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對策

2021-08-04 01:54高學禮
時代金融 2021年18期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商業銀行

高學禮

關鍵詞:商業銀行 全面風險管理 體系建設 對策

2016年,原銀監會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按照匹配性、全覆蓋、獨立性及有效性的原則,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加強外部監管。雖然各級商業銀行按照指引要求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但由于商業銀行所處金融市場環境日益復雜、監管標準愈加嚴格,加之全面風險管理理論在我國銀行業內的實踐起步較晚,商業銀行現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呈現出基礎薄弱、風險意識不足、技術水平偏低等弊端,無法幫助商業銀行防范與控制多元化風險。商業銀行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其風險管理水平與能力往往反映出其整體經營質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能夠適應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形勢、有助于商業銀行做大做強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迫在眉睫。下文將從全面風險管理概念及內涵出發,圍繞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五要素”闡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對策。

一、全面風險管理概述

《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對全面風險管理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化的風險識別、評估、防控過程,受到董事會、管理層及商業銀行全體員工的影響。該過程貫穿于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制定到各項經營、經濟、管理、業務等活動中,用以發現影響商業銀行合規、合法、良好經營的各類風險事件,并通過一定的風險防范技術將可能誘發的不良結果及損失控制在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內,保證商業銀行通過合理方式達成既定的戰略目標[1]。在金融衍生品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各項活動面臨的風險愈加復雜,且風險之間具有傳導與相互影響的特點,因此除了要切實做好各個重要關口的風險管理,還需要注意風險事件之間的串聯性,以此打造致密的風險防控網,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應對能力。

相對于傳統風險管理而言,全面風險管理具有四大明顯特征:其一為風險識別更為全面,不僅要注重可能影響商業銀行發展的外部及內部風險因素,還需要考慮風險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及風險的傳導性;其二為全過程及全員參與。不僅要保證風險識別、評估、防范及控制等各項風險管理職能滲透至商業銀行各項活動過程的始終,還需要保證從管理層至基層員工的全員參與,及時地發現各層級潛在風險;其三為全局性,即將全面風險管理納入商業發展戰略中,以完善的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科學標準的風險管理流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推進全面風險管理的實行;其四為風險管理理念由成本轉向利潤,由被動轉向主動[2]。

二、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策

(一)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與目標

明確全面風險管理原則及目標是構建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前提條件。結合商業銀行所處金融市場發展形勢、全面風險管理概念及內涵,文章認為商業銀行應按照如下原則與目標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1.基本原則為全覆蓋及全員性。全面風險管理應當覆蓋商業銀行所有業務、機構及人員,基于業務全流程監控風險,繼而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及危害程度;集中性:構建統一的風險管理機制,將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塑造為風險信息收集、風險防控指令下達的集散中心;獨立性:構建獨立的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并區別于業務主線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權威性,保證其在最大限度上調配商業銀行資源;融合性:促進全面預算管理與業務管理的相互銜接、相互協同,以科學的風險資本配置助推商業銀行業務向好發展。

2.根本目標。全面預算管理目標與商業銀行戰略目標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與邏輯關系。當前商業銀行發展目標以合法、合規開展主營業務,風險可控、資本收益率提升、利潤最大化為主。與之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目標為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組織結構,明晰職責及權限范圍,制定可操作性強且切實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制度與流程;在日常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全面落實風險監管要求,理順風險管理運行機制,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與支持,并保證各項業務依法、合規開展。

(二)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監管控制體系架構

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需要有決策權、執行權及監督權相互制衡的監管控制體系架構的支撐。為此,建議商業銀行在原有的董事會、管理層及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基礎上設置分層機制。

第一,在董事會下設戰略、薪酬、審計及風險管理委員會,獨立于業務部門并直接由董事會指揮與領導。其中戰略委員會負責制定并上報經營管理目標及長期發展戰略、查驗年度經營計劃、投資方案的執行情況,提出重大問題的解決建議;薪酬委員會負責擬訂董事及管理層選任程序,設置薪酬方案,審核董事及管理層任職資格與薪酬管理制度,提交薪酬方案建議并監督實施。

