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麻醉深度對下腹部手術患者炎癥反應及術后痛覺過敏的影響

2021-08-23 19:19劉健萍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炎癥反應

劉健萍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在下腹部手術中的價值。方法 選擇2018年2月-2019年1月納入的擇期下腹部開腹手術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將其中30例腦電雙頻指數(BIS)40-50的患者作為A組,另30例BIS 50-60者作為B組,比較兩組炎癥反應及痛覺過敏情況。結果 T1、T2、T3時A組指標均低于B組,且組內對比差異顯著(P<0.05)。術后24h、48h時A組觸痛閾、機械痛覺過敏范圍優于B組(P<0.05)。結論 BIS 40-50時,下腹部手術患者的痛覺過敏較輕,同時可減輕炎癥反應。

關鍵詞:痛覺過敏;麻醉深度;炎癥反應;下腹部手術

【中圖分類號】R782.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161-01

下腹部手術的切口通常較大,且創傷范圍較廣,從而延長患者術后疼痛時長,加上疼痛程度較嚴重,最終導致痛覺過敏的發生率升高,直接影響術后康復。而痛覺過敏作為麻醉術后組織受損或者阿片類鎮痛藥物影響的麻醉并發癥,加上手術對外周組織的損害,可促使機體出現傷害性刺激,直接降低傷害性感受器閾值,最終造成疼痛感受[1]。對此,臨床為了避免痛覺過敏,通常選擇鎮痛藥物進行干預,尤其是阿片類藥物較多見,其療效已經被臨床證實,但關于其麻醉深度尚無統一定論,且臨床學者對此爭議較大[2]。本文展開試驗,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2019年1月納入的擇期下腹部開腹手術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將其中30例腦電雙頻指數(BIS)40-50的患者作為A組,另30例BIS 50-60的患者作為B組。A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4-62歲,平均(50.12±1.42)歲,體質量19-27kg/m2,平均(23.48±1.11)kg/m2;B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5-65歲,平均(50.47±1.33)歲,體質量18-28kg/m2,平均(23.79±1.06)kg/m2。兩組基礎信息相比無差異(P>0.05)。

入組標準:(1)ASAⅠ-Ⅱ級;(2)患者與家屬簽訂知情書;(3)符合手術適應癥;(4)經醫藥倫理委員會審批。

剔除標準:(1)拒絕或中途終止試驗者;(2)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3)術中出現大出血、過敏性休克等生命體征波動過大、術后送ICU監護者。

1.2 方法

兩組進入手術室后均建立靜脈輸液通路,連接心電監護儀監測體征,在患者清醒時開始監測BIS,直至手術結束。麻醉誘導:選擇2.5-4.0μg/mL丙泊酚+2.5-4.0ng/mL瑞芬太尼進行靶控誘導,入睡后靜注0.1 mg/kg維庫溴銨,肌松滿意后實施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容量模式控制呼吸(VT 8-10 mL/kg,R10-12bpm)。麻醉維持:2.0-5.0μg/mL丙泊酚+1.0-5.0ng/mL瑞芬太尼進行靶控維持,間斷給予維庫溴銨維持肌松,在切皮前及縫皮前靜脈給予1.5-2μg/kg芬太尼,術中按照患者體征及BIS值調節靜脈藥靶控濃度。其中A組BIS維持在40-50之間,B組BIS 50-60之間。術畢停止輸藥并送麻醉恢復室復蘇,患者清醒拔管后安裝靜脈鎮痛泵。

1.3 觀察指標

入室后(T0)、術畢(T1)、拔管后24h(T2)、拔管后48h(T3)時測定兩組5-羥色胺(5-HT)、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前列腺素E2(PGE2)指標,并在術后24h、48h測定兩組上、中、下的觸痛閾、機械痛覺過敏范圍。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選擇SPSS 20.0系統計算,表達計量數據,選擇t檢驗;百分比表達計數數據,選擇x2檢驗,P<0.05為兩組數據存在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指標的對比

兩組T0時的5-HT、IL-1、TNF-α、PGE2比較無差異(P>0.05),但T1、T2、T3時A組指標均低于B組,且A、B組內在T0、T1、T2、T3時的各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觸痛閾

術后24h、48h時,A組上、中、下的觸痛閾均高出B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機械痛覺過敏范圍

術后24h、48h時,A組上、中、下的機械痛覺過敏范圍低于B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手術、麻醉、疼痛等各類因素均可引發患者圍術期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但近幾年,醫療水平及麻醉技術的進步,發現優化麻醉管理后能夠有效減輕或者抑制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應激反應,并促進術后快速康復。有研究指出[3],不同麻醉深度時患者的應激反應等強烈程度存在顯著差異。而下腹部開腹手術作為臨床常見治療方式,其被廣泛運用于下腹部巨大腫塊、盆腔粘連嚴重的腹部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中,但該手術的創傷較大,可明顯增加術后痛覺過敏的幾率,甚至延長術后恢復時長。

近幾年,臨床發現圍術期優化麻醉管理能夠有效減輕甚至避免機體對傷害性刺激對應激反應,縮短術后康復時長。另外利用BIS的監測可保證麻醉的精準性,并減少用藥劑量。因此若能夠了解不同麻醉深度對下腹部開腹手術所引起的炎癥反應及術后痛覺過敏狀況,可為其麻醉管理提供一定指導意義,并促進術后快速恢復,減少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減少社會負擔,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4]。本次研究中:T1、T2、T3時A組指標均低于B組,且組內對比差異顯著;術后24h、48h時A組觸痛閾、機械痛覺過敏范圍優于B組,說明BIS 40-50時覺過敏及炎性反應較輕。因為麻醉深度越高,丘腦內5-HT代謝抑制明顯,并抑制大腦皮層痛覺感知傳導,發揮鎮痛效果,且應激反應與炎性反應更輕,證實BIS 40-50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下腹部手術患者在BIS 40-50時的痛覺過敏較輕,并降低炎性反應。

參考文獻:

[1]衛云萍,李怡霏,王小永.全憑靜脈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對下腹部剖腹手術后痛覺過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0,44(3):403-405.

[2]楊寧,楊明,彭文平,等.BIS指導下異丙酚閉環與開環靶控輸注腹部手術麻醉效果的比較[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45(12):1419-1424.

[3]胡鳳艷,高明,李濤,等.腦電雙頻指數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現狀[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9,23(4):743-746.

[4]衛曉娜,程晶晶,王向輝,等.麻醉深度監護儀對老年腹部手術全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裝備,2021,18(4):110-114.

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18KY0276)

猜你喜歡
炎癥反應
多巴胺聯合多巴酚丁胺聯合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效果和對炎癥反應的影響
右美托咪定結合超聲技術對患者下肢手術中止血帶所致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的影響
兩種皮瓣修復術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臨床對比研究
右美托咪定對單肺通氣患者血漿IL—1β及肺組織AQP4、AQP5表達水平的影響
血必凈注射液對改善嚴重多發傷患者預后作用的研究
瑞舒伐他汀冠狀動脈造影術后腎功能損害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
中藥方劑對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內皮功能、炎癥反應的影響研究
益氣扶正法在膿毒癥患者中的治療及對血清核因子—κB活性變化的影響研究
右美托咪定對膿毒癥患者圍術期血漿中細胞因子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度燒傷膿毒癥的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