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題能力的培養

2021-07-28 18:10莫德發
速讀·下旬 2021年5期
關鍵詞:審題能力數學教學小學數學

莫德發

◆摘? 要: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具備審題的能力,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好數學知識的前提,是學習整個學習生涯中都需要具備的能力。所謂的審題能力其實就是一種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并且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審題的能力,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探索其中的步驟和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審題能力。學生擁有良好的審題能力,能夠主動去探索問題,抓住要點,保證學生能夠了解題目的主干意思,所以教師要積極尋找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的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審題能力,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促使自己能夠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審題能力

在小學中,教師進行數學教學,不僅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還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技巧,這樣學生才能在面對練習題的時候,抓住題目的主要問的內容,這樣才能根據題干來完整的解答問題。審題能力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水平,并且還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問題進行有效思考等。其實從檢查學生作業的過程中來看,就能夠知道,有部分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清楚題目想要問的問題是什么?學生都不能很好的理解題目內容,怎么能夠正確解答問題。所以教師在當前務必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一、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小學生審題能力弱的原因

1.沒有良好的檢查習慣

在進行審題出錯的時候,學生在之后進行整改的,也就是說在完成解題之后,學生要返回去認真檢查,看自己的所做的題目中運用的方法是否正確,或者是還有方面沒有涉及到;還要看自己的使用的單位和題目是否統一的,所獲得的結果是否是題目所需的。但是由于很多學生并沒有對自己的家庭作業引起重視,不負責任,他們可能會認為只要將自己的作業交上去,教師會檢查,所以他們的觀念中就缺乏相應的檢查意識,這樣就會出現學生因為自己審題不認真,從而解題的時候出現問題。

2.學生具有消極的審題思維

有部分學生在審題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沒有認真仔細的看題目,或者是在看完之后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入思考,以為是自己之前做過的,就利用相關的公式來進行解題,但是很多時候,這些題目中看起來很類似,但其實有很多細節之處不一樣,恰好是這個細節,就會到解題的方法和公式發生相應的改變。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題能力培養的方法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避免出現檢查失誤

在學生完成解題之后,要養成細心、良好的檢查習慣,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檢查出在解題時出現的錯誤,能夠及時的修改,這是學生完成作業后所必須要進行的一個步驟。教師要提醒學生在檢查自己所做的題時,要學會將題目中的條件和自己的解題相互對應,這樣能夠提高檢查的速度。比如,教師學生日常的測試中,可以提醒學生最后檢查試題,還可以和學生開玩笑:看看誰沒有低頭檢查做的試題就要打掃衛生哦。這其實是一句玩笑話,但是能夠很好的提醒學生進行檢查。

2.審題全面要動眼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進行數學題練習的時候,需要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并且還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和全面的觀察。比如,教師給學生展示一道示例圖,學生通過觀察,并沒有發現什么有用的信息,這是因為他們在觀察的時候腦海中沒有思緒,也就是看到什么就直接說出來,沒有考慮其中是否有關聯性。所以,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觀察相關的例題圖時,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給學生講解觀察相關的順序,這樣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提示去進行觀察并且獲得有效的信息,這樣就會避免出現遺漏問題或者是重復觀察某一個點的情況。其實在學生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數學資源,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也就是將自己的經驗激活,從而有效的利用,并且結合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和生活經驗,更好的理解知識,這樣能夠讓學生深化理解數學知識。

3.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理解題意

當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審題教學的過程中,其實可以采取直觀或者是動手操作的方式,從而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實踐,從而深化自己的理論知識,他們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去領悟、分析題干的意思。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直觀和準確的審題材料,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發散可以有一定的依據。比如,教師在講解加減法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擺出自己的學習用具來進行計算,比如9-4=?然后就引導學生進行算數,或者是根據自己的擺出來的學習用具來說出相應的算式。比如6,學生就要根據自己知道的算式將其列出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經歷,比如:小明的奶奶在昨天的時候買了8個雞蛋,在今天早上的時候給小明煮了兩個雞蛋,還剩下多少個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題目的意思將其畫下來,這樣也能夠直接直觀的得到最后的答案。

4.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推敲

在實際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教材中或者是學習資料中已經設定好的相關題目來設計與之關聯的問題,從而指導和引導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審題能力也隨之提高能夠把握好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學生能夠認清楚問題的本質,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解題技巧。比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的減法題目:小松鼠在秋天的時候就會囤積很多核桃,這樣在冬天的時候它們就會有食物可以吃,小松鼠囤積了100個核桃,它在第一天的時候吃了23個,在之后的每一天都會比前一天少吃4個,那么小松鼠在第三天的時候吃了多少個核桃呢?在第五天的時候小松鼠吃了多少個呢?

5.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動腦習慣

教師在采取科學方式來提高小學生審題能力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動腦習慣,這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當學生善于在審題的過程中,開動自己的大腦,去認真審題,抓住信息中的關鍵詞準確的理解其中的意思。教師給學生設計相關的題目,比如:客車在行駛的時候,每一個小時行駛的距離是285千米,比普通的貨車要快45千米,那么從這些信息中可以得知貨車每小時行駛了多少千米呢?在這個題干中,“比貨車快45千米”,那么到底是是誰比貨車要快,其實學生只有將題干中的意思理解清楚,才能真正的理解題的意思,從而正確的找到解題的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審題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燕.論小學階段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J].才智,2014(06):166.

[2]廖鳳蘭.淺談初,中數學中學生審題習慣與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07).

猜你喜歡
審題能力數學教學小學數學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借鑒陶行知思想,小議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