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學教育法治人才培養的根本遵循

2021-08-01 08:02于曉川
教學博覽 2021年7期
關鍵詞:法學依法治國馬克思主義

于曉川

摘 要: 全面依法治國是當前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踐行全面依法治國離不開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 伍。法學教育、法治人才培養進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中國特色法學研究、法治實踐及人才培養要真誠地堅 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黨的領導,要揚棄西方法學理論,深刻把握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真問題,要切實打破法 學教育與司法實務部門間的壁壘,增強法治實務部門在法治人才培養中的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浙江檢察系 統實施“檢校合作”戰略,探索“柔性掛職”新模式,共建高層次的教育培訓平臺、常態化的互聘互派平臺、全覆 蓋的實踐教學平臺、開放式的理論研究平臺,探索出法治人才培養新機制。

關鍵詞:時代使命; 路徑探索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 總書記對我國發展作出了一 個重大判斷,那就是經過長 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 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這一判斷可謂站位高遠,具有劃時代 的里程碑意義,必將對中國未來產生 全方位的影響。對法律人而言,關注 新時代下的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 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新時代下法學教 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要矛盾,落實 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 要目標,貫徹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治 人才培養的主要指導思想,做好法學 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改革攻堅,就 成為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 的首要任務。作為長期從事法學教育 的研究者,我認為,新時代下的法學 教育在如下幾個方面,將發生根本性 的變革。

一、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理 論品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 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新的偉大實 踐中,著眼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 略謀劃,深刻回答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創造性地發展了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 特征、理論風格和實踐面向的習近平法治思想。 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問題導向,從歷史和現實相 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 高度,既有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又充滿時代氣息和理論創新的特點和品格,是馬 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 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就是習近平總書 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概括的“十一 個堅持”。這就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 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在法治軌 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建 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 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推進國 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 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 數”。這“十一個堅持”構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 科學內涵,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 理論。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闡述了全面依法治國的 重大意義、法治發展的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 治的本質特征、發展方向、遵循道路、基本格局、 實現路徑等重大問題;科學回答了為什么要全 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 題;回答了如何在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 方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 義法治國家、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 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戰略問題等,是新時 代加強法治建設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全面依法治 國、建設法治中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根本 的行動遵循。 習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繼承 中華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回答 時代之問,不忘本來、借鑒外來、面向未來,具有 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二、 中國特色法治人才培養的現實路徑選擇

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 的法治實踐?!爸泄彩舜笠詠?,在全面推進依法 治國的整個過程中,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要堅持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觀和歷史唯物觀,他指出: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唯物主義,才能不斷 加深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人類 社會一般規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規律的認識,提 高對規律的認識水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 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 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法學的理論與實踐當然 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堅持。 馬克思主義關于法的本質的觀點揭示了法是 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一本質屬性。作為上層建 筑的法律,本質上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定的上 層建筑又反作用于它的經濟基礎,所以歸根到底 法律是維護所有制的。我們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 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 義國家,我們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首要的核心問 題就是要解決好為誰服務的問題,我們的法學理 論要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我們的法治實踐是為少 數人服務還是為大多數人服務,這是根本性與原 則性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為我們指明了法學理論 研究與法治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實現好、發 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基礎和先導作 用的法學教育更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 堅持人民是歷史是創造者,“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 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的實踐創造, 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聯系在 一起”。 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馬克思主 義的實踐觀強調人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理論性認識 是否正確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 上的講話中也強調,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 社會科學,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 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 作為本身實踐品格就非常強的法學,更應該做到 理論與實踐結合融通,理論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 真正能指導實踐,不能簡單地從邏輯到邏輯而自 娛自樂; 實踐要自覺地接受先進理論的指導,而不 能僅憑經驗行事而盲目自信。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認為社會是處在不斷變 化和發展中的有機整體。這就要求我們的法學理 論要關注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地 思考創新解決新問題的新思路,形成新的理論成 果。法治實踐要主動地尋求接受新的理論指導。

猜你喜歡
法學依法治國馬克思主義
公司成長的“法治之鑰”
淺談開放教育法學思維的培養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法治中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推動力量
黑格爾的第一節法學課
黑格爾的第一節法學課
兩會布局 依法治國
鏡頭·中國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