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優化研究

2021-07-28 09:59王亞輝戴曉龍
科技創新導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會計人才人工智能研究

王亞輝 戴曉龍

摘? 要: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改革,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故而需予以重視。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會計人才素質的根本要求及其問題,并通過調整人才培養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加強學科課程融合、科學設計課程課時、合理布置教學課程等措施,以此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為企業輸送更多高質量、高素質會計人才。

關鍵詞:人工智能? 會計人才? 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1(b)-0160-04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ccounting Talents Training Cours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ANG Yahui1? DAI Xiaolong2

(1.Yueyang Radio&TV University, Yueyang,Hunan Province, 414000 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 Business, Hunan Busines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reform of the accounting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so i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On top of this,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accounting talent quality, and adopts measures such as adjusting talent training ideas, innovating talent train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courses, scientifically designing course hours, and rationally arranging teaching courses.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and deliver more high-quality and high-quality accounting talents to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counting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Research

根據《人民日報》相關調查數據可知:會計專業在2019年的畢業人數位列第一,且初級會計證人數突破了577萬。面對如此龐大的會計人才規模,會計專業的競爭力日益激烈。為了滿足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需求,會計人才要想在社會競爭中占據優勢,應積極調整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善于利用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科學的課程內容鍛煉會計人才的綜合能力,使其為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1? 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素質的根本要求

1.1 綜合素質

在進入到人工智能時代時,傳統會計人才類型已然不適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要想繼續在社會上占據穩定的競爭地位,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以此提高會計人才就業率?;谌斯ぶ悄鼙尘?,以往財務核算、信息錄入、數據合并、管理匯總等業務都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加以完成,在高精準度操作下,會計人才勞動力將有所減少。而真正適合新類型會計崗位的人才多為具備智能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能力、嚴謹工作態度的人才,一旦會計人才綜合素質不高,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1.2 技術能力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高新技術,它不但能夠自行完成會計業務操作任務,而且還可實現全方位管理與自動化監控。然而,人工智能也離不開人力支持,這就要求會計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務必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實踐技巧,在明確自身定位的同時也應借助智能化財務管理系統開展會計核算等事項,并注重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風險,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一方面,需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精神,使其及時補充人工智能等新知[1]。另一方面,還需對會計技能予以強化,而且還需加強學生應變能力與管理能力的培養,促使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隨時消除人工智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相輔相成中提高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水平,確保我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經過優化完善后,能夠為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重要保障。

2? 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問題

2.1 人才供應不足

從2019年會計人才學歷的大范圍調查結果中可了解到:在92萬會計專業畢業生中,中專與??迫藬蹈哌_66萬,其中本科生有25萬人,而碩博學歷的人數僅有9600余人,這表明在近80%對口專業人才就業過程中,學歷分配的不均勻導致會計人才與社會發展不匹配,甚至在人才供應上也明顯不足,尤其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許多在傳統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基礎上的人才僅停留在簡便記賬、粘貼發票層面上,會計技能與人工智能財務管理系統等新型財務技術的人才需求與社會需求不一致,導致會計人才無法發揮出真正的專業優勢[2]。因此,應重調課程教學思路。

2.2 培養方法不先進

在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所采用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缺乏一定的新意,且布置的課程內容不夠全面,導致學生無法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由此造成學生在畢業后進入到工作崗位后,很難取得較大的工作成就。據此,應充分結合現下課程教學內容與實訓方案為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提出新的指引方向,促使會計專業人才在會計領域中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只有教師立足于社會實踐進行課程體系的完善,才能增加會計人才與會計崗位的匹配度。

2.3 課程結構單一

目前,高校會計專業課程結構比較單一,缺乏各個學科,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學科的協同融合。針對會計專業人才設置的課程結構大多側重于會計專業課程,比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缺乏大數據分析技術、云環境下會計工作、物聯網技術、財務核算機器人等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同時掌握財務專業知識、數據分析統計、經濟法律管理、現代信息技術等智慧型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

2.4 課時安排不合理

會計課程的教學常需要秉承著系統性原則進行規范化編排。而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在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尚未清楚掌握會計基礎內容時,若直接將復雜度較大的課程放置在初學者學習過程中,不但會加大學習難度,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對優質人才的培養帶來阻力。對此,理應全面掌握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方向,最終實現會計課程課時的妥善分配。

2.5 教學課程不科學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許多金融財會智能機器人的出現無疑對傳統會計專業教學課程帶來了沖擊,這就導致各大企業在人才招聘上,對于會計專業的人才要求傾向于數據處理以及系統應用能力,并且對于學生人工智能技術的掌握程度有著更高的要求。

3? 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優化措施

3.1 調整人才培養思路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培養會計人才,還需在教學過程中調整人才培養思路。在實際教學中,要想保證教學課程得到有效落實,應針對常規人才培養教學思路加以轉變,確保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能夠在科學的課程體系下達成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以往傾向于專業技能的強化,而今應立足于綜合素質、人工智能技術實踐能力優化課程體系,由此打造人機交互教學環境,促使會計專業的人才能在人工智能機器的輔助下成為促進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目標的優質人才。其中人工智能財會機器人的誕生,要求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期間具備突出的實操能力。故而教師在教學課程中應適當引進人工智能機器操作指導課程等內容,在人工智能技術下促使會計人才培養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此外,教師在會計人才培養階段,還應根據不同會計崗位類型調整培養思路。

