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渠道拓展研究

2021-07-28 12:59張妍
科技創新導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就業指導互聯網

張妍

摘? 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國高校除了重視專業課程教育外,還應加強就業指導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求職的本領?;ヂ摼W+時代給大學生就業擇業觀念帶來了巨變,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對基于互聯網+的職業教育課程與求職渠道展現出濃厚興趣與偏好,我國高校就應把互聯網+職業指導教育工作實現深度融合,充分使用互聯網技術紅利,在互聯網大潮中一展身手,從而拓展就業渠道。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大學生群體? 就業指導? 就業渠道拓展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3(a)-0250-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Channels under Internet+ Background

ZHANG Yan

(Tangshan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Province, 063000 China)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biggest livelihood. In addition to paying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hould also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education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of employment. The Internet plus Internet plus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and occupation.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show strong interest and preferences in the Internet plus occup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job seeking channels. Universities in China should integrate Internet + vocational guidance education deeply, fully use Internet technology dividends, and expand their employment channels in the tide of Internet.

Key Words: Internet+ era;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Employment channel expansion

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就要求我國高教重視專業知識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可塑造的有用之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除了高校自行評估外,還應接受社會的檢驗,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尺度就是高校畢業生能否具備求職就業的基本技能,順利找到工作崗位,回報社會的信任與家庭的期盼,這就需要高校除了重視專業課程教育外,還應加強就業指導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求職的本領,因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隨著高校錄取人數的持續增加,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也持續增加,這就意味著每年度就會有接近1000萬的大學生群體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因此,他們在開始大學學習之后,高校就應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引導他們找準人生定位、進行科學人生規劃,為他們順利實現人生夢想、在就業職場中展示出自己的特長提供科學指導,這也是高校一項重要的教育教學環節。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互聯網+不斷滲透到教育領域,給大學生就業擇業觀念帶來了巨變,不同于傳統的就業指導教育,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對基于互聯網+的職業教育課程與求職渠道展現出濃厚興趣與偏好,這就要求高校應與時俱進,充分使用互聯網+所帶來的種種優勢,增加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深度、廣度與厚度,為他們提供喜聞樂見的就業指導課程,切實提升他們的職業規劃、就業、面試與求職能力。

1? 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呈現出的新變化

互聯網給社會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變,各種工作的方式、途徑與理念都發生了變革,帶動了行業變化,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基本上各行各業都體現出互聯網技術的痕跡,社會生產、人民生活、教育產業,都激活了前所未有的活力?;ヂ摼W+應用到高等教育領域中,也激發了高等教育的創新活力。為了規范互聯網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應用,2105年7月4日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明確要求加快互聯網同社會各個行業的融合速度,充分發揮出互聯網+的技術紅利,在高等教育行業中,各所高校也都積極響應號召,采取有效政策,推動互聯網+同各個模塊的工作相融合。具體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模塊中,互聯網+也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渠道拓寬帶來了新的機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如何拓寬就業渠道等環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由于信息時代的帶來,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互聯網+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些思路與變革主要體現了就業環境、就業模式、就業能力與就業安全等方面。就業環境層面上,互聯網與社會各個行業的深度融合,促進了行業巨變,誕生了新的就業崗位、提供了新的就業機遇,這就無形中改善了就業環境;就業環境的變革就意味著大學生就業渠道的拓展,帶動了就業市場格局的變革,如新興互聯網直銷營銷平臺的出現、新媒體平臺帶來的就業崗位、以及個人創業準入門檻不斷降低等。就業模式層面上,互聯網+催生了新的就業模式,大學生就不再依賴傳統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就業崗位,個人擇業觀也發生了變革,新生的“互聯網+市場”模式給大學生提供了眾多就業崗位,這就無形中拓寬了就業渠道[1];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從顯性就業轉變為隱性就業,個人創新創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新型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成為深受大學生群體歡迎的就業指導思想。就業能力培養與提升層面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新的產業、行業的出現,提供了大量新興就業崗位,這就給大學生就業渠道的拓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當然,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同于傳統行業,互聯網+時代出現的新興行業與新的崗位,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新的要求,要求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具備互聯網操作技能、敏銳的洞察能力、積極的創新能力與獨特深邃的觀察能力,大學生群體如果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話,就很難勝任新時代的要求,互聯網+時代是動力,也是壓力,這就迫使大學生加強學習,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應學習前沿知識,觀察科技信息發展動力,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就業能力,主動迎接互聯網+時代的挑戰,自然,大學生綜合能力、就業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專業職業指導教師的引導,這也給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2]。就業安全層面上,不可否認的是,當下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做好了充分準備,部分大學生在壓力面前顯得有些迷惘、自信心不足,也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出現了慢就業、害怕就業、不愿意就業等心理問題,這就影響了就業安全,針對這種就業心理壓力,也需要職業指導教師進行引導,加強職業指導訓練,引導大學生積極應對競爭,最終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渠道的拓展就應圍繞上述四個層面來展開,這四個層面涵蓋宏觀、中觀與微觀三個維度,宏觀上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模式所出現的新趨勢新變化,中觀維度上論述了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群體擇業價值觀、就業取向觀出現的新的特征,微觀上就如何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就業能力、加強心理干預、增強就業安全感的問題進行了闡述,這就為大學生就業渠道拓展、尋找到新興的就業崗位提供了立足點與驅動力。

