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培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

2021-07-23 02:45王穎郎紅玲
速讀·上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文明禮儀禮儀中華

王穎 郎紅玲

◆摘? 要:中華文明禮儀教育的本質不僅有外在的禮儀規范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在培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既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做堂堂正正大寫的中國人,又有助于學生學會情緒管理,做情緒的主人。在實踐中,可利用及時化解、減少遷怒,高處著眼、小處著手,知行合一、事上磨煉,中西結合、聯合突破等路徑,使得理念落地生效。

◆關鍵詞:文明禮儀;核心素養

一、緒論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在北京師范大學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中,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并將其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而中華文明禮儀教育不僅包括外在形象及禮儀的規范,更主要的是思想及價值的教育。人的本質是思想,人的語言、行為等都是在思想或意識的指引下所作出的一系列外在表現,所以文明禮儀核心遮蓋下的思想及價值教育始終貫穿于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和六大素養,對促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中華文明禮儀教育的本質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核是“君子精神”。君子注重自我修養,博學好禮,不知不慍,具有獨立健全的人格,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還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君子精神彰顯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精神標識,而君子的養成,離不開“禮”的教導。中華文明禮儀教育不只是作為一種簡單的形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更是通過一定的儀式來涵養人的心性和道德,從而鍛煉人的品格。

“言為心聲,行為心表”,人的思想及其價值存在于內心深處,是肉眼所觀察不到的,表現于外即是言行舉止和實踐行動。所有的道德、法律、制度與禮儀規范等都是建立在對人性本質的認知基礎上的,儒家五經之一《尚書》在《大禹謨》篇中提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贝四藞蛩磮陶嗄暝谖坏暮诵目偨Y,被宋朝朱熹、陸九淵先生稱為“十六字心傳”。從該論述中,我們認識到,人性中有“人心”與“道心”,人心即人性的缺點,表現在禮儀方面的,如自私、懶惰、唯我獨尊、我行我素、打架斗毆、自由散漫、公共場合勾肩搭背、抽煙等,基本可視為是建立過分關注“小我”基礎上的行為表現。道心即人性的優點,表現在禮儀方面,如能夠為他人著想、言行舉止能夠考慮他人的感受、有同理心、與人為善、恰當適度的情緒表達等。人性中“人心”即“小我”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所以需“道心”即“大我”領域中禮儀規范的約束,又需禮儀教育的引導。

所以中華文明禮儀教育的本質不僅需要有外在的禮儀規范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兑讉鳌分v“修辭立其誠”,美好的言行是以美好的德行為基礎的,是內外兼修,而不是內心骯臟、外表有禮節的表里不一。唐朝趙蕤《反經》“德表”篇中提到“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所以中華文明禮儀教育最關鍵的是“正心”,是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教育。

三、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對培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理論作用

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對提升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人的思想及其價值存在于內心深處,很難通過肉眼觀察到,必須通過言行舉止和實踐行動表現出來,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行為舉止是心靈的外衣?!彼晕拿鞫Y儀的教育本質為思想及價值的教育,其高度應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核相統一,缺乏思想及價值高度的徒有形式的禮儀教育,無法讓人從內心產生共鳴。而在中國傳統禮節中,每一種禮儀都承載了豐富的文化符號和人文關懷,承襲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情感因子和文化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人倫親情的情感體驗。所以,中華文明禮儀教育,要從“心”出發,要注重情感及價值的培育與升華,將文明禮儀行為作為中華民族情感與價值的一種傳達。

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對培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理論作用,具體來說,有如下兩點。

1.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做堂堂正正大寫的中國人

《尚書·大禹謨》中的十六字箴言,啟發學生認識到“人心”與“道心”是時時刻刻在較量著的,以校園生活為例,予以簡單說明。

從以上簡表中,我們能夠看到,幾乎遇到任何事情時,我們內心中都是有兩種聲音在較量,一種屬于“人心”的聲音,是自私的,不符合“禮”的,是害人害己的,將自我引向墮落的;一種屬于“道心”的聲音,是公正的,“大我”境界的,利人利己的,是成就自我的。

所以遇到任何選擇,我們都需要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我想怎么做”,一個是“我應該怎么做”,如果兩者恰好一致,那就勇往直前去做就好了;如果兩者不一致,盡力去選擇“我應該做的”,因為這是讓自我走向有修養同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一條路。

2.利于學生學會情緒管理,做情緒的主人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任何一種情緒狀態亦是如此。比如有的學生遇到他人的批評,立即出現暴怒的情緒,這種情緒狀態一方面與外在的批評有關,一方面與學生本身對這件事情的潛意識解讀有關?,F實生活中很多人僅僅會看到外部原因,常常忽視了內在原因,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導致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墩撜Z》中提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即是啟示我們,君子是能夠由任何一種事情的結果中找到自身原因,消解掉內因,從而避免壞的結果,或者改善內因,來促成好的結果的。

四、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對培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路徑

