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新模式研究
——基于意義建構的視角

2021-07-15 03:04尤君怡祁華金趙冠華申俊龍
江蘇中醫藥 2021年7期
關鍵詞:國際化中醫藥一帶

汪 鑫 尤君怡 祁華金 趙冠華 申俊龍

(1.蘇州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3;2.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取得的效果也是顯著的。目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疫情依然嚴峻。在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中醫藥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超過全球64%人口的廣大居民健康服務?!耙粠б宦贰苯洕?、政治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加強中國與沿線各國開展中醫藥知識、文化的交流合作,傳播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案辦法,幫助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居民的健康服務水平,補充當地缺乏的醫療衛生資源,為中醫藥知識服務和文化傳播建立協作新平臺和拓展新市場[1]。

1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的理論探索

目前,國內外學者就如何促進中醫藥文化在國際的傳播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王鴻江等[2]運用文化融合理論,分析了中醫藥跨文化傳播中如何解決與不同文化的沖突和融合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醫藥跨文化傳播的三種模式:政府合作模式、社會交流模式、企業市場模式。高靜等[3]對新時代“一帶一路”對外開放背景下的國家級中醫藥海外中心建設的現狀、特征、模式特色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制約中醫藥“走出去”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各國意識形態、風俗習慣的差異,使海外民眾對中醫藥文化價值認知受限。劉國偉[4]在傳播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中醫跨文化傳播,將源文化、目標文化與傳播媒介三個方面進行系統整合,選擇利用現代化新傳播媒介拓展和提升傳播的效果和效率,統一的目標文化有利于對源文化的挖掘及對新傳播媒介的選擇,三者共同影響和制約著傳播的效果。這些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國中醫藥知識國際傳播的理論與方法。但是,世界已進入互聯網和知識智能化應用時代,中醫藥知識國際傳播必然需要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在這方面我們還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

2 中醫藥知識國際傳播現狀與問題

2.1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的成就 長期以來,中醫藥文化和知識在海外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政府間交流合作、國際組織傳播、院校教育與培訓、中醫藥國際會議、海外醫療服務、媒體的宣傳、中醫海外立法等。這些傳統傳播方式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國家《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數據顯示,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與外國政府、地區和國際組織已簽訂86項中醫藥合作協議,建設了10個海外中醫藥中心,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10所中醫孔子學院[5]。澳大利亞等29個國家和地區已經以立法的形式承認了中醫的合法地位,18個國家和地區將中醫藥納入國家醫療保險體系,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院校。中醫藥在世界各國的醫療保健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針灸療法在亞洲及歐美部分國家與地區呈現普及化趨勢,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程度的應用。

2.2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的困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文化知識的國際傳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傳統的傳播方式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第一,話語權差異。中醫藥產生和發展的中華文化背景導致中醫藥蘊含著科學和人文的雙重內涵,國際社會普遍只具有科學認知信念,在國際化傳播中會產生“中醫藥傳播中的文化折扣”。比如在利用針灸技術時,往往忽視中醫藥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三因制宜”的思維。利用者因缺乏中醫藥文化認知而不能理解其中濃郁的自然哲學意蘊和生命文化理念,因而很難理解中醫藥知識的基本概念,如經絡、三焦、衛氣營血等。

第二,文字語言差異。目前中醫藥外語翻譯的標準體系尚未建立,在中醫藥知識翻譯中經常會出現一種術語多種譯法的現象,加之既具有中醫藥知識又具有外文知識的中醫藥翻譯人才匱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醫藥文化的國際交流和傳播。

第三,目前我國對海外中醫大眾傳播媒介及手段利用形式較為單一。在中醫藥知識的大眾傳播中,只有一些中醫經典譯本(包括電子書),中醫知識的普及讀物鮮有出現,電視傳播和網絡傳播節目更是罕見。

第四,中醫藥知識傳播理論和技術落后。傳統認識論認為知識是一種靜態的、不變的、外在的東西,但實際上知識是在具體時空環境中主體和客體交流互動中不斷變化、創新的動態性生成的結果。因此,在中醫藥知識傳播發展中必須引入人機互動的傳播理論和技術,重新構建中醫藥知識傳播模式[6]。

3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的模式創新

中醫藥國際化傳播必須通過醫、教、研、產等機構通力協作,運用各種傳播技術及形式,有效地擴大中醫藥在全球的傳播普及和應用。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天然優勢在于中醫藥“治未病”理念和長期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經驗高度契合全球對于健康生活的強烈需求,是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優勢所在[7]。同時,“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發展平臺,為中醫藥國際化發展提供有利契機。由于傳統的傳播理論不能有效指導現代的互聯網技術下智能化知識傳播,因此,必須創新中醫藥知識理論和傳播模式。

