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語言活動與美術創新融合的多元策略

2021-08-11 02:23沈之婷
下一代 2021年4期
關鍵詞:語言活動美術

摘 ?要:美術教育,可以引導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及創造美,幫助幼兒的身心得到進一步的全面發展,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美術是幼兒對周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它具有濃厚趣味性和強烈情感性,是最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的的一種藝術形式。根據幼兒年齡特征我們可以嘗試以兒歌、故事、繪本教學結合繪畫、手工制作等創新元素為切入點,幫助幼兒在語言活動中感受語言與美術有效融合所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語言活動;美術;創新融合;多元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1]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并具有巨大的潛能,他們在外界的相互作用中能夠構建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由于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能夠廣泛運用各種不同的象征語言和外觀形狀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因此教師要注重幼兒獨特的學習方式,在語言活動中大膽滲透美術教育,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實踐探索來獲取經驗,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一、欣賞兒歌,萌發動手創作的欲望

美術教育意在幼兒可以在一定的創作欲望的推動下,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在平面上加工、創作出靜態、可感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他們審美感受的過程。

(一)運用兒歌的意義及韻味激發創作的熱情

在小班語言活動《小小傘兒撐起來》這個主題活動中,通過欣賞鮮明、直觀的畫面學習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寓意及朗朗上口的韻味,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大膽想象,同時為幼兒創設了寬松、和諧的活動氛圍,激發了幼兒對美術創作的熱情,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迅速發展。

(二)適當的引導結合原材料進行大膽創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要“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感知、 理解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并進行創造性的表現”。[1]小班幼兒動手能力有限,他們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教師應在活動過程中運用有趣的藝術性語言激發幼兒大膽創作,如在語言活動《小小傘兒撐起來》中,教師提供了顏色鮮艷的輕黏土和卡紙雨傘形狀,結合兒歌大膽想象,裝飾出各自不同想法、不同風格的小雨傘,讓幼兒不知不覺地學會搓、捏、團、壓等動作,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不僅感受到如何裝飾美,還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三)大膽的創編使語言與美術有機融合

在語言活動中,大膽的創編能有效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小班幼兒對兒歌的創編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有想法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口編出來,這時結合美術作品的呈現就能很好地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創編出來?!?——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要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征,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感受和欣賞美?!盵2]如在《小小傘兒撐起來》的課堂后半部分,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裝飾了各種風格、特色異樣的小雨傘后,大家都很樂意也很積極地講述自己的作品,并結合兒歌的韻律進行創編,他們的創編五花八門、天馬行空,雖然有些不符合我們成人的思維,甚至不合邏輯,但這正是幼兒獨特的創作與表現,有效地發展了幼兒的創新思維及表述能力。

二、在故事看圖講述中巧妙融合美術元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盵2]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3]因此,在故事創編中能巧妙地融合美術元素,往往會碰撞出你意想不到的火花。

(一)以故事為引子,通過討論了解畫面

有懸念的故事開頭,能引起幼兒的思考和興趣,讓幼兒潛移默化地進入課堂,吸取知識。在大班看圖講述活動《蜜蜂愉快的一天》中,教師以變魔法的游戲讓幼兒感受魔法的神奇和有趣,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在用白色蠟筆涂過的大圖畫上設下魔法,當幼兒用肉眼看不到圖案的時候,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討論,猜測畫面的內容,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基于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作為引導者,可以引導幼兒大膽推測、想象圖畫的大致內容,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二)利用蠟筆與水粉的特性,感受油水分離畫的神奇

在《蜜蜂愉快的一天》活動中,當幼兒使用水粉掃在蠟筆畫上面的時候,立刻感受到油水分離的神奇,之前完全看不到的蠟筆畫逼真地呈現出來了,讓幼兒對水粉和蠟筆的碰撞有了新的認識,感受了藝術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同時,也散發了幼兒的思維,不僅是一種視覺的沖擊,也是大腦運動的有效途徑。在故事的四幅圖畫中都設置了這樣的魔法,每幅圖的內容不同,課堂上緊緊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美術手段的加入使課堂氣氛活躍了很多。

(三)運用語言豐富畫面,講述特色的故事情節

看圖講述時要根據畫面講述大致的故事內容,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蜜蜂愉快的一天》看圖講述活動中,在魔法變出來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根據圖畫大膽想象,相互用語言、表情、動作等多種形式有序、連貫、清晰地講述故事內容,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

