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良好飲食習慣建立的家庭教育策略

2021-08-11 04:48楊璇
下一代 2021年4期
關鍵詞:飲食習慣家庭教育幼兒

摘 ?要:當前幼兒出現很多不良飲食習慣,比如依靠家長喂飯不獨立吃飯、愛吃零食、挑食等等,究其原因家長對于孩子飲食習慣的建立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與引導。研究建議家長通過給孩子樹立榜樣、給孩子制定原則與要求、帶孩子了解食物的生長等策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關鍵詞:幼兒;飲食習慣;家庭教育

幾位媽媽都在為孩子吃飯的問題感到苦惱。辰辰媽媽說:“我們家寶貝4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從小給他喂習慣了,他吃飯根本不動手。如果我們不喂他,他就大聲哭,也不吃飯。我們一直想培養他自己吃飯,就是不知道怎么開始?!必愗悑屨f:“我們家娃吃飯經常弄得不愉快,吃飯只吃肉和蛋,蔬菜和米飯一口不沾,如果要求她吃非得大哭一場?!毙切菋屢布尤肓擞懻摚骸靶莾好刻焱≠u鋪跑,餅干、蛋糕、巧克力不斷,一到吃飯便是桌子都不上來,光吃零食不吃飯?!?/p>

一、不良飲食習慣形成的原因

上述案例集中反映了不能獨立吃飯、挑食、愛吃零食等不良進餐習慣問題。這些問題與父母長期的錯誤飲食教育觀念相關,是孩子在家庭中逐漸養成的不良習慣。不能獨立吃飯的孩子主要存在三種情況,一種還不能很好地獨立吃飯,這種情況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而不是代替孩子的手來喂他;一種是不愿意自己吃飯,通過哭鬧等方式要求家長喂飯,或者直接不吃,這種情況孩子已經掌握了家長的脾氣,威脅家長喂飯,家長一味妥協只能讓孩子在學會獨立吃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另一種是家長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吃飯,認為孩子自己吃不飽或者會弄臟衣服,家長從頭到尾喂孩子,不給孩子自己吃飯的機會。

孩子挑食往往和家長、家庭飲食習慣有關系。有的家長也有挑食、偏食的現象,甚至吃飯時當著孩子面評論什么菜不好吃、不想吃,這樣在無意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很快就學會了,逐步地養成了挑食的習慣。另外,孩子對于自己喜歡的食物常常會有一定的依賴性,喜歡吃就只吃那幾樣,而家長們都做孩子喜歡吃的菜,不喜歡的就不做,完全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菜品內容,讓孩子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對不喜歡吃的不引導也不鼓勵,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因此,對于孩子挑食,家長要仔細分析孩子存在的情況,弄清原因,從日常生活和烹飪方式下手,緩解孩子挑食現象。

而孩子愛吃零食,我們不能一刀切。對于我們成人來說,尚且做不到完全不吃零食,對于孩子來說,零食當然充滿誘惑力,家長要理性認識零食,并非所有的零食都不能吃,而是要引導孩子吃健康的零食,少吃、不吃垃圾零食。

二、家長引導孩子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建議

(一)培養孩子獨立吃飯

培養孩子獨立吃飯,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進餐的能力,教會孩子使用餐具,孩子從不熟練到熟練吃飯、吃得滿地都是到吃完干干凈凈會有一個過程,家長要耐心等待這個自然過程。培養孩子獨立吃飯,必須要建立在一個原則基礎上:孩子會自己吃后家長就不再給喂飯。家長要相信孩子自己會吃得越來越好,也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養成孩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

1、教會孩子使用餐具

有的孩子3歲了依然不能精準地使用筷子和勺子,所以會存在吃完滿地都是、滿身都是的情況,這是因為孩子還不熟悉餐具,手部的精細動作還達不到。平時的游戲活動中,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餐具玩具,讓孩子扮演家長給娃娃喂飯?;蛘咴诩议L監督之下讓孩子玩一玩勺子、玩一玩筷子,幫助孩子更加熟練地抓握勺子和筷子。孩子吃飯時,即便吃得很慢、不熟練,家長也要耐心陪伴,不能包辦,讓孩子體驗自己吃飯的快樂和成就感。家長可以在一旁示范,教給孩子如何使用餐具,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快,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能學會自如地使用餐具吃飯。

2、每天定時定量吃飯

定時是指進餐時間要相對固定,這樣每到吃飯時間,孩子就會感到饑餓而食欲旺盛,胃腸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蠕動加快,吃下的食物容易消化吸收。定量是指進食物的量要適當,讓孩子吃得恰到好處,既不過飽,也不過少。如果吃飯的時候孩子只是胡塞兩口,便跑去玩了,家長一定不要強行讓孩子吃飯,接下來的時間里也不要給孩子提供零食。下一頓吃飯的時候,告訴孩子如果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就會挨餓,所以每噸都要吃飽。定時定量,保持孩子吃飯的生理需求和內部動力,于是獨立吃飯不再是難事。