3.1 中醫藥知識概念需要重新定義 傳統的傳播理論不能有效研究智能化傳播的原因之一是對信息和知識的定義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傳統的知識概念主要側重于知識表現出的主觀性、生成性、功用性和整體性等特性。如有學者將中醫藥知識定義為“是人們從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有關中醫藥的技能”。這種定義只賦予中醫藥知識一種靜態的特征,沒有表達人與環境、人與人的分布特征和動態交互影響的過程。而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典型是一種信息、知識分布狀態,信息和知識需要在人與人、人與機器、人與環境的交互中創造出來,因此創新知識傳播理論必須運用意義建構理論,將傳播活動轉變為人與人及對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建構[8]。

按照意義建構理論創立者德爾文的觀點,知識在環境、人、機器(網絡)三者中交互演變,從而可以賦予知識動態轉化的特征。中醫藥健康知識國際化傳播是中醫藥知識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健康知識意義建構的過程。建構過程中涉及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技術情境會形成一些傳播認知障礙,因此,需要通過詮釋學對中醫藥知識進行創新表達和表征,形成既能夠交流溝通又能促進理解的中醫藥知識傳播新模式。

3.2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新模式的架構 根據德爾文意義建構的四要素模型(見圖1)可知,在某一情境下,由于文化差異和各自的知識體系不同,導致共同認知缺失,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鴻溝,為了繼續前進,勢必要借助橋梁以實現跨越,從而解決問題[9]。因文化視閾不同,中醫藥健康知識中有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匯、語言不容易讓其他國家的居民理解認識,如中醫的經絡文化、氣一元論文化、藏象思維文化對國外普通大眾來說就是認知過程中的“鴻溝”,為了解決這些“鴻溝”,必須依靠“橋梁”的作用,幫助“一帶一路”國家的居民跨越認知障礙。因此,中醫藥知識傳播者應該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居民為信息傳播服務中心,了解各國居民在不同國家情境中的不同健康知識需求,與各國醫療衛生機構協調合作,共同發揮健康知識傳播“橋梁”的作用,合理利用各種傳播形式,向居民大眾普及他們聽得懂和能用得上的中醫藥健康知識,并通過中醫藥技術防治疾病的實際效果獲得當地居民對中醫藥知識和中醫藥文化的肯定。這不僅能夠幫助提高“一帶一路”國家的國民健康素質,也為提高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中的普及起到了催化和引導作用。所以創建傳播新模式是當前中醫藥知識和文化在國際化傳播和普及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1 意義建構理論四要素模型

3.3 中醫藥知識傳播的過程創新 瑞士哲學家皮亞杰和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都提出過以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10]。中醫藥知識傳承與傳播的情境中既包括阻礙中醫藥知識傳播的“鴻溝”,又包含促進中醫藥知識傳播的動力。

3.3.1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過程中的“鴻溝”發現 在意義建構理論中,“鴻溝”指的是知識傳播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中醫藥知識在“一帶一路”國家間傳播的“鴻溝”主要是存在政治差異、經濟差異、文化差異以及醫療衛生差異。從政治角度看,政治互信是傳播的前提。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的印度對于“一帶一路”采取的是戰略防御策略,通過實施印度的國際化“香料之路”計劃、“季風計劃”等策略來保證其獨立話語權。除了印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為其內部政治的不確定性(例如東北亞的朝核問題)表現出的地緣政治差異問題影響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11]。從經濟角度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絕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2016年,中國、印度、俄羅斯的三國GDP總和達到14.26萬億美元,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GDP總和的61.15%,但中東歐、西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及北非的埃及,合計約1.13萬億美元,僅占沿線國家GDP總量的4.85%,沿線國家較大的經濟差異必將影響中醫藥知識和文化在各國間的傳播和發展水平。從文化角度上看,中醫藥知識傳播遇到的核心障礙是文化差異?!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與地區一共涉及中國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蘭文明等世界十大文明體系,不同的文明體系鑄就不同的文化內容和水平,決定了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的巨大差異必將導致各國間醫療衛生發展的不平衡性。例如,從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醫療衛生數據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南亞8國的醫療衛生費用占GDP的比重高于10%的國家僅有馬爾代夫,占GDP的13.7%;占GDP的5%~10%的國家只有阿富汗和尼泊爾,阿富汗占GDP的8.2%,尼泊爾占GDP的5.8%;而剩下的5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和不丹的醫療衛生費用占GDP的比重更是低于5%。沿線國家醫療衛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也將阻礙中醫藥知識和文化在各國間的傳播和發展[12]。

