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地區臺灣泥鰍設施溫棚人工繁殖技術初報

2021-07-21 12:01賽清云李永軍劉彥斌
科學養魚 2021年6期
關鍵詞:溫棚親本苗種

賽清云,李永軍,楊 軍,劉彥斌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產研究所,寧夏 銀川 750001)

寧夏于2014年引進臺灣泥鰍并得到了廣大消費者和養殖戶的青睞,養殖面積逐年擴大。為解決本地區臺灣泥鰍苗種供應問題,寧夏海利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于2015引進臺灣泥鰍親本,開展了設施溫棚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并取得初步成功。

一、材料與方法

1.親本來源及培育

3月寧夏海利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從廣州、海南等地共引進2齡及以上臺灣泥鰍親本2 000千克,經過培育作為本地人工繁殖親本。

選擇體長、體重基本一致的臺灣泥鰍親本,放入培育池進行強化培育,放養密度10尾/米2左右。培育池在設施溫棚內,為長方形水泥池,配備升溫系統及水質凈化循環系統,保持水溫18~22℃,水質肥爽。親鰍培育飼料以泥鰍專用浮性膨化配合飼料為主,適當加入酵母粉及水產專用維生素C,飼料粗蛋白質水平36%以上,日投飼率3%~5%,上午9點、下午5點各投喂1次。定期檢測培育池水質并及時換水,每次換水量1/4左右。

2.親本選擇

催產用親本選擇體長15~25厘米、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黏液豐富、性腺發育良好的成熟臺灣泥鰍。雄性親鰍30克/尾以上、雌性親鰍50克/尾以上,雄雌親本配比為1∶(1~3)。

3.人工催產

催產藥物采用進口地歐酮(DOM)+絨毛膜促性腺素(HCG)+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3種激素混合搭配。用量為地歐酮5毫克/千克、HCG 1 000單位/千克、LRH-A25微克/千克,雄魚劑量減半。注射部位為背部肌肉,注射深度為0.2~0.3厘米,針頭與鰍體呈30度角,由后向前插入,進行一次性注射。將催產后的親魚雌雄分開放在小型水泥池待產。

4.人工授精

催產后在接近效應時間時,雌鰍多游動在水表面,且有下竄上跳活動。此時,撈起雌鰍,輕壓雌鰍腹部有卵粒流出,可進行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用干毛巾輕輕擦干體表水并裹住雌鰍,露出腹部,輕輕擠壓腹部將卵子擠入干凈的盆內,待有一定數量后再以同樣方法擠進精液,同時加入少量0.7%生理鹽水,然后用羽毛刷輕輕攪拌,搖動瓷盆,使精卵混合均勻,攪拌時間為2~3分鐘。

臺灣泥鰍卵為半黏性卵,因此在孵化之前要做脫黏處理。脫黏劑采用滑石粉,將滑石粉制成20%的懸浮液,然后將受精卵與懸浮液充分混合攪動20~30秒,當魚卵全部呈分散顆粒狀時,用清水漂洗受精卵兩次,隨后放入孵化缸進行孵化。

5.孵化

脫黏后的受精卵置于孵化缸中,孵化缸為直徑0.95米、高1米的圓形PP材質孵化缸。孵化缸下部為錐形,錐體底部設有進水口和出苗口,進水管徑20毫米,出苗管徑25毫米,孵化缸上部為圓筒形,孵化缸上沿一周連接有120目紗絹,紗絹高度15厘米,防止孵化期間受精卵或魚苗逃出或風浪影響。孵化期間保持進水口常開,水流從孵化缸底部進入,上沿溢流而出。

受精卵放入孵化缸后,調整孵化缸水的流速,保持孵化水質清新、無污染、溶氧保持6~7毫克/升,寧夏地區養殖水為pH 7.5~8.6的偏堿性水質,比較適合臺灣泥鰍孵化對水質偏堿性的要求。孵化密度為3 000~5 000粒/升水體。調整進水量,利用水壓使孵化缸內水體從底部自下而上翻滾,保證受精卵不會沉積。臺灣泥鰍孵化適宜水溫為22~28℃,隨水溫升高孵化時間會相應縮短;最適水溫為25℃,在此溫度下孵化時間為26~28小時。

剛孵化出的鰍苗無色透明,背部黑色,體長3毫米左右,帶有卵黃囊。此時可在孵化缸中掛網片3~4片,使仔魚附著在網片上,作為幼苗的棲息場所。待受精卵全部破膜48小時后,鰍苗體長可達5毫米,關閉進水閥停止進水,打開出苗口,收集苗種。附著在網片上的鰍苗可直接帶水轉移到苗種培育池。

6.苗種前期培育

苗種培育池:鰍苗培育前期在溫棚中水泥池培育,培育池面積40米2,池深80厘米,水深60厘米。培育池配備微孔增氧系統、升溫系統,水泥池底略有坡度,可利用水流將排泄物和殘餌沖向一方過濾收集處理。

苗種放養:放苗前先對水泥池徹底消毒再進水,進水后再用微生態制劑及有機肥料肥水培養水中浮游生物。水池進水3~5天,經過試水確認無毒性即可放苗培育,規格5毫米左右的鰍苗放養密度3 000~5 000尾/米2。

苗種投喂:開口餌料以輪蟲為好,也可以投喂豐年蟲、熟蛋黃、豆漿、鰻魚飼料等。本研究中初次嘗試選用蛋白質水平45%以上的粉碎料,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8%。投飼量根據鰍苗攝食情況靈活調整。根據鰍苗生長情況,在規格達到1.5厘米以上時,改用蛋白質水平41%以上的0號配合飼料投喂。

