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韻》從“勺”得聲的諧聲字研究《廣韻》從“勺”得聲的諧聲字研究*

2021-07-16 07:21王進安胡雪雪
龍巖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廣韻古音中古

王進安,胡雪雪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福州 350007)

諧聲字也稱形聲字,它是由表示意義范疇的形符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組合而成的合體字。最早對形聲字進行解釋的是許慎的《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印且??!蓖ǔ碚f,同一個聲符可以和不同的形符組成意義不同的字,這些包含有該聲符的一組合體字習慣上被稱為一個諧聲字族,同一諧聲字族的字讀音相同或相近。從上古音開始,就有部分諧聲字不符合語音演變的規律,文章主要以《說文》《廣韻》分別為上古音、中古音的材料,從《廣韻》中找出所有從“勺”得聲的諧聲字,分析其上古、中古的聲韻情況,并根據主諧字“勺”與其被諧字之間的語音關系,探討該諧聲系列的語音演變規律及例外現象。

一、《廣韻》中從“勺”得聲諧聲字的語音概況

經統計,《廣韻》中從“勺”得聲的諧聲字共有54個(若同一字形有不同讀音,《廣韻》收錄在不同位置,則分別計算)?,F統計如下:

(一)從“勺”得聲的諧聲字聲母分化概況

主諧字“勺”在《廣韻》中所屬聲母有二:一為章母,之若切;一為禪母,市若切。上古音屬禪母?!墩f文》中從“勺”得聲的諧聲字共有30個,上古聲母分屬于端、幫、並、章、禪、影、以、匣、來9個聲母。到了《廣韻》時期54個從“勺”得聲的諧聲字分化為16個聲母,包含端、幫、滂、並、章、禪、影、以、匣、精、清、初、崇、知、溪、來等聲母。上古、中古聲母具體分布情況如表1、表2。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上古從“勺”得聲的諧聲字中,與主諧字“勺”同屬禪母的有“灼、杓、妁、芍、礿、汋”6個字,到了《廣韻》時期,“妁、汋、杓、芍”4個字依然保留禪母,“灼”變為章母,“礿”變為以母;另“仢”字從上古並母變為中古禪母,與主諧字相諧,即《廣韻》中有5個從“勺”得聲的諧聲字與主諧字聲母相同。其余49個字的聲母則分屬其他15個聲母中。其中,與禪母同屬齒音的有12個,約占24%,舌音聲母有20個,約占41%,唇音聲母有9個,約占18%,喉音聲母有6個,約占12%。

表1 從勺得聲諧聲字的上古聲類分布及其數量統計上古聲母字數 韻字端9靮、馰、玓、旳、的、、扚、釣、魡禪6灼、杓、妁、芍、礿、汋幫5豹、杓、、、肑並3仢、彴、瓝章2酌、犳以2礿、影1約匣1芍來1尥 表2 從勺得聲諧聲字的中古聲類分布及其數量統計中古聲母字數 韻字端19的、靮、馰、肑、芍、、玓、、、杓、魡、、杓、、 扚、、瘹、釣章8灼、彴、、酌、妁、犳、、幫6杓、、肑、趵、豹、影2約、約禪5妁、汋、杓、仢、芍並2瓝、以2礿、匣2芍滂1杓精1清1芍初1崇1汋知1芍溪1來1尥

(二)從“勺”得聲的諧聲字韻部分化概況

《廣韻》中兩處“勺”字所屬韻部均為藥韻開口三等,上古音也屬藥韻?!墩f文》中從“勺”得聲的諧聲字中,上古韻部分屬于宵、藥兩韻;《廣韻》所屬韻部有藥韻、錫韻、覺韻、篠韻、嘯韻、宵韻、笑韻、肴韻、效韻九個,歸納起來,共分布在江、宕、梗、效四攝,其中,除入聲韻外,其余同屬陰聲韻效攝。上古、中古韻部具體分布情況如表3、表4。

