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對教育教學變革的影響

2021-08-01 08:13王婷
教學博覽 2021年7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融合改革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教育中,能夠為學習者的“深度學習”提供“導航式”服務,為學習者學習路徑提供幫助,是一種自適應的學習方式。人工智能分析技術下,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人工智能將教師從“日常生活”中“解放”出來,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教師,但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會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入性結合,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特點?!叭斯ぶ悄?+ 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場革命。人工智能現已深刻影響著我國教育發展,引發了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未來發展的挑戰,而如何及時把握這種挑戰,如何為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和建議十分關鍵。

關鍵詞:人工智能;教育;改革;融合

2018 年 7 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現代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亟需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更加深度地融合,培養符合國際競爭需求的新型人才。2019 年 5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報告明確指出,以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幫助教育系統利用數據推動教育平等、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幫助學生為迎接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挑戰做好準備。隨后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通過了《人工智能與教育北京共識》,確立了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戰略共識,并提出應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促進教育創新變革,建設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梢?,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促進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 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現狀分析

1. 多樣成果

(1)智能教育機器人。智能教育機器人進入教學環境可替代教師承擔一定教學工作,包括輔助教學、為教師提供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其管理教學過程、進行課后答疑等,將教師從繁瑣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讓教師有更多時間關注學生態度情感發展、良好品德養成及實踐能力的提高。但現階段智能教育機器人只是一種初級階段的軟件教育機器人,相對于互聯網在線教學,智能教育機器人主要輔助教師聚焦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它表現出了更高的精準度,也給了學生更高的參與感。

(2)智能教學系統。該系統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教師提供學情分析、資源推薦、課堂管理、智慧環境創設、智能測評以及決策輔助等服務。具備綜合學科資源的人工智能教學系統可為教育教學提供建設性學習環境,輔助個性化教與學,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智能教學系統的優勢是給學生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緩解當前大班教學環境下教師著重關注學生集體、缺乏對學生個體關注的問題。同時也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科學平臺,發展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多學科的內容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高。

(3)智能在線學習平臺。該平臺使個體自主化、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在線學習平臺,依據學生歷史學習數據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評估,預測學生后續學習需求和表現,智能化推薦適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習效率。目前,智能自動化評測系統已廣泛地應用于語言領域,包括自動化短文評價和口語評價,引發了評價方法、形式以及評價手段的重大變革。

2. 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缺乏人文關懷,教學形式機械。當前,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仍局限于技術層面。把科技成果與教育教學置于同等地位,忽視教育活動以及教育發展所需的人文環境,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終將使教育本質逐漸湮滅。

(2)教學評價過于量化,教育管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人工智能技術為信息和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很大便利,但也存在教育教學評價關注測驗、考試等得到的客觀數據,忽視了學生對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語言等的表現性評價,致使教育教學評價更多關注量化評價而缺少質性評價。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學校管理可提高決策質量和工作效率,促進治理體系精細化,但也增加了教育管理不確定性;同時人工智能也存在“不可知、不可控、不可用和不可靠”的挑戰。

(3)對教師在角色定位、知識與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把教師從重復繁瑣的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但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實際應用中,教師隊伍整體上不能正確理解人工智能技術,缺乏正確的應用方法和操作能力,從而不能真正發揮其教育教學價值;教師在對學生精準化輔導方面存在誤區,致使人工智能教學更多流于形式,未能發揮真正價值;同時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豐富多元的資源很容易盲目跟風,不能很好地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資源及學習策略。

二、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對教育教學變革的影響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動態性和交互性。為實現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需重新確立教育理念,明確教育意義和發展目標。教育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是以通過對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延伸人類智能、推動社會發展,使人類更有尊嚴、智慧地生活。在當前教育與人工智能不斷融合的時代,教育更應注重人文精神。

(2)注重教學評價的動態化和多元化,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系統。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應建立開放、共享的資源和組織系統,充分利用外界資源把學生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擴展到整個社會,建立由企業、學校、政府、科研機構等多個部門組成的優質開放的生態環境,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豐富的網絡資源及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為推動教育教學模式變革、教育教學評價方式創新提供了技術和現實支撐。

參考文獻:

[1]梁迎麗,劉陳. 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現狀分析、典型特征與發展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8(3):24-30.

[2]林曉峰,謝康. 人工智能現狀及其教育應用的理性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8):12-17.

作者簡介;王婷(1982-),女,山西晉中人,晉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分析。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融合改革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下一幕,人工智能!
改革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