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電商市場勢力對社會福利的影響效應研究

2021-07-11 01:13崔佳琳
今日財富 2021年17期
關鍵詞:發電量社會福利勢力

崔佳琳

新電改實施已有6年,電力行業改革發生深刻變革的同時矛盾仍然突出。發電作為電力體系的第一個環節,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寡頭發電商具有市場勢力。這種情況下,定價機制是否合理,必然影響電力產品資源配置和社會福利效果,研究電力產品定價機制及對社會福利效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通過對定價機制的對比研究,得出具有市場勢力的發電商實行二級價格歧視造成社會福利損失,提出政府需要對電力市場進行適當規制。

一、引言

為改變電力市場由國家高度壟斷經營、不利于市場有序競爭的局面,1987年我國開始對電力市場進行改革。經過1987年第一輪電改、2002年第二輪電改兩輪電改,我國實現了電力改革質的突破,兩輪電改的完成是打破電力市場一家獨大的關鍵,但是兩輪電改過后整體效果如何充滿爭議。2015年我國開始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簡稱新電改)。新電改6年來在許多方面取得成效,但改革的任務仍然艱巨。新電改提出“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售電業務放開給發電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發電商可以將其業務領域拓展至售電環節,形成發售一體化;“放開發電計劃”即根據電力市場供求情況,確定科學發電量。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得具有市場市場勢力的發電商獲得更大市場份額。

價格歧視對社會福利的影響效應如何,對該問題學者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蔡建剛(2014)認為在電力行業應該杜絕任何形式的價格歧視,因為實行任何價格歧視都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影響電力普遍服務的水平與質量。董雪兵(2020)通過構建二級價格歧視模型得出,價格歧視行為使得壟斷平臺過度攫取消費者剩余的同時增加了社會總福利,因此政府部門應該有選擇地進行價格歧視規制。朱瑩(2019)以航空公司為例,比較級價格歧視策略與完全壟斷得出,社會總福利增加還是減少有不確定性,取決于需求曲線與成本曲線的斜率。本文對發電市場價格歧視對社會福利的影響效應如何進行研究。

電力行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包含有限的發電商是典型的寡頭壟斷行業。本文借助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分析發電商利用其市場勢力對社會福利的影響。為比較分析發電商市場勢力對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以及社會總福利的影響,首先構建不實施價格歧視的斯塔克伯格模型,計算出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以及社會總福利,其次計算出實施二級價格歧視的斯塔克伯格模型下的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以及社會總福利,最后對上述兩種情況的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說明發電商利用其市場勢力在實施價格歧視與不實施價格歧視下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二、博弈模型的構建及推導

假設發電市場中存在兩類發電商提供發電服務:發電商1為發電市場在位發電商,發電商2為發電市場潛在進入發電商,發電商1與發電商2提供相同產品。用q1表示發電商1的發電量,q2表示發電商2的發電量,兩發電商面臨相同的需求曲線:P=a-bQ,其中Q為兩發電商發電量之和即Q=q1+q2。發電商所發電量恰好全部可出售。由于每個發電商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因此發電商1與發電商2各自選擇最優產量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用π1表示發電商1的利潤,π2表示發電商2的利潤。發電商1發電總成本成本低于發電商2,但總成本大小對博弈模型沒有影響,因此假設兩發電商成本結構相同且總成本為TC。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在位發電商具有一定的市場勢力,發電商1為領導者;潛在進入發電商是價格接受者,發電商2為追隨者。

(一)不實行歧視定價

不實行歧視性定價時,發電商1與發電商2價格相同記為P,表示統一的電力產品平均價格。發電商1發電商2的利潤分別表示為:

π1=Pq1-TC

π2=Pq2-TC

求斯塔克伯格均衡解:

得出均衡時,發電商1與發電商2的發電量為:q1*=a/2b,q2*=a/4b,均衡發電量與均衡價格為:Q*=3a/4b;P*=a/4。此時,發電商1利潤與發電商2利潤以及總利潤分別為:。

在電力市場中,消費者剩余表示電力用戶在購買電力產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電價與實際支付的電價之間的差額,如圖1所示:S為發電商供給曲線,D為電力產品的需求曲線,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于E點。此時,市場均衡時的發電量與電力產品價格分別為P*、Q*,消費者剩余為圖中陰影部分面積。