表3 從勺得聲諧聲字的上古音歸部及數量統計

表4 從勺得聲諧聲字的中古音歸部及數量統計

從表3、表4可知,上古30個從“勺”得聲的諧聲字中,有28個與主諧字同屬入聲韻藥部,杓、芍二字屬陰聲韻宵部,宵、藥兩韻有著陰入相押的對轉關系。且這兩個字是多音字,其又讀也屬于藥部,因而這30個諧聲字與主諧字均屬于正常的諧聲關系。到了《廣韻》時期,與主諧字同屬藥韻的僅有19個字,其余35個字則分屬其他八個韻部。上古28個屬于藥韻的被諧字到了中古,除19個仍然保留藥韻外,其余分化為錫、覺、篠、嘯、效等韻部。比較兩表中的韻字可知,上古音30個以“勺”為聲符的諧聲字,其韻部到《廣韻》時期有三種演變情況:一種是韻部一致沒有變化,例如“靮、仢、彴”等字;一種是上古韻部與主諧字相同,中古不同,例如“瓝、魡、肑”上古同屬藥韻,中古分屬于覺、錫兩韻;還有一種是上古、中古均不與主諧字同韻部,例如“杓、芍”二字上古同屬宵部,中古分屬于宵、篠兩韻?!稄V韻》從“勺”得聲的諧聲字,與上古音相比增加了入聲韻錫、覺二韻,陰聲韻宵、蕭、肴三個韻部,新增的諧聲字大多分布在錫、覺兩韻。

(三)從“勺”得聲的諧聲字所屬聲調

《廣韻》中主諧字“勺”為入聲字,其被諧字平、上、去、入四聲皆備。具體分布情況如表5。

表5 聲調分布統計

1.平聲:杓,杓、尥。

二、諧聲現象所反映的語音規律

(一)以“勺”為聲符的諧聲字所反映的語音規律

如前所述,“勺”字在《廣韻》中的音韻地位有二:一為章母藥韻開口三等入聲;二為禪母藥韻開口三等入聲,在上古音中屬禪母藥韻。就主諧字本身來說,聲母在中古時期已有分化,但仍同為章組,這就為同一組諧聲系列的字雖語音有別但仍有規律可循提供了線索。下面分別從聲、韻、調三方面探討從“勺”得聲的諧聲系列所反映的語音規律。

從聲母來看,從“勺”得聲的諧聲字在上古音、中古音中從屬舌頭音端母的字數分別高達9個、19個,在整個諧聲系列中分別約占30%、35%,已經超過主諧字齒音禪母的字數,且在后代新增的從“勺”得聲的諧聲字中,從屬端母的字遠遠超過了禪母。關于這一諧聲現象,清人錢大昕在《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一文中指出:“古人多舌音,后代多變為齒音,不獨知、徹、澄三母為然也?!币馑际侵泄耪战M、精組字在上古有的讀為端組。鄒漢勲在《五均論》中也將端知照、透徹穿、定澄神禪分別合為一組。黃侃進一步提出照系二等(莊初崇生)上古音分別與精、清、從、心四母同類,照系三等(章昌船書禪)上古與端系同類。馮蒸對于黃侃“照三歸端”的說法進行了兩點補充:第一,照三不但與端系(t-系)互諧,還與見系(k-系)互諧,并和少量幫系(p-系)互諧,所以,嚴格地說,照三應有三個來源,不能簡單地說照三歸端;第二,照三歸端的照三系,不包括審三(書母),只有照三、穿三、床三、禪、日諸紐[1]。因此,上古、中古從“勺”得聲屬于端母的諧聲字仍需進一步考察,探究其與主諧字所屬禪母的語音關系。至于中古音被諧字中出現來母,是因為次濁聲母具有較廣泛的通轉關系,它們除了自身相通之外,還和牙音相通[2]。

從韻部來看,從“勺”得聲的諧聲系列在上古音中均屬藥部,僅有兩個又讀字屬陰聲韻宵部,諧聲規律明顯。到了《廣韻》時期,本韻自諧的字減少為19個,藥錫互諧14個,藥覺互諧7個,藥篠互諧5個,藥嘯互諧3個,藥宵、藥效互諧各2個,藥笑、藥肴互諧各1個。其中入聲分布在藥、錫、覺三韻,其余分布在蕭、宵、肴三韻,此三韻在上古同屬宵部,正是與主諧字所屬入聲藥韻相配的陰聲韻,亦符合諧聲規律。由此也可以看出上古音系結構中入聲韻與陰聲韻關系密切,前人將入聲韻歸入相應的陰聲韻部正是基于此種現象。

