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聊齋志異·阿寶》中“離魂”疾病的書寫

2021-07-28 02:09張騰
速讀·下旬 2021年5期
關鍵詞:阿寶蒲松齡聊齋志異

張騰

一、前言

《聊齋志異》中涉及大量的生死、疾病、醫藥內容,據相關學者統計,491篇作品中涉病作品有188篇,占全書的38%。福斯特曾說:“人生中主要事件有五:出生、飲食、睡眠、愛情、死亡”。文本中通過人物的疾病體驗與疾病表達,能推進情節的演進,窺探人物豐滿的立體形象,進而揭示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阿寶>一篇中通過中醫學范疇的“離魂”疾病書寫,富含深刻的隱喻意義。

學界對<阿寶>一篇的研究往往將“離魂”作為一種沿襲傳統的特定書寫策略,但往往忽略了特定病癥——“離魂癥”這一疾病角度對其切入探討。對《聊齋志異》中專門進行的疾病研究,有從作者蒲松齡出發,如鄭懷林的《蒲松齡及其<傷寒藥性賦>》,論述蒲松齡的《傷寒藥性賦》醫學價值與醫學思想,展現其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高超的寫作藝術才能,專事研究作家與作品之關系,但對文本中具體疾病類型如孫子楚的死因“消渴癥”特定的文學意象發掘力度不大。還有張夢杰的<《聊齋志異》涉病作品研究>一文,以《聊齋志異》文本為中心,總結各類疾病名稱,探究其發病機制、患者疾病體驗、醫者醫事活動、思想內涵等方面。此類論文的研究對象往往為《聊齋志異》全書中的全部或具體的某一類疾病,關注的焦點是疾病客體在不同文本中的表現,探求該疾病在蒲松齡筆下書寫是的一般規律。

<阿寶>是《聊齋志異》中描寫離魂的名篇,本文擬以小說中的孫子楚的“三次離魂”為研究對象,采用“醫、史、文互證”的研究方法,探討蒲松齡在<阿寶>一文中描寫的——“離魂癥”的隱喻意義?!霸谖膶W中, 疾病是一種象征, 一種隱喻, 一種審美手段和敘述策略。其功能依作家的不同而表現出巨大的差異”。

二、由醫入文的“離魂”病癥

蒲松齡因創作《聊齋志異》聞名于世,同時他深入民間,精通醫理,是一位中醫藥學家。其67歲時著有《藥崇書》,今雖不傳此書,但《蒲松齡文集》中尚存《藥崇書·序》,可一窺其豐富的醫理知識與殷切的人文關懷:

疾病,人之所時有也。山村之中,不惟無處可以問醫,并無錢可以市藥。思集偏方,以備向鄰之急,志之不已,又取《本草綱目》繕寫之,不取長方,不錄貴藥,檢方后立譴村童,可以攜取;但病有百端,而僅為四十部,殊覺荒率,而較之在《綱目》者,則差有涯岸可尋矣。偶有所苦,則開卷覓之,如某日病者,何鬼何崇,以黃白財送之云爾。

據此可見,蒲松齡為解決民間百姓疾病之苦,博覽醫書并結合自身醫藥知識重新組方,“以備向鄰之急”。面對疾病,其主張藥崇并舉。<阿寶>篇中“離魂癥”之運用,既與傳統離魂故事創作一脈相承,又與醫家眼中之離魂病癥息息相關,文人與醫者身份的多重性促發了蒲松齡《聊齋志異》書寫內容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離魂癥之名稱及相關癥狀散見于各醫家著作之中:

有人臥則身外有身,一樣無別,但不語,蓋人臥則魂歸于肝,此由肝虛邪襲,魂不歸舍,病名離魂。

——《本草綱目》

有神氣不寧,每臥則魂魄飛揚,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不寐者,此名離魂癥。

——《雜病源流犀燭》

一旦覺自己之身分而為兩,他人未見,而己獨見之,人以為離魂之癥也……能知戶外之人,口中罵詈,嫌家人不出戶迎入,人亦為離魂之病。

——《辨證錄》

根據中醫相關解釋,臨床表現為神志意識的失常,造成身體不受主觀意識的控制之癥稱“離魂癥”。中醫將其原因歸咎于“肝魂的病變”,透過深究離魂癥的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可知熟悉醫藥知識的蒲松齡選取離魂病癥用于<阿寶>篇中加以書寫,更重要的是要揭示離魂癥之隱喻義,“疾病,具有被當做隱喻使用的最廣泛的可能性,它們被用來描繪那些從社會意義和道德意義上感到不正確的事物”。

三、作為隱喻的“離魂癥”