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對培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有著重要作用,最關鍵的是在實踐中踐行中華文明禮儀教育的本質,以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核心素養。由于人的思想時時刻刻在發生變化,思想意識流是由一串極短的剎那組成,而這又跟外在世界無限小的變化有關,如何使得思想意識對外在的反應保持在一定的度中,不至于創造出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一個“不喜歡”的念頭轉化成“厭惡”,再轉化為“敵意””憤怒”占據全心,直到最后非要用行為或言語來對他人做出負面的事情為止;而是做到像《中庸》里提到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奔础爸泻汀钡木辰?,也就是“禮”的境界,這就需要通過諸多路徑多管齊下。

1.及時化解,減少遷怒

生活中,一些人在情緒方面表現出的“失禮”狀態,一般是因為“遷怒”,心理學上的“踢貓效應”,就是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斑w怒”一般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過去的(包括長久的過去和短暫的過去)與此事無關的情緒遷移到此刻,一種是過去的、與此情形相類似的層層不愉快的情緒瞬間相勾連,而導致情緒的大爆發,即“失禮”行為的出現。所以情緒“失禮”的本質,通??蓺w為“遷怒”。

那如何減少“遷怒”呢?可借助陽明心學,及時化解。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后說過一句話: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至此,心外無物,心即理也。啟發我們,情緒這種結果的出現也是由內外因共同促成的,除了與外在事件有關,也與當事人對事件的解讀有關,當事人對事件表現出來的言行是建立在其對事件解讀基礎上的,有的解讀是有意識的,有的則是潛意識的。要減少“遷怒”導致的“失禮”現象的出現,要求我們時刻反思對事件的解讀方式,盡力做出積極的解讀,才有可能表現出積極的行動,積極地解讀在每個當下,積極的行動在每個當下。

2.高處著眼,小處著手

王陽明先生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提到過一句話:“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贝嗽挶涣暯街飨诒本┐髮W師生座談會上所引用,這也說明了,“志向”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非常重要,對任何一個人都至關重要,沒有志向的指引,這輩子可能就是渾渾噩噩的一生,就是蹉跎歲月的一生。

志向需要有“內圣”方面的,即德行方面,也需要有“外王”方面的,即業績方面。德行方面的志向體現在我們扮演的每個角色中,如扮演子女、兄弟姐妹、父母、妻子丈夫、祖父祖母、員工同事、領導下屬、社會公民等角色時應該分別有自己的追求,《禮記》中提到: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即是對人“內圣”方面志向的指引?!洞髮W》中提到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稱為“橫渠四句”的宋代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是對人“外王”方面的指引。

所謂的“高處著眼,小處著手”即是志向高遠又腳踏實地,眼睛瞭望星空,雙腳踏在地上,從生活中的每個角色,每一天的付出與努力處著手。

3.知行合一,事上磨煉

在實踐中,既需要將文明禮儀納入師資培訓計劃、編入課程教學體系、融入活動育人過程、滲透進校園每個角落,同時也應意識到“禮”對我們的考驗與挑戰時刻都在,在行、住、坐、臥時,在課堂上下、集會獨處時,在面對老師、同學、父母時,處處都有考驗?!缎〈饔洝ぜ婪ā酚性疲骸靶⒆又猩類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币簿褪钦f如果我們真的由心底對父母有一種深厚的愛,那表現在外面就會和顏悅色;王陽明先生亦說,如果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那不是真知,只有我們做到了才說明我們真的懂得了,如果沒做到說明還未真知。

是否能將“禮”的精神化為我們身體與精神的一部分,需要事上磨煉?!墩撜Z·里仁》中提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痹谟鍪戮o迫時,顛沛流離時,即人處于逆境如面對他人的誤解、詆毀或所處環境事事不如意時,能夠堅守住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仍符合“禮”的要求,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避淺薄、避粗鄙,正是知行合一、事上磨煉時。

做到知行合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一生可能都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這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禮記·大學》里才有一句話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老百姓,最根本的是修身,將“禮”的修養貫穿入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4.中西結合,聯合突破

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對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需標本兼治、內外兼修,“禮”的教育既有思想和價值觀的教育,也有外在的禮貌、禮節、儀表和儀式等方面的教育,所以需中西結合,聯合突破?!饵S帝內經》:“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眴l我們如果做到有禮有節、情緒平和,自身將是最大受益者。在實踐中,可利用著名教育家南懷瑾所提倡的數息法,即關注呼吸,將所有意念集中于呼吸上的方法;也可用哈佛大學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到的“幸福的冥想”的方式,實現念頭的中正、平和,進而做到外在行為的彬彬有禮。

五、總結

綜上所述,中華文明禮儀教育的本質不僅有外在的禮儀規范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在培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既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做堂堂正正大寫的中國人,又有助于學生學會情緒管理,做情緒的主人,在實踐中,可利用及時化解、減少遷怒,高處著眼、小處著手,知行合一、事上磨煉,中西結合、聯合突破等路徑,使得理念落地生效。

參考文獻

[1]郭繼承.中華經典十三講[M].當代世界出版社,2019.

[2]泰勒·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南懷瑾.論語別裁[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跡[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5]讓-弗朗索瓦·何維勒,馬修·理查德.僧侶與哲學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郭子章.淺談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理論研究,2019.

[7]王艷輝.高職學生核心素養框架建設及培養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7.

[8]林崇德.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人民教育,2016.

[9]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

猜你喜歡
文明禮儀禮儀中華
在活動中養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筷子禮儀
禮儀篇(下)
不懂禮節
文明禮儀的檢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