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針、艾灸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60例臨床研究

2021-07-15 03:04息金波駱睿翔劉利紅趙盟杰
江蘇中醫藥 2021年7期
關鍵詞:尿墊腹針尿量

張 晨 息金波 駱睿翔 劉利紅 趙 通 趙盟杰 劉 冬

(1.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北京 100029)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在打噴嚏、咳嗽、大笑、運動或體力活動等導致腹壓突然增加時,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口漏出的現象,多與絕經、盆腔手術及陰道分娩次數等因素有關[1]。Meta分析表明,中國成年女性SUI發病率高達18.9%,其中老年女性約為28%[2]。SUI又被稱為“社交癌”,患者多伴隨焦慮和抑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當前治療SUI的主要手段有手術、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藥物與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選用α-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雌激素等,物理治療主要有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療法、電刺激療法、針刺及艾灸等。由于手術創傷大,激素治療因其副作用難以為患者接受,物理治療逐漸受到廣泛關注。SUI可歸屬于中醫學“小便不禁”“膀胱咳”等范疇,膀胱失約,肺、脾、腎三臟失調是其主要病機。研究表明,腹部經絡循行穴位(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均有引氣歸元之作用,針刺可調補沖任、升提中氣,從而約束膀胱,固腎止遺[3]。本研究采用薄智云教授創立的腹針法聯合艾灸及盆底肌訓練治療女性SUI,并與單純盆底肌訓練和盆底肌訓練聯合艾灸治療的患者進行療效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間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確診為SUI的女性患者180例,采用SAS軟件生成的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艾灸組和腹針聯合艾灸組,每組60例。3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件號:BZYSY-2018KYKTPJ-28)。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參照《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4]289中SUI診斷標準及尿失禁程度分級。輕度:尿失禁發生在打噴嚏、咳嗽時,不需佩戴尿墊,1 h尿墊試驗漏尿量≥2 g、<5 g。中度:尿失禁發生在跑跳、快步行走、突然站立等日?;顒訒r,需要佩戴尿墊,1 h尿墊試驗漏尿量≥5 g、<10 g。重度:起立活動、平臥體位改變時即發生尿失禁,1 h尿墊試驗漏尿量≥10 g、<50 g。

1.3 納入標準 符合SUI西醫診斷標準,且尿失禁程度分級屬于輕、中度;年齡30~80歲的女性;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合并泌尿系感染或陰道感染、急性盆腔炎等疾病者;正在接受其他方法治療尿失禁者;有尿失禁手術治療史及盆底手術史;盆腔臟器脫垂≥Ⅱ度;患有影響下尿道功能的其他系統疾病,如膀胱過度活動癥、嚴重感染、腦卒中、脊髓損傷、馬尾神經損傷等的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伴有嚴重心、肺、肝、腎或造血系統疾病者;患神經及精神疾病或有認知功能障礙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由專業的醫師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訓練:患者取仰臥位,雙腿彎曲;持續收縮陰道及肛門(縮肛運動),收縮肛門時持續5 s,松弛休息時持續5 s;每次連續訓練15~30 min,每天重復3次。

2.2 艾灸組 盆底肌訓練(同對照組)聯合艾灸治療。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腹部,局部皮膚以75%酒精常規消毒;將艾條(北京國醫研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草本艾條)點燃的一端對準關元穴,距皮膚約2~3 cm,采用回旋加雀啄手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以患者皮膚紅暈不起泡為度。

2.3 腹針聯合艾灸組 在艾灸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腹針治療。取穴:中脘、下脘、關元、氣海、氣穴。針具:一次性針灸針(東邦牌,規格:0.27 mm×40 mm)。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腹部,局部皮膚以75%酒精常規消毒;穴位進針時避開血管、毛孔,手法輕緩,采用輕捻轉、慢提插;針刺后留針30 min。針刺治療為隔日1次。針刺結束后進行盆底肌訓練及艾灸治療。

3組療程均為12周。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簡表(ICIQ-SF)評分、尿失禁生活質量問卷(I-QOL)評分、72 h尿失禁次數及1 h尿墊試驗漏尿量。

3.1.1 ICI-Q-SF評分 包括日?;顒?、人際關系和個人情緒等方面,根據由無到重程度分別記0~3分??偡衷礁?,代表尿失禁越嚴重[5]。

3.1.2 I-QOL評分 包括行為的限制、心理的影響和社會障礙等方面,根據由重到輕程度分別記1~5分??偡諿(合計分數-22)/88×100]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6]。

3.1.3 72 h尿失禁次數 由患者及家屬記錄72 h尿失禁次數,并告知研究人員。

3.1.4 1 h尿墊試驗漏尿量 囑患者在1 h內每隔15 min飲用1次500 mL水,并做上下臺階、原地跑步、坐立、用力咳嗽和拾撿地面物體等動作。試驗結束后對尿墊進行稱重,記錄漏尿量。

3.2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4]290制定療效判定標準。治愈:尿失禁癥狀完全消失,咳嗽等腹壓增高情況下無漏尿;顯效:尿失禁次數及漏尿量顯著下降,72 h尿失禁次數及1 h尿墊試驗漏尿量較治療前減少≥50%;有效:尿失禁次數及漏尿量下降不明顯,72 h尿失禁次數及1 h尿墊試驗漏尿量較治療前減少≥30%、<50%;無效:病情及癥狀較前無改善,咳嗽等腹壓增高情況下有漏尿,1 h尿墊試驗漏尿量較治療前減少<3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滿足正態性、方差齊性,組內比較采用配對 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 t 檢驗;若不滿足正態性、方差齊性,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秩和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ICI-Q-SF評分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ICI-Q-S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及組間比較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ICI-Q-SF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ICI-Q-SF評分比較(±s) 單位: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與艾灸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12周后腹針聯合艾灸組60 13.59±2.07 9.45±2.21#△ 6.29±1.76#△*艾灸組 60 14.13±1.98 10.03±1.71#△ 7.25±1.47#△對照組 60 13.78±2.13 11.46±2.29 9.57±2.04#