比如財務總監崗位的人才培養課程的重點應在于全盤預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績效考核等方面,而且還需引導會計人員掌握制定人員考核機制的能力。在課程選擇上傾向于“預算管理”、“風險管控”、“成本管理”等。同時,還要求會計人員具備明確的現代化管理模式認知度,并且還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人工智能財務管理系統的訓練機會,在課程上也需要予以微調,不可一味依靠傳統課程體系開展會計人才培養工作,以免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出現不適合財會崗位要求的后果。

3.2 創新人才培養方法

(1)打造全新培養環境。在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還需為會計專業的學生打造全新的人才培養課程教學環境。從我國提出的“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中可知:各高校需運用5~10年的時間為會計行業提供高素質會計人才,并趨近世界會計人才發展水平。對此,在優化課程體系階段,還應當秉承著“產學研教”原則開創一體化聯合教學環境,以此為我國高素質、強技能會計人才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具體可按照“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的方式,依據會計專業學生的基礎能力為其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使其在會計課程學習中取得較大的進步,以免會計專業學生產生較大差異,實現會計人才職業素養的普遍提高。

(2)加強實訓訓練,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期間,需依據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訓機會,好比在“審計學”課程教學中,應以培養會計人才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基準制定實訓方案,并適當引進“智能機器人”等實訓內容,由此在人才培養中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與適應力[3]。

3.3 加強學科課程融合

為了確保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培養的會計專業人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還需在完善課程體系過程中,實現學科課程的協調發展。與常規課程體系比較,除了在課程內容上有所變化外,在跨學科融合度上也應當予以重視。比如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需增設“大數據智能分析”“信息技術審計”“智能化核算”“會計決策與規劃”等課程。此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既要注重人工智能知識的講解,又應在常規會計課程中融入“科技教育”課程的相關內容。如現下已有部分企業在會計部門應用“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參與會計工作,若學生對于會計課程的理解僅停留在傳統業務層面上,將導致會計專業的學生形成固有思維,進而不利于學生獲得寬廣的就業渠道[4]。

此外,在核心課程如“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時,還可根據課程教學進度適當增加人工智能技術學科知識的比例,進而在多學科協調下,實現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高,使其成為企業會計崗位復合型人才。同時,在實訓與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也需做好銜接工作,包括教授學生如何正常操作新型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等,以免學生在畢業后不符合實踐崗位就業要求,最終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的全方位發展[5]。

3.4 科學設計課程課時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優化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時,還需實現會計課程課時的科學設計。針對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其實際學習過程中,面對復雜的課程內容。若教師在課時安排上違背學生的思維變化規律,將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對此,教師除了需要善于運用先進的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外,還需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需求重新制定課程課時規劃[6]。

比如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適當調整重點課程如“財務分析報告”“預算審計”的課時數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促使會計專業人才順利完成畢業前的考研、實習任務。而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中,因其課時較長且內容復雜,故而可將其集中分配在低年級,并且適當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實訓演練機會,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

通常情況下,企業會計實務課程的課時應保持在162課時范圍內,而出納實務應為54課時,基礎會計應為108課時,會計專業人才共計需完成3420課時任務。教師還應適當調整“信息技術”等課程的占比,進而在培養學生專業精神的同時,也能使其形成突出的法律意識、創新意識等,使其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成為合格的會計人才。只有高校會計專業任課教師意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課程的重要影響,才能促使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得以完善。

3.5 合理布置教學課程

教師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所設置的課程應重新加以調整,既要涵蓋傳統會計業務管理課程,又應當靈活選擇課程內容,將傳統會計教學課程中的抽象知識進行動態轉化,便于會計專業的學生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比如在講解企業財務運營模式等知識點時,教師可借助“沙盤”模擬企業運營過程,而且也可舉例說明先進的財務運營管理事例,以此在生動的教學課程指導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對比法分析傳統會計流程與新時代會計流程的辦公差異。

好比以往工作人員需要拿著發票到會計部門報銷公差費用,而會計人員需要準確記錄詳細的報銷明目,而今在智能機器人如軟通動力機器人的輔助下,發票報銷事項可直接借助智能機器人進行自動化掃描記錄,擺脫了人力束縛,也能適當降低人力失誤率。對此,教師可依靠真實的案例幫助學生深度了解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會計業務操作流程的注意事項,使其成為新時代企業發展的優質人才。而在會計課程結構上也需要予以重調,如增設“信息技術課程”、“審計實訓課程”等,促使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能在教師的正確引領下擁有豐富的人工智能技術實用經驗。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人工智能背景,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面臨著改革壓力,為了促使會計人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理應從調整人才培養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加強學科課程融合、科學設計課程課時、合理布置教學課程等方面著手,進而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使其在畢業后能夠擁有良好的個人發展前景,充分利用扎實的會計技能在人工智能環境下取得較大的成就,由此促進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紅.人工智能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影響及對策探析——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才智,2019(10):142-143.

[2] 方燁.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及課程改革探索[J].產業創新研究,2019(2):108-109.

[3] 張悅,李浩冉,張耀方.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6):174-175.

[4] 查慧園,蔡航軍,羅怡寧.“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能力本位培養模式探究[J].金融教育研究,2020,33(4):75-80.

[5] 林瑞芳.人工智能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20,36(5):40-42.

[6] 張清玉.需求導向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路徑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41):102-103.

猜你喜歡
會計人才人工智能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關于鐵路會計人才培養的探討
“互聯網+”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