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左右半結腸癌患者生存率情況Meta分析

2021-07-14 21:38郭麗霞胡兆鵬鄧勇
中國現代醫生 2021年14期
關鍵詞:Meta分析生存率

郭麗霞 胡兆鵬 鄧勇

[關鍵詞] 左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癌;生存率;Meta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3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1)14-0016-04

Meta analysis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left and right colon cancer in China

GUO Lixia1? ?HU Zhaopeng1? ?DENG Yong2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Pingxiang? ?337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ingxiang NO.2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Pingxiang? ?3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in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in China using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rovide evidence-based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ognosis evaluation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NKI, Weipu, and Wanfang Chines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by computer. The studies of the prognosis of left and right colon cancer in China were collected. The search time was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20. Two reviewers screened the literature and extracted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9 studies were included, and 2923 investigators were included.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of left and right colon cancer was not much different(94.4% vs. 92.1%). But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eft colon cancer (57.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right colon cancer (48.3%) (RR=1.68, 95%CI: 1.44-1.97, P<0.00001). Conclusion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left colon cancer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but the 3-year survival rate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left colon cancer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Key words] Left colon cancer; Right colon cancer; Survival rate; Meta analysis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不同地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差異,但在各種癌癥中結腸直癌的發病率非常高,在美國結直腸癌是各種癌癥中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結腸癌根據其解剖位置的差異可以分為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國內外有許多研究[2-4]認為,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是兩種不同的癌癥,二者在發病機制、組織與分子生物學分析及預后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性。本文就左右半結腸癌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進行薈萃分析,從而進一步明確左右半結腸癌的生存率是否的確存在差異,為臨床診治及預后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及排除標準

所有納入的研究類型均為回顧性分析。研究對象均通過手術切除行病理檢測證實為結腸癌。干預措施:單個研究中的入組對象的治療措施相同,但所有納入的研究不局限于何種治療方法,干預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等。結局指標:對患者進行隨訪,分為1、3和5年生存率。納入標準:①隨訪時間超過3年;②左右半結腸治療措施具有可比性;③結腸癌診斷依據為病理結果。排除標準:①同一篇文獻中左右半結腸癌的治療措施不一致者;②隨訪不規范者。

1.2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維普、CNK和萬方中文數據庫,收集左右半結腸癌預后有關的文獻,檢索時限均從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中文檢索詞包括左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癌和預后。

以CNKI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如下:#1:左半結腸癌OR右半結腸癌OR結腸癌;#2:預后。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2名研究人員根據納入研究與排除入組標準獨立進行文獻篩選以及資料的提取,如果遇到不同的見解,討論達成統一意見。資料提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作者、文獻發表年份、研究類型、納入研究者的數量、預后情況等。

1.4 統計學方法

找出符合研究文獻中提供的數據,對數據進行分類統計,錄入Rev Man5.0軟件,對數據行統計學分析,在分析數據的同時,對納入文獻進行異質性大小檢驗。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完成異質性大小的檢驗:本文為定量分析數據,定量分析計算I2值,若I2>50%,則提示研究間存在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異質性來源;如I2<50%,表示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同時使用倒漏斗圖對發表偏倚進行檢驗,如果漏斗圖呈倒置漏斗形,提示不存在發表性偏倚,分析結論較為可信,反之需要對得出結論持懷疑態度。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共檢索中文文獻336篇,根據論文題目剔除不相關文獻,閱讀摘要、全文排除重復及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最終納入9篇[5-14]中文文獻,累計納入研究者2923例。由于此類研究均為回顧性研究而非雙盲的隨機對照研究,納入文獻均為中等質量文獻。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文獻一般特征見表1。本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因此文獻質量評價選擇NOS量表。

2.2 左右半結腸癌1年生存率分析

共7篇[5~9、13~14]文獻納入了左右半結腸癌1年生存率的情況,結果顯示左右半結腸癌的1年生存率相似,分別為94.4%和92.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R=1.43,95%CI:0.94~2.17,P=0.1)。

2.3 左右半結腸癌3年生存率分析

共7篇[5~9、13~14]文獻納入左右半結腸癌3年生存率的情況,結果顯示,左右半結腸癌的3年生存率存在明顯差異,左半結腸癌3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右半結腸癌(RR=1.53,95%CI:1.22~1.92,P=0.0002)。

2.4 左右半結腸癌5年生存率分析

共9篇[5~14]文獻納入了左右半結腸癌5年生存率的情況,結果顯示,左右半結腸癌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顯差異,左半結腸癌5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右半結腸癌,分別為57.2%和48.3%(RR=1.68,95%CI:1.44~1.97,P<0.00001)。

2.5 發表偏倚的檢測

對納入并統計了1、3、5年生存率的7篇[5~9、13~14]研究做漏斗圖,進行發表偏倚分析,如下漏斗圖基本對稱,提示左右基本對稱,發布性偏倚不大。

3 討論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醫療技術水平的升高及篩查力度的增加,我國結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越來越年輕化,發病年齡從以前的50歲以上逐漸降至30歲以下。全球每年有超過120萬人被診斷為結直腸癌。臨床上常根據解剖位置不同將結腸分為左、右兩半,橫結腸近端2/3、結腸肝曲、升結腸、盲腸定義為右半結腸;橫結腸遠端1/3、脾曲,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定義為左半結腸,從而相應的位置發生的腫瘤相應的定義為左右半結腸癌[15]。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特征以及治療預后中的差異受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重視。

