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研究與實踐

2021-07-11 01:13范玲俐
今日財富 2021年17期
關鍵詞:職院林業戰略

范玲俐

林業職院是與農村聯系最為緊密的高校,具有培養培訓農民、農村干部、科技人才、研發和傳播林業科學技術等優勢。鄉村振興發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尤其是林業職院的支持,研究林業職院鄉村服務模式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實施意義重大;另一方面,此研究可以進一步促進林業職院職能進一步發展完善?;诖?,本文提出了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五位一體”路徑設計,同時結合具體院校進行了實踐分析,對其他林業職院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歷史任務和戰略決策之一就是鄉村振興戰略,黨中央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極其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高職院校應自覺肩負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崇高使命,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林業職院,肩負著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重要使命,需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起重要的歷史責任。地方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和技術,高職院校就應重點發展、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培養當地急需的相關人才,并緊緊圍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因此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符合國家戰略,有政策的支持、有理論的探索、有應用的前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一、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一)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具有專業優勢

林業職院是林業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的重要源泉,是林業教學和研究的中心,具有學科齊全、專業配套、人才密集、技術先進、信息量大等先天優勢。林業職院既可為當地林業科研推廣培養大批科技人才,又具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能力,為農村建設提供豐富的林業科技支撐,因此,林業職院成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導是有其可行性和優勢的。

(二)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是響應國家號召之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全面部署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特別是“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林業職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抓手。2017年正式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美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堅守著和接班人,要求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必須與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高校畢業生必須服務社會。

(三)鄉村振興發展需要林業職院的支持

在經濟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進程明顯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全速推進的大背景下,農業增效難、農民增收難、農村社會進步較慢的問題仍舊存在,城鄉差距、工農差距擴大的趨勢尚待解決?!叭r”問題及“三留守”等問題急需林業職院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技術支撐、科技服務,提供發展新思路。林業職院必須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大基本任務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合。

2014年中央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2016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在貴州省調研時強調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落實精準扶貧。高校要統一戰線服務“十三五”精準扶貧,高校統一戰線人士大多數是特定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服務鄉村振興有著重大意義,扶貧工作應與高校的科技研究、實驗實訓建設等有效結合起來。

二、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分析

(一)可取之處

實踐表明,高等林業職院在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林業職院通過農業科技推廣、支教、三下鄉、精準扶貧等多種活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服務農村,為發展我國的農村和農村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不足之處

通過研究,作者認為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不夠,服務標準把握不準;二是服務積極性不高、服務體系不健全;三是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鄉村文化建設關注不夠;四是人才培養針對性不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尚處于起步階段。

(三)政策支持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的第十點“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持”指出:一是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根據當前形勢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為鄉村振興戰略輸送專業技術人才,同時,繼續開展“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鄉村鍛煉,為推動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專業技能;二是建立全面保障制度,鼓勵高校、科研所等專業技術人才到鄉村開展掛職鍛煉、離崗創業,全面保障其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

以江西省為例,《江西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支持高等學校探索定向培養農村教師、鄉鎮及社區醫務人員、農林水技術人員的招生方式。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到農村、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就業,促進大學畢業生充分就業。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為江西高等農業教育提供了較好的服務鄉村振興的機遇。

從以上政策可以看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振興鄉村戰略計劃極其重視,一方面要求高等院校根據當前經濟發展形勢適當調整人才培養計劃,能夠為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大量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也從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專業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三、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五位一體”路徑設計

在對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的可行性分析、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等安排部署,構建林業職院服務鄉村振興“五位一體”路徑設計:

(一)以人才為根本,不斷提升專家團隊層次

一是凝聚優勢力量,打造精英專家指導團隊。通過創新科研團隊模式,以領軍人才為中心,學科方向帶頭人為主,學術骨干為支撐的科研團隊組織模式,形成人才培育的傳承模式。二是努力開展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造就新型職業農民。根據農事季節要求,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提升農民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二)以平臺為依托,不斷探索校村合作試驗區

校村雙方以實驗示范區為平臺,以縣(區)為板塊,以鄉鎮為單元,以村為實驗示范點,以項目為抓手,穩步推進實驗示范區的各項工作。形成由“點"及“片”、以“點”帶“面”的校村合作模式,為穩步推進校村合作實驗區的建設,高等林業職院的科學研究應以充分分析農村市場經濟為前提,走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模式并使試驗區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推動校村合作試驗區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長遠有效的循環。

