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必須”是對京胡演奏員的基本要求

2021-07-12 11:21王珊珊
劇作家 2021年6期
關鍵詞:京胡琴師唱腔

王珊珊

在京劇藝術中,作為領銜伴奏樂器的京胡與京劇的發展相伴而生,其演奏藝術已經成為京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京劇藝術特點的體現。操琴近三十年來,我深刻感受到演奏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及技巧,尤其是對京胡演奏員來講伴奏和演奏是并重的,既要“奏”得好,更要“伴”得好、“領”得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臺上臺下“一顆菜”,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

一、優秀的京胡演奏員必須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基本功就像一座大廈的地基,其牢固與否,與大廈的質量密切相關。練習基本功需要時間的支持,正確的練習方法加上時間才能出功。沒有扎實的基本功,雖然也能演奏,只能是達到一般水平,但達不到頂峰。

初學京胡者通常是以戲代功,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基本功來說其效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專門下功夫、花時間,用科學的方法來練基本功。在練習過程中,左右手都應該練習到。左手每個手指要分別練習打音、揉弦、滑音等技巧;右手弓法方面長弓、短弓、快弓、慢弓、頓弓也要單獨練習。作為一名琴師,只有在基本功扎實、演奏技巧嫻熟的情況下,演奏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才能顧及到與演員密切合作(行話講“傍得嚴”),才能把握好節奏,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二、優秀的京胡演奏員必須要樹立“傍角”的意識

任何一個流派的形成都離不開琴師的配合,一個好的琴師對流派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作為一名琴師,首先就要樹立“傍角”意識,做到對演員的演唱風格、節奏、習慣以及臺上的即興變化非常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里有,只有心里先有才能會唱,會唱才能會拉,會拉才有可能拉好。

要學會“裹”。老生的托腔重“裹”,因為老生的唱腔比青衣唱腔的旋律性弱一些,如果一味伴隨唱腔,就會顯得呆板。所謂“裹”就是伴奏音樂包裹著唱腔進行,伴奏與唱腔不完全相同。唱腔繁時而伴奏簡,唱腔簡時而伴奏繁。頓斷處要似刀切,接連處如藕絲相連,高唱時琴音放足,低音時琴音收斂,對演唱者的情緒能達到烘托的作用。使唱者感到從容不迫,聽者又能清新悅耳。

要學會“隨”。青衣主隨,隨者就是隨腔伴奏。其實隨并不難,所難者是尺寸上的掌握,京劇行話叫“坐尺寸”。如慢板要“慢而不墜”,快板要“快而不慌”,散板要“勻而不肉”,墊字(行話為小墊頭)不能“硬山擱檁”,明氣口、暗氣口的尺寸把握要與演員的唱腔完美貼合。此外,在托腔音樂上的由強轉弱、由弱轉強,及棗核音頓挫等隨腔方面就更難了。

三、優秀的京胡演奏員必須善于運用音樂塑造人物形象

京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用音樂刻畫劇中人物形象。例如“行弦”多表現劇中人物的思考狀態或形體動作及對白?!傲料摇眲t一般表現人物的性格及情感。但是不同劇目、不同唱段的處理在細節上各不相同。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小小的“行弦”“亮弦”運用得是否得當合理,拉得是否精彩,能充分體現出一位琴師藝術造詣的高低。

過門音樂是引導歌唱出現的橋梁,是人物感情發展的階梯,是推動人物情緒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因而運用過門必須要有目的性。我認為運用過門,有兩種現象是要不得的:一種是脫離戲劇內容,單純的賣弄技巧;另一種是滯守陳規,一味地遵循舊腔俗調。運用過門必須以表達某種思想感情為前提,把握傳統規律,靈活運用,必要時可以突破程式,創造翻新,方能達到傳神出情之妙,否則都是蒼白無力,觀眾不會歡迎。

京胡伴奏是一門深奧、精妙的藝術。在伴奏中的京胡不僅要為演員的唱腔做出嚴謹的襯托,更要擔當起文樂領奏的責任,而且還要與鼓師進行完美的配合。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托保隨帶,裹襯連墊”缺一不可。要達到“寬處不厭舒,緊處不厭密;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這種境界,不但需要有扎實過硬的基本功,同時也需要多年的藝術實踐與積累。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京劇院)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

猜你喜歡
京胡琴師唱腔
熊立群:中國斫琴師領路人,奏響穿越時空的聲音
從音樂唱腔角度談越劇跨性別扮演藝術的歷史發展
最后的“京胡圣手”燕守平 他有一把百年京胡 歷經幾位名家
斷弦
關于秦腔須生的唱腔和舞臺表演藝術
淺談京胡在荊州花鼓戲唱腔音樂伴奏中的運用
山山水水總是情
京胡走進西安音樂學院
我,京胡和電腦
許秦生與眾不同的京胡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