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2021-07-16 10:42伍君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知行合一王陽明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內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主張正心,誠意,格物致良知,再通過“事上練”的功夫,去人欲,存天理,明亮自己的內心,人人都會是圣人。從道德教育上看,王陽明反對知行脫節以至知而不行,主張把道德內化于心,轉化成個體的自覺行動,這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積極借鑒作用的。

關鍵詞: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

王陽明生活于明朝中葉,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稱得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思想家。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釋道,開創了良知學說。

一、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學說形成的背景

步入中葉的明王朝,土地兼并嚴重,貧富差距拉大加劇了社會矛盾,動搖了王朝統治的根基。多地發生了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內部皇室與藩王、宦官與官僚之間的斗爭也愈演愈烈,封建倫理道德在現實功利面前逐漸失去了約束力。整個社會面臨著言行不一,知行脫節的道德危機。為了挽救明王朝的統治危機,穩定社會秩序,王陽明以“人心”貫徹“天理”,他主張“仁義禮智不只是客觀的道德規范和統治階級對人們的制約,更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要求,是人心固有的天然本性?!贬槍γ鞒衅谏鐣L氣敗壞,道德水準低下的情況。王陽明認為根源在于知而不行的不正學風,“今夫天下之不治,由于士風之衰薄,而士風之衰薄,在于學術之不明?!彼胍倪M程朱理學的格物說,推行“知行合一”。

二、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學說的基本內涵

王陽明致良知中的“知”專指每個人生而知之的善惡美丑。人們看到善、美的東西就喜愛,看到丑、惡的東西就會厭惡,從良知的角度,人們會為善去惡,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能做,而不因個人的私心雜念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王陽明的“行”。王陽明反對將知行分割開來,主張求理于吾心,知行合一。而“致良知”就是推廣和擴充自己的良知。他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篤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強調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心即理,心外無物,要求人在內在精神上下功夫致良知;另一方面也重視道德的實踐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練,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這是王陽明的立言宗旨。

三、加強大學生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方法

近年來大學生的不當行為屢見于媒體報端,如:老人摔倒不扶,高鐵霸座,虐貓事件等等,大學生表現出的知行不一問題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王陽明在貴州龍場講學時為學生立下了四個準則:立志、勤學、改過、責善??蓮倪@四個方面入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很好的切入,引導大學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立志

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強調,為學者需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并指出立志為第一要務,認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一再告誡學生,學習就是要學做圣人,“務要立個必為圣人之心?!奔纫蚜⒅?,就要全身心投入并堅持不懈,不能被私心雜念所左右,要一以貫之,這本身也是知行合一的表現。王陽明立志做圣人的思想給我們的啟示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立志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努力把個人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使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成為自覺行動。

2.勤學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已經立志做君子的人,理應努力求學問。凡是做不到勤學的人,一定是因為他所立的志還不夠深切。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是大學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學生應有的本份。大學生做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應該通過勤學來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的本領,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通過勤學養成務實的學習態度,來磨礪自己的意志和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改過

王陽明說,就算是圣人,也是不免要犯錯誤的。一個人有了圣人之志后,就要通過勤學,克己省察,進行事上磨練,進行自我批評和改正。改過的前提是認識上的自知,按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學說的觀點來說就是要克服個人的私心雜念,回歸人的本心來認識問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工作生活中擅于發掘自己的不足,不斷反省自己,徹底解決犯錯的根源問題。同時舉一反三,以后不犯類似的錯誤。

4.責善

責善,就是以適當的方式方法激發他人向上向善,是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另一條重要途徑。責善就是彼此之間指出對方的不足,通過善意的交流溝通來提高彼此的做人處世水平和道德水準。王陽明總是歡迎學生指出自己的不足,這既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師生之間實現自我提升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大學生與家長、老師、同輩群體多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要善于指出對方的不足,能彼此提出恰當的建議和意見。同時也要能發現彼此的優點,相互學習來共同提升。

總之,從道德教育上看,王陽明反對知行脫節以至知而不行,主張把道德內化于心,轉化成個體的自覺行動,這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積極借鑒作用的。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強調,為學者需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這四條準則對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好的引導作用,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很好地發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古為今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吳光.儒家“知行合一”的內涵與現實意義[N].光明日報, 2017-04-10.

[2]度陰山.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

[3]王守仁.王文成公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5.

作者簡介

伍君(1977.12-),男,漢,湖南省新化縣,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工商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19

猜你喜歡
知行合一王陽明思想政治教育
真正心平氣和
王陽明龍場悟道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良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