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義記》版本考異《八義記》版本考異
——比較繼志齋本與汲古閣本*

2021-07-16 07:21饒力鈞王漢民
龍巖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屠岸賈趙盾程嬰

饒力鈞,王漢民

(溫州大學 浙江溫州 325035)

21世紀前,學術界對《八義記》的討論大多集中在以汲古閣本為底本的《八義記》身上;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進步與互聯網的開放,德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繼志齋本《八義記》能被更多的讀者所共享,漸有學者注意到此版本與汲古閣本的內容存在較大差異[1]228。本文通過比較兩個版本的文本內容,具體考察兩者在情節、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分析兩個版本的特點,并試圖追溯兩個版本的來源、考證其成書年代。

一、現存版本

《八義記》版本,傅惜華《明代傳奇總目》有著錄:“一、明末汲古閣原刻初印本,二卷,有封面,稱作‘八義記定本’。二、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未集所收本。三、清乾隆二十年鈔本,傅惜華藏,二卷。四、聽雨樓查有炘藏鈔本,前南京國學圖書館藏,不分卷。五、清鈔本,北京圖書館藏,二卷?!盵2]110據吳敢考證,除了傅惜華藏乾隆二十年鈔本未能訪見之外,余下版本可分為兩類:一、二為一類,四、五為一類。汲古閣初印本與《六十種曲》本可以視作相同的版本,兩者之間是后者重刻前者的關系[3]107-108,因此兩種內容全同,凡四十一出。

《八義記》版本的后一類,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以下稱北圖本),二十八出;聽雨樓查有炘藏鈔本,三十三出,均未署作者姓氏。這一類可視為汲古閣本的整理本[2]113。例如北圖本與《六十種曲》本相較,也只是刪了后者的十一個出次,合并了四個出次,另加標定出目、重編賓白、刪改曲詞,使之結構嚴謹精練,排場簡潔均衡而已[2]113。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戲曲文獻的數據化以及檢索手段的改進,《八義記》又有新的版本流出。網絡上流傳的德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明刊坊刻戲曲《八義記》,上有陳邦泰題署(陳邦泰,字大來,號一真散人。其書坊繼志齋曾在萬歷年間刻有戲曲近三十種,所刻劇本題名前多冠“重?!倍?,更兼行款與該坊各本相同,故是繼志齋所刻無疑[1]230。

目前能見到的《八義記》版本僅此三類。筆者以德國國家圖書館館藏的繼志齋本與此前通行的汲古閣本為研究對象,系統比較兩個版本在文本內容上的相異之處,借以管窺“趙氏孤兒”題材戲曲作品在明中葉的發展演變情況。

二、作者考異

毛晉的汲古閣出版《八義記》是在明崇禎年間(1628—1644)[4]43。吳敢明確提出汲古閣本《八義記》并非徐元所作,且難以考證其作者究系何人;但徐元有改編《八義記》一本,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2]114。繼志齋本《八義記》雖署名徐元,但并非徐元改編本,疑似陳邦泰書坊托名之作。

最早提及徐元《八義記》的是呂天成(1580—1618)《曲品》?!肚贰っ钇贰す聝骸窏l云:“事佳,搬演亦可。但其詞太質,每欲如《殺狗》一校正之,而棘于手,姑存其古色而已。即以趙武為岸賈子,韓厥自刎,正是戲局。近有徐叔回所改《八義》,與傳稍合,然未佳?!盵5]225依古人取名字的習慣,“叔回”或是其字。沈自晉(1583—1665)的《南詞新譜》補充了一句:“徐叔回,名元,錢塘人?!盵6]53繼志齋本《八義記》的發現,則很好地補充了徐叔回的生平行誼[1]229-230。繼志齋本目錄前的“古八義記考異”首條有記載:

考徐叔回者,名元,浙之錢塘人也。質明敏好學問,嘗從李崆峒先生游,長而奇偉,有王佐才。月旦比之謝安、王猛。年四十不遇,退隱九華山,莫知所終。后又傳叔回乘白麋入黃山云。

這里大致介紹了徐元的生平。繼志齋本卷首有署名為“崆峒山人李夢陽”的“古八義記序”,李序末所署時間為“嘉靖六年秋九月”。若此序為真,則徐元至遲在嘉靖六年(1527)已完成《八義記》的寫作。再根據“古八義記考異”的記載,徐氏“年四十不遇,退隱九華山,莫知所終”,假設他以三十歲前后作此劇,則其生年當在弘治十年(1497)左右,至少是呂天成祖父輩的人物了[1]230。