三、在繪本教學中融入美術的創新點

繪本是以精致優美的圖畫和精簡生動的語言緊密搭配而成的生動圖畫書,既有色彩鮮艷、形象鮮明的圖畫,又有豐富的文學內涵。而正是這些優美的圖畫,讓人在欣賞文學的美妙之處,又感受到了藝術的深遠。我們可以借鑒繪本故事中的故事情節以及生動的表現手法引導幼兒大膽去發現、去探索,并且將繪本教學與美術創作有效結合。

(一)尋找繪本中的美術教學點,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繪本最大特點是圖文并茂,文字精簡,畫面中各種形象栩栩如生。深入挖掘繪本中夸張的圖案以及顏色的基調等美術教學點,有利于幼兒更好地領悟繪本故事的內涵。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的源泉?!盵4]創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創造的前提,例如:中班繪本《走開,大黑兔》,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白兔”從頭到尾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大黑兔緊跟不離”,設立了各種方法來甩掉大黑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地點、環境等因素,拋出問題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想象,當小白兔來到小河邊,引導幼兒思考它會用什么方法來甩開大黑兔,自然就讓幼兒主動地去思考。而繪本中圖畫的生動、形象往往就是培養幼兒探索身邊新事物的重要主導線。從小白兔一開始發現大黑兔——躲到大樹后——游過小河——不知不覺跑進又黑又暗的樹林——遇到大灰狼,讓幼兒感受了一場起伏跌宕的心理變化,從緊張——害怕——平靜——恐懼,既恐懼又有點滑稽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們飽嘗了一場心理大戰,刺激了幼兒的大腦運轉,散發他們的思維及想象力。

(二)選擇故事情節作為切入點,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

每一本繪本都有其特別之處,教師要抓住能與美術相融合的切入點,可根據繪本本身的故事情節或不同于本身的發展情況,巧妙地融合美術的元素,激起創作的波瀾。如在《走開,大黑兔》的故事學習中,教師抓住“大灰狼就要吃掉小白兔”的緊急關頭作為切入點,把問題拋給幼兒思考:“你會用什么方法趕走大灰狼呢?”通過互相的議論及大家的踴躍回答,為幼兒想動手操作埋下鋪墊。

另外,教師在提供操作的材料是孩子們平時少見少接觸的,這樣創新性較強的材料更加吸引幼兒。如紙巾筒,一頭綁好保鮮膜,讓幼兒在保鮮膜上用馬克筆畫出自己想要趕走大灰狼的道具及想法,雖然是孩子們第一次在保鮮膜上繪畫,但大家都心有成竹,都能邊畫邊講述自己的方法。而且形象多樣,方法頗多,有的畫了石頭,有的畫了槍和刀,有的畫了一堆碎玻璃,還有的畫了大黑兔、、、、、、幼兒的想象力非常強大,活動中大大地開發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達到了語言與美術創新融合的特點。

(三)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親身體驗樂在其中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課程要以游戲為基礎,一切課程皆游戲。因此,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在親身的體驗當中感受快樂。在活動的后小部分,讓幼兒帶上自己畫出來的方法,想同伴講述自己的想法,再關了燈,用小手電筒照出各種圖案,親身體驗光與影的現象,設計小環節把大灰狼趕跑,將活動推向高潮。創新的小制作配合科學原理非常吸引幼兒,讓他們流連忘返,最后以“踩同伴的影子”小游戲結束活動,使幼兒玩得更盡興。

幼兒語言活動的創造性與幼兒美術活動的創造性是共同通的,正因如此,語言活動與美術活動的融合更能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語言作為幼兒成長表達中的主要方式,是幼兒與世界溝通交流的主要途徑,所以為了不斷地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幼兒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讓語言活動富有創造性地與幼兒美術相融合,為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培養幼兒從小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和更多的表達溝通渠道。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 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的名言.

[4] 著名的德國科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

作者簡介:沈之婷(1986-05-07-)女,廣東信宜人,本科,幼兒園一級教師,漢族,廣東省信宜市幼兒園從事幼教工作。

猜你喜歡
語言活動美術
美術篇
如何提升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提問效果
以體驗式故事教學為載體促進的幼兒語言能力
對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提問作用的認識
精心設計語言活動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研究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交際法理論指導下的英語詞匯教學策略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臺灣當代美術
封底:國外太空美術作品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