3.4.2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I-QOL評分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I-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及組間比較見表3。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I-QOL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I-QOL評分比較(±s) 單位: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與艾灸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12周后腹針聯合艾灸組60 66.02±5.49 75.37±4.19#△* 87.77±4.95#△*艾灸組 60 65.28±6.12 72.14±3.87#△ 80.79±4.32#△對照組 60 65.47±5.73 69.58±4.07 75.61±3.41#

3.4.3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72 h尿失禁次數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72 h尿失禁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及組間比較見表4。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72 h尿失禁次數比較(±s) 單位:次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72 h尿失禁次數比較(±s) 單位:次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與艾灸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12周后腹針聯合艾灸組60 6.03±3.47 3.21±1.27#△* 2.26±1.65#△*艾灸組 60 5.95±3.13 4.18±1.59# 3.07±1.38#△對照組 60 6.18±3.79 5.04±1.93# 4.12±1.23#

3.4.4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1 h尿墊試驗漏尿量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1 h尿墊試驗漏尿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及組間比較見表5。

表5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1 h尿墊試驗漏尿量比較(±s) 單位:g

表5 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1 h尿墊試驗漏尿量比較(±s) 單位:g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與艾灸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12周后腹針聯合艾灸組60 8.93±6.19 5.24±2.77#△* 3.45±2.59#△*艾灸組 60 9.18±5.76 7.19±3.01# 4.57±3.12#△對照組 60 9.49±6.28 7.34±3.35# 6.35±4.07#

3.4.5 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6。

表6 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4 討論

SUI的發病原因眾多且復雜,女性生育次數、初次生育年齡、生產方式、胎兒大小等因素都與SUI密切相關。此外,長期存在的肥胖、重體力勞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煙、便秘等也是SUI發生的誘因[7-8]。目前本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膀胱頸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黏膜封閉功能減退、尿道固有括約肌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及結締組織功能下降、支配控尿組織結構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機制相關[9]。中華醫學會婦科盆底學組專家認為,手術是對SUI長期有效的治療方案,多用于中、重度患者,但因手術有一定創傷性,應慎重選擇[10]。對于輕度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常采用物理治療方法,如盆底肌肉鍛煉、膀胱訓練等。

《諸病源候論·小便不禁候》曰:“小便不禁者,腎氣虛,下焦受冷也。腎主水,其氣下通于陰,腎虛下焦冷,不能溫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北静〔∥辉诎螂?,主要病機為下元不固、膀胱失約。膀胱與腎互為表里,腎主水,其氣下通二陰;肺主氣,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脾主運化,職司轉輸水液。因此中醫學認為,本病與肺、脾、腎有著密切關系,其總的治療原則是溫補腎陽、納氣固攝?,F代中醫治療SUI的方式趨于多元化,主要有湯藥、針灸、推拿按摩、穴位貼敷等[11]?!侗静輳男隆酚涊d:“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本姆ㄗ鳛橐环N傳統的中醫外治法,通過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治療疾病[12]。關元培元固本、補益下焦,艾灸關元補益腎氣,提升中氣。腹針是通過針刺腹部穴位調節臟腑經絡及相關部位氣血功能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特殊方法,具有入針無痛(或微痛)的特點,易被患者接受,其通過調節腰骶植物神經的功能,升高尿道括約肌的肌張力,從而使尿道阻力增加,盆底肌肉阻力性增強,還可延長功能性尿道長度和排尿時間,降低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改善尿失禁癥狀[13]。薄氏腹針處方運用“引氣歸元”穴位組合,針刺以神闕為中心的腹部穴位,以調整臟腑失衡來治療女性SUI[14]。中脘、下脘穴引氣歸元,具有理中焦、調升降的作用;氣海、關元穴培腎固本,具有補益元氣的作用,為古代文獻中針刺治療小便不禁最常用的穴位;氣穴位于關元穴旁開0.5寸處,為治療尿路疾患之穴,與關元穴合用更能通調下焦氣機[15]。

ICI-Q-SF評分、I-QOL評分為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常用指標[5],可綜合反映患者尿失禁癥狀嚴重程度。72 h尿失禁次數、1 h尿墊試驗漏尿量是反映盆底肌力的重要指標,盆底肌群肌力增強,可協調膀胱頸和逼尿肌,減少失禁次數,并在尿道漏尿時,肌肉迅速收縮,減少漏尿量[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盆底肌訓練基礎上加用腹針、艾灸治療女性SUI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尿失禁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療效顯著優于單用盆底肌訓練和盆底肌訓練聯合艾灸。下一步擬通過觀察盆底肌電信號變化,并通過延長觀察期側重觀察腹針對盆底肌功能改善情況,同時探索其作用機制。

猜你喜歡
尿墊腹針尿量
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尿失禁護理評估的研究進展
水針結合腹針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驗案
尿墊、濕巾、生理褲……誰在挖掘萌寵精致生活這座富礦?
腹針結合頭頸部按摩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的臨床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診治
腹針療法臨床應用新進展
腹針療法的臨床應用和研究進展
右美托咪定對頜面外科手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和尿量的影響
一份報告帶來的轉機
自制嬰兒尿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