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市學校衛生工作的信息化與思考

2021-08-23 21:50楊俊芬李然梁利花鄭偉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鄭州市衛生信息化

楊俊芬 李然 梁利花 鄭偉

【中圖分類號】G62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395-01

學校衛生工作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的一項基礎性和保障性工作,關系到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關系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由國務院批準、教育部與原衛生部聯合頒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1990 年,以下簡稱“條例”)是學校衛生領域的“大法”,是對學校衛生管理的總體布局和頂層設計[1]。明確了學校衛生工作的四大主要任務: 監測學生健康狀況; 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衛生條件; 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各地區衛生保健所(站)是學校衛生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一直遵循條例的規定,按照要求開展學校衛生工作。

1.目前學校衛生保健所(站)主要承擔的學校衛生工作

依據《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工作規程》,工作總則是協助教育行政部門規劃、部署學校衛生工作。協助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學校衛生工作。具體體現在:

1.1 調查研究本地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保健所(站)負責安排部署,做好本地區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工作。建立健全學生健康檔案,做好體檢數據統計分析和積累工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有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依據學生健康狀況和發育水平,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指導學校衛生保健工作。

1.2 開展和指導中小學生常見疾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開展對近視、齲齒、肥胖、沙眼等學校常見疾病的群體預防和矯治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真做好學校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對在體檢中發現有器質性疾病的學生要及時做好轉診工作;對因病不能堅持正常學習的學生要及時向學校提出處理意見。

1.3 幫助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和咨詢,普及衛生保健知識,提高學生的衛生素養和自我保健能力。

1.4 協助所在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本轄區中小學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計劃,負責對本轄區內的中小學衛生技術人員和健康教育課教師進行培訓和業務指導。

1.5 指導學校開展各項衛生工作 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對學校教學衛生、體育衛生、環境衛生、勞動衛生、飲食衛生等實施衛生監督。此外,學校食品安全、學生營養配餐、中小學食堂改造等工作,也是重點工作之一。

2.學校衛生工作的信息化需求

學校衛生工作任務繁雜,內容涉及面非常廣,如預防保健、健康監測、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緊急救護等。此外,還與衛健委、社區、安全、消防等多個部門有工作交叉。日常的學校衛生工作產生了大量的數據,由于缺乏專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僅靠低效的人工處理,無論教育行政部門,還是衛生部門,都無法高效收集、利用以上數據管理好學校衛生工作。因此,在學校衛生工作中引人信息化工具,是當今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必然選擇。

3.鄭州市學校衛生工作信息化發展過程

我國公共衛生信息化自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2]。而學校衛生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信息化的發展仍落后于公共衛生其他領域[3]。鄭州市最早在2003年開始使用學生健康體檢數據管理系統,用于錄入、分析、匯總體檢數據。2007年在教師體檢中開始使用教師體檢信息管理系統。這些電子軟件系統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簡單、易用性好,為下一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打下了基礎。2009年,提出建立一個適用于市、縣區、學校三級構架的學校衛生綜合管理平臺的設想,提出了相應的需求,經過與軟件提供方多次研討,最后于2011年上線了《鄭州市學校衛生綜合管理網絡系統》,初步在60多所局直屬學校進行試用。經過一年試用、改進、完善,在2012年制定了配套規劃,經過2013年-2015年三年分批建設,使全市1600多所中小學校都使用《鄭州市學校衛生綜合管理網絡系統》開展學校衛生工作,基本上實現了市、區、學校三級學校衛生業務數據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統一化管理,實現在同一個平臺進行技術交流和數據共享,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4.鄭州市學校衛生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使用情況

目前平臺已覆蓋鄭州市各縣、市區的所有中小學校,實現了各類數據采集、存儲、匯總、統計和分析、評價、發布于一體。目前平臺主要有四個模塊的內容:學生健康體檢管理系統、學生傳染病防控管理系統、食堂衛生安全監督管理系統和健康教育培訓系統。學校通過這四個系統開展學校衛生工作,每天上報各種晨檢信息,分析下載學生體檢數據等。通過使用這套系統,為鄭州市的百萬中小學生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實現了體檢結果及健康狀況縱橫對比分析,有效監管了體檢機構工作的實施情況。通過系統的每日晨檢上報,進一步加強了學校傳染病防控力度,保障了對全市學校衛生工作的統籌規劃管理,提高了教育系統的社會公信力。

5.鄭州市學校衛生工作信息化發展思考及展望

經過近5年時間的使用,我們對學校衛生工作信息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和需求。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亟需改進的方面,如學生健康體檢系統在數據錄入中存在流程繁瑣、工作負擔大的問題;傳染病管理系統對移動端支持不夠好,使用不夠便利的問題;新增的工作任務無法在系統中擴增,無法完全滿足工作需求問題;使用的技術與目前主流技術相比已經有所落后,需要升級等等。下一步,我們考慮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推進鄭州市學校衛生工作信息化發展。

5.1 重新構建鄭州市學校衛生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2019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這為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4]。新平臺要瞄準新時代學校衛生工作的變化,滿足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重點工作、學校傳染病防控新形勢需求、食品營養與安全的高標準要求、健康教育的增量需求、學校衛生管理新變化等,從而整體提升鄭州市的學校衛生工作質量和內涵。

5.2 充分利用云技術、共享理念等新技術,借助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讓平臺好用到“飛起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增加了“科技支撐社會治理體系”的表述,這表明應要充分利用創新社會治理的智能手段。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醫學領域的事,其沖擊的是社會體系,公眾的認知、心態和行為。我們從來沒有在人員如此不流通的情況下工作過,很多人第一次實實在在的接觸了云課堂、共享協作辦公、網絡視頻會議,甚至是在手機上買菜等等,讓我們也體驗了新技術帶來的便利,尤其是改變了一些固有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指出:要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實施。構建“智治”模式,就要實現信息數據的共享,將物聯網、云技術、區塊鏈等技術融入社會治理之中,服務于新時代社會治理。那我們何不將這些成熟的技術運用在學校衛生工作中呢?那將會對我們的學校衛生工作會產生怎樣的促進呢?

5.3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推進健康教育云課堂,加強健康教育

學校健康教育一直面臨著優質健康教育資源不足、師資缺乏、課程無法保證等困難。此次疫情期間,全國的中小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利用網絡課堂學習,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這為我們解決健康教育資源不足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我們能否開設健康教育云課堂呢?是否可以利用優秀的健康教師來為全區、全市、甚至全省的中小學生上健康教育課呢?或者錄制一系列的優秀健康教育課通過網絡共享給全市中小學生,這也值得我們考慮。

5.4 借助平臺,加強學校衛生日常監督評價

目前,學校衛生的督導評估多采用組織人員到現場進行,網上監督評價基本屬于空白?,F場評價這種方式耗費人力物力大,也不易進行經常進行??煽紤]開發日常適用的督導評價系統,對學校的衛生工作進行督促評估,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給出改進意見,利于學校提升學校衛生工作水平,也減少學校迎接檢查的工作負擔。

參考文獻:

[1] 廖文科.改革開放40年中國學校衛生法規政策體系的發展[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8):1121-1130.

[2] 金水高.我國公共衛生信息化發展概覽[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0,16(3):9-18.

[3]劉仲明,郭鉅旋,李鳳森,等.基于校醫需求的學校衛生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構建研究[J].中國校醫,2017,31(11):864-865.

[4]樊澤民, 全面加強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工作[N].中國教育報,2018.12.7.

猜你喜歡
鄭州市衛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贠紅松作品選
智取紅領巾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鄭州市發展戰略創新與重構
衛生歌
講衛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