計算得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為發電商1與發電商2利潤之和,社會總福利指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之和,即社會總福利。

(二)實行二級價格歧視

假設電力市場實行二級價格歧視,即在相同條件下銷售不同數量的電力產品時,對不同的電力產品消費量收取不同的價格。假設將電力產品發數量分為兩段,用P1表示發電量在第一段時的價格,P2表示發電量在第二段時的價格。用q11表示發電商1在第一段時的發電量,q12表示發電商1的最優發電量;q21表示發電商2在第一段時的發電量,q22表示發電商2的最優發電量。根據上述假設,此時電價P1、P2表示為:

P1=a-b(q11+q21),P2=a-b(q12+q22)

根據上述假設,此時發電商1與發電商2的利潤分別為:

π1=P1q11+P2(q12-q11)-TC,π1=P1q21+P2(q22+q21)-TC

使用逆向歸納法,發電商1為領導者,先決定其最優發電量q11、q12,發電商2根據發電商1的發電量確定其最優發電量q21、q22:

1.發電商1先決定其發電量q11

π1=P1q11+P2(q12-q11)-TC=[a-b(q11+q21)]q11+[a-b(q12+q22)](q12+q11)-TC

π2=P1q21+P2(q22-q21)-TC=[a-b(q11+q21)]q21+[a-b(q12+q22)](q22+q21)-TC

求解上式得:

(1)

(2)

2.發電商1先決定其發電量q12

求解上式得:

(4)

(5)

由(1)(2)(3)(4)可計算出均衡時q'11、q'12、q'21、q'22以及P1、P2分別為:

此時,發電商1利潤與發電商2利潤以及總利潤分別為:。此時消費者剩余如圖2所示:S'為發電商供給曲線,D'為電力產品的需求曲線,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于E'點。此時,消費者剩余為圖中兩部分陰影部分面積。

計算得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為發電商1與發電商2利潤之和,社會總福利指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之和,即社會總福利。

三、結論與對策建議

通過比較實行價格歧視與不實行價格歧視發電商1總利潤與發電商2總利潤以及消費者剩余與社會總福利發現:

(一)在實行二級價格歧視后,發電商1與發電商2總利潤增加,增大數值為,其中發電商1利潤增加、發電商2利潤增加。發電商1利潤增加是發電商2利潤增加的2倍,具有市場勢力的發電商獲利更多。

(二)在實行二級價格歧視后,消費者剩余減少,減少數值為;同時社會總福利減少,減少數值為。

綜上所述,發電市場實行二級價格歧視,一方面,對發電商有利,特別是具有市場勢力的發電商1。這使得具有市場勢力的發電商將進一步采取措施獲得更大的市場勢力以獲取產額利潤,不利于市場競爭,破會市場競爭活力。另一方面,對消費者剩余以及社會總福利不利。實行二級價格歧視使得同時侵占消費者剩余與社會總福利,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

因此,政府需要對電力市場進行適當的價格規制和進入規制。發電商與用戶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發電商總是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制定高價,使交易價格與發電成本產生偏離。具有市場勢力的發電商可以利用其市場勢力影響整個發電行業的價格。為防止發電商制定高價,政府要使用行政力量對其進行規制,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防止出現限制性定價、掠奪性定價等惡性定價行為,導致市場無序競爭。發電企業可利用其生產技術、市場信息優勢將其業務領域向售電市場擴張,實現發電售電一體化,從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擴大市場勢力,形成對在位企業不利的局面。為防止發電商實現在電力市場縱向一體化的局面,政府需對發電商進入售電市場進行規制。

我國電力體系由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四部分組成。發電作為電力體系的第一個環節,政府應詳細制定長期政策和短期政策,加強對其監管,以利于社會福利的提高。根據發電市場現存的問題,政府要及時地發現和彌補市場規則漏洞,確保市場有效競爭,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有效對發電市場進行監管。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發電量社會福利勢力
UP!00后新勢力
電子廢棄物回收政策目標:社會福利還是環?;厥章??
三十六計之順手牽羊
英國計劃推進兒童社會福利改革
楚漢爭霸
冬日“水潤”新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