“古八義記序”末尾還題有“萬歷丁未冬孟謝山樵子陳邦泰書”,陳邦泰將李夢陽寫的序抄錄下來,并附于繼志齋本卷首。根據這一信息,可知繼志齋本的刊刻時間當距陳邦泰所署的萬歷丁未(1607)相去不遠。上文提到,徐元寫就《八義記》的時間不遲于嘉靖六年(1527),即使認定繼志齋本《八義記》就是徐元的改編本,從徐元成書到陳邦泰出版《重校古八義記》,這中間也至少隔了80年,期間可能存在其他書坊刊刻的署名為“徐元”的《八義記》。目錄行的書名署有“重?!倍?,似乎也在暗示可能存在所謂的初刻本或者初稿本[1]229。既然陳邦泰的書坊將此書刊為徐元所作,那就存在兩種可能:一是繼志齋本是在徐元本基礎上重校、修訂而成;二是繼志齋本《八義記》乃托名之作,實際作者并非徐元。

再來看繼志齋本“古八義記考異”第二條:“《八義記》有張沈校,刻閩,即時本也。有徐叔回本,又名《接纓記》,恐致混淆,特加‘古’字以便鑒別?!边@里提到《八義記》的三個版本:一是閩刻的“時本”,二是徐元本,三是繼志齋本。繼志齋本的編者怕該本與徐元本混淆,特加“古”字以區分,說明繼志齋本并非徐元本(至少并非徐元原本),兩者之間存在一定區別。還有一點值得注意,“考異”中稱徐元本《八義記》又名《接纓記》,如果只是異名的關系,那失傳已久的《接纓記》有可能就是徐元的作品。

祁彪佳(1603—1645)《遠山堂曲品·能品·八義》題:“傳趙武事者有《報冤記》,又有《接纓記》,此則以《八義記》名。記中以程嬰為趙朔友,以嗾犬在宣孟侍宴之際,以韓厥生武而不死于武,以成靈壽之功,皆本于史傳,與時本稍異。運局構思,有激烈閎暢之致,尚少清超一境耳?!盵7]67“與時本稍異”說明祁彪佳看到的《八義記》版本不止一種:一是“本于史傳”的版本,一是當時流行的“時本”。這證明了“古八義記考異”里提到的“時本”確實存在。至于祁氏提到的《報冤記》《接纓記》,都是與“趙氏孤兒”題材有關的劇作。如果《接纓記》真為徐元所作,那祁彪佳看到的《八義記》可能是陳邦泰書坊托名“徐元”所作的繼志齋本。

《遠山堂曲品·能品·孤兒》云:“此古本《八義》也,詞頗古質;雖曲名多未入譜者,然與今信口之詞,正自不同。后如徐叔回等所改《八義》諸記,皆本于此。惜今刻者、演者,輒自改竄,益失真面目矣?!盵7]24這里說的是南戲《趙氏孤兒記》在當時的刊刻、演出情況[1]230。祁氏把《趙氏孤兒記》稱為“古本《八義》”,并稱徐元等人所改“皆本于此”,這也從側面證明當時有不少文人參與了《八義記》的改編,導致許多作品與《八義記》同名,但實為同名異作。為了以示區分,人們可能會用不同的名稱稱呼不同版本的《八義記》作品。這樣一來,就能理解徐元改編的《八義記》為何又名《接纓記》了。

祁彪佳生于萬歷三十年(1603),關于《遠山堂曲品》的成書時間,一般認為成稿在1640年前后[8]156-165。算他七歲能識字讀書,那他讀到“本于史傳”的《八義記》應在1610-1640年之間;上文提到繼志齋本的刊刻時間應在陳邦泰所署的萬歷三十五年(1607)左右,不排除祁氏看到的“本于史傳”的版本就是繼志齋本的可能。關于這一點,筆者將在下文繼續論證。

三、情節比較

明代中晚期的劇壇存在所謂“時本”《八義記》。繼志齋本目錄前的“古八義記考異”介紹了該本與“時本”的主要區別:

程嬰,趙朔友也;公孫杵臼,客也。時本列如臧獲,甚非體統。

嗾犬在宣孟侍宴之際,古本從史,自是妥雅。時本以岸賈以犬入奏,抑何紐(扭)捏。

屠岸賈為司寇,托治靈公賊黨,禍及趙盾。時本不以趙穿、董狐入傳,則岸賈釁何由生?

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則出孤時厥未死也;時本謂厥刎放孤,是厥先孤以死,復孤其誰之功?

程嬰誑首孤時,史未變易姓名。時本易為張鼎,何反支離?

