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塞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

2021-08-23 20:23劉蘭華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

劉蘭華

摘要:目的 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塞引發吞咽障礙患者的干預效果。方法 從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接收的腦梗塞患者中抽取66例為研究對象,均并發吞咽障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 一個月后觀察組吞咽功能恢復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更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并發癥發生率,組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梗塞并發吞咽功能的老年患者提供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腦梗塞;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261-01

吞咽障礙屬于腦梗塞常見并發癥之一,表現為進食困難,容易引起營養不良、脫水等問題,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嚴重后果。為此,本次研究選取66例老年腦梗塞合并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對吞咽障礙的改善效果,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老年腦梗塞患者中抽取66例,均合并有吞咽障礙。全體患者均滿足腦梗塞的相關診斷標準,意識良好,愿意參與本次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齡64~82歲,平均為(66.2±2.5)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3例。比較一般資料可知,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對癥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待患者意識開始恢復,病情穩定48h后實施早期康復訓練,方法如下:

(1)心理護理: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存在一些負面情緒,表現為自卑、消極、焦慮。對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采用注意力轉移法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告訴患者只要積極配合康復訓練,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復甚至痊愈,可介紹一些成功的康復病例,以恢復患者的治療信心。

(2)基礎訓練:在每次進食前進行肌肉功能訓練,時間20min,要求患者先清潔口腔,用蜂蜜按摩口腔黏膜與舌頭。①口腔操:將嘴巴盡量長大,速度從慢逐漸加快。開展唇部訓練,上抬嘴角、閉唇、撅唇等運動?;顒由囝^,向不同方向運動舌頭,用舌頭頂起面頰。②發音練習:從簡單的單音節進行訓練,利用開閉聲門來增強聲門閉鎖能力,利于下咽肌肉群功能的恢復。③空吞咽與咽部冷刺激練習,取冰凍無菌棉棒蘸取少量涼水,輕輕點擊患者的軟腭、舌部、咽后壁,然后進行空吞咽練習。④咳嗽練習,指導患者深吸氣,一手按壓腹部,一手按壓天突穴,然后快速用力咳嗽。當誤咽時可將天突穴用力按住,待腹部壓力增大時迅速松開,便于將誤吸物迅速咳出。

(3)進食訓練:待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后開始這一訓練。①進食環境要保持安靜,指導患者用鼻呼吸,專心進食,防止誤吸。另外,備好急救設施,如氧氣、吸引器等。②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其體位。對不能坐起的患者,應選側臥位。對可以坐起的患者,可讓軀干垂直,頭保持正中,頸部輕微朝前屈曲,利于保護氣道。③進食方法:從健側用小勺壓一下舌面,便于舌活動。食物最初選擇糊狀、無刺激、易咀嚼的食物,防止誤吸,之后改為碎食、流食,最后恢復正常飲食。

1.3評價指標

1個月后對比兩組吞咽功能恢復狀況、并發癥情況。利用Gugging吞咽功能評估量表評定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況,總分20分。(1)痊愈:20分;(2)顯效:分值為15~19分;(3)有效:分值為10~14分;(4)無效:低于10分。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22.0軟件對研究結果進行處理,相關計量資料用t進行組間檢驗,表示為(),計數資料用卡方進行檢驗,表示為率。若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個月后觀察組僅2例無效,吞咽功能恢復有效率為93.9%,其中,痊愈3例,顯效14例,有效14例。對照組有6例無效,吞咽功能恢復有效率為81.8%,其中,痊愈1例,顯效8例,有效18例。對比吞咽功能恢復有效率,對照組為81.8%,遠遠小于觀察組93.9%(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在護理期間對照組有吸入性肺炎3例,觀察組有吸入性肺炎2例。對比并發癥發生率,對照組為9.1%,觀察組為6.1%,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腦梗塞屬于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 以老年群體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最易出現。其中,吞咽功能障礙屬于腦梗塞的常見并發癥,影響到患者的正常進食,進而導致患者營養不良與負面情緒,不利于病情的康復。相關研究認為,等腦梗塞患者相關體征基本穩定后盡早對其進行病情評估,越早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康復效果越明顯。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即患者病情穩定后48h后就實施干預,因為這一時段患者中樞神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損傷部位的自我修復能力也處于最佳時間窗,并且也是防范口腔與咽喉部肌肉群萎縮的關鍵時機。本次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吞咽功能得到明顯改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兩組并發吸入性肺炎的幾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腦梗塞并發吞咽障礙患者應盡早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燕紅.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319-320.

[2]王蕊,張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塞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28(16):74-74.

[3]陳鳳,姚秀彬,辛鴻燕.腦梗塞吞咽障礙的早期康復護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7):324-325.

猜你喜歡
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腦卒中伴吞咽障礙患者不同訓練方法的療效觀察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體會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電針聯合神經肌肉促進技術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訓練的意義研究
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早期康復護理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
早期康復護理對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