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

2021-08-14 13:30
中國保健營養 2021年19期
關鍵詞:偏癱肢體康復

程 玲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醫院,山東 濟南 250400

腦卒中在臨床上也被稱作腦血管意外,中老年人為該病癥的高發群體,研究顯示[1],該病癥患者發病后發生偏癱的機率高達30%,該癥狀將造成患者肢體運動障礙,致使嚴重影響其生活自理能力。目前,臨床上治療腦卒中疾病的醫學技術精湛,但是對于該病癥的預后治療卻明顯重視度不夠,為此本文對該該病癥患者單純實施常規護理與在此基礎上聯用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后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20年5月期間就診于本院的78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隨機等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性較小(P>0.05),可對比分析,詳情:對照組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齡為(64.8±8.4)歲,疾病類型:腦出血有19例、腦梗死有20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齡為(64.9±8.3)歲,疾病類型:腦出血有17例、腦梗死有22例。

納入標準:確診腦卒中;首次發病兩日內出現偏癱;肌力Ⅱ級或以下。排除標準:言語功能障礙;認知、意識或精神障礙;生命體征不穩定;重要性器官功能不全;不配合研究;無陪護家屬。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按醫囑要求給予其藥物指導以及關注病情恢復情況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強化康復護理:(1)體位轉移及按摩:每隔2h進行1次體位調整,每3-4h進行1次按摩護理,即以專業的手法對其患肢進行按摩等。(2)肢體功能訓練:對患者的胸廓、髖關節、肩胛、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及腕關節進行被動活動訓練,每日1次,每次15min,該項訓練可逐漸增加活動強度及速度,并可結合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對其自主運動功能進行刺激及喚醒,而后逐漸引導其自主運動。(3)坐、站、走平衡耐力訓練:先對患者進行半坐位耐力訓練,而后可逐漸加大坐位離床角度及訓練時間,掌握訓練內容后進行踢腿擺動訓練,輔助其扶床站立,直至可自主站立,攙扶患者進行下地行走,直至可自主行走。(4)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指導患者進行一些日常動作訓練,例如穿衣及吃飯等,訓練期間注意正確動作示范及錯誤行為糾正,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肢體運動功能(Fugl-Meyer評分量表,該評分采取百分制,分值的高低與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呈正比)、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數,該評分采取百分制,分值的高低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2])及護理效果。護理效果評定標準:患者的肢體功能已明顯恢復,可適當的進行運動,實現生活自理為效果顯著;患者的肢體功能有所恢復,可進行日常行動,基本可自理生活為有效;患者肢體功能無改善且無法自理生活為無效,護理有效率=(效果顯著數量+有效數量)/39*100%。

1.4統計學分析 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為計量資料,用t計算;護理效果為計數資料,以x2計算,若P<0.05,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較見表1。

2.2護理效果比較見表2。

表2 護理效果比較[n(%)]

3 討 論

待腦卒中患者治療后病情及體征恢復穩定后,應盡早對其進行康復訓練,使之恢復其正常肢體功能。本研究顯示,實施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可有效恢復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與常規護理相比,早期強化康復護理效果有效率明顯較高,該護理模式可對患者殘留神經及中樞神經系統發揮神經重組功效,進而提高患肢新生神經元數量,減輕其傷殘程度。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將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從協助其進行被動運動,到逐漸過渡為主動運動,將有效幫助患者恢復運動能力,以免肌肉萎縮,造成終身性殘疾,該護理模式除了關注于肢體活動,還注重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這將有利于其盡早重獲正常生活,改善其生活質量。腦卒中患者的半暗區神經元是可以進行修復的,及時有效的對半暗區神經元進行刺激是治療腦卒中后偏癱重要關鍵點,早期強化康復訓練可對患者的中樞神經受損現象進行刺激,這將有利于對半暗區神經細胞進行修復,使其發揮正常的傳導功能,促使患者可正常運動及生活[3]。

總結: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利于提高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護理效果,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偏癱肢體康復
循經往返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
肢體語言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肢體寫作漫談
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
VSD在創傷后肢體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中醫康復學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