小說中孫子楚共計三次離魂。前兩次皆為主動的離魂行為。第三次是孫子楚死后入冥,陰司感其妻之節義,為之還魂,這則屬于死離魂之范疇。

首先,孫子楚愛慕阿寶之情而導致離魂癥發作。這與一般意義上的相思成疾,魂不守舍的書寫模式大不相同,一般的相思病僅表現為茶飯不思、日思夜想后的“消得人憔悴”,至多直接引發重癥瀕臨死亡。而孫子楚兩次都以“離魂”的特殊方式表現出其對阿寶一見傾心,固與其本身性癡的個性特點相關。文本中的孫子楚是一位具有明顯缺陷之人,因其癡而具有不知如何表達愛意的人格及道德缺陷,于人際交往而言,癡致使其不善交流;于愛情追求而言,癡致使其不善表達。對愛情大膽追尋固然值得肯定,但若一方對另一方的渴慕過甚,且對方不得知的情況下,對身、心、靈的傷害是強烈巨大的。蒲松齡以孫子楚離魂尋愛,展現了一位豐滿而具明顯人格缺陷的孫子楚形象,借離魂病發的方式,作了對在愛情追求過程中過于癡迷會禍及自身及他人的道德評價。

四、結語

所謂“跡者,足之自出而非足也;‘書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也”?!读凝S志異》中蒲松齡選取大量的疾病作為素材加以書寫,一則廣大百姓日常生活中廣受疾病所累,小說中亦常常用疾構境;二則蒲松齡本人醫藥知識豐富,小說中亦常常療疾脫困,藉以宣揚特定的道理。

<阿寶>一篇中對孫子楚情“癡”的表現直至發展成為“離魂癥”的發作,既展現了人物豐滿的個性,又借病發與病愈的多次反復,推進故事情節之演進,最終展現作者蒲松齡深寓其文、其人、其病深刻的道德意味。弗洛伊德認為:“一個幸福的人絕不會幻想,只有一個愿望未滿足的人才會”,“每一次幻想就是一個愿望的履行,它與使人不能感到滿足的現實有關聯”。孫子楚對阿寶的癡情,是基于每一人內心皆存的男女之渴慕的樸素情感,而傳統中醫范疇的“離魂癥”的書寫,既有對情癡過甚的反思,又安排三次疾愈,將愛情納入鬼神與人間雙重世界的道德倫理范疇之中,獲得大圓滿之結局,道德隱喻的規勸世人意味濃厚。

參考文獻

[1]張夢杰.《聊齋志異》涉病作品研究綜述.載于保山學院學報,2018(37):76-80.

[2](英)福斯特.小說面面觀.廣州:花城出版社,1981:38.

[3]作為母題之離魂故事,六朝時期,離魂文學尚處萌芽階段,其用意唯于“及其著述, 亦足以發神明之不巫也……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 此為其第一階段;唐宋時期, 諸傳奇作品“始有意為小說”,離魂作品亦屬其內, 以愛情為媒介, 真正觸及封建禮教及世俗婚姻等社會問題, 始于此期, 遂至成熟時期, 故為第二發展演變階段;元雜劇繁盛之期, 離魂主題亦引入戲劇,其文體于此期得以擴展,以致離魂主題“盛傳不輟, 且成詞曲典實”,主題有創新及推進, 即反映門第觀念及科舉弊端, 此為第三階段;至《聊齋志異》時期, 離魂文學已具先作諸采, 且藝術特色頗豐,男女間生死不渝之情愛, 得以借離魂故事宣揚, 離魂文學遂至頂峰, 此為第四階段。由此可見, 離魂文學以其獨特之故事情節, 頗具藝術感染力, 各時文壇之上, 皆能彰顯其特定藝術魅力及社會內涵。雖“借神怪以言情, 以情勝”, 或“借神怪以言志, 以理勝”,離魂文學于不同時代之不同歷史環境中,體現相異之藝術表現,且呈歷史繼承關系, 成辯證發展之軌跡,離魂故事之巨大藝術包容性、再造性,得以深刻展現。參見:魏剛,梅山瑛:<論離魂文學的發展及其巔峰時期的代表作<阿寶>>,《新余學院學報》,2014(19):94-96.

[4]鄭懷林.蒲松齡及其<傷寒藥性賦>.載于陜西中醫雜志,1985(11).

[5]陳曉蘭.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闡釋.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69.

[6]汪玢玲.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5:324.原文出自路大荒整理:《蒲松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305.

[8]沈金鰲.雜兵源流犀燭.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90.

[9]陳士鐸.辨證奇聞.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32.

[10]蔣濤、王宇其.探幽中醫“離魂癥”.湖南中醫雜志,2019(12):87.

[11](美)蘇珊·桑塔格.病的隱喻.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5.

[12]萬燕燕.《聊齋志異》中的離魂情節研究.蒲松齡研究,2012(02):53-54.

[13]蒲松齡著、丁如明,等.譯:聊齋志異全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243-244.

[14]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322.

[15]程正民.文藝心理學新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6.

[16]從司馬相如始,消渴病開始具有隱喻色彩,而且這種隱喻逐漸指向了分離的兩個方面:一是男女性事,一是懷才不遇,前者主要流行于俗文化,后者主要流行于雅文化。見楊東方:<消渴病的文化隱喻>《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11-15.

[17]張夢杰.<《聊齋志異》涉病作品研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6月).

猜你喜歡
阿寶蒲松齡聊齋志異
開心堡壘
阿寶向前跳
《聊齋志異》:不一樣的魑魅魍魎
蒲松齡:努力換來逆襲
蒲松齡
English Clause Syntax
熊貓阿寶
論《聊齋志異》的悲劇意蘊
蒲松齡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