2? 互聯網+對大學生就業渠道拓寬的幫助

2.1 互聯網思維有助于革新大學生群體的就業觀念

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一種現象,更是一種社會時尚、一種觀念,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來說,互聯網+時代所催生的互聯網思維,深深地影響與改變著每一位大學生,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互聯網+時代背景中,他們不再單純向往事業單位、公務員、國有企業、跨國公司等傳統就業崗位,而是青睞于更富有挑戰性的新媒體公司、互聯網巨頭、共享經濟圈等行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或者是在互聯網環境中一展才華,自由創業,經過奮斗來體現出人生價值,這就無形中拓寬了就業渠道。這種變化的內在根源就在于互聯網+思維的傳播與影響,互聯網+時代的用戶思維、產品思維、極致思維、大數據思維與迭代思維帶動了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就業觀念、擇業觀念、求職觀念的變革,同樣,高等院校就業指導課程也應加大這些思維的講授力度,提升大學生群體對互聯網時代的操控能力;加大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力度,同時重視大學生群體的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工作,提升他們的就業安全心理,進而建立起就業課程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渠道拓寬的長效機制。

2.2 互聯網技術拓展了就業指導路徑

互聯網+時代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施方式,逐步從傳統的課堂授轉變為線上授課,如使用云技術、社交網絡、學習平臺資源等平臺來開展就業指導課程,讓大學生群體感受了互聯網技術給他們學習與生活所帶來的變化,主動去適應、鉆研互聯網技術,在這片浪潮中發揮出自身優勢,尋找到新的就業渠道。高校還可以建立就業信息發布平臺、官方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就業APP等途徑來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建立起充分使用互聯網技術的職業指導系統[3]。

2.3 互聯網網絡環境為就業渠道拓展提供了立體化空間

互聯網+時代中,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的深度融合,比如工業、智能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生態農業等,催生了新生的經濟形態,為廣大畢業生群體提供了寬闊、多元化、立體化的發展空間,這就拓寬了就業渠道,只要大學生群體轉變觀念,勇于開拓、積極進取,肯定會在互聯網大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ヂ摼W網絡環境是大學生就業的起點,也是他們發揮特長的空間,但絕不是個人發展的終點,互聯網技術為他們發揮自身特長提供了技術途徑,只要大學生群體敢于嘗試,積極投身于互聯網浪潮中,他們面前都會涌現出無比寬闊的就業渠道。

3? 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機遇,拓展就業渠道

3.1 使用互聯網+大學生就業教育,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我國高??梢园选按髮W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設立為一門大學公共必修課,通過互聯網相關技術可以推動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改革,從而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可以利用藍墨云班課移動學習平臺來實現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改革;授課教師也可以將互聯網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師資隊伍深度融合,實現就業指導模式創新;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慕課建設,為他們提供在線就業指導,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渠道[4]。

3.2 使用互聯網+大學生就業輔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我國高校在“互聯網+大學生就業教育”的基礎上,使用互聯網+大學生就業輔導,注重課外的個性化指導,利用“易班”網絡平臺開展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5]。指導教師可以重點關注特殊學生,實行“1對1”個性化就業指導,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就業能力,通過挖掘自身潛力來拓展就業渠道[6]。

3.3 使用互聯網+大學生就業服務,引導大學生順利就業

高??梢蚤_展互聯網+大學生就業服務,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提供盡可能的幫助,促使大學生順利就業。搭建就業服務大數據信息平臺,將互聯網與就業市場相融合,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服務;實施校企合作,構建高校全程化就業指導的“一站式”就業工作網絡服務平臺,引導大學生群體順利就業。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的使用、互聯網思維的普及、互聯網空間的拓展給我國高校大學生群體就業工作帶來了積極影響,也給就業渠道拓展提供了新的工作路徑?;ヂ摼W與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深度融合,使得大學生就業指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同時“互聯網+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開放性的、兼容性的,涉及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方方面面,為各高校的具體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導,為就業渠道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各個高校、大學生群體就應積極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充分使用互聯網技術紅利,建立起完善的就業渠道拓展機制。

參考文獻

[1] 秦立強.“互聯網+”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8(16):33-34.

[2] 于新明,孫萍.“互聯網+”融合線上就業平臺的相關研究[J].價值工程,2020(14):181.

[3] 梁利亭.“互聯網+”時代高校畢業生“智慧就業”服務平臺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3-26,30.

[4] 錢錚,蔣婧.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優化路徑探析——基于“互聯網+”的時代背景[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20,31(2):80-83.

[5] 許瑜銘.“互聯網+”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路徑改革探索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7.

[6] 羅俊杰.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互聯網行業大學生就業力評價[D].深圳:深圳大學,2017.

猜你喜歡
大學生群體就業指導互聯網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實證研究
網絡心理咨詢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運用探析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