水質管理:鰍苗對水質要求比較高,培育期間保證整個培育階段培育池溶氧6毫克/升以上,每次投喂后適當增氧幫助鰍苗消化吸收。靈活掌握飼料投喂量,及時清理殘餌和糞便,定期施加EM菌,保持水質肥爽,水色以黃綠色為佳。水質過肥或過老時要及時補水或換水,每次換水量20厘米。

經過約30天的培育池培育,鰍苗可達到3~4厘米,即可分塘在池塘進行下階段培育或出售。

二、結果

1.親本成熟度鑒定

繁殖期的雄性臺灣泥鰍胸鰭窄而長,末端上翹,在生殖季節胸鰭“追星”明顯,擠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最明顯的特征是雄性胸鰭第一、二鰭條較粗大,平直且最長,其后的鰭條依次逐漸縮短;雌鰍腹部圓大柔軟,有光澤,胸鰭寬短,其前端短而圓,呈扇形,成熟時腹部膨大、飽滿,有透明感,生殖孔外翻、顏色泛紅。

2.催產率和受精率

本試驗共催產臺灣泥鰍4批次,催產時間分別為2015年4月、8月下旬和2016年4月、8月下旬。水溫23.5~24℃,效應時間12~14小時。4批次催產率平均80.5%,總產卵量8 649.2萬粒,受精率平均為85.3%(表1、表2)。

表1 臺灣泥鰍催產情況

3.孵化率和苗種成活率

在(24±1)℃條件下,孵化時間為24~28小時,孵化率基本可達到90%以上,平均為92.1%,總出苗量為6 717.1萬尾(表2)。經過約30天前期培育,臺灣泥鰍苗種生長至3~4厘米,4批次共收獲寸苗2 330.8萬尾,苗種成活率平均為34.7%。

表2 臺灣泥鰍人工孵化情況

三、討論

1.親本培育

由于寧夏地區冬季氣溫低,春季水溫升溫緩慢,在催產前培育期較短,親本的性成熟延遲,催產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因此,在溫棚中培育親本,提高水溫、增強親本體質,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催產率。

2.性腺發育及催產時間

通過解剖觀察繁殖季節臺灣泥鰍發現,泥鰍卵巢中均存在著幾種不同發育期的卵,有的呈金黃色半透明,游離在卵巢腔中,有的是白色不透明,卵粒較小,緊包在卵巢腔中;用固定液固定卵細胞顯微觀察,可看到有的卵細胞細胞核已消失,有的細胞核居中,有的發生偏移。這說明臺灣泥鰍為一年多次性成熟、多次產卵的魚。

寧夏地區在4月下旬水溫將上升到20℃以上,利用溫棚設施可將水溫升高到24℃左右,到8月下旬水溫又將回落到24℃左右,本試驗結合臺灣泥鰍產卵、孵化對水溫的要求以及利用泥鰍一年多次產卵的特性,分別在4月下旬和8月下旬開展臺灣泥鰍的人工繁殖試驗初步獲得成功,此試驗也驗證了臺灣泥鰍一年可多次產卵的特性。因此,在水溫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可開展多次臺灣泥鰍人工繁殖工作,或分多批次實施催產。

3.孵化方法

目前,微流水孵化方法已被應用到多種魚的人工繁殖中,本試驗同樣是在微流水孵化技術的基礎上做了相應的改進,再進行臺灣泥鰍受精卵孵化。泥鰍卵屬于弱黏性卵,若將泥鰍卵置于水草、棕櫚網片或其他附著物上,非常容易脫落導致受精卵沉底缺氧,較大程度影響孵化率。因此,本研究采用人工脫黏的方法,采用自主設計的孵化缸使泥鰍卵在孵化缸中隨水流上下翻滾,既保證了受精卵不會沉積結塊,也使受精卵在孵化缸中增氧均勻,一定程度上提高泥鰍卵的孵化率,本試驗中孵化率均在90%以上。

4.鰍苗前期培育

大多研究表明泥鰍苗種開口餌料以輪蟲最好,也可以投喂豐年蟲、熟蛋黃、豆漿、鰻魚飼料等。由于本試驗在溫棚水泥池中進行,因此為了方便操作和防止水質污染、氨氮升高,初次嘗試直接投喂蛋白質水平45%以上的粉碎料,鰍苗從仔魚到寸苗成活率為34.7%,雖然在試驗期間未出現水質惡化現象,但成活率相對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開口餌料的選擇有關,粉碎料與輪蟲相比適口性不佳,且存在投喂不均勻等問題。因此建議在開口階段先以輪蟲為主,經7~10天用粉碎料逐步馴化,最終達到全部投喂粉碎料投喂的過程,而不宜直接采用粉碎料的方式進行開口投喂。

猜你喜歡
溫棚親本苗種
甘蔗常用親本的田間自然耐寒性測定及評價
關于溧陽市青蝦“太湖2號”苗種擴繁體系生產情況的公示
春季苗種放養與管理“五六七”
多親本群體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2020.7.6 萊肯生物)
簡析稻田養殖小龍蝦的苗種選購與放養技術
曹永華
村姑
連陰天氣下溫棚內逐時降溫模型研究
1982—2011年江蘇大麥育成品種親本分析
溫棚栽培對夏黑葡萄物候期及果實品質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