3、營造好的就餐氛圍

膳食安排要全面營養,魚類肉類、蔬菜水果、粗糧細糧合理搭配,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烹飪時在色、香、味上下功夫,讓孩子一來到餐桌便充滿食欲。用餐前,與孩子一起擺放碗筷,引導孩子請長輩入席;用餐時,交談輕松愉快的話題,家人都專注吃飯并表現出對食物的滿足和喜悅,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帶動孩子享受吃飯這個過程;飯后,及時表揚和獎勵孩子好的就餐表現,切不可口是心非或過度表揚。

4、養成安心吃飯習慣

家長要和孩子定下規則,吃飯時不說笑、不哭鬧、不玩玩具、不看電視,端正地坐在桌旁,細嚼慢咽。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些行為,要立刻制止,并且告訴他,現在是吃飯時間,如果不好好吃飯,就要餓到下一頓才能吃飯。如果孩子還是不聽,那就讓他在吃飯和玩中做出選擇,家長尊重孩子做出的選擇。長期堅持專心安靜吃飯的原則,慢慢孩子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另外,要培養孩子進餐好習慣,家長一定不能在吃飯時訓斥孩子,吃飯中不要催促孩子,最好保持安靜或者輕聲簡單地給孩子介紹食物名稱和特色,增加孩子進食的興趣。

(二)培養孩子不挑食的習慣

1、家長不挑食,做好榜樣

如果家長長期不吃某一種食物,孩子也會跟風模仿。首先家長自己改變挑食的習慣,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什么食物是不好吃的、不想吃什么食物等負面引導。和孩子一起吃飯時,家長每一樣菜都吃,并且告訴孩子每一種菜營養都不一樣、每一種口味都不一樣。對于孩子不吃的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并告訴孩子味道很不錯,你也可以試一試。

2、讓孩子走近各種食物

讓孩子對食物多一些了解,有助產生心理認同。比如,帶孩子去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么長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蔬菜在地里都是什么樣子,尤其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那些他不愛吃的菜,家長一邊給孩子講解蔬菜、水果的生長過程以及營養價值。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親手種菜苗、發豆芽等,和孩子愉快地品嘗自己種植的食物。讓孩子參與做菜,幫大人擇菜洗菜,在廚房看媽媽做菜并且給媽媽幫忙,大孩子可自己做涼拌菜,孩子會愛上自己參與制作的食物。

3、日常烹飪多樣化

孩子對食物的口味、需求有別于成人,家長要學習一些幼兒食品的制作方法,將孩子的食物做得色香味形俱全,滿足孩子營養和心理發展的需求。蔬菜、肉類、谷物都有各種顏色,可以進行搭配,做出顏色鮮艷、樣式美觀、營養齊全的飯菜,比如白色的鱈魚可以搭配紅色的胡蘿卜絲,牛排可以搭配綠色的青豆和黃瓜絲,奶香饅頭用果醬裝飾成小熊的形狀。

(三)理性對待孩子吃零食

1、盡量晚接觸

對于不健康的零食,越晚接觸越好,畢竟這些食品對于孩子的成長沒有太多好處。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就是要品嘗各種食物,這樣才不會看到別人吃而眼饞,其實家長大可不必著急,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嘗世間的食物,沒必要為這一時而擔憂。家里不接觸,并不代表外出也接觸不到。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能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吃,他也想吃,或者人家會分享給他一個,這時候也沒必要太較真,吃一個吃一次都沒關系,不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的。

2、對不健康零食進行說明

無論孩子大小,我們都可以告訴他們這些不健康的食物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危害,也可以利用一些繪本,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有些零食需要有限制的吃。開始可能效果不好,但隨著說的次數增加,孩子也已經嘗試了這些食物的味道,感覺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吃,就學會自我控制,減少或者不再吃這些不健康的零食了。

3、分級別吃零食

霍爾福德在他的著作《營養圣經》中建議,選擇食物時盡量選擇“天然的、新鮮的、完整的”食物。其實這個原則用在零食的選擇上也同樣適宜。我們可根據不同類零食的營養特點和制作方式,劃分為三個推薦級,即“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限量食用”。諸如:各種水果、可直接食用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蘿卜等)、酸奶、煮玉米、全麥面包、全麥餅干、純鮮牛奶、低鹽的堅果、豆漿、鮮榨果汁等,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可經常食用的零食”,只要不影響正常吃飯,孩子可以適當享用。而營養含量相對豐富,卻含有或添加中等量油、糖、鹽等調料的海苔片、水果干、奶酪、奶片、怪味蠶豆、鹵豆干、牛肉干、餅干、飲料等,可以作為“適當食用零食”,孩子可以吃,但是家長要限制數量和次數。含有較多食品添加劑的罐頭、蜜餞、炸薯片、炸薯條、糖果、炸雞等,應該作為“限量食用零食”,嚴格限制孩子吃這類零食的次數和量。

4、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不想讓孩子吃太多不健康的零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管好自己,不能自己吃著油炸薯片、奶油蛋糕,卻一定要孩子吃酸奶、水果,因為這根本不合理。所以,想減少孩子不健康零食的攝入,先要管好我們自己的嘴巴。媽媽們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不希望他們接觸任何不好的東西,但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怎么可能天天都是美好的;只要不是長期、大量的攝入不健康的食物,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

作者簡介:楊璇,1993年12月,四川達州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猜你喜歡
飲食習慣家庭教育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易致乳癌嗎?
幼兒畫刊
男女飲食習慣差別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