程嬰與趙孤俱匿山中,時本謂嗣岸賈,豈不畏人耳目?

趙武之復實由晉侯病夢醫卜,時本不以入傳,則趙武復立,何來大失關脈?

岸賈未嘗為僧,古本故丑奸雄激勸后世。

時本會合陰陵,古本會合靈壽寺,原非實錄,各隨意興所到。

時本詞曲粗鄙,事多不與左、國、史、鑒相合,校古本大有異同,觀者自見。

上述“時本”內容在今存的汲古閣本中可以見到,故可以推測汲古閣本是以閩刻本為基礎的翻刻本,只是其作者已難以考究[1]230。表1所列是汲古閣本與繼志齋本的主要情節差異,可以據此來考證“古八義記考異”中提到的“時本”與繼志齋本之別:

表1 汲古閣本與繼志齋本主要情節差異

筆者再強調一下區分汲古閣本與繼志齋本內容的幾個關鍵情節:

其一,同樣是犬撲宣子,汲古閣本中是屠岸賈以犬入奏,主謀是屠岸賈;繼志齋本中則將此前命令鉏霓行刺、定下神獒之計的主使都推給晉靈公夷皋,屠岸賈則變成了幫兇。

其二,繼志齋本中增添了“趙穿起義”這一事件,提到了趙穿、趙括、趙同、趙嬰齊等人名,這都是汲古閣本中所無的。還有增設太史董狐一角,記“趙盾弒其君”,就為屠岸賈托治靈公賊黨、禍及趙盾添了口實??梢钥闯隼^志齋本在整體上沿用了《史記·趙世家》中的情節,讓“屠岸賈尋釁”變得更加合理。

其三,在汲古閣本中,韓厥在放出孤兒后自刎而死;而在繼志齋本中,韓厥在放出孤兒后絕纓為誓、遠遁他國,并未自刎而死。所以后面才有了“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的情節,并幫助趙家壓制屠岸賈,實現中興。

其四,在繼志齋本中,程嬰自始至終都沒有變易姓名;而在汲古閣本中,程嬰扮為草澤醫人入宮時就將自己的姓名改為張鼎,后面出首公孫杵臼時也將自己喚作張鼎,前后姓名并不統一。

其五,在汲古閣本中,趙孤被過繼給了屠岸賈,程嬰與孤兒二人被屠岸賈安排到屠宅居住,分院而居;在繼志齋本中,程嬰與屠岸賈結為兄弟,但孤兒并未過房給屠岸賈,而是與程嬰同匿山中。這與《史記》中描述的“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9]1408的內容相合。

其六,在繼志齋本中,程嬰在完成撫養趙孤長大、誅滅岸賈的使命后,選擇自殺以謝公孫杵臼,結局甚為悲壯。而汲古閣本是以傳統的大團圓結局收尾,人物的悲劇感沒有那么強烈??梢钥闯隼^志齋本是按《史記》的情節來塑造程嬰這一人物形象:

及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后。今趙武既立,為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壁w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愿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彼熳詺9]1409。

程嬰死后,身上還留有韓厥昔日所絕之纓,最后由趙武轉交給韓厥,故事便到此為止。上文提到的《接纓記》雖早已失傳,但我們可以根據繼志齋本中的情節進行推想[1]231。

通過對比汲古閣本與繼志齋本的主要情節差異,我們發現“古八義記考異”里所載的內容都能與之一一對應,這就驗證了汲古閣本的內容確實來自“時本”,即汲古閣本《八義記》當為“時本”的翻刻本。上文提到,在毛晉出版《八義記》之前,“時本”就已經存在,且與繼志齋本共同流傳。萬歷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593—1596)刊行的《群音類選》,選有《八義記》的“駙馬賞燈”“藏出孤兒”“程英寄嬰”“杵臼自嘆”四出[10]437-444。其中,“駙馬賞燈”一出與汲古閣本第五出相比,僅少〔神仗兒〕兩曲,但這兩曲系丑角所唱小調,可以不錄[2]111?!安爻龉聝骸币怀雠c汲古閣本第三十一出較為接近,這一出里程嬰同樣易名為張鼎,除了少〔三登樂〕〔忒忒令〕兩支旦角所唱曲詞,其他部分均與汲古閣本相同。這說明《群音類選》所選《八義記》應為汲古閣本之前的“時本”,也就是說“時本”最晚不遲于萬歷中期已經大致定型。

