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游戲藏科學

2021-08-10 03:27
作文周刊·小學五年級版 2021年20期
關鍵詞:毽子銅錢皮球

愛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古今中外都不例外。他們總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來玩。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同學們一定很感興趣吧??靵碜x讀下文,大家還能學到許多科學知識呢!

拍皮球

宋代時,我國就有皮球了,叫“鞠”,用皮革做成,內部用毛塞緊,有一定彈性。這是古代清明節時孩子們愛玩的一種玩具。小朋友玩的“鞠”多數是用豬尿泡制成的,吹上氣,扎上口,就能拍著玩了。雖然不如現在的橡膠皮球有彈性,但孩子們照樣玩得很開心。

游戲中的科學

由于皮球里空間有限,注入皮球的空氣就變成了“壓縮空氣”,使得皮球有了彈性。給皮球一個作用力,皮球就會給你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所以拍球用的力越大,皮球就跳得越高。皮球落到地上又彈跳起來,是由于球內的空氣先被壓縮然后又恢復了原狀,這是能量恢復過程,動能增加,彈性勢能減少。

踢毽子

一兩個銅錢,幾根雞毛,一個鵝毛管,兩小塊圓形布或皮,組在一起就是一只漂亮的毽子。約幾個同伴一起踢,看誰踢的數量多,踢的花樣難。踢上一會兒就能滿身汗,又快樂,又健身??旆抡展糯暮⒆幼鲆粋€毽子來玩玩吧!

游戲中的科學

毽子底部為什么要用銅錢,而不用其他質地的東西呢?一是因為圓形的銅錢容易獲得,而且踢的時候也方便;二是因為它有一定的重量,這一點很重要,可以利用重力和慣性,使毽子上下翻飛更有規律。你不見毽子下落時,總是重的一頭向下嗎?

放風箏

在明媚的春日里,約幾個朋友到野外放放風箏是最快樂不過的事情,古人早就深諳此道了。

風箏,古時稱為“鷂”或“鳶”。風箏源于我國的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相傳東周人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稱“木鳶”,研制了三年才成功,這是人類最早的風箏。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逐漸演化成今日的風箏。

游戲中的科學

風箏飛上天,是借助了風的力量。在有風的日子里,人們都是逆風放飛風箏的。這樣,風從前面吹到風箏上,產生了一個向上推的力量;這時,風箏上面的空氣壓強小,下面的空氣壓強大,于是產生了升力,風箏被送上了高空;后面的長尾巴,能起到平衡的作用。風箏在空中同時受三個力的作用,即風的推舉力、自身的重力和線繩的拉力。這三個力基本平衡時,風箏才能在空中穩當地懸游。

蕩秋千

這項運動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為了上樹采摘野果或獵取野獸,我們的祖先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搖蕩擺動來上樹或跨越溝澗,藤條就是秋千的雛形。到了春秋時代,就發展成繩索懸掛于木架上,下拴踏板的秋千了。如果采用立姿蕩秋千,人應始終按照秋千擺動的節奏前后蹬踏板,就能越蕩越高;如果采用坐姿,就必須有人在側后方推。無論立姿還是坐姿,給秋千的力越大,秋千蕩得越高。

游戲中的科學

蕩秋千和鐘擺的運動類似,都是以一點為中心,繞這點做圓周內的運動。蕩秋千是以上面的支架為中心,繩長為半徑旋轉,鐘擺也是同樣的道理。

滾銅錢

這是古代的孩子因地制宜想出來的玩法。幾個孩子湊在一個地方,找兩塊瓦片支起一個角度,讓銅錢豎著從斜放著的瓦片上滾下,然后伙伴們比一比,看誰的銅錢滾得遠。如果選擇一塊斜坡地,銅錢就會滾得更遠啦!

游戲中的科學

銅錢呈扁圓形,圓周各點到圓心的距離幾乎相等。當它在地面滾動時,圓心離地面的距離就是半徑的長度。在滾動時,銅錢保持著垂直狀態,重心落在一個點上,所以不容易倒,而斜坡增加了滾速,更增加了平衡性。當坡度達到45°時,銅錢滾得最遠。

斗蟋蟀

在古代,蟋蟀叫“促織”。蟋蟀是一種秋蟲,秋天叫得更歡,人們一聽到蟋蟀叫,就知道離冬天不遠了。寒冷的冬天,人們需要寒衣,于是抓緊時間紡紗織布。蟋蟀不知疲倦地鳴叫,仿佛在催促織女們快點織布,所以人們給蟋蟀起了個“促織”的名字?!爸袃和舸倏?,夜深籬落一燈明”。讀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就可知道古代的孩子是多么喜歡斗蟋蟀了??磮D中的孩子們玩得多專注??!

游戲中的科學

雄蟋蟀好斗,直到分出勝負才肯罷休。蟋蟀獨居,形成孤僻的習性,使它不能容納別的雄蟲。別的雄蟲一接近,非斗個你死我活不可。鳴叫也為雄蟋蟀所獨有,獨特的叫聲是它們聯絡的信號。當雄蟋蟀唱出“邀請曲”時,雌蟋蟀會循聲而到,然后雄蟋蟀又改唱“愛慕曲”。不過蟋蟀的歌聲并不是從嘴里唱出來的,而是前肢摩擦發出的。蟋蟀一只前翅的下面長著一排細小的齒,另一只前翅的上面長著一個突出的尖,當雙翅摩擦時,就產生了清亮的“樂聲”。

猜你喜歡
毽子銅錢皮球
銅錢
毽子
銅錢草
拍皮球
小小毽子,深深友誼
銅錢草上的小洞
自動計數毽子
拍皮球
撈皮球
我錯了(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