彩相呼應,整體色彩均衡,使紋樣既具有均衡規律的穩定,又富有靈活多變的趣味,在選擇時需注意紋樣大小、色彩與整體紋樣的關系。

圖13為骨架紋樣庫,其中骨架紋樣具有線性特征,通常以線條、圓形、矩形等紋樣組合構成。根據其構成元素與組合形式可以分為線條骨架紋樣和組合骨架紋樣,其中組合骨架紋樣可分為幾何組合骨架紋樣、幾何嵌套骨架紋樣和花卉嵌套骨架紋樣。線條骨架紋樣通過線條的粗細、數量、色彩的變化來豐富裝飾內容,組合骨架紋樣多為幾何圖形與花卉紋樣以組合、嵌套形式與線條結合,變化形式豐富,常用明度不同的同類色線條作裝飾,以達到“暈”色的效果。骨架紋樣是八答暈紋樣的視覺重點,在選擇時要注重色彩、寬度與整體紋樣的協調性。

圖14為填充紋樣庫,填充紋樣多以幾何紋樣組合形成,在八答暈中多以四方連續形式呈現。根據其組合構成形式不同,可分為幾何連續填充紋樣和組合單獨填充紋樣兩類。單獨填充紋樣主要是植物紋樣、云紋和幾何組合紋樣,幾何連續填充紋樣主要是四方連續式的“卍”字紋、銅錢紋等紋樣。填充紋樣既具有裝飾空間的功能,又能表達吉祥寓意。幾何填充紋樣的視覺特征較為密集,單獨填充紋樣視覺特征較為疏散,在色彩上兩者不會占據太多視覺中心,在選擇時需注重與整體紋樣風格、疏密的協調性。

4.3 色彩庫建立

圖15為流行趨勢色彩庫與色彩系統。通過wgsn等流行趨勢分析網站收集與歸納了近幾年全球色彩趨勢色板,用戶在選擇八答暈色彩時可以此為借鑒,從流行趨勢色彩庫中選擇色彩,或直接通過RGB色彩系統選擇色彩,如圖15(g)所示。通過光標在色彩系統的圓形色帶中選擇色相,在方形內改變色彩純度,可得到下方的色彩。用戶通過選擇自己喜好的色彩進行搭配,從而擬合設計出不同風格特征的八答暈紋樣。

4.4 App應用功能與界面設計

圖16為八答暈App的界面,主要由封面、首頁、作品鑒賞、紋樣元素庫、應用設計和個人中心六個部分組成。封面選取了四合如意天華錦紋樣,以簡約的設計呈現了App的核心;首頁內容主要為八答暈紋樣的作品鑒賞,點開文章后則顯示作品鑒賞頁面(圖16(c)),包括了對該織錦的歷史介紹、特征描述、色彩提取,以及原圖和修復高清圖片,能加深人們對紋樣的了解。紋樣元素庫主要有裝飾紋樣庫、填充紋樣庫、骨架紋樣庫和色彩庫,可以通過長按選擇保存或收藏喜歡的元素。紋樣應用設計界面,可以通過選取元素庫里的紋樣元素、色彩及相應八答暈骨架模型進行紋樣圖片擬合,下文作具體示范。個人中心界面包含了收藏的元素、喜歡的文章及自主設計的紋樣三個模塊,可以通過反饋與建議發送問題給App服務終端,從而可以使App進一步完善。