(三)以科技為支撐,不斷創新科技服務與轉化能力

加大林業科技平臺建設力度,注重林業科技創新,加強對農村干部、農民科技文化培訓,拓展林業科技信息傳播渠道,提高信息咨詢服務水平。一是要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科技研究轉化平臺的搭建就迫在眉睫。高等林業職院應根據院校自身優勢并緊跟國內外前言,不斷加強科技研發平臺建設,促進資源共享,實現農村實際生產力來源于當前的科研成果的轉化。二是林高等院校應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鼓勵在校教師特別是專家級教師能夠積極參與學校與鄉村的合作試驗區。同時建立科技成果有償轉讓機制,保護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促使高校教師的科研成果科研轉化成農村實際生產力。

(四)以文化為助力,不斷增強鄉村文化建設

加強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增強村民文化自信是鄉村振興的內在需求。一方面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高等林業職院在推廣科技新農的同時,應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引導,在“精準扶貧”、科技下鄉等活動中,加強對鄉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教育。二是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在保護鄉村文明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引進城市文明,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作為文化傳承的中心,林業職院在文化的選擇和創新上享有獨天得厚的地位。

(五)以生態興農為導向,不斷提升鄉村可持續發展力

隨著生態理念深入人心,生態循環農業成大勢所趨,加強鄉村產業規劃,謀求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保護的“雙贏”,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實施質量興農戰略。一方面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另一方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四、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實踐與探索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擁有林業技術、中草藥栽培技術、園林技術、環境監測等優勢專業,擁有國家生態文明教育相關資源,在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精準扶貧等方面具有當地特色的專業優勢和經驗基礎。該校立足地方,主動作為,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發展。

一是實施科技興農。該校對掛點深度貧困村于都縣仙下鄉龍溪村在生態產業扶貧上給予技術幫扶,依托當地氣候條件、土地資源優勢,開展藍莓種植指導,增強扶貧工作“造血”功能;對油茶種植承包戶、油茶企業負責人開展油茶種植管理技術培訓;開展金線蓮、鐵皮石斛等新經濟作物種植培訓,轉變村民觀念,因地制宜,發展新經濟作物。

二是實施教育興農。該校與于都縣相關鄉鎮人民政府簽訂《關于開展教育扶貧項目的協議》,從2015年起5年內,該校精準扶貧對接貧困戶直系親屬就讀該校5年制高職和普通高職,在校期間減免學費及住宿費。該校還聯合省林業廳相關單位共同為貧困地區的小學捐贈電腦,建立了電腦學習室,捐贈了相關圖書、學習用具,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效用,有力地促進打好教育脫貧的攻堅戰。

三是實施電商興農。該校啟動“智慧興村”幫扶項目,對接幫扶會昌縣相關鄉村。通過調研,該校了解到相關鄉村農產品存在交通不便、銷售難的問題,為幫助鄉村脫貧,幫助留守婦女創業,自2017年起舉辦了4期電商培訓班,從啟蒙到提高,從產品開發到微商城建設,幫助村民提高電商技能,并對部分農產品進行產品開發。通過電商培訓,村民中涌現出了一批電商創業模范,個別村民成功脫貧。

四是實施文化興農。智慧興村項目結合村委工作需要,聯合社會公益組織,開展系列文化服務工作。協助舉辦“五一”歌詠比賽、“六一”國際兒童節城鄉聯歡、“七一”城鄉支部聯誼活動;協助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森林防火宣傳;協助組建廣場舞隊、舞龍舞獅團隊,以豐富留守人群生活,樹立文明鄉風,建立文化自信。

五是實施公益幫扶。該校成立“七色堇”公益組織,主要成員為師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師生志愿者。目前已在江西省會昌縣相關村建立黨員活動日基地和愛心支教基地,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形成了集黨支部活動、愛心公益行動、服務鄉村振興“三位一體”的黨員活動模式,為鄉村振興發展送知識、送技術、送服務。

(作者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度項目:農林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五位一體”路徑設計與實踐(JJ20123),贛州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鶎狱h組織服務于鄉村振興的“三位一體”模式構建(18032)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高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336”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DJYB070)

猜你喜歡
職院林業戰略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淺談林業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影響
提高林業技術創新促進林業快速發展步伐
land produces
簡析新會計制度下的職院經濟管理工作創新
關于職院圖書館贈刊管理與有效利用分析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試論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