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吆喝聲

2021-08-03 03:47王太廣
農家參謀 2021年6期
關鍵詞:雞娃貨郎進村

王太廣

每當我夜晚散步時,總能聽到一位婦女用小喇叭放出的錄音“烙饃豆腐串、白糖粽子——”一下子就喚起了我對兒時農村走村串巷叫賣的吆喝聲的回憶。

俗話說:“賣啥吆喝啥?!毙r候的村莊里,經??吹教魮呢浝?,他們進村后先是搖動撥浪鼓,接著是或長或短的叫賣聲:“大針洋線桃木梳——”這是針對村婦的;“糖豆帽卡玻璃球——”這是吸引孩子的。貨郎的挑子是一座移動的百貨商店,東西又多又有趣,裝在玻璃瓶里的糖球五顏六色,仿佛聚集了整個世界的甜,而我卻難得有錢買上兩粒。

還有接連不斷的吆喝聲““打——豆腐”“補鍋釘盆嘍——”“磨剪子來,戧菜刀——”“賣馓子——”……

每年開春,村莊里就響起“賒小雞哎賒小雞”的吆喝聲。那人挑著大而扁的籮筐,里面是“嘰嘰”叫的小雞娃。賣雞人進莊后找個空地放下挑子,撒一把浸泡過的小米,小雞娃立刻活躍起來,叫得更歡,擁擠著搶食吃。買雞娃的婦女們,立馬圍攏上來,邊看邊議論顏色的好壞、雞娃的肥瘦,商量著買不買、買多少,然后討論還價。一番成交后,賣雞的便把小雞娃如數過給買方,在小本子上記賬后又去招攬下一個買家。所謂賒小雞,就是用先欠后還的方式買剛孵好的雞娃,賣家是游販,挑著擔子走村串戶。你賒多少雞娃,他記在小本子上,到了秋天他再來,沒錢者可用雞蛋頂賬。當時,我問大人:“要是賒他雞娃的人搬家了,或那個小本子丟了咋辦呢?那人豈不成了冤大頭?”大人回答得干脆:“不用擔心,這是老幾輩的規矩,春天賒,等到秋后雞長大了,分辨出公母時再付錢!”

吆喝聲像細細的線,在記憶里悠蕩,鉤掛的是一些人的音容,尋常而又難忘的舊事。我記得那個叫王連敬的補鍋匠,一個操著北方口音的漢子,頭上有不少白發,個子不高但很健壯,門牙少了兩顆,說話總不關風。他面前堆放著有洞眼和裂紋的鍋、盆。每到鉆眼時,會涌出細細的粉末,發出“吱吱”的響聲,有的洞需雙面補上鐵皮,有的用錫涂平就好了。每當補好后,他便說一句“補好了”,然后敲一敲鍋盆,交給對方。補好后鍋或盆發出的聲音是“噼噼啦啦”的,那是一種由鐵片、鉚釘、傷痕組成的不再渾圓的混響。

當時,水屯大隊九隊的郭進祿經常騎著一輛自行車,一進村就開始打車鈴,車把上插著一根帶有紅纓子的鐵絲,車架旁系著小板凳和一個工具包,這是鄉間宰豬匠的標志。他宰一頭豬不到兩分鐘,而且刀口小、流血少。有人問他手藝為啥這么高?他毫不掩飾地說,宰豬這小手藝也得靠功夫。既要眼力好,又要刀功好。老郭宰豬的手藝在駐馬店以東的農村名氣很大。

還有一位姓韓的殺狗人,面孔油亮,身材粗壯。如果他只帶了一根棍子,就會吆喝:“打狗——”;如果他挎一個籃子來就會吆喝:“狗肉——”。他是個粗心大意又不識字的人,有人賒狗肉的時候,只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記下賒欠斤兩,卻不寫姓名,到了他收賬時難以查找。還好,那時的農村人實在,大都給他狗肉錢。

吆喝聲是讓人愉快的,在商業不太發達的年代,它帶來的是淺淺的喧嘩,但不含瘋狂的成分,像似熨帖的平民化聲樂?!扒嗖死睬嗖?,綠油油的青菜”“誰買杏,誰買杏先嘗后買,不甜不要錢?!边@種叫賣聲時??M繞我的耳邊。還有一位賣布的:“經拉經拽經蹬經踹,冬暖夏涼不結實不要錢!”字字用力確實契合了農家紡織土布的特征和品格。

走村串戶的吆喝聲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純粹的民間創作,雖然如今逐漸淡出,但吆喝聲給予我的那份親情,卻濃在心頭,化不開了!

猜你喜歡
雞娃貨郎進村
一間等房客的屋子
“雞娃”神話和1900位中產家長
“雞娃”教育:一場面向學生的殘酷“內卷”
進村入戶的路上
別把孩子變成“雞娃”
制造雞娃
連鎖超市進村來
夸年輕
“進村”感受奧運“巴西效率”
互聯網金融:踴躍“進村”,挑戰需面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