第二,監事會負責監督商業銀行風險、合規狀況、會計政策、財務報告程度及財務狀況;組織開展審計工作,對商業銀行財務報告進行全面審核,并編制針對性報告提交董事會;對外部審計機構的聘用等提出建議。

第三,在管理層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管理人員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的控制情況。

(三)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監管控制體系

隨著商業銀行的轉型,金融業務執行過程中的信用風險不再局限于單一環節,而是滲透在業務執行的全流程之中,商業銀行原有信用風險監管控制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信用風險防范需求[3]。為此,建議商業銀行設置獨立的信用風險防控機構,并完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以此避免因貸款或管理決策失控狀況的發生。

運營部、信貸部及風險管理部門共同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與防控,審計部門則對其風險防控情況進行審查與監督,可以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在運營部構建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借助人行征信系統、前臺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等全面收集客戶資信信息,用以構建客戶資信數據庫。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實時監測客戶資信情況的變化,降低因客戶臨時性資金變動對銀行運營造成巨大損失;在信貸部構建內部授信管理制度,對客戶審核、交易決策、決策執行等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督;在風險管理部門構建應收賬款管理制度。貸款發放后,應收賬款信息自動化錄入信用風險監管系統,相關人員在系統提醒下及時與客戶溝通,監控其付款行為,以此將應收賬款風險監控關口前移,避免壞賬及呆賬的產生。

(四)建設風險預警機制,靈活應對各類風險

市場風險、聲譽風險及流動性風險是極有可能導致商業銀行經營不善、資本結構失衡的風險因素,建議商業銀行針對不同類型風險的特點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第一,針對市場風險要加強對市場利率變動情況的監測,進一步完善金融業務價值評估體系,靈活且正確地運用市場風險監控技術,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動態指標及靜態指標相結合、外部及內部相結合的分析方法了解市場風險情況,并加強限額管理,以市場風險監測與評估結果為依據科學設定風險限額、交易權限及止損數額。

第二,針對聲譽風險管理,商業銀行可以構建二級預警機制。高層管理人員實時關注傳統媒體及網絡視聽媒體對其經營、財務狀況的報道,準確研判社會輿論發展形勢,并針對負面信息策劃應對方案;經營管理層人員則需要將聲譽風險管理貫穿于各項經營活動中,切實執行高層管理人員制定的應對方案,避免虛假及負面信息誘導公眾,降低公眾對商業銀行的信任與依賴程度。

第三,針對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需要根據發展戰略、業務特點、未來業務發展需求及風險偏好設定總體限額,按照各支行經營發展狀況等將總體限額分流至各支行,尤其是要明確流動缺口限額、負債結構限額等,保證總行及支行資產負債結構均衡。

(五)靈活運用風險策略

不同類型風險對應的風險策略有所差異,總體上來看,風險策略的選擇要基于對金融市場、宏觀政策、經濟環境等發展、變化形勢的分析與研判。

1.信用風險策略。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對部分產能過程,對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加強管控力度。商業銀行一方面需要減少對鋁礦石加工企業、煤焦化企業等的貸款投放,另一方面則需要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并且需要按照監管政策以及自身的發展戰略合理轉移部分風險。

2.市場風險策略。商業銀行需要深入研究央行貨幣政策,精準研判貨幣市場周期,借助金融產品定價調整、交易利率調整的策略應對利率風險。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衍生性工具套期保值,降低市場風險發生概率及損害程度。

3.流動性風險策略。近年來,部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影響了商業銀行經營的穩定性。建議商業銀行采用不良貸款證券化、債轉股等新型模式清收處置不良貸款。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需要調整貸款結構,將信貸投放重心轉移至中小客戶,并開展信貸分期業務,以此緩解信貸資金流動性壓力。