影響腫瘤的預后因素有很多,包括腫瘤的分期情況、治療干預措施等。那么拋開這些因素,結腸癌的預后與發生部位到底有沒有關系呢?筆者的薈萃分析中納入9篇國內研究,共有2923例結腸癌患者入組,其中左半結腸癌患者1396例,右半結腸癌患者1527例,分析結果顯示,左半結腸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與右半結腸癌患者分別為94.4%和92.1%,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R=1.43,95%CI:0.94~2.17,P=0.1),但二者的3年生存率(RR=1.53,95%CI:1.22~1.92,P=0.0002)和5年生存率(RR=1.68,95%CI:1.44~1.97,P<0.00001)均明顯高于右半結腸癌患者,分別為57.2%和48.3%,兩者存在明顯差異。本研究分析,左右半結腸癌的1年生存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的原因,可能與結腸癌疾病本身的1年生存率比較高有關。此次薈萃分析提示,結腸癌發生的部位與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的確有一定關聯,左半結腸癌預后相對右半結腸癌更好。

從近年來的相關研究分析,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在發病、臨床表現及諸多其他特征方面的差異是明顯的。從臨床癥狀來看,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是左半結腸癌常見的癥狀;與之不同的是,在右半結腸癌患者中因隱性失血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更為普遍。實際上,左、右兩半結腸的劃分是基于結腸不同的胚胎發育、解剖及功能。在胚胎起源上,右半結腸起源于中腸,而左半結腸起源于后腸。從解剖部位來看,以結腸脾曲為界,將結腸進行左右劃分,右半結腸由腸系膜上動脈供血,而左半結腸由腸系膜下動脈供血;右半結腸的血管、淋巴管數量較左半結腸更豐富,因此右半結腸癌侵襲性更強,腫瘤體積比左半結腸癌更大,而且更易發生淋巴結轉移。在病理組織學類型方面,右半結腸癌以低分化腺癌多見,且臨床分期高預后較差。這些差異與此次薈萃分析顯示左半結腸癌長期生存率相對右半結腸癌更好的結果是一致且相通的。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16]提示,結腸癌變的基因分子通路主要有染色體不穩定性(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途徑與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途徑。最新研究顯示[17-18],右半結腸癌中MSH6、MLHl和PMS2蛋白缺失率更高,且右半結腸癌BRAF的突變率也更高。筆者猜測,這些分子生物學的差異可能是導致兩者在發病機制、臨床特征以及生存預后方面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腫瘤的精準治療、個體化治療越來越受廣大醫者們的重視,左、右半結腸癌存在著顯著差異,此次薈萃分析提示,結腸癌發生的部位與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的確有一定關聯,左半結腸癌預后相對右半結腸癌更好,臨床醫生應充分考慮到左、右半結腸癌的這些差異,將左右半結腸癌區分開來,為患者制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使患者的治療更加個體化、精準化。

[參考文獻]

[1] 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2017[J]. CA Cancer J Clin,2017,67(1):7-30.

[2] Bustamante-Lopez LA,Nahas SC,Nahas CSR,et,al. 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versus- left side colon cancer?Does side make any difference in long term follow-up?[J].Arq Bras Cir Dig,2019,32(4):e1479.

[3] Kim K,Kim YW,Shim H,et al.Differences in clinical features and oncologic outcomes between metastatic right and left colon cancer[J].J BUON,2018,23(7):11-18.

[4] Baran B,Mert Ozupek N, Yerli Tetik N,et al.Difference between left-sided and right-sided colorectal cancer:A focused review of literature[J].Gastroenterology,Res,2018, 11(4):264-273.

[5] 姚海英,劉曉蕾,王煒,等.113例左右半結腸癌的生存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2,18(9):696-699.

[6] 馮秀娟.267例左右半結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3:39.

[7] 張海璐,鄧婷,白明.左右半結腸癌臨床特點及生存預后的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5(35):2446-2447.

[8] 任麗萍.203例左右半結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6.

[9] 王進,武亞運,張志,等.536例左半和右半結腸癌患者的臨床特征與預后的對照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6,26(4):410-414.

[10] 胡翰杰.左右半結腸癌肝轉移患者術后生存差異的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院,2017.

[11] 高顯華,于冠宇,劉鵬,等.左半結腸癌與右半結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比較[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 20(6):647-652.

[12] 居偉.結腸癌原發部位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8.

[13] 李院江,羅林海.左右半結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點及預后差異分析[J].中外醫療,2018,24:20-22.

[14] 姚婷婷.398例左右半結腸癌患者的臨床特點及生存分析[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8:1-44.

[15] 劉傳玲,張曉東.左右半結腸癌的差異及臨床治療理念[J].中國腫瘤臨床,2016,43(18):787-791.

[16] Worthley DL,Leggett BA. Colorectal cancer:Molecular features and clinical opportunities[J]. Clin Biochem Rev,2010,31(2):31-38.

[17] 朱鳳偉,呂亞莉,宋欣,等.左右半結腸癌分子生物學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關系[J].診斷病理學雜志,2020,27(3):145-149.

[18] 陳朝旭,馬歡,戰淑慧.左、右半結腸癌在微衛星不穩定性、K-ras基因突變以及其他臨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異[J].胃腸病學,2019,24(7):400-405.

(收稿日期:2020-11-06)

猜你喜歡
Meta分析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預測
日本首次公布本國居民癌癥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結直腸進展腺瘤發生率的Meta分析
血小板與冷沉淀聯合輸注在大出血臨床治療中應用的Meta分析
細辛腦注射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的Meta分析
中藥熏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的Meta分析
丹紅注射液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兒童肝腎聯合移植的預后:SRTR數據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