天啟四年(1624)止云居士編選的《萬壑清音》,選有《八義記》“趙盾挺奸”一折[11]545-551。筆者將繼志齋本第十三出“叩閽驟諫”與該折進行比對,發現這兩折的曲文和念白完全相同,說明《萬壑清音》選用的該折曲詞應來自繼志齋本。同一時期的祁彪佳在《遠山堂曲品》里提到《八義》“以韓厥生武而不死于武,以成靈壽之功”等內容,符合繼志齋本的情節;“運局構思,有激烈閎暢之致”等特點,也符合繼志齋本的藝術特征,說明《遠山堂曲品》所述《八義記》應為繼志齋本。上述例子反映了繼志齋本《八義記》在明末文人群體中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繼志齋本在清代也有流傳。李調元(1734—1803)《劇話》卷下:“今《八義》劇所演鉏麑、提彌明、靈輒三事,乃詳宣(公)二年傳中;而晉因韓厥之言立趙武,則在成公四年傳?!盵2]114李氏說的“晉因韓厥之言立趙武”,即祁氏所謂“以韓厥生武而不死于武”,說明二人看的《八義記》版本較為接近。又焦循(1763—1820)《花部農譚》:“乃《八義》之程嬰,本諸太史公之《晉世家》,嬰乃趙氏家臣,以己子易趙子,見其忠于所事……彼《八義記》者,直抄襲太史公,不且板拙無聊乎?”[12]174焦循所見之本“直抄襲太史公”,符合《遠山堂曲品》里所述“皆本于史傳”,符合《曲品》“與傳稍合”之意,也接近于繼志齋本。

四、人物形象比較

《八義記》中的主要人物有趙盾、屠岸賈、趙朔、趙莊姬、程嬰、周堅、公孫杵臼、韓厥、趙武等人。定名為《八義》,是為了歌頌劇中助忠抗奸的八位義士:程嬰、周堅、韓厥、公孫杵臼、靈輒、提彌明、鉏霓、張維[13]24。下面筆者試著比較兩個版本在主要人物形象方面的不同之處:

先以趙盾為例。趙盾這一形象在繼志齋本中刻畫得較為激進、尖銳,在汲古閣本中則表現得更為審慎:例如汲古閣本的《宣子勸農》一折,趙盾問起可曾去請屠岸賈,程嬰回答“請去了還不曾來”,于是趙盾說“不消等了”,語氣較為和緩;而在繼志齋本中,趙盾的回答是:“不必等他,只待父老齊了,就與我說?!闭Z氣中含輕蔑之意,這也為后來屠岸賈的報復埋下了導火索。再如汲古本的《宣子見主》一折,趙盾想要直諫晉侯的想法被公主肯定后,趙盾的想法是:“事奏得準,吾之愿;奏不準,吾之禍?!毖哉Z中明顯帶有憂慮之感。而在繼志齋本的《園亭激引》一折,得到公主的指引后,趙盾的想法是:“賢哉公主,老夫就是滅門也不顧了?!眲t表現得較為沖動,似乎沒有考慮整個趙氏家族的利益。這也為后來趙家慘遭滅門之禍種下了禍根。

再論程嬰和周堅。在汲古閣本中,程嬰是以末角登場的;而在繼志齋本中,周堅成了末角。明萬歷時期的傳奇一般使用十門角色或十二門角色[14]87,如王驥德(1540—1623)《曲律·論部色》有統計:

今之南戲(即傳奇),則有正生、貼生(或小生)、正旦、貼旦、老旦、小旦、外、末、凈、丑(即中凈)、小丑(即小凈)。共十二人,或十一人,與古小異[15]143。

末腳常扮演正直的社會人物,他們的社會地位相對來說比生低,而舞臺表演上末腳多是扮演唱做并重的中年男性人物。在明傳奇劇目中,主角演員生的兄弟和朋友多由末腳扮演,他們是僅次于男女主角地位的重要角色,其作用是為生旦避免或者解決一些矛盾沖突,使得生旦最終能夠得到大團圓結局。因為這類人物往往是推動著劇情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整個明傳奇表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6]19。

相較而言,汲古閣本更加凸顯程嬰的作用;而在繼志齋本中,周堅的地位則被大大提高,身份不同于一般的門客。例如同為第九出,汲古閣本的《翳桑救輒》里是程嬰陪趙盾前往翳桑;在繼志齋本的《翳桑濟病》一折,服侍趙盾的人卻是周堅。再如汲古閣本的第十三出《宣子爭朝》,是程嬰陪伴趙盾上朝入諫;而在繼志齋本的《叩閽驟諫》一折,趙盾入諫時身邊帶的人是周堅:[外]周堅帶他入朝,做指實。所以在第二十出《報德朝門》里,趙盾逃難后是周堅回趙府報與駙馬公主朝中消息。