同一韻部里的字要求韻腹和韻尾相同(即韻基相同)。蕭、宵、肴三韻在上古音中同屬宵韻,到了中古時期仍同屬陰聲韻效攝,同為開口呼,且分布在同一張韻圖中,分別排列在韻圖四等、三等、二等的位置上,那么三者之間的區別即在于介音的不同。前文說過宵藥兩韻屬于陰陽對轉關系,因此中古時期的蕭、宵、肴三韻與藥韻仍屬于正常的諧聲關系。至于入聲韻,表3、表4說明,上古時期藥韻里的28個諧聲字,到了《廣韻》時期只剩下19個,其余大多分化為錫、覺兩韻。關于藥、錫、覺三韻的關系,或許我們可以從各家的音值構擬中得到提示:高本漢將藥韻擬為k,覺韻擬為kk;李方桂、李榮、董同和、邵榮芬與之相同;王力將藥韻擬為k,覺韻擬為kk;潘悟云將藥韻擬為k,覺韻擬為kk;各家對于藥、覺兩韻主要元音及韻尾的構擬都是相同的,且上古時期藥、覺兩部屬于旁轉關系,也即最初藥、覺兩部的韻母還可能是相近或相同的。后來韻母產生分化,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可能與聲母的變化和介音的出現有關。

從聲調來看,本調自諧的字有40個,約占整組諧聲系列的74%;去入互諧6個;上入互諧5個;平入互諧3個。關于聲調的古今分合演變,各家爭論不一,暫不討論。

(二)從方言中看從“勺”得聲的諧聲字的語音變化

現代漢語方言不僅體現在空間差異上,還反映了古今語音演變的歷時痕跡,語言在地域上的空間差異可以反映其時間發展序列,因而漢語方言是漢語歷史語音演變過程的活化石。不同的方言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古音,從現實的方言材料出發,去探尋語言發展的線索,對于解釋和分析同一諧聲系列的語音規律和特殊諧聲無疑是有幫助的。

表6列出的方言材料中,反映出從“勺”得聲的諧聲字在聲、韻方面的演變痕跡。

表6 從“勺”得聲諧聲字在漢語方言中的音讀對照[3]

主諧字“勺”在各地方言中反映出來的聲母大致可總結為四種形式:吳語中的舌尖前濁擦音[z];湘語、贛語、客家話以及閩南話中的舌尖前清擦音[s],閩東話中的[]也可歸為這一類;粵語中的舌葉音[]以及普通話中的舌尖后清擦音[?]。根據音理,與“勺”字禪母[]最為接近的應是吳語[z],由此“勺”字聲母在各地的語音發展序列可以推斷為:[]→[z]→[s]→[]→[?]?!搬灐薄氨眱蓚€字在吳語、湘語、客家話、閩南話文讀音以及普通話中各自的主要元音及聲調是完全相同的,其主要區別就在于[i]介音的有無,以及“釣”字屬舌頭音端母[t],“豹”字屬唇音幫母[p],這與它們的上古、中古聲母完全相符。再觀察“灼、酌、妁、杓、芍”五字在粵語和閩南話、普通話中的表現,五字聲母在粵語中同為舌葉音[],“灼、酌”在閩南話中為舌尖前音[ts],在普通話中為舌尖后音[t?],“妁、杓、芍”在閩南話中為舌尖前音[s],在普通話中為舌尖后音[?],正好與主諧字“勺”在三處的聲母相同?!暗摹弊致暷冈诟鞯胤窖灾械谋憩F與“釣”字相同,“約”字聲母僅在粵語中尚存一個半元音[j],在其他各地方言中已脫落為零聲母。

主諧字“勺”在各地方言中反映出來的韻尾形式有三種:一種為無塞音韻尾,如湘語和普通話;一種為喉塞音韻尾[h],如吳語、閩東話以及閩南話的文讀音;還有一種是保留塞音韻尾[k],如贛語、客語、閩南話的白讀音,這也反映出同一語音現象在各方言區之間的發展速度有快有慢。再根據其主要元音在各地的表現,“勺”字韻母有兩種演變趨勢:一為元音高化,即[k]→[ok]→[oh]→[o];一為元音低化、圓唇化進而復化,即[k]→[?k]→[uh]→[au]。由于語音演變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因此諧聲字在各方言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層次性正可以為研究漢語語音的歷史演變過程提供依據,也可以觀察到諧聲關系所反映的語音規律及其復雜性,運用方言材料研究諧聲字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三、特殊諧聲的原因探析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知,從“勺”得聲的諧聲字,從上古到中古其語音演變大部分符合音變規律。不過,仍有一些諧聲字的語音演變不符合音變規律,屬于語音演變的例外。例外與規律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從紛繁復雜的語言現象中總結出規律很重要,更關鍵的是該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例外,正如歷史語言學中所說的“只有當例外得到了合理的解釋,規律才能得到確立”[4]。