3.3.2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過程的橋梁建設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國家法律、政策支持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健康需求,如何在需求與供給之間建立橋梁是中醫藥知識傳播的關鍵問題。

首先,建設文化品牌效應。2011年5月26日,《本草綱目》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際社會對中醫藥文化價值的廣泛認同,也為在世界范圍內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中醫藥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機。其次,增加政府合作效應。國務院頒布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支持“中醫藥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中醫藥對外投資和貿易。為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提供全方位公共資源保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支持各類優秀中醫藥機構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中醫藥中心,結合不同國家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以及重大疑難疾病,面向沿線民眾提供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推動中醫藥理論、服務、文化融入沿線國家衛生體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正在謀劃如何將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現實無縫對接。毋庸置疑,“一帶一路”將成為包括李時珍文化在內的中醫藥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助推器[13]。

3.4 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的創造性轉化

3.4.1 創建信息互動的中醫藥傳播的反饋模式 建立國際中醫藥信息共享平臺,收集、整理、加工、完善國際中醫藥產業、市場營銷、科學研究、教育培訓、政策法規等方面信息,供大家交流學習[14]。利用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中國-世界衛生組織體系加強合作,開展衛生體系的合作研究,設立中國與沿線國家開展國際衛生合作的信息庫,整合名中醫醫院、名中醫???、名中醫、名中藥企業信息,促進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傳播和利用。應用影視信息技術,宣傳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擴大中醫藥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應用網絡信息技術,聯合國內知名中醫院,開展國際遠程中醫健康咨詢、診斷和治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健康服務。此外,在各個數據庫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中醫藥知識庫,為中央和地方決策部門定期提供沿線國家衛生發展、衛生合作需求及有關合作協議、合作項目的實施進展監測情況,為“一帶一路”衛生合作決策提供證據支持。

3.4.2 建設中醫藥國際學術交流溝通平臺 中醫藥流派眾多,而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活躍著大批中醫藥從業人員,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他們積累了許多值得參考借鑒和推廣學習的經驗。國家應該鼓勵和加強世界各國中醫藥學術交流、溝通、協作,拓展國際合作方式與渠道,鼓勵國內外相關學者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及技術的國際化研究,以論壇、雜志等形式擴大國際影響力。通過政府、國際組織、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等多種渠道、多種途徑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除此之外,人才是知識傳播的主體,各國間應加強人才的交流,創辦中醫藥國際化學校,培養國際化學生,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推動中醫藥發展,促進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理解和推廣應用,促進中醫藥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3.4.3 創立人機交互的智能化知識服務系統 中醫藥知識服務系統是中醫藥知識服務的具體實現方式。該系統可以整合中醫藥理論知識、中醫臨床知識和中藥方劑知識等中醫藥知識資源,為中醫藥領域專家和社會各界提供與中醫藥相關的綜合性服務,為中醫藥領域知識的建模、組織、管理和應用提供基礎設施。改革開放以來,中醫藥工作者開始利用數據庫等信息技術來保存中醫藥知識,并實現了一系列基于數據的知識服務系統和工具,以促進中醫藥知識遺產的共享與利用。目前,中醫藥信息資源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建立了內容豐富、規模巨大的中醫藥科學數據庫群,涉及中醫、中藥、針灸、古籍、民族醫藥等各個領域,包括中醫藥理實驗數據庫、臨床個案數據庫等,初步形成數字化中醫藥知識體系。但是,與國外已經建成的Clinical Evidence、DynaMed、Essential Evidence Plus、MD Consult、UpToDate等一系列供臨床醫生決策的醫學知識服務網站相比,我國的中醫藥知識服務體系的建設則相對滯后,嚴重影響了中醫藥知識的傳播和使用效果。因此,我們應借鑒國外醫學知識服務系統的構建經驗,培養專業研究知識服務的人才,組建一支多學科知識服務人才團隊,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的智能化的中醫藥知識服務體系,促進中醫藥知識在國際上的傳播和發展。

4 結語

基于意義建構理論的分析視角,中醫藥知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過程中存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醫療衛生差異等鴻溝,對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和創新的速度和水平產生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在傳統的傳播理論基礎上有所突破,建立以知識接受者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人才為傳播主體,以科研為基礎,政府統籌護航的新模式,設立中國與沿線國家開展國際衛生合作的信息庫和知識庫,創辦中醫藥國際學校,開辦國際學術雜志,促進學術交流,才能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為中醫藥知識國際化傳播提供的良好契機,提高中醫藥知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傳播水平。

猜你喜歡
國際化中醫藥一帶
聚焦港口國際化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重視中醫藥發展,發揮中醫藥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一帶一路”我的夢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數說“一帶一路”這5年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