至于屠岸賈這個角色,繼志齋本將其塑造得更為兇惡、奸詐,因此屠、趙之間的矛盾沖突顯得更為激烈。例如在汲古閣本的《捱捕孤兒》一折,屠岸賈命令張千去街上宣告捉拿孤兒的消息:

[凈]張千,你去街坊上分付。五家為甲,限三日拿捉孤兒。告首者賞銀五百兩。三日如不出首,把同年同月一國小兒盡皆殺了。

而在繼志齋本的《命搜萌孽》一折,屠岸賈吩咐張千的內容為:

[凈]張百戶,你去街坊上分付,三日內定要拿著孤兒。出首的賞銀一千兩,三日內拿他不著,國中孩兒盡皆要殺。

汲古閣本中說的是“三日如不出首,把同年同月一國小兒盡皆殺了”,而繼志齋本中說的是“三日內拿他不著,國中孩兒盡要殺”,要殺的對象范圍從“同年同月一國小兒”擴大為“國中孩兒”,屠岸賈這一形象被刻畫得更為冷血。再如汲古閣本第三十五出《偽報岸賈》中,在三日出首期限即將滿時,屠岸賈對張千說:“也罷,再限你幾個時辰?!钡诶^志齋本《匿真誑首》一折里,屠岸賈給的寬限時間僅為“半個時辰”,更能凸顯其殘暴個性。另外,在繼志齋本的《匿真誑首》一折,屠岸賈在程嬰“出賣”公孫杵臼時認出他為趙朔之友,卻不為所諱倒來出首,因此心生疑竇,并沒有馬上信任他——這刻畫出了屠岸賈奸詐多疑的性格特點。

最后再談談趙氏孤兒趙武。在汲古閣本中,程嬰將自己的孩子驚哥代替趙孤出賣給屠岸賈后,真正的趙孤被屠岸賈收為義子,后改名屠程,并與屠岸賈一宅兩院而居;但在繼志齋本中,趙孤并沒有被過房給屠岸賈,而是與程嬰一同隱居山中。此外,汲古閣本還有《孤兒耀武》一折(第三十八出),此出專門刻畫了趙孤的血氣方剛、年少有為:寫趙孤以屠程的身份與楚國使臣養由基比武,戰勝養由基,贏得屠岸賈等人的稱贊。直到后來程嬰出示畫卷,屠程才曉得自己的身世真名,并最終倒戈屠岸賈。雖然屠岸賈乃趙家世仇,但就趙孤而言,屠岸賈對他的確有十八年養育之恩,所以在這個版本的趙孤身上天然多了一層戲劇的張力:屠岸賈對他來說是恩仇一體的矛盾體,不似繼志齋本里的趙孤,對屠岸賈只是單純的憎恨;相較之下汲古閣本里的趙孤多了一份抉擇的顧慮,情感更為復雜。

五、結論

繼志齋本《八義記》的作者并非徐元,疑似陳邦泰書坊托名;汲古閣本《八義記》的作者已不可考。繼志齋出版《重校古八義記》的時間在萬歷后期(1607);毛晉的汲古閣出版《八義記》是在明崇禎年間,在此之前其底本就已經存在并廣為流行,其底本的定型時間最晚不遲于萬歷中期(1596)。

比較兩本的情節,可以發現繼志齋本主要是按照《史記》中的情節進行改寫:其優點是情節設計更為合理、情節轉換更為自然,缺點是沒有突破《史記》的窠臼、缺乏創新;汲古閣本的情節設計則較為簡單,偏向于鬧劇化。比較兩本的人物形象,可以發現繼志齋本有意將正面人物刻畫得更為沖動易怒、反面人物刻畫得更為殘暴奸詐,從而激化了正、邪雙方的矛盾,戲劇的斗爭性大大提升,“義”這一主題得到了深化;汲古閣本中的反面形象表現得更為溫和(集中體現在屠岸賈與趙孤的相處中),淡化了斗爭性,卻更符合人性的特點。比較兩本的曲詞,能夠直觀感受到汲古閣本的語言較為直白、俚俗,繼志齋本的語言更為典雅,卻略顯呆滯。

猜你喜歡
屠岸賈趙盾程嬰
《趙氏孤兒》
恢弘震撼的北昆《趙氏孤兒》
三十六計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趙氏孤兒
翳桑之報
門 客
舉手之間的善意
武士報恩
趙氏孤兒
小人物 大情懷:淺談程嬰的塑造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