4.5 紋樣設計方法

八答暈紋樣應用設計功能模塊是App的核心功能,示范案例如圖17所示。首先,需在紋樣庫中選擇適當的裝飾紋樣元素、填充紋樣元素和骨架紋樣元素,如圖16(e)軟件界面中,可以通過下拉按鈕分別選取紋樣庫里的紋樣元素,在選取時注重紋樣之間的聯系與呼應,在八答暈中常用“卍”字紋與銅錢紋作填充紋樣組合。如圖17(a)中裝飾紋樣選取A、B寶相花和團花紋樣元素,圖17(b)中填充紋樣選取“卍”字紋與銅錢紋,圖17(c)中骨架紋樣選取線條幾何組合骨架紋樣。人們通過色彩選擇按鈕對相應元素進行自由色彩選擇與搭配,圖17(d)為隨機選擇生成的9種色彩方案,圖17(a)(b)(c)中元素以1號作為色彩方案。其次,根據選取的元素選取相應八答暈骨架模型(圖17(e)),骨架模型中的A、B對應為裝飾紋樣A、B,直線對應為骨架紋樣,填充紋樣置于直線分割的空間內,兩者以裝飾紋樣A元素為中心呈對稱形式在紋樣中鋪開。本文選取1、2、3號選色方案,通過圖片擬合可得不同色彩方案的八答暈應用設計效果圖(圖17(f))。通過紋樣元素色彩搭配的改變,八答暈紋樣也呈現不同的效果與風格,更具有實用性。

5 結 語

八答暈作為中國傳統經典圖案之一,其紋樣構形具對稱性、節奏感、多元組合性和“米”字結構的發射空間感。八答暈紋樣由裝飾紋樣、填充紋樣和骨架紋樣組合而成,與其關聯的有四答暈、六答暈、天華錦,在骨架結構、紋樣構成上延續了其對稱、空間感等構圖特征。本文根據八答暈的構圖規律及紋樣構成內容,運用軟件將紋樣圖片矢量化、數字化,建立了紋樣庫,實現紋樣素材選擇和骨架模型的自由選擇、匹配,并結合色彩流行趨勢,生成新式八答暈紋樣。在此基礎上,本文又設計了八答暈App軟件模型,搭建了八答暈紋樣現代傳播平臺,實現了八答暈紋樣的現代化應用與傳播,使八答暈文化寓意及其美學價值在當代得以傳播與延續。

參考文獻:

[1]余濤. 八答暈和六答暈[J]. 絲綢, 1987(8): 40-41.

YU Tao. Badayun and Liudayun[J]. Journal of Silk, 1987(8): 40-41.

[2]周迅, 高春明.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M].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6: 586.

ZHOU Xun, GAO Chunming. Chinese Dress Dictionary[M]. Shanghai: Shanghai Lexic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1996: 586.

[3]陳娟娟. 明清宋錦[J].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4(4): 15-25.

CHEN Juanjuan. Song brocad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the Palace Museum, 1984(4): 15-25.

[4]顧春華. 古書畫裝裱中八達暈錦圖案的研究與設計[J]. 絲綢, 2013, 50(8): 36-42.

GU Chunhua. Research on age of silk fabrics for moun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ased on silk patterns[J]. Journal of Silk, 2013, 50(8): 36-42.

[5]貢布里希. 秩序感: 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M].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147-148.

GOMBRICH. The Sense of Order: A Study of the Psychology of Decorative Art[M]. Changsha: 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0: 147-148.

[6]本·克萊門茨, 大衛·羅森菲爾德. 攝影構圖學[M]. 北京: 長城出版社, 1983: 224-225.

CLEMENTS B, ROSENFELD D. Photographic Composition[M]. Beijing: Great Wall Press, 1983: 224-225.

[7]胡同慶. 試探敦煌北朝時期裝飾圖案的美學特征[J]. 敦煌研究, 2016(4): 45-51.

HU Tongq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the Northern dynasty at Dunhuang[J]. Dunhuang Research, 2016(4): 45-51.

[8]魯道夫·阿恩海姆. 藝術與視知覺[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4: 580.

ARNHEIM R.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84: 580.

[9]田川流. 藝術圖像研究的學科屬性和美學特征[J]. 中國文藝評論, 2020(5): 56-65.

TIAN Chuanliu. On the displine attribute and aesthetic property of art image research[J].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2020(5): 56-65.

猜你喜歡
傳統圖案
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圖案與現代文化·生活·設計的關系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淺談中國傳統圖案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傳統圖案的發展”在現代視覺設計中的應用
對傳統圖案的闡釋與繼承的探討
淺談中國傳統圖案與設計
隋唐時期服飾色彩研究
淺析傳統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