三、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運行保障措施

(一)強化數據及IT系統建設

全面風險管理具有全覆蓋、全流程及全面性的特點,要想切實發揮全面風險管理的作用,就需要對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內外部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并對其進行處理與分析,構建商業銀行發展與風險事件的隱性關聯,繼而為全面風險管理決策提供真實的數據依據。但商業銀行風險信息中包含結構化、半結構化及非結構化數據,如媒體對商業銀行的評價、公眾對商業銀行的看法等屬于非結構化數據;人行征信系統內客戶資信數據則屬于結構化數據等,加之不同數據格式差異性較大,在風險信息收集環節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此,建議商業銀行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完善的數據及IT系統,并積極運用計量工具與金融模型準確研判市場風險情況、全面識別潛在風險事件。例如,在信用風險管理中:首先,可利用大數據深入挖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歷史數據、風險事件、客戶資信數據等;其次,將描述性風險事件、風險類型等量化并轉化為滿足大數據模型分析需求的結構化數據;再次,借助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對各類型信用風險的集中程度進行計算,確定排名前10的信用風險因素,如客戶企業所處行業地位、客戶企業財務狀況、客戶企業聲譽等,并對不同類型風險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最后,當排名前10風險因素風險程度有所下降后,重新按照上述流程評估風險等級,逐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信用風險管理流程與制度。

(二)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人才是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構建的“軟實力”。一方面,商業銀行審計部門及風險管理部門需要積極組織開展員工風險管理水平培訓,針對全面風險管理過程中發現的風險防控漏洞、風險事件等開展針對性培訓,從理念、技術、能力等各個方面提升基層崗位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與此同時,要健全薪酬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明確各部門、崗位人員的風險責任,將風險管理防控實效性與人員薪酬、晉升等掛鉤,并借助上述風險數據系統追溯風險責任對應主體,保證風險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違章必究。另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及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對于既具備風險管理技能,又具備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顯著提升,商業銀行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健全后備人才儲備機制。一是為保證數據系統有序、有效運行,引進具備金融知識、數據分析能力的IT技術型人才,可適應全面預算管理需求的管理及經營型人才,以此優化商業銀行人才結構。二是由薪酬委員會定期考察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將業務工作能力強、創新能力高、風險意識好的35歲以下各部門人員作為管理層儲備人才,加大對其的培養力度,以此逐步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架構。

(三)創設統一和諧的風險管理文化

風險文化是全面預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五要素”之一。商業銀行要將合規、合法經營作為各項活動開展的基本理念,向全體員工宣傳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與此同時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對風險防控情況較好的支行、部門等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及政策傾斜,激發全體人員防范風險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此外,管理層人員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為全體員工樹立模范,積極組織開展風險防控競賽活動、培訓活動等,將風險管理的理念根植于全體員工頭腦中,使其能夠自覺遵守銀行規章制度、法律法規,進行客戶資信審核、貸款發放等工作。以此營造群策群力、攜手共進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文化。

四、結語

在競爭加劇、監管標準日益嚴格的環境中,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面臨著更為多元化的挑戰。全面風險管理作為以戰略目標為導向的全覆蓋、全員性、動態性特點的風險管理理念,可以降低潛在風險事件對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影響程度,提升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繼而保證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目標的落地、落實。為此,各商業銀行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未來發展需求等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注重計量工具、金融工具及現代信息技術等的合理運用,以此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獲得可持續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想.淺議中小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以QHD銀行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0(35):89-90.

[2]戴春燕.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探析[J].中國外資,2020(20):15-16.

[3]金鐘明.淺析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J].全國流通經濟,2020(23):154-156.

作者單位:銀川掌政石銀村鎮銀行

猜你喜歡
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商業銀行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唐山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全面風險管理視角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研究
建設農業政策性信貸擔保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警犬使用法制化體系建設初探
關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院校建設中的若干思考
我國航空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構探析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