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保險發展研究

2021-07-11 23:28蹇筠
今日財富 2021年17期
關鍵詞:政策性農業產業補貼

蹇筠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業保險補貼力度不斷加大,保費規模增長迅速,保障水平也持續提升。但在供給和需求、保費補貼差異化和大災風險分散等多個方面,農業保險仍存在不少問題。要推進我國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還需加大農業保險宣傳力度、優化保險服務,深化農業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晰差異化財政補貼政策,完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向來是影響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為了更好地推進鄉村建設、解決遺留的“三農”問題,黨的十九大首次引入了鄉村振興戰略。一方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保護農業產業發展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作為農業產業的風險控制器和助推器,農業保險是一種有效的農業保護制度,借助保險形式可以有效防范和轉移農業風險。另一方面,政策性農業保險可以穩定農戶收入。通過各級政府補貼農業保險保費來減輕農戶負擔,不僅激發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還有利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保險發展現狀

2007年我國開始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工作,農業保險發展邁向新臺階,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總體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全國有27家保險公司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有40萬個基層服務網點、50余萬人基層工作人員。

(一)保費規模逐年遞增,財政補貼持續增加

如表1所示,200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始試點時,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只有51.8億元,其中79.2%是由各級財政補貼的。近幾年來,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增長迅速,2019年達到672.5億元,約是2007年保費收入的13倍,其中各級財政補貼達505億元。2018年正式推行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保費補貼總和保持在農戶自繳保費的3倍左右,并略有提升。正是這樣的蓬勃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才有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又推動著農險保費的增長。

(二)保障水平穩步上升

農業保險總保額作為名義上的農業保障水平,是投保農戶可能獲得的最大保險賠付額指標。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2018年農險總保額突破30000億,2019年總保額達到36000億元,全年累計為1.91億戶農戶提供了農業風險保障。若用農業保險總保額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來衡量農業保險保障水平,2018年農業保險保障水平達到30.46%,2019年稍有下降,主要是農業總產值增長幅度大于農業保險總保額的增長幅度,總體來說,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見表1)。

(三)農業保險賠付支出增長明顯

農業保險賠付支出是農業保險實際保障程度的真實反映,由表1可以看出,農業保險賠付支出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2007年-2011年,政策性農業保險正處于試點探索階段,因此賠付支出額度變動較大。2017年,農險賠付支出為333.4億元,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僅兩年時間,農業保險賠付支出就增加了近200億元達到527億元,為農業產業振興以及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四)農業保險產品不斷創新

為了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市場風險的保障需求,農險創新產品應時而生。2014年,開始了生豬和糧食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探索,在此基礎上,2015年進一步開展了農產品價格保險的試點工作;2016年,“保險+期貨”的模式得到穩步推進,該模式連續三年被列入中央一號文件;2018年,開始對三大糧食產物進行收入保險和完全成本保險的試點;2019年中央財政在10個省份開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的試點工作,2020年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國20各省,并將各省申請獎補的地方優勢特色保險產品由2種擴大至3種,更大力度推進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有效需求不足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農業保險起步時間較晚,1982年才正式恢復農業保險的經營。大多數農戶受教育程度不高,保險合同又具有附和性質,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地區農業保險的保險深度、保險密度都處于較低水平。農戶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也是造成政策性農業保險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大多數農業的經營規模都不大,參加保險可能會直接影響其經營成本,而且保險具有強的射幸性,只有當風險事故發生后,參保農戶才能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因此部分農戶的投保積極性并不高。

(二)有效供給不足

不同的農戶對每一產業的風險保障需求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有的農戶需要自然災害保障、有的農戶需要的是產品價格保障。農業風險大而廣、農產品價格波動受較多因素影響,并且隨著規?;洜I需要防范的風險日益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再滿足于單一傳統的保險產品,他們對農業保險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農業保險產品供給和服務供給難以滿足“三農”領域不斷變化的保障需求,要繼續深化鄉村振興戰略,還需不斷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保費補貼差異化程度不夠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對于同一類別的險種、同一地區的農業產業,無論農戶面臨的風險等級如何、無論生產規模大小,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雖然中央財政對東西部地區實行不同的補貼力度,但整個東部或者西部各地區農業產業、地形地勢以及農戶面臨的風險各不相同,如果實行同一保費補貼比例,將會引發諸多問題。此外,各險種補貼的差異化程度較低,比如中央財政對水稻和甘蔗實行同樣的補貼比例,而不是根據各作物在國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來實行差異化的補貼比例。

(四)大災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

農業產業經營面臨著各種巨災風險,巨災風險一旦發生,不僅給農戶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還會給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償付壓力。我國應對巨災風險主要采取再保險和準備金這兩種方式。雖然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已獲批開業,但在市場運作方面缺少經驗,分散巨災風險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然而巨災風險準備金承擔風險的能力又十分有限。在大災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各種自然災害嚴重影響著農業產業的發展,影響著鄉村振興的進程。

三、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加大農業保險宣傳力度,優化保險服務

針對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農業保險的宣傳,增強其保險保障的觀念,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提高利用保險發展產業以及分散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和保險公司都應該優化相應的保險服務。政府要做好基層工作,必要時協助參保農戶完成相關保險事務。保險公司應完善各基層服務網點的設置,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集中安排產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戶防控各種風險的能力。

(二)深化農業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嚴格意義上來說,200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是我國第一次進行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但我國的農業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想要快速推動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必須進一步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高補貼、低保障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已經無法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障需求,針對部分農業產業風險大、生產規模大、投入高的經營主體,可以提高農戶自繳保費金額來適度提升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同時政府還應同保險公司積極協調,根據實際需求來研發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促進農業保險產品由中低端供需平衡向高端供需平衡轉化。

(三)明晰差異化財政補貼政策

過去十幾年,我國農業保險各產業品種以及地區間差別不大,為了更好的服務于鄉村振興,必須明晰差異化財政補貼政策。一是要推行地區差異化補貼政策,實現“因省而異”。當前的差異化財政補貼政策根據“東中西”來實行,但這樣的補貼方式過于籠統,不能起到預想的激勵作用。應根據各省財政實力、農業生產規模以及農業總產值來確定不同的保費補貼標準,適當提高對農業經濟發展落后以及農業主產區的保費補貼比例。二是要以鄉村振興策略為導向來推行險種差異化補貼政策。對于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民生大計的農業產業,應適當加強保費補貼力度。

(四)健全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以美國為例,為了更好的防范洪水風險,1956年國會出臺了《聯邦洪水保險法》,制定了洪水保險制度,為分散洪水風險提供了法律保障。完善的法律環境不僅有利于農業大災保險經營的規范,還能有效監督各保險公司經營狀況。二是要建立清晰的風險分級分散機制。第一級,在一定的賠付率標準以內,運用再保險和準備金來分散大災風險;第二級,對超出第一級機制的部分損失,各省和中央財政通過建立大災風險基金來解決;第三級,通過巨災保險證券化,將巨災風險分散到資本市場,以此來解決前兩級機制無法承受的損失,有效分散和轉移大災風險。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政策性農業產業補貼
政策性擔保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擔保業務創新案例分析
農業產業基金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政策性銀行合規管理
圖表
農機購置補貼的績效分析
2013年廣東熱區社會經濟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
農業產業發展的電子商務契合度分析
3 000萬元支持??跒暮蠓N植業 補種橡膠1畝補貼600元
解讀六大誤區:限制中仍有機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