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促進創新人才培養

2021-07-28 11:55鄭玉芳
學習與科普 2021年12期
關鍵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鄭玉芳

摘要:信息技術環境為創新人才培養營造了理想的環境,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構建中小學創新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課題、新的思路。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并合理的啟發、誘導學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學生在開展創新思維的時候,必須首先具有一種強烈的內部動力。正是這種內部的推動力,才會有刻苦地學習,才會有思想的解放、思維的活躍、潛能的發揮,進而才會有創新思維的萌芽與培育。網絡中的資源豐富多彩,正是這種新穎性和感受性,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并迅速轉化為一種求知欲望,轉化成一種進入創造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利用網上的教學信息資源,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以多媒體、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從而創設愉快的、數字化的學習情景。例如:利用教學軟件,使枯燥乏味的學習活潑生動。引用實例,采用生動、直觀、感性的教學方式,使教材中較為抽象的基礎理論知識易學、易懂、易記。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在教知識的同時教思路、教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的、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知識。為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適當的把教材內容融于問題當中,以問題的形式提出,讓學生思考、摸索、分組討論、總結積累經驗。

二、利用信息技術設疑置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通常,人們只有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才有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而創新意識則是在質疑的情況下產生的。所以,培養創新思維要從培養質疑問難開始,教師應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注意激發學生求異思維的興趣,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逐步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講授《三角形性質》這節課時,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用長方形、三角形、分別制作成橋梁,讓一輛小車分別通過橋梁,通過點擊鼠標,逐個演示,這樣不同橋梁的穩定性得到展示,很快能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為什么只有三角形做的橋梁才能使小車“平穩”地通過呢?由于有了疑問,學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三角形性質》的知識學習中,主動分析各種圖形的特點。

三、利用信息技術誘導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指發現或發明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它具有五個明顯的特征,即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這種創新性思維能保證學生順利地解決新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能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運用到學習新知識和其他課程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梢哉f,創新性思維是整個創新活動的關鍵。

例如四年級《問題解決》中的雞兔同籠題,運用媒體出示8個圓形和22個小長方形,說明雞、兔的頭被藏在了圓形后面,而它們的每一只腳卻藏在了長方形里。首先讓學生說說題意,然后啟發學生獨立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交流想出列表法與假設法的方法,由于在低年級時已經初步學會用有序的列表法,所以重點探究假設法。讓學生通過用圓片、牙簽把擺出自己的思維,形象地表示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結果,借助所擺出的圖形數學建模,抽象出數學解題過程,學生通過假設全是雞或假設全是兔子學會列出式子,計算出結果。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教學媒體形象的演示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時又有學生進行假設,若所有的雞都單腿獨立,而所有的兔子都雙腿站立,則總腿數只有原來的一半,即11條。但因總頭數保持不變,且這時雞的頭數等于雞的腿數,于是用11—8=3,得到兔子單腿站立數,即為兔子頭數,剩下的雞就是30只。這種富有想象力的思路顯得新穎獨特,別出心裁。使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的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探究習慣,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利用信息技術展示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中直觀的聲像結合、變小為大,化靜為動、超越時空界限的特點,讓學生感受事物的變化和生成過程,可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與愿望。

例如:生物課中教學《生殖和發育》這一課時,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胚胎生長發育過程的課件,感受胚胎的發育過程:通過一個受精卵的不斷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繼續發育分化成各種器官、系統,最后生長成胎兒。這樣的課堂教學彌補了傳統的講授性課堂教學中一味說教、講解、學生難有直接感受的不足,通過具體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克服了人類感官的局限性,揭示了現象的本質,克服了學生觀察的困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術拓展了學習空間,培養學生愛創新習慣

1、教科書所能容納的知識素材有限,如習題、舉一反三的類比材料等都因為教材自身承載空間的限制,而顯得較為稀少。以網絡技術和存儲——播放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能夠實現以互聯網為樞紐的高效能素材調動模式,便于教師廣泛搜集素材,拓展教學廣度。例如,在漢字辨識教學過程中,可以上網搜集相關的理論、課件、經驗、故事等作為輔助材料,加強教學立體性。

2、課堂時間有限而教育需求則無限,換言之,教師如果僅僅依靠課堂對學生進行知識教授,這將會使教學方式、方法顯得較為古板,同時,學生長時間接觸課堂,缺乏了學習的新意以及靈動性。依靠網絡工具如QQ、YY等具有典型代表的聊天工具,教師不僅能夠對學生進行課外教學,同時還能溝通師生情感,更使得對上進心不足學生的“一對一”教學成為可能。特別是一些群聊工具的使用,使學生在課后、假期等時間都能夠集中起來,聊天能增進班級和諧性,討論則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增加討論環節的趣味,可謂一舉多得。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激活思維,提高學生探究的質量,為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2]柳海民.現代教育理論進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研協同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創新產品、優化布局,讓傳統主流媒體傳播更具影響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