從屬同一聲符的諧聲系列為何有的讀音不同,甚至出現很大差異?這可能要追溯到造字之初同一諧聲系列的字與聲符的讀音是否完全相同,如果不完全相同,那么后來讀音有別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如果完全相同,那么后來出現各種例外的原因是什么?關于主諧字與被諧字的音讀關系,諸家仍有不同意見,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為被諧字與主諧字的讀音完全相同;一種認為被諧字與主諧字的讀音可以相同,也可以相近,甚至可以完全不同。

段玉裁在《六書音均表》中說到:“一聲可諧萬字,萬字而必同部。同部必同聲,明乎此,而部分、音變、平入之相配、四聲之今古不同,皆可得矣?!倍问险J為主諧字與被諧字在古韻里同屬一部,即韻相同?,F代學者潘悟云認為“形聲字實際上就是加了形符的假借字?!盵5]既然潘氏認為諧聲和假借是等價的,也就意味著他認為主諧字與被諧字的讀音相同。同時,他還認為諧聲除了是一種語音現象之外,還有形態方面的內容,并從漢藏語的親緣關系入手,證明形態變化也會影響語音變異。盡管如此,語音關聯仍應是諧聲原則最根本性的關系。關于“形態相關說”的可行性,耿振生(2009)[6]、張亞蓉(2007)[7]等學者均作了評述,此處不再贅述。

裘錫圭先生則認為在造形聲字的時候,就存在用不完全同音的字充當聲旁的情況[8]。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聲旁不宜用生僻或字形繁復的字充當”,例如“燦”跟“山”、“襖”跟“夭”;一是“形聲結構的分化字,有不少在產生的時候就跟聲旁不完全同音”,例如“懈”跟“解”。李國英指出聲符具有示源和示音兩種功能,“因為源詞與派生詞之間不一定完全同音,因此,在選擇記錄源詞的字作記錄派生詞的形聲字聲符時,聲符也不一定與形聲字完全同音。即使是選擇單純示音的聲符,當造形聲字時沒有恰當的同音字可供選擇時,選擇音近字也是容許的?!盵9]黃易青則從現代造的形聲字出發,“從原理上說明造字時諧聲字與聲符不必完全同音?!盵10]從文字記詞的功能來看,在字少詞多的時代,同一字形可以表示多種含義,在字形相同的情況下,必須在語音上有區別才能起到辨義的作用,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語音的分化。從這一點來看,諧聲字也不必與其聲符具有嚴格的同音關系。

根據歷史比較法發生學的觀點,同一諧聲系列的字的讀音都是從主諧字分化出來的,詞的同源分化本身就可以產生異讀。表現在從“勺”得聲的諧聲系列中,上古音時期僅有6個被諧字與主諧字同屬禪母,其余24個字分屬到其他8個聲母中,就聲母而言已經有了差異,那么由讀音不同的聲符進而孳乳出來的字族,即同一諧聲系列內部的讀音自然可以不相同。黃易青則認為“勺”字代表“勺”和“瓢”兩個詞,即“勺”既有“勺”音(時灼切,古定紐藥部)又有“瓢”音 (古並紐宵部)。因為把匏瓠剖開而作的舀水的東西,可以叫作“瓢”,也可以叫作“勺”(蓋“瓢”從“匏”得名,“勺”從“舀”得名),而它們的字形都取象于同一個東西即匏瓠[11]。即同一形體的所指相同而能指不同,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一物兩名”的兩組詞共用同一個聲符“勺”字,其諧聲系列的音讀關系自然也就會有差異。

四、結語

猜你喜歡
廣韻古音中古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體驗空間改造設計
明代韻書《并音連聲字學集要》又音考察
“中古”生意“最好的時代”?
王國維《廣韻》批校與治學精神
常德童謠里的古音淺析
湖北鶴峰方言本字考
落霞(外一首)
從《離騷》看《楚辭補注》與《廣韻》反切注音的差異
中國中古